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不三不四藏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河西走廊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從它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一二,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從地理的角度去看一下這條河西走廊。

    它北邊是草原

    它南邊是高原

    它東邊是中原

    它西邊是西域

    單從地方位置就發現它的重要性有多高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圖片 再來看歷史背景,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河西走廊這個地方在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期的遊牧者是月氏人,之後就是擊敗了月氏人的匈奴人統治著,直到漢武帝開拓河西,這裡才由漢朝統治著,併成立了河西四郡,從東到西分別是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都分佈在今天的甘肅省。

    有人說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是為了通西域。實際上,通西域也許是個意外收穫。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主要目的是把在青藏高原上游牧的羌人和北方草原上游牧的匈奴人給隔絕開。因為,一旦他們這兩波聯合起來,對於長安會形成巨大的威脅。如果河西走廊能夠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後對兩者各個擊破。

    看一下地圖,你就明白這個戰略態勢了。

    最後就說說這個意外收貨

    民族的文化很多時候都會受到統治者的政治管理的影響,而在河西這個地區里民族的多元化與文明的多樣性給了這裡豐富的文明文化思想的土壤,並且這裡是在所有文明的政治管理最弱的地帶 中原文明草原文明西域文明在這個地方互相融合交織,形成了中國文化歷史上一個璀璨的明珠

  • 2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河西走廊的歷史意義很大,他的歷史貢獻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他本身的價值是歷史性的,其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

    古人對於河西走廊看的很重,很是讓人警覺中有了驚世的認識: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這就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甚至是極其的重要,沒有了河西走廊這塊通道就看不到西域世界的一切,也打不開中華民族向外延伸與交流的機遇,相應的是中華民族的聲威也到不了西域世界的帕米爾高原。

    河西走廊這條通道他的歷史意義串聯著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歷史人物,二千多年前的歷史都在這條通道上呈現:質信與外的張騫以探險家的姿態多次出使西域,感動的司馬遷說博望侯張騫有鑿空西域之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以其絕世之功把河西走廊納入漢廷的版圖;年輕氣盛的霍去病用他的勇敢與膽略把整個河西走廊拿了下來,其驃騎將軍的威名時至今日仍然顯赫於河西走廊;更有老而彌堅的老將軍常惠經略西域,奔走於河西走廊,還有令人揪心感動而命運多舛的解憂公主……她們都是在經略著這條走廊啊,儘管是悠悠漫長的歲月與漫漫荒沙的流逝,但是歷史的痕跡都是人們腦海中鮮活的記憶啊,沉甸甸的河西走廊連線著漫漫的西域世界,透過河西走廊遠望著西域一直望到了帕米爾高原的廣闊天地,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就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中始終有把握世界的偉略之人,河西走廊就是這樣的非常之人做出的非常之事,泱泱大國河西走廊就像是從秦隴飛躍出來向著西域的一條蛟龍,它橫跨在河西走廊上,蔚為壯觀而又心曠神怡,後人將是怎樣的心存感激而又頂禮膜拜!偉哉,河西走廊!壯哉,驃騎將軍!

  • 3 # 蕭武

    河西走廊是西北的地理樞紐,也是民族遷徙的十字路口。

    河西走廊最早居住的是月氏和烏孫,匈奴崛起之後,進攻河西走廊,月氏和烏孫被迫西遷。其中,烏孫基本全部遷徙到了中亞和今天新疆伊犁一帶,月氏則遷走了大部分,後來被稱為大月氏,而小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則被稱為小月氏。

    此後,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佔領,併成為匈奴的牧地。漢武帝初期,為了擊敗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就是想到西域去尋找烏孫和大月氏,聯合起來夾擊匈奴。但當時大月氏已經在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建國,無意東歸,於是作罷。但張騫出使,讓中原知道了西域地區的大體情況,也瞭解了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漢武帝后期,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背叛匈奴,投降漢朝,漢朝派霍去病出兵接應。此後,漢朝就佔領了河西走廊,並逐步向河西走廊移民。同時,漢朝在四郡之外,不斷用屯墾的方式向西滲透,在今天的哈密、吐魯番一帶都建立了漢族聚居區。所以,到隋唐之前,河西走廊實際上也包括這一帶。按照《漢書·地理志》的說法,西漢後期時,河西四郡總計約7萬多戶人,人口約28萬,實際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漢朝向河西走廊移民過程中,也遷徙了大量關中地區邊緣地帶的氐族、羌族人口進入這一地區。西漢末期王莽之亂過程中,天下大亂,人口大量向南遷徙,河西走廊地區的漢族人口有所減少。而氐族、羌族在這一地區的適應能力更強,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東漢後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與這一地區的羌族作戰。董卓就是在與羌族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

    東漢末期中原地區軍閥割據,河西走廊一度失去控制。曹魏曹丕時期,鎮守雍涼地區的曹真派遣軍隊收復河西走廊,再次打通西域,並設定了西域長史,以對這一地區進行管轄。

    兩晉之際,中原地區戰亂時序的時間比較長,河西走廊在初期因為涼州張氏政權相對比較穩定,從而吸引了大量內地漢族人口遷移進入,使這一地區成為當時難得的一片樂土,人口規模有所增加,從而在這一地區先後出現了五涼政權,即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五個割據政權。

    五涼政權中,除了前涼和西涼是漢族建立的政權之外,北涼是匈奴建立的政權,南涼是鮮卑政權,後涼是氐族。這就是說,當時的河西走廊已經呈現出多民族雜居的狀態。今天,在嘉峪關附近發掘的魏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墓磚,上面反映了當時當地的生活習俗。隋唐之際的高昌,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邦型國家,一直到唐太宗時期,才被唐朝所滅。

    安史之亂後,唐朝抽調隴右軍和安西軍回援關中,導致河西走廊和南疆被正在崛起的吐蕃所佔領。唐朝中後期,吐蕃帝國崩潰,陷入分裂格局之後,河西走廊一度發生七州起義,重新歸附唐廷,但唐朝當時自顧不暇,也沒有能力進行有效控制。

    唐朝晚期,回鶻汗國被黠嘎斯突然擊潰,回鶻族人四散逃亡,其中主要的分為三部,一部西遷進入今天的新疆北部,成為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不過當時的回鶻的信仰還是摩尼教,進入新疆後,受當時吐蕃在新疆傳播佛教的影響,又改信佛教。一直到九世紀中期,當地回鶻才改信伊斯蘭教,並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其餘回鶻分兩路遷徙,相當一部分南下,進入長城沿線地帶,歸附唐朝,逐步與當地漢族融合,到宋朝時可能相當一部分成為新崛起的党項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則在向西和向南這兩個方向的中間,進入了河西走廊地區,也就是今天張掖到吐魯番一帶,是為甘州回鶻和西州回鶻。今天的張掖、酒泉一帶都有裕固族,即是西州回鶻的後裔。

    吐蕃佔領河西走廊的時期,大量藏族人口也遷徙進入這一地區。吐蕃崩潰之後,河西走廊和青海是勢力比較強大的兩支,一直到北宋時期,這裡還有作為吐蕃帝國後裔的角廝羅政權。西夏崛起之後,越過賀蘭山,佔領了河西走廊,吐蕃遺民才逐步被當地其他民族所同化和融合。但今天仍然有武威附近的天祝藏族自治縣,即是吐蕃時期的遺留。

    蒙古消滅西夏之後,河西走廊成為蒙古進攻西北地區的前進基地,窩闊臺之子闊端即駐紮在涼州,並派軍隊進入西藏,目標直指拉薩。當時的西藏四分五裂,並不統一,所以後來由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先後以帝師的身份,實際上統治西藏,從此也開始了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傳統。而元朝在西藏設定的萬戶府,實際上只是駐軍鎮撫,民政事務由西藏佛教體系管理。

    明朝將元朝逐出中原地區之後,河西走廊一度被殘元勢力佔據過一段時間,後來朱元璋派大將馮勝率兵西征,重新驅逐了當地的蒙古勢力,佔領了河西走廊,並將前沿一直延伸到哈密一帶。到明朝中晚期,軍事實力下降,才逐步後退到了嘉峪關一帶。

    元明時期,回族在西北地區逐步形成,並在河西走廊延伸開來,影響也比較大,成為河西走廊上諸多民族中的一個。到今天,回族在河西走廊的人口規模也是比較大的一個。但毫無疑問的是,從明朝開始,河西走廊一直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漢族人口也成為人口主體。在此基礎上,明朝建立了甘肅行省,將河東和河西兩個部分組成了一個省。直到今天,甘肅也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省。

  • 4 # 史無止境

    首先,河西走廊上有“羅馬古城”?這是我今天要主要說的,同時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河西走廊”位於今甘肅省內,又叫“甘肅走廊”。自古以來,河西走廊上祁連山融化的雪水一直滋潤著腳下的中華多個民族的繁衍與生息,也造就了精彩紛呈的西部文化史。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山腳下,甘肅永昌縣境內的者來寨,一直生活著一些身材高大、膚色深紅、鼻樑高聳、眼睛深陷、毛髮棕色彎曲,具有明顯歐洲人相貌特徵的人。有人認為,他們可能是經過絲綢之路與中國貿易的西方商團的後裔。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曾是古代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交流和商品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在河西走廊出現西方人的後代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這種觀點隨即被推翻,者來寨的地理位置在西漢時屬經濟不發達的邊遠地帶。即使有人的活動,也大多是出於軍事目的所設要塞的駐軍。商團應選擇走人煙稠密、經濟發達的安全路徑,走者來寨是有悖常理的。況且,絲綢之路在西漢時期才初具雛形,那時西方商團還沒有大批進入中國。因此,者來寨這些奇特村民不可能是西方商團留下的後裔。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歷史上神秘消失的“羅馬軍團”的後裔,這種解釋有依據嗎?者來寨真的是羅馬軍隊建造的“羅馬古城”遺址嗎?

    翻開世界史,我們可以看到,公元前53年的古羅馬正值多事之秋,執政官克拉蘇為了與愷撒、龐貝兩個掌握兵權的實力派人物爭權奪利,決定向東擴張勢力。他糾集了一支由7個軍團組成的大軍,發動了對古帕提亞王國(今伊朗)的侵略戰爭。但是,古羅馬大軍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一度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約6000餘人拼死突圍。

    33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在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之後,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簽訂了和約,雙方開始相互遣返戰爭俘虜。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局否認其事。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秘地失蹤了。第一軍團的消失成了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而這樁懸案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中西方史學界。

    據中國的史書《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西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曾率兵4萬討伐致支城,並與匈奴人在此展開了激戰。

    戰鬥中,匈奴人派出了一支長相非常奇特的軍隊,他們會使用一種被稱為“夾門魚鱗陣”的奇怪陣法——就是在敵人進攻情況危急時,用盾牌把自己圍成一圈進行防禦,而圈內的人則會把盾牌舉在頭上以防弓箭流矢。整個陣勢擺起來就像一個頭腳縮入殼中的大烏龜。因此,這個陣法又被形象地稱為龜甲陣。而龜甲陣正是古羅馬軍隊所特有的一種作戰方式。此外《漢書》還提到,漢軍不僅在這次戰役中大獲全勝,而且還獲了這支長相非常奇特、會使“夾門魚鱗陣”的軍隊中的1000餘人,並將他們帶回了西漢。

    不久,在西漢涼州府的行政區劃中,就新設定了一個驪靬縣。而驪這個怪僻的縣名,其實就是漢時中國對古羅馬的稱謂。而據《永昌縣縣誌》載:“在今涼州府永昌縣南,本以驪靬降人置縣。”這說明驪靬縣的設定與古羅馬軍團的戰俘有著密切聯絡。當考古學家對者來寨進行考察時,意外地發現:在者來寨發現了一座有較大規模的古城遺址。但是因為一直有未間斷的人類活動,遺址被嚴重地破壞,已不具備什麼考古價值了。不過,從它長方形的形制和僅存的一段約300米的城牆看,可確定這是一座西漢古城。古城牆是“重木城”城牆外加固重木,這種防禦方式是古羅馬所獨有的。而且,在這座古城遺址還發掘出了一處前後兩室的漢代墓葬,前室有4件完整的灰陶、陶灶和陶倉,後室遺體的頭骨旁有一撮毛髮,呈棕紅色,遺體下面有一枚紅色紐扣。經考古論證,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鄰近的河灘村則出土了寫有“招安”二字的橢圓形器物,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羅馬降人軍帽上的頂蓋。不僅有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說明者來寨與羅馬人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地的民俗也具有古羅馬遺風。

    當地人的葬俗與眾不同,他們在安葬死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這正是面向古羅馬的方向;當地人還對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鬥牛;村民們在春節時都愛用發酵的麵粉,做成牛頭形饃饃,俗稱“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他們還習慣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廟;放牧時、村民們特別喜歡把公牛趕到一起,想方設法讓它們角鬥,比如將牛群趕到屠過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後會發狂地突奔吼叫,或拼死抵鬥,俗稱“瘋牛扎槓槓”、這正是古羅馬人鬥牛的遺風。

    根據一件件出土文物、歷史記載及民風民俗,我們可以推測:當年古羅馬第一軍團雖從帕提亞王國軍隊薄弱的東部防線殺出了重圍,但由於他們回國的路線被封鎖,故只能向東流竄。而當時,整個中亞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匈奴的勢力範圍,因此,這股古羅馬軍團很可能就逃到匈奴人的地盤,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屈服於強大的匈奴,併成為匈奴人的僱傭兵。而其中一部分羅馬人在陳湯與匈奴人的交戰中被俘獲帶回西漢。甘肅永昌縣的者來寨正是西漢政府為了安置這部分所設立的驪靬古城,者來寨就是在漢朝時屹立在河西走廊上的“羅馬古城”—驪靬古城的遺址。 談談你的看法吧。

  • 5 # HuiNanHistory

    歷史上的河西走廊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堪稱中國的“馬六甲海峽”。

    大家常說的河西走廊到底是什麼?所謂河西走廊,是指在黃河以西,從甘肅武威到玉門關,呈現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狀平原。

    具體如上面這幅地圖所示。這個狹長的平原,形狀就像走廊一樣,故而得名曰“河西走廊”。

    事實上,即便只通過河西走廊的地理格局,也能看出它所擁有的戰略性地位:

    ①河西走廊是東、西之樞紐。

    河西走廊,位於中土和西域之間,自古以來就起到貫通東、西的作用,能夠連線新疆和內地,並進一步延伸到遙遠的中亞地區。

    ②河西走廊聯絡著蒙古和青藏高原。

    我們應該注意到,河西走廊是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第二階梯的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自古就是蒙藏聯絡的要衝之地。

    歷史上河西走廊的戰略地位

    特殊的地理格局,使得河西走廊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歷史上對於西北地區的爭奪、經營和控制,無不與河西走廊的歸屬有直接關係。

    例如,唐朝前期能夠控制河西走廊,並進一步設定安西四鎮時,“踐漢舊跡,並南山抵蔥嶺,剖裂府鎮,煙火相望,吐蕃不敢內侮”。

    然而,到了唐朝的中後期,河西走廊陷落於吐蕃之手後,“隴坂以西,皆為異境,畿輔震驚,烽火時至”。

    這種鮮明的對比足以證明歷史上河西走廊的重要意義——

    誰控制了河西走廊,誰就擁有西北戰場的主動權。

    對此而言,古代的地理學家顧祖禹就直接指出其中的邏輯關係:

    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

    除了以上所言,河西走廊還是各種文明(譬如伊斯蘭、藏傳佛教)的交匯之地,它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公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