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石冷月

    馬雲加入教育界,相信他已經做過的事,和正在做的事,廣大網友都清楚吧?

    馬雲加入教育界,面對的是農村學校教育,這個大前提一定要搞清楚。

    向農村學校教育要人才,讓農村學校吸引人才,把農村學校教師培養成才。在我看來這便是馬雲想根植農村學校教育的理念。

    從現實意義來講,馬雲能把這種理念在農村學校推廣,值得我們尊重。至於能否改變農村學校教育現狀,從目前來看效果還並不明顯,就如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只是激起一陣漣漪。

    下面再說馬雲講的那句話:學校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

    馬雲是名人,名人說出的話可得費腦筋琢磨一番。因為這裡有玄機啊,解讀不好就成了誤讀。就如學校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這裡就容易發生歧義,既而把類比物件很容易搞混。其實這一切都是拜人有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種類比:學生如動物園裡供觀賞的動物,或是養雞場裡的肉雞,老師皆是飼養員。

    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問題,顯然應該把這種類比優先排除,這也就意味著排除了低階趣味。

    第二種類比:學生如遊客,老師是導遊,去動物園裡觀賞動物,或去養雞場裡觀賞肉雞,並學習。

    把學校比作是動物園,即在學校這個安全區域內,由孩子們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帶著好奇心,在老師的導引下開心去學習。而養雞場就不好玩兒了,千雞一面,看一雞而窺全貌,自然就很難引起學生們觀感興趣,更不要激發其好奇心了。而目前我們的教育恰就處於這種狀態,教學觀念與手段的同質化,恰導致學生們被動地接受著學習。

    第三種類比:學生如遊客去動物園裡觀賞動物並學習,又如養雞場裡一個模式化飼養的肉雞。

    這個類比中,可以理解為動物園模式的學校更具視覺觀感式的學習,又具備相對的學習自由活動,這樣就可以讓不同的孩子按著個性化學習,提供不同的空間。如此說來,觀念倒是挺新穎,但是很難實現,或者說幾乎沒有可能。至於養雞場裡一個模式化飼養的肉雞,不用做解釋了吧?

    結束語:馬雲可謂是一個非常奇葩的人,拋開他商人的角色不說,僅就他能退休後投身於農村學校教育事業中來,就非常值得我們尊重,希望中國多一些這樣的關注農村學校教育的公益慈善人物,那必將像治理庫布其沙漠一樣,綠蔭遍地。

  • 2 # 朱文亮談家教

    馬雲是一個能把問題看到底的人

    馬雲昨日的演講影片我看了5遍,這是對中國乃至世界未來教育的一種方向性思考,這也是馬雲最為擅長的領域,不管對與錯,我覺得這樣的思考都是有價值和意義 的,只有大家共同多探討,多嘗試,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和正確的方向,正如20年前的阿里巴巴一樣,那時只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如今的教育,也許也是。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馬雲的演講內容分成了兩大部分,四大要點:

    第一部分:工業時代與數字時代的同與不同

    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

    數字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是擔當力,是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人才觀不同:工業時代,比拼的是力量、速度,所以男性更加具有優勢;而數字時代比拼的是體驗,比拼的是感受,比拼的是智慧,所以女性可能更加具有優勢;

    探索方向不同:工業時代人類探索的是外部,海洋、月亮、火星;數字時代人類探索的是人類自身的智慧;

    人工智慧的挑戰:工業時代,人類害怕人工智慧搶佔了自己的工作機會,因為工業時代比拼的是力量和速度,人類顯然沒法與機器比;而數字時代,人類不擔心,因為比拼的是智慧,希望機器更像機器,人類更像人類;

    第二部分:教育必須改變

    1、教育的使命要變

    教育要從教人變成育人;教,是教知識,育,是育文化;學,學的是知識,習,習的是體驗,習的是挫折;

    過去是教會人類更加聰明,未來是要教會人類更加有智慧。

    2、教育的方式不一樣

    工業時代教育是需要的是整合化,大規模化,教育也是;而未來,需要的感受,智慧,需要的是個性化;因此教育的評價體系也應該不一樣,教育需要考試,但考試到底考什麼,非常值得研究。

    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希望每個學校都不一樣,我們的目標是:因材施教。

    教育資源,應該更多的傾向於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幼兒園,應該更多的學習琴棋書畫

    小學,要培養價值觀,做人的道理

    初中,培養紀律

    高中,培養希望、興趣、想象

    (題主所問的,就是出現在這裡,馬雲的意思是希望不再像工業革命那樣培養出來統一的人,而是應該更有個性化)

    3、未來除了智商、情商,還需要有愛商

    愛商是關心別人,成就別人。

    機器只有晶片,人類有偉大的心,有愛

    機器有精度,人類有溫度

    我個人的理解

    這是一個對未來的思考,從歷史來看,力量與智慧是一對孿生姐妹,因為智慧,所以從猿猴變成了人類,但力量一直欠缺,所以開始崇尚力量,現在力量已經從自身的力量發展到借用機器的力量,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定的極限,因此又回過頭來需要增加智慧的力量。

    所以關於馬雲談到未來人類更需要智慧,我特別贊成。如果力量過於強大,智慧沒能填不上,那麼必然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戰爭。

    中國的文明一直沒有間斷,華人所擁有的智慧相對世界其它各國會多一些,所以華人更應單承擔起接下去幾個世紀的重擔,用中國的智慧引導世界人走向一個智慧的時代。

  • 3 # 牽牛花牽牛郎

    作為一名老師,我贊成馬雲的說法,但是對學校來說,很難做到!

    馬雲說這句話的意思: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出不同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學生,避免所有學生同質化。

    但是,現在國家教育資源有限,入學考試競爭激烈,學校只能以服務應試考試為主要教學目的,沒有心思和精力去教育學生的興趣特長,發展學生的素質。

    一、高考是一個指揮棒,只應試教育。(同質化教育,所以像養雞場)

    中國現在教育資源非常緊張,好的老師和教學裝置都集中在一部分學校,學生從小就要經過各種考核,擇優被錄取。甚至劃片入學,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有學區房問題!

    而學校如果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色來培養,那最終並不利於應試考試。學校和老師取不得教學成績,學生也取不得入學成績,最終家長也不樂意。

    並且,因材施教對學校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學校沒有那麼多優秀的教育資源、教學理念、師資力量,來分別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培養!

    我們大小就是接受的應試教育,高考考什麼科目我們就學什麼科目,高考不考的科目,我們從來不會開設。

    我記得剛上高一的時候,為了應付會考,還是開過一段時間的計算機課和體育課。到高一下學期的時候,這些課全部停了,包括體育課也停了,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高考的科目!

    雖然我們這種應試教育,被大城市的素質教育看不起。但是沒有辦法,小地方教育資源、教育師資都比較落後,只能透過這種方式跟大城市的學生競爭。

    最後,導致所有的學生,只會高考高考的科目,而沒有過多的興趣特點愛好,成了馬雲所說的養雞場。

    二、學生只能在小學階段報興趣班,進行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特點,像動物園)

    如果想成為動物園,只能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興趣去培養。因為小學階段的入學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小一些,有時間上一些興趣班。

    這樣確實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幫助的。很多小學生大小發展幾種興趣愛好,等到上大學,已經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幫助。

    比如,我跟城市的學生一起進入了大學,每到學校組織活動的時候,老師會問我們有什麼特長和興趣愛好。

    我一般都會比較沉默,想不出自己有什麼特長愛好,而城市的學生會彈吉他、唱歌等,從而參加各種表演活動…

    並且學過興趣愛好,發展過特長的學生,往往比較開朗,善於與人交往。而只會應受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比較內向害羞!

    所以,綜合來說:馬雲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不適合現在的國情和入學制度,僅有個別學生能因為特長進入高校。

  • 4 # 景行說教育

    馬雲認為學校應該是動物園兒而不是養雞場。對馬雲加入教育界,你應該怎麼看?

    馬雲作為一個著名的企業家,成功之後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為國家的發展,國家的教育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馬雲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之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馬雲做過學生也做過老師,而且由於工作的關係,接觸了好多國外的教育。馬雲的成功,馬雲的經歷可以證明馬雲在教育上的獨到見解是經得住推敲的。

    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馬雲這段話:學校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

    首先,馬雲的這句話意思是說我們的教育要始終對學生要抱有欣賞的態度。

    我們去欣賞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姿態,看到鳥兒有的欣賞它的羽毛的美麗,看到大熊貓欣賞它的憨態可掬。看到老虎我們欣賞他威武雄壯的樣子。“我們的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它的閃光之處,教師就像在動物園兒裡欣賞不同的動物也應及時地抓住他們各自的閃光點,去欣賞他們、讚美他們!

    所以教師要有一顆欣賞的心,要有一雙欣賞的慧眼,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為學生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

    第二,馬雲用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因材施教。

    是熊貓就應該給它吃竹子,那麼我們就應該給熊貓採集竹筍餵給他吃。山羊吃草。老虎吃肉。如果我們把他們的食物顛倒一下,恐怕他們都不會理,也不會理你。猴子會爬樹,我們就應該給他提供大樹,那熊貓呢,愛在地上玩耍。你就不能硬逼著熊貓去上樹?就讓他在地上怎麼玩耍好就怎麼玩耍……

    教育也應該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學生不是盛納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明個性特徵的、有待發展的人。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制定出出不同的交易方案,不能搞一刀切。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就是在留作業的時候,應該進行分層留作業的方法。分出三個或四個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自主選擇作業的難度和數量,這就體會了動物園兒裡的因材施教的原則。

    第三馬雲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給學生以廣闊的自由度,發揮的創造力。學校不能成為囚禁學生的牢籠。

    養雞就只二個目的一是為了讓它去下蛋,二是就是養肉雞,目的單一呀!養雞就是這兩個目的,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很簡單,把雞囚禁在籠子裡,你也別給我出去了給你倒上司令,你就好好的給我整個兒給我下蛋。你別說現在我們的教育還真像養雞。把學生囚在教室裡,天天灌輸知識,只要你能獲得知識就行了,你考試成績高就可以了,其它什麼你都不要做。長此以往,這樣的學生怎麼不會變成書呆子?

    就如同現在的託管,讓孩子在學校一待就是八九個,就像把孩子囚禁在囚籠裡。教育還要有人性,應該給孩子更加廣闊的天地,應該讓孩子接觸社會,多帶孩子進行社會實踐,從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 5 # 黃乾隆Roger

    馬雲說,學校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對於馬雲加入教育界,你怎麼看?

    馬雲這麼多年來經歷無數次失敗和成功,遊歷數國,相信他的人生閱歷,一定能夠給很多人帶來啟發,馬雲說的話,向來比較犀利,很少會犯錯誤,所以馬雲能夠進入教育界,我想他也許能夠開啟更多人的思維吧。

    學校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我對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動物園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比如說河馬、犀牛、長頸鹿、熊貓、猴子等等,重複的動物放在一起,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動物;而養雞場呢?一個大籠子裡裝的全是雞,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籠子裡面沒有獨特的生物。

    我相信大家應該明白我是什麼意思,我認為學校應該培養出不同型別的人,而不是批次生產一模一樣思維和做事方法的人,每個人靈魂和思維模式具有獨立性,才能更大效率地培養出富有創造力的人才。

    動物園的豐富性遠比雞籠子來的多,有時熊貓表演,有時考拉會表演,有時大象會一枝獨秀,每一種動物都在展現自己的獨特性和能力,確保了動物園文化的多樣性;

    而雞籠子裡的雞,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無論再怎麼撲騰,也是跟身邊的雞同類,玩不出新花樣。雞看雞,看多了就麻木了,承認這個環境枯燥乏味,天天混日子。

    結語:

    馬雲一定是希望,每個學生都像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它跟同類是不一樣的,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目標,努力地展現出自己的不同,在自己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你認為呢?

  • 6 # 我是杜佩玉

    馬雲認為學校應當是動物園,我覺得這種想法當然正確,也就是說所有的學生應當非常活躍上蹦下跳,各展身手有爬在樹上的,有騎在牆上的,但是他們都遵守一種規則,那就是學校的規則,但實際上很難實現。

    首先並不一定是學校單純的原因,有可能是家長的原因,我們知道一個學校裡面如果孩子太過於活潑,出了問題之後學校很容易攤上事情,家長有可能會就此而把學校告上法庭,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碰瓷。

    縱然學校在管理方面可能有過錯,但是這一點點的過錯有可能讓學校變得10年怕井繩,他們會把所有的學生都卷在一起,那就變成了養雞場,學生什麼都不敢做,下課之後圍在教室裡面稍微休息一下,並沒有太多過格的行為。

    只是一個側面,僅僅是有可能可能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面生龍活虎,但實際上學校老師卻也有著不可訴說的苦衷。

    首先各級各類的檢查,我們知道動物園裡面的動物調皮搗蛋,肯定會出一些事情損害公物,破壞環境,這些情況怎麼辦?學校的管理政策裡面對於學校各個班級的管理有著不同的評分標準,如果搞出了破壞學校肯定要扣分,對於老師來講可不能失分。失分,就意味著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那麼老師只能做到的就是把孩子圈在教室裡面,變成了養雞場。

    綜上所述,基本上還是基於各方面的考慮,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還是我們現行的整個教育環境,學校的環境都不太適合把孩子培養成動物園裡的,生龍活虎的那一群動物只適合把它們圈在一起。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不僅僅是靠呼籲才能實現的,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環境必須有著統一的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人的婚姻,有多少是湊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