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評影師

    2017年那部有名的紀錄片《人生果實》贏得了不錯的反響,其豆瓣評分高達9.6分,很多人稱這部作品是當代人所向往的陶淵明式的生活寫照。日本導演伏原健之以虔誠的鏡頭記錄下了這對遠離城市喧囂用心經營田園居所的夫妻的日常,他們身上對於生活的那種質樸的信仰,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日本知名的建築師津端修一和他的妻子英子,據說導演怕叨擾到他們的生活曾三顧茅廬後,又用四份信感動了這對夫妻,該紀錄片呈現的畫面格外的恬靜優美,真實美好的詮釋了二位老人對於生活的尊重。《人生果實》這部紀錄片的產生其實也和日本當時的現狀有關,繁中的社會壓力讓日本人與人之間忽視了親情和陪伴的重要,混泥土城市之中人們越發的渴望可以在田園居所之中尋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安逸。

    古樸的木屋,自己栽種的果實,夫妻二人之間幸福的對視和家常,該作品用飽含家的溫馨治癒了我們的內心。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雖然走過無數的歲月,但是二人之間的愛情感動著銀幕外的我們。或許陪伴就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幸福,為你洗手做羹湯,為你建造你愛的房子,方寸之間蘊藏的都是一片熱愛人生的心。

    其敘事風格十分的貼合生活,導演保留出了紀錄片最真情的畫面,影片中很多鏡頭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曾經的一片荒地種植了上了綠油油的植物,門庭冷清的小路周邊的綠植被修剪的整整齊齊,導演藉此片表達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而這種態度恰好是當代人最容易忽略的。

    陶淵明式的生活,不僅承載了一代人對於生活質樸的美好願景,也是影片中二人老人對於生活的一種實踐。他們用豐衣足食的方式演繹出了平凡生活之中難等可貴的純真。或許自迴歸自然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促進社會關係挖掘人性溫暖的一種生活方式。

    《人生果實》的導演伏原健之是日本當地格外注重自然與真情的導演,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聚焦平凡人的生活,挖掘小人物的真善美而出名,這部紀錄片不僅讓他對於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也從新的角度向人們傳達了導演對於世界一種全新的看法。

    所謂生活,其實就是一場不斷釋懷慾望的旅程,我們從貪婪到有所頓悟,一路的成長就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閱歷。這部講述雲歸故里的紀錄片,打開了當代人對於田園生活的一扇天窗,喚醒了城市中人群對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趁著年輕我們或許需要不斷的奮鬥,但是等我們老去的時候,最好的相守就是最為質樸的陪伴。

  • 2 # 亞洲東方娛樂

    怎麼才能生活得像個人一樣?精神病院的這個問題,讓我如夢初醒,好在《人生果實》給了我最好的答案:從能做的事情開始,一點一滴,孜孜不倦,積累時間,不緊不慢。所謂的人生果實,不是刻意地追求什麼,而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一切終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電影中的津端夫婦的生活,恐怕已成了觀者們的羨慕的物件,但是真正鼓舞我的,不是寧靜的院落、平靜卻富足的生活、相敬如賓的伴侶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平和中透著執著的人生態度。兩個老人的一生並不平靜,也經歷過頻繁出入當鋪最後把衣服都當掉的艱難歲月,但是所有的檸檬都被釀成了甜的檸檬汁。修一是建築師,熱愛並忠於自己的職業,“這對我來說,是一生一次的幸福工作,只要還活著,就想要盡力做到最好”。英子是再普通不過的日本傳統婦女,她永遠都把先生的生活起居當作頭等大事。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勞作、吃飯、休息,對得起時間流逝的每一秒,就是最好的活法。

    影片中用很長的一個鏡頭來展現修一去世時的遺容,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中看到如此直接地面對死亡。我們的社會似乎傾向於逃避死亡的話題,死亡更是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不吉利,諱莫如深。很欣賞影片中傳達的對死亡的豁達態度,修一走得平靜而安詳,英子哀而不傷,臨別之際,向修一承諾自己會好好活下去。一個懂得如何生活的人,更能理智地面對死亡。人們之所以會懼怕死亡,不過是因為活得不夠盡興,遺憾太多。

    怎麼才能活得像個人一樣?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順應自然,隨心所欲,不逾矩,便是人。

  • 3 # 野生兔貓

    2017年,日本有一部紀錄片記述了一對耄耋夫婦不同常人的生活。

    《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講述了建築師津端夫婦在幾十年的歲月裡,緩慢而堅定的沉澱時間,精心醞釀著人生的果實。

    津端修一和英子60多年相濡以沫,

    描繪出耄耋之年尚有另一種生活藍本:

    相守、忙碌、希望,以及理想。

    歲月善待他們,他們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回報歲月的饋贈。

    也許這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房子是生活的藏寶盒。”

    修一90歲,英子87歲,

    他們加起來177歲了。

    他們相濡以沫60多年,

    從土地收穫果實。

    在愛知縣高藏寺那些方形建築中,

    修一和英子的家是一個特別的所在。

    房子按照安託尼·雷蒙德的設計建造。

    安託尼是修一最喜歡的建築師。

    紅色的屋頂掩映在枝繁葉茂中。

    庭院裡,瓜果和花卉競相吐著芬芳。

    身為建築師,

    修一懂得什麼是好的建築,

    並把建築哲學應用到生活中。

    建築不再只是遮風擋雨的鋼筋混凝土,

    儼然是一個會呼吸的生命體。

    40年前,建造房子時,

    修一和英子種下了梅花、柿子、櫻桃……

    如今它們長成了蔥綠大樹。

    小小的庭院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種有70種蔬菜,50種水果。

    他們還在每一株植物旁,

    立上明黃色的木牌,

    以植物的口吻寫著:

    報春花:“春天來了”

    凌霄花:“享受這紅色的長廊吧”

    竹筍:“你好!”

    蜂鬥菜芽:“等不及了”。

    櫻桃,逗趣的寫著“英子”的名字。

    鳥盆邊寫著:請自便。

    小鳥果真來這裡洗澡、喝水。

    “我們會做夢,所以我們目光長遠。”

    英子說。

    修一和英子每天在這裡

    鋤地、拔草、挖土豆、摘核桃……

    英子是一個全能手,

    會烤蛋糕、做櫻桃醬、釀酸奶、打年糕……

    走廊的燻爐裡,培根香氣四溢。

    不知誰家的貓被竹莢裡的魚吸引來了,

    英子輕拍著手轟走貓咪。

    房子的門,像雜貨店一樣可以滑動。

    清晨,英子手腳輕快,

    把所有的門攏到一起,

    Sunny歡快的跳進屋裡。

    他們每天按照光照來調整桌椅,

    尋找著最佳的觀景視角。

    修一說:一棵樹是天然的空調,好清爽。

    對樹的尊敬,

    隨處可見於他的建築理念中。

    樹,又是自然界生命迴圈的使者:

    風吹枯葉落,

    落葉生肥土,

    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

    不緊不慢。

    修一說,“我們不能為後代留下錢財,

    但如果我們製作肥沃的土壤,

    它們就能滋養作物。

    我們必須把這些能出產作物的土地

    保留下去。”

    “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

    修一和英子相識於翰達島國家運動會。

    他們於1955年成婚,

    在遊艇港口舉辦了一場派對。

    英子是一家清酒釀造廠的獨女,

    那家釀造廠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

    從小,家人教育英子要保持微笑,

    努力工作,少說話。

    婚後英子才能暢所欲言,做想做的事。

    每次英子想做點什麼,

    修一就會說“當然奧,聽起來很棒!”

    修一想買遊艇,

    他的薪水是四萬日元,

    遊艇要七萬日元。

    英子想:我必須買下來。

    於是悄悄典當了所有的和服。

    修一說:

    英子是我最棒的女朋友。

    英子有時讚美修一:

    “哇,長得真好看”。

    但英子不會大聲說:“我愛你”。

    她會盡量做一些他喜歡的東西,

    讓他吃好、穿好。

    修一喜歡吃土豆,

    英子連聞到土豆就想吐,

    她給他做各種口味的土豆。

    每個月一拿到退休金,

    英子就去買修一喜歡的金槍魚。

    她總是以丈夫為先,

    並且堅持傳統理念:

    只有他身體健康,我才會好。

    他們隨時分享趣味。

    他們光顧的店家常收到修一的手繪卡片。

    “很美味!”

    “加油!”

    卡片還有修一和英子的漫畫像:

    修一88,英子85。

    修一還給筆友寫信,

    親自騎車去郵局寄信。

    外孫女花子的玩具,

    也是由修一親自動手製作:

    一所木製的大房子裡,

    動物們有客廳、床、書桌、碗碟,

    玩具房牆上貼了家人的相片,

    親力親為,崇尚自然。

    擊劍比賽花子得獎了,

    修一手繪漫畫明信片祝賀。

    “要給後代留些東西,

    豐富他們的未來,

    人比錢重要。”修一說。

    “每個人都有能讓夢想成真的童話。”

    1959年,伊勢灣颱風。

    五米高的浪潮湧了進來。

    一夜之間,

    整片陸地變成了汪洋,

    造成五千人死亡。

    1960年,旨在建造新城的專案開始了。

    津端修一負責設計部分,

    他是日本房地產公司的王牌,

    曾在東京設計過18處住宅區。

    修一花了大半個月畫出了規劃圖:

    在山脊上建造房屋,

    他想讓人們知道山在哪裡。

    在城鎮裡保留綠林,為風開道。

    這在當時是一種超時代的“夢想計劃”。

    高藏寺沒有按照修一的藍圖來建設。

    為了優先考慮經濟,

    最終在建造規劃時實現數量導向型建築,

    山被夷平、山谷被填平,

    新城全部成了一排排的四方建築物。

    宛如巨大的鴿籠,整齊劃一,

    卻沒有活力,缺乏靈動。

    建築和人,

    被生硬的拉扯到一起,

    毫無交流。

    1975年,修一在新城購買了土地。

    他一直在想,要怎麼做,

    才能讓平地重新變回森林。

    他決定在買下的土地上實現這個願望。

    幾十年後,

    人們對方形建築早已厭倦,

    一如程式化的生活。

    修一提倡的生態理念變得十分寶貴。

    修一還想讓高森山重返生機,

    讓它成為高藏寺新城的標誌,

    他期待著它變成一片森林。

    1972年,他倡導“高森山橡樹計劃”,

    帶領家人在高森山種下一萬顆樹苗。

    如今這裡綠樹成蔭,

    成為戶外踏青郊遊的理想場所。

    “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中。”

    2015年6月的一天,

    修一在除草小睡後再也沒醒。

    但這一天真的來臨時,

    英子還是感到很難過。

    臨別時,英子對修一說:

    “修一,我會把一切安排好的,

    所以別擔心了。

    等我時候到了,變成了灰燼,

    我們就可以一起乘船去南太平洋了。

    等著我,好嗎?

    你會孤單一人,

    但是,好好照顧自己,等著我。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

    期待著再次見到你。”

    英子繼續給修一做飯。

    她說:我很後悔,我該讓他吃得更好些。

    她把修一留下的果實寄給朋友們,

    希望分享讓修一高興。

    她開啟窗戶,

    因為修一喜歡明亮。

    好像修一併沒有死,

    只是出了一趟遠門。

    生活裡無處不浸透著英子對修一的思念。

    她說:我在他的領導下生活了65年,

    一個人並不是很孤單,

    但我有時候感覺很空虛,

    我不知該怎麼一個人繼續下去。

    英子像修一那樣,

    把枯葉填到植物根莖下,

    給窗戶貼油紙,

    做著修一生前的活計。

    英子說:我會認真生活到最後一刻,

    緩慢而堅定的,

    做自己能做的事。

    “越認真生活,生活就會越美麗。”

    修一去世後,

    佐賀縣Sanare精神病所重建專案,

    按照他的設計藍圖啟動了。

    當時,建築設計出現了問題。

    很多病人惡化了,

    在經濟導向型社會下,

    他們飽受壓力,疲憊不堪。

    Sanare精神病所的工作人員

    對“建築”感到疲倦。

    在給修一的信裡,

    他們提出了質疑:

    “什麼是真正的人類生活?”

    他說,“請幫幫我們。”

    修一在極短的時間裡,畫出了規劃圖。

    他調整了原來樹木集中的規劃,

    讓樹木分散在建築物中,

    並沿路種植了果樹。

    修一的設計返璞歸真,

    讓病人透過建築獲得心靈的撫慰。

    修一說,“這是我晚年時的偉大專案,

    我拒絕任何酬金或設計費。”

    也許,我們能力有限,

    但我們可以像修一、英子那樣,

    “從自己能做的開始,一件件來。

    緩慢而堅定的前進,慢慢來。

    對我來說,這是我人生中唯一的專案,

    只要我活著,我就會盡力而為。”

    《人生果實》沒有懸念、沒有矛盾,節奏緩慢卻處處充滿了生活的哲學,豆瓣給出了9.6的高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獲得津端夫婦的首肯,導演伏原健三顧茅廬,終以四封信獲得修一和英子點頭“我們願意協助”。

    網友的評價真摯而深刻:

    “住得像個人,吃得像個人,像個人一樣工作,死得像個人,如此,就有了像個人的尊嚴一生。”

    “這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生活和人生吧?養幾畝地,種植耕耘,花開花落…每天緩慢而堅定的做一些事情,保持生活的確定性。”

    “人生苦短,什麼事都要盡力去做好,不讓遺憾留身後,那麼即使死亡來臨,也是異常平靜平和,活得越久越通透。”

    “生命的長度也許不該從出生計算到臨終,而應該由自己覺得開心值得的一刻一秒累加而成,這才是‘人’生。”

  • 4 # 愛啃梨的小梨呀

    “尋一無人山谷,建一木製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你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總感覺它與某些畫面有幾分契合。

    晚飯過後,與往常一樣去樓下散散步,

    喜歡並享受這種獨處時光。

    傍晚小區裡很是熱鬧,

    小孩嬉戲打鬧,阿姨們跳著廣場舞……

    不遠處看見一個老奶奶坐在輪椅上,老爺爺推著她,步履蹣跚的在小區裡逛,兩人的臉上全是恬靜。

    我停下腳步,看著老人臉上洋溢位的幸福與滿足,我由衷地贊同這句話,

    “真的!活的越久,人生真的會愈加美好!”

    看著眼前這樣一個場景,加之先前閱覽到的文字,終於勾起了我的思緒,

    想起前些日子朋友力挺推薦的一部紀錄片——《人生果實》,於是決定一氣呵成看完它。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影片以最直觀的鏡頭記錄下老夫妻的美好,不急不緩的開場白:“很久以前,有位建築家曾說過,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這句話真是全片的靈魂,概括了這對夫妻的生活。

    90歲的建築師修一先生與87歲的英子太太,從相識至今已經有40多年,這四十多年裡他們幾乎避開了所有的爭吵,用自己的方式包容著對方。

    年齡並沒有磨去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們反而享受著閱歷造就的美好。只有保持著時刻動手的能力,才能感受到帶給自己的那種滿足和自豪感,人生才能過的充實有趣。

    他們在退休後,搬離城市喧囂,選了一塊理想的地方,創造了屬於自己寧靜且充裕的後半生。

    他們一起親手種植70種蔬菜、50種果子,並做五彩的指示牌,標明它們的名字和用途,有的還配有插畫,寫著“竹筍你好”“報春草 是春天哦”的字樣,並特意在一旁放了一個讓鳥兒喝水的大缸,上面寫著:“小鳥用水專用地哦 ”

    夫婦倆收集枯枝敗葉,用自然肥料來給自己種的蔬菜水果上肥料。每一塊地種的是什麼,兩人都認真地插上標籤牌子,並標明收穫的月份,後面經常會有一句:“敬請期待~”

    (蜂鬥葉莖,敬請期待)

    時光能蒼老了容顏,

    但不會蒼老了內心。

    內心的年輕蓬勃,取決於是否擁有著一顆保持好奇的心與永不停止的笑顏。

    在他們看來,身邊有著彼此、做著熱愛的事情、住在親手搭建的小屋中,每一天的到來不是時光的老去,而是對生活新的期待。

    其實平淡呀,它是一種不招搖的愜意,也是一種真實的幸福。

    “我愛你這種話啊,是說不出口的”

    人生最美的便是:一生只愛一個人,你陪我走過一無所有,我陪你走到歲月盡頭。

    有人說,“遇到對的人,他便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讓你儘可能的放鬆自己。所以,他愛得自如,你受得幸福。”

    太太英子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修一先生把小院料理得妥妥當當,然後為先生烹製各種愛吃的食物。

    夫妻倆都不善言辭,英子說,我愛你這種話她是說不出口的,但她說自己的一生都是圍繞先生過的。

    兩人簡直用行動詮釋了——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她說自己不喜歡吃土豆,因為吃完會肚脹。

    但修一先生很愛吃,所以還是會堅持做,陪他一起吃。英子太太說,她的心願就是能聽到修一先生說:“真好吃。”

    幸福的家庭或許就該是這個樣子,家庭成員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彼此成就成為更好的人。

    片中有首俳句貫穿始終:“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人生果實》就是這樣一部不緊不慢的紀錄片。

    津端修一夫婦用一舉一動,示範了什麼是最美麗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房裡面的插座應該放在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