回覆列表
  • 1 # 道小鴨

    客觀來說,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佛教發源地,泰姬陵名揚天下。

    如同我們國家一樣,處於高速發展的趨勢。縱觀歷史,我們知道印度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後來甘地帶領人民解放印度,才算是真正印度的獨立。正如我們國家一樣。問題是印度比較傳統,人口基數又大,導致男女比例失調,在加上種族,姓氏歧視嚴重,導致印度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民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寥寥可數。生活壓力加失業的加劇導致貧苦人民暴亂不斷,治安混亂,環境髒差。以至於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強姦案世界文明。甚至被冠以強姦之國!軍事上過度依賴進口武器,這也是強國之路的大忌。恆河的水葬讓這個國家冠以奇葩之名也是實至當歸!

  • 2 # 孫記情感

    謝謝幸福地帶2之邀,印度確實有不少不盡如人意地方,交通擁堵不堪,火車上爬滿了人,翻車、撞車、殺人、放火、搶奸,邦與邦之間混戰時有發生;交通、治安的混亂,生活在這樣國度非常沒有安全感,幸福指數肯定不會高。這還不算為印度最大的軟肋,雖然,印度軟體業世界聞名,但能動搖國本的印度製造業,以及軍事裝備的八國聯軍化方是印度最大的軟肋。要知印度很多基礎設施都要花錢叫外國公司幫忙建設,潛艇上、飛機上等諸多軍事裝備上的一個零件自己都生產不了。想想清政府時期,就能知道印度的這個軟助、真要發生上規模戰爭,難免會有吃敗仗割地賠款之憂。

  • 3 # 金哥聊古今中外

    老金即將去印度,想看看這個神秘的國度!

    在老金的印象中,印度的軟肋很多,隨便聊幾句:

    首先的印象是印度的迷之自信,自以為很了不起,跟哪個都有一比,

    特別是凡事都想跟北方大國比一比,最近北方大國嫦娥登月,印度總理莫迪馬上回應,我們2022年也要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現在離2022年只有三年,老金想問問,你的宇航員呢?你的飛船呢?

    三年時間,估計連宇航員訓練時間都不夠!北方大國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1998年正式成為宇航員,2003年乘坐神州五號升空,用了五年!

    印度的飛船在哪裡?

    2018年8月15日,莫迪總理在印度國慶72週年閱兵時候說:印度將於2022年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

    這就奇了怪了,難道第一個宇航員就直奔月球嗎?

    印度確實在積累宇航員上太空的技術:

    2007年,印度測試了回收衛星技術,一顆550公斤的衛星成功從軌道回到地球,解決了上的去,回得來的目標;印度還專門設計了宇航服;

    2014年12月,印度試驗了未來載人飛船的大推力火箭GSLVMK-3火箭(低軌道運輸能力只有10噸,發射一個飛船沒問題,登月還遠著呢!),併成功進行了飛船再入大氣層的返回艙試驗;

    2018年7月5日,印度成功試驗了火箭逃逸系統,解決了宇航員上天過程中突發事件後的逃離問題;

    但僅僅有這些遠遠不夠!載人航天是個飛船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成千上萬個部門協作,

    這就遇到印度的第二個軟肋:整體協調性,印度人散漫和不守時的作風會讓整個工程拖延日久!

    典型的是印度的光輝戰機;

    印度的光輝戰機是1983年提出替代米格21的第三代戰機,預計1990年完成設計;

    按年代來看,算比較先進的了!像美國的F15是1972年開始設計的;

    1983年正式上馬,這一上馬就是三十多年!估計馬的壽命也差不多了:)

    2001年光輝戰機首飛,至今18年依舊毛病百出,勉強生產,再不生產第六代飛機就要出來了!

    除了迷之自信和整體協調性不夠,還有一個軟肋也值得關注!

    那就是印度人缺乏奮鬥精神!

    這個跟印度的種姓制度有關,一千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統治印度之後,為了管理方便,把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陀,首陀羅,達利特,

    為了佔大多數人口的底層首陀羅,達利特安心度日,失去反抗意識,就透過各種教派灌輸轉世概念,說什麼你處於底層是前世決定的,要好好修煉,為來世投個更好的階層做準備;

    其結果就是底層民眾真的安心度日,好好修煉,對當今日新月異的世界來說,印度很多人的這個觀念就讓他們失去了奮鬥提升的機會!失去了個人奮鬥和發揮個人能力,國家整體經濟也受此拖累!

    老金認為,提高個人奮鬥意識,也是印度要成為強國需要跨過的一個重要的坎!
  • 4 # 李建秋的世界

    要麼採取華盛頓模式,政府不干預,社會自我治理。

    要麼採取東亞模式,強政府模式,發揮政府動員能力,強力干預。

    印度現在是兩不沾,既不像美國那樣,也不像東亞那樣,而是結合了雙方的缺點。

    東亞模式的特點是什麼?就是政府發揮極大的作用,但是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強有力的政府可以主導產業發展,舉個例子,日韓都曾經有強有力的產業發展計劃,中國也曾經在電池產業,高鐵產業有很前瞻性的計劃,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印度有沒有這種“強政府”呢?有,他那個強政府組織能力太差,動員能力太差,印度人也知道修建高鐵,明明有日本人的貸款,到現在依然停滯不前。

    太遠的就不說了,就2019年2月份發生的事情,先是興高采烈的說印度有了自己的“半高鐵”,興高采烈的第一次通車,就撞了牛群。

    興高采烈的搞了航展,結果剛搞航展,就發生了撞機事故,這幾天又在航展上燒了300輛汽車,撞機我就不說了,一個航展,怎麼會把汽車燒了300輛?

    然後又是慣常的“印式推卸責任”,印度消防單位說這是印度斯坦航空的問題,因為早先印度消防局已經檢查過航展,說不合格,發通知給印度斯坦航空,結果印度斯坦航空居然拒絕接收通知。

    然後印度斯坦航空又把責任推給了印度空軍,說這航展的用地明明是印度空軍的,印度斯坦航空只不過是一個協辦單位,並非主辦單位。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東亞國家,必然是國家主導進行責任糾察。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美國,必然追究承辦單位的責任,然後找保險公司追償。

    印度呢……誰都不知道這事怎麼解決,很可能就是印式解決辦法-----不了了之。

    這印度政府組織能力低下到什麼程度?根本不可能搞東亞模式

    政府動員和組織能力差,也不要緊,可以搞華盛頓模式。

    華盛頓模式,政府不管事,權力下放,私有化,自由化,也可以,畢竟美國就是這麼成功的。

    問題是印度政府他不這麼做,它又非常喜歡干預經濟,印度有自己的五年計劃,曾經的印度還發過所謂的“許可證”制度,印度的國有企業不少,政府管制嚴格,這段時間由於害怕亞馬遜和沃爾瑪進入印度,印度政府又開始在電子商務上做文章,生怕國內的零售商被外資打趴下。氣的美國要對印度徵收關稅。

    現在美國和印度因為新電子商務法案的問題鬧僵,所謂的“亞太戰略”恐怕是無疾而終。

    這就是問題啊,搞東亞模式,印度政府又沒有那個能力,搞華盛頓模式,印度政府又不甘心放棄權力,印度國內各式各樣的組織鬥爭又激烈,由於人種不一樣,宗教信仰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導致印度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鬧出大亂子。

  • 5 # 孫世傑

    還是人口太多了。

    人口多就不便於管理,很多問題都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想改善人居生活水平,就必須搞經濟貿易。

    我感覺印度人還是懶惰一些的,加上印度不像中國的地理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

    印度的社會狀況目前也是根深蒂固,想更改得相當大的決心,而且沒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 6 # 王儒枰

    印度的軟脅是什麼呢?

    印度的的軟脅應該是它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第一,由於印度的工業還是比較落後,先進的武器一直靠進口。就拿它最先進的軍功來說,由於工業基地差,造不出先進的武器,軍事主要裝備主要靠進口。印軍的裝備就萬國牌的,有俄羅斯的,有美國的,以色列的,法國等。

    第二,由於工業基礎差,因此對武器使用和保養很差。印度的戰機訓煉中,摔機事故頻發,摔機事故居全球之首。海軍也是,造個航母也是,比中國還早,結果呢?中國第二航母海試都快完工了,準備交付海軍了,印度的航母還沒完工呢。

    第三,由於印度工業落後,滿足不了人們生活中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一些輕工產出也需要進口。或依靠引進外國企業生產

  • 7 # 冷眼觀察室

    印度的軟肋社會發展形式和政治體制的不配套導致有法西斯化的風險。

    作為從英國殖民地獨立的印度,自建國之初,其國家戰略目的就定義為印度要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這一點用我們熟悉的方式是,印度要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為世界一大強國。這一點在歷任印度總理,如尼赫魯、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乃至現在的幸格、莫迪,都是矢志不渝的。

    世界第一代發達國家,如英、法等國家已經站在巔峰多年,印度的發展之路有天然的參考物,即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日抓住電氣化革命,完成了國家、軍隊、社會的現代化,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但是德日在成為發達國家後,幾乎是步調一致的走向法西斯化和軍國主義化,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的同時,也遭遇嚴厲的懲罰,德國喪失大量的土地,國家被分裂幾十年,日本遭遇原子彈襲擊,長期成為美國的附庸。

    德日走向歧路的關鍵因素,是土地政策。德國和日本的土地都大部分掌握在地主階層,如容克階層,德日大量的農民以租地為生,在德日進行現代化程序中,這些農民遷移到城市成為產業工人,忍受低工資、低福利推動德日的經濟發展。

    這種模式在經濟正常發展時,並不會引發社會問題。但是在出現經濟危機或者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從增量發展到存量競爭時,會出現大量的失業工人,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這些失業工人缺乏退路,回不去農村又留不下城市,唯一的出路就是革命了。

    這種問題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困擾著全世界發達國家,不同之處在於,英法有足夠的殖民地可以傾銷商品,可緩解國內問題。美國有美洲後花園進行吸血,加之北美地區資源豐富且人口密度相對偏小,透過挖掘國內潛力也能撐下去。

    但是德日缺乏殖民地資源,又是人口密度極其高的國家,透過挖掘自身潛力不足於解決自身問題,只剩下暴力革命解決分配問題和對外擴張搶奪殖民地兩條路。對於第一條路,是走不通的,在掌控社會、經濟及軍事等德日地主和貴族面前,任何試圖以暴力革命解決國內問題的苗頭,都會扼殺在萌芽之中。

    所以德日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對外擴張,以戰爭形式爭奪殖民地和傾銷市場。而在近代後,國家之間的戰爭演變成總體戰,動員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只至一方崩潰為止。德日選擇對外擴張,需要將侵略戰爭正義化才懂能動員國內力量,所以德日的法西斯化和軍國主義化。

    雖然不應該對歷史過於糾葛,但是德日人民在對外戰爭中是沒有負罪感的,在法西斯化和軍國主義化的語境下,對外戰爭是行正義之道。德意志人民認為德軍是為德華人獲得土地,日本人認為日軍在踐行大東亞共榮。

    而印度,面臨的局勢和德日在二戰前的類似。首先,印度沒有進行土改,土地主要掌握在地主階層裡。其次,印度沒有殖民地,缺乏產品市場。未進行土改的社會,在經濟發展中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工人,在經濟危機下,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解決這這種問題,在地主力量極其龐大的印度,無非是對內革命和對外擴張。在對內革命這一點,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行不通了,剩下的路就是對外擴張,以對外的勝利緩解國內的矛盾,以民族主義緩解階層矛盾。

    所以,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又立志成為一個大國,但是卻做出很多不符合國力的戰略。比如,多次挑起對外衝突,耗費巨資引進武器,干預斯里南卡國內事物等。無論是尼赫魯的前進戰略,還是莫迪在2018年期間對北方鄰國的邊境衝突,其本質是一樣的。

    而隨著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新態勢,印度穩定國內局勢的利器—經濟發展也將逐漸失靈,這也不難解釋為何印度寧可把牛糞、貪汙受賄計入GDP,也要維持高經濟增速。在這一局面下,印度會繼續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以對外衝突來轉移國內矛盾,只至印度國內不滿足小打小鬧,渴望更大的勝利時,即是印度法西斯化或者軍國主義化的開始。

    而印度與社會不配套的體制,更一步擴大了印度軟肋的深度。大規模選舉產生的印度總理,特別需要策動民意的發酵,對外矛盾和對內矛盾是最好的輿論爆發點,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當政時擴大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在2月14日印度遭遇襲擊後對巴基斯坦發起挑釁,在政治邏輯下並不是匪夷所思的。

    談到印度,很多人都會認為印度人有迷之自信,這其實和長期以來的民族主義宣傳有關。而印度的另一大頑疾種姓制度,目前來說其實是維持印度穩定的一大砝碼,聽天由命的印度人和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印度人,誰更符合現代印度的國情?答案不言而喻。

  • 8 # 寰球視野新觀

    印度最大的軟肋仍然是制度,除此之外,印度懸殊的貧富差距也嚴重阻礙了印度的發展,所以印度雖然經濟總量世界第七,但是人均GDP只有區區1800多美元。

    印度原先是英國殖民地,獨立之後仿效歐美建立民主制度,但是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印度內部種族、宗教、幫派林立,隨時可能爆發流血衝突,軟弱無力的政府無法深入管理,造成了整個國家發展的滯後,比如一些強姦案的不了了之,都說明了政府管理的不到位。

    提到印度的制度,那就不得不說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外來的雅利安人欺壓印度原住民的工具,在該制度下,印度人被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主要的等級,在此之下,還有大量“不可接觸的賤民”。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種姓制度也被廢除,但一項流傳了3000多年的制度不可能轉瞬間灰飛煙滅。至今仍然在印度發揮重要作用,而且越是貧窮落後的鄉村,種姓制度的影響越大。

    最底層的是首陀羅和“賤民”,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權利,賤民所能夠從事的是包括清理屍體,清理下水道和垃圾等工作,總之是最髒最累同時賺不到錢的。

    為了提高底層印度人翻身的機會,印度曾出臺法律,要求提高各個高等院校中低種姓人口的比例,但是這項政策遭到了高種姓的反對,認為是對高種姓的反向歧視。

    由於高種姓壟斷了社會的主要資源和機會,而低種姓從事的多數是賺不到錢的工作,所以要想依靠教育翻身同樣困難。

    根據英國慈善組織樂施會的資料顯示,印度最富有的前10%人口,擁有的財富佔全印度財富的77.4%,最富有的前1%人口,所擁財富就佔全印度財富的51.53%。

    2018年,最富有的前1%的人口財富增加了39%,而最貧窮的50%的人口財富只增加了3%,財富仍然在向富人集中。

    貧富差距懸殊的最終結果就是底層失去購買力,而富人的需求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撐起經濟發展,要想發展經濟必須提高底層消費能力,目前印度制度下幾乎不可能。

    種姓制度和貧富差距導致了印度發展的滯後,種姓制度隨著時間可以慢慢抹掉,但是財富分配很難,不僅是印度,全世界的財富都在向頂層集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管你喜不喜歡鬧騰,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來的皆是客,贊同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