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小堯茗居
-
2 # 魏青衣
在書中或電視劇中,劉墨林為雍正時代的探花,其伴侶為當時京城第一才藝雙全的歌女蘇舜卿。
劉墨林、蘇舜卿,聽起來這麼縹緲的名字,一定知道這是假的了。
才子遇佳人,如果是真實歷史,一定會出現無數版本的故事,可是一個都沒有,就是因為他是杜撰的啊!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本來得到了雍正的祝福,可以算是很美好了,但是沒料想到,蘇舜卿卻被奸臣徐俊給那啥了。
後來蘇舜卿不堪侮辱,覺得對不起劉墨林,於是自殺了。
奈何這一對苦命鴛鴦,本來公子有情,佳人有意,卻天人永隔。
當然,後來朝廷興文字獄,劉墨林把徐俊參死了,也算是報了仇。
至於為什麼雍正給他加官進爵他拼死推辭?
很簡單,劉墨林或許很有才,但並不適合當官。
從劉墨林是被雍正登極恩科的欽點探花郎就知道,他的學識,是不適合進入官場的,不然也不會埋沒在考生中。
有的人很有才,很會寫詩,很能寫文章,但是不一定適合當官。
而劉墨林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在雍正想提拔他做內閣學士的時候,他驚恐了,因為他根本沒有那功底啊,就算是不推辭,他真的做到了內閣學士,也會無所適從,所以這不是劉墨林不識抬舉,而是他根本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也算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用劉墨林贈蘇舜卿的詞來結尾吧!
竹樹蒼鬱我婆娑 ,為覓陳跡君婀娜,故知回眸來相問。 搖首嗟吁今生錯, 曾言幽徑映碧落。關山處,星雲漠。 -
3 # 贇卿2
這個名字有也好沒有也罷,但他的形象是存在的,他代表了那個朝代清流知識分子的清高、風流倜儻與放蕩不羈。他敢在應試期間皇家的眼皮子底下吃酒狎妓,最後寧可不做官也要相伴紅顏知己,可見他是個有情有義之人,但就他的這個性格是不適宜做官的。官場的水有多深他不清楚。再者,伴君如伴虎的古訓他應該清楚,從他的做事來看他太單純,根本不是老謀深算的官爺們的對手,最後成了官場的殉葬品。有點不自量了。本人的一點浮淺看法,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
4 # 歷史茶坊
“一個活東方朔,生不逢時,竟成了個秋風鈍秀才!”這是劉墨林的同鄉舉人,做過湖廣按察使的李維鈞對他的一番評價。劉墨林生性詼諧,才思敏捷,雍正帝即位後首開恩科欽點為探花(殿試第三名),這其中說來還有個故事。原來劉墨林雖在考場把策論文章做得花團錦簇一般,卻不料文中有一句“範聖胤德”忘記避諱,被考官打入落卷當中,打入落卷也就意味著落榜。
眾所周知,雍正帝名胤禛,在登基為帝后,為避聖諱,將兄弟名字中的胤一律改為允,如十三爺胤祥改為允祥。劉墨林本來是無緣今科金榜的,但恰逢雍正帝親閱全部落卷,在閱卷時將他卷中的“胤”改為“引”,並說“君相為造命之主,朕就要救度一個秋風鈍秀才!“也就是說劉墨林是雍正親點的進士,本來是要取為狀元的,只因字型不盡規範,才被點為探花。
但在歷史上,劉墨林這個人並不存在,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一個人物。常言道風流才子,從古至今,才子留給人們的印象大都是風流倜儻的,才子劉墨林自然也不例外,他與名動京城,色藝雙絕的蘇舜卿互相愛慕,私訂終生。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好一對曠世佳偶,才子佳人,卻被一個齷齪的浪蕩公子徐駿給毀了,趁著劉墨林跟隨寶親王弘曆到西寧勞軍的空當,徐駿用蒙汗藥迷倒了蘇舜卿並趁機……
事後,蘇舜卿萬念俱灰,只想再看愛人一眼,便以死明志。劉墨林痛失愛人,頓時不顧一切,當著八爺允禩的面羞辱徐駿,遭受罰跪曬太陽的處罰,一方面表現出劉墨林沖動無狀,忌惡如仇的真性情,另一方面也襯托了八爺門人雖然衣冠楚楚,卻盡幹禽獸不如之事的醜惡嘴臉。雍正得知劉墨林的衝動之舉後沒有怪罪,而是勸慰他為一個女人與人慪氣不值得,當眾羞辱朝廷大員有失體面,雍正這番話直接導致了劉墨林後來苦讀徐駿詩集,抓住詩句“明日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暗含反清復明之意,把公子哥徐駿送進了大獄。
在電視劇中,雍正將劉墨林晉升為內閣學士,劉墨林力辭不奉這段戲,在原著中是沒有的。劇情背景是劉墨林的老師李紱聯合河南考生,上奏請求罷免田文鏡以謝天下,雍正痛斥他結黨亂政,被免職為民。劉墨林前去給老師送行餞別,卻被當眾奚落。雍正宣召劉墨林喝酒,勸慰他“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並封他為內閣學士。劉墨林堅辭的理由是科舉朋黨案中他的老師們,殺的殺,革的革,唯獨他一個加官晉爵,傳揚出去他無面目在朝為官,在世為人。
總體來說,劉墨林機敏有才,但不適合做朝廷樞臣。他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又害怕捲入朋黨之爭中得罪眾人,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因而拒絕進入中樞重地,以免遭到朝臣物議。對此,諸位是如何看待的呢?
-
5 # 待我施為地煞變
歷史上並不存在劉墨林這個人物。
最後他連雍正加給他的官都不敢作,因為他有小聰明無大智慧。而與他同榜的王文昭,則有大智慧無小聰明。
劉墨林這人風流倜儻、伶牙俐齒,又以文采抱得美人歸,怎麼看怎麼是個聰明絕頂的人。這點在他殿試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
別人都在埋頭答卷,他卻才思敏捷,刷刷刷早早地答完交卷了。
雍正問他:你怎麼這麼快。
他答:聽說皇上每天批閱的奏摺在萬字以上,跟皇上比,臣這還算慢的了。
隆科多看雍正不快,立馬斥責他:放肆,你怎麼敢把自己跟皇上比。
劉墨林泰然自若地說:〖追比聖賢乃是讀書人的本色〗。不亢不卑,有理有據,對答的實在精彩。
劉墨林還曾把雍正比作現在佛,頃刻悟出雍正的禪語,後來寶親王弘曆對他的評價就是〖那個劉墨林很會說話〗,到哪都愛帶著他。
估計把他說成天下第一聰明人,沒有人會不服氣的。
而跟他同榜的狀元王文昭,恰恰與之相反:寫文章慢慢騰騰的,殿試時別人都寫完了,他卻還寫了半天。不要說伶牙俐齒了,說話都結結巴巴的。一有什麼事就緊張,一點也沒有劉墨林的瀟灑穩重。
田文鏡在河南實施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嚴重損害了讀書人的利益。朝中科舉文官在清流領袖李紱的帶領下,聯合倒田。為調查原委,其實就是為了查清田文鏡的政績,滅文官們的嘴,雍正派弘曆去河南。
劉墨林因為聰明過人被弘曆看重,他也興興頭頭地跟去了。回來後帶來了一大篇河南老百姓安居樂業的資料,在金鑾殿上宣讀。他讀的有理有據、有條不紊,相信任何人也無法駁倒他。可是他錯了,沒有人想跟他辯論,人只想讓他戰隊,他不清楚“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的可怕。如果你不信的話,你就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說你單位的工資應該降低一半,並帶來了一篇資料證明這個合理,你感覺你們會不會想撕了他?
雍正因此把文官們彈劾田文鏡的摺子都給駁回去了。劉墨林本身科舉出身,卻不為讀書人說話,卻為酷吏說話,這在文官眼中成了叛徒,於是連他一起參。
後來雍正跟文官因田文鏡矛盾爆發,要把李紱等人砍頭,眾官一起跪在門外求情。劉墨林也過去了,但眾官一看他來了,都自發地離他三尺。弄得他好不尷尬,這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被文官們孤立和敵視了。
再後來李紱被赦免回家,他的門生們都來送行,劉墨林也要敬他酒,李紱當眾甩臉給他:〖我李紱何德何能,敢作你的老師〗,同榜進士也沒一個搭理他的。劉墨林又一次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處境了。
雍正要升他的官,現在雍正也得罪一大批人,跟文官矛盾激烈,你這時升官了,不擺明了自己是皇帝的狗腿子嗎?你的老師都被罷官的罷官,砍頭的砍頭,你賣師求榮。就算升官了,大家不配合你工作,明著暗著給你穿小鞋,一致針對你,肯定能讓你寸步難行,甚至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劉墨林無論如何也不敢接受這個官。
反觀王文昭,看似小處不聰明,但大勢摸的門清。
在老八聯合四個旗主王爺逼宮的時候,他挺身而出,說要參一個人。雍正問他:〖怎麼,你也要攻擊田文鏡?〗
王文昭說:〖是,臣對田文鏡,對新政,是有些看法。但臣現在說的不是這個。〗
參田文鏡的剛被皇上砍了頭,王文昭卻站出來說對田文鏡有看法,在文官、反對新政的人眼裡一定覺得:嘖嘖,這王文昭真是條漢子。
接下來王文昭痛斥東親王永信咄咄逼人,對皇帝無人臣之禮。雍正心裡也一定覺得,滿朝文武沒人敢為我說話,你卻站出來仗義執言,真是條漢子,不旺我對你掌過燈。
王文昭在文官與皇帝那裡都得到了極大的敬佩,以後一定會得到皇帝重用,群臣支援。
那你說如果雍正被逼下臺,那下場不就慘了嗎?並非如此,老八是著名的八賢王,非常注重自己的賢名。就算他上臺,他要為難一個為難時刻為皇帝盡忠的臣子,那也太損賢名了。十有八九,還會表彰他一番,表示雍正再昏庸,畢竟是皇帝,你忠於他我是很欣賞的,希望你以後同樣忠於弘時。
所以,王文昭這一步棋,看似驚險,實則有驚無險,有賠無賺。
劉墨林最後為保護遇刺的弘曆而死,未嘗不是種無奈的選擇,因為他已經混不下去了。
-
6 # 酒翁
實在抱歉,歷史上還真沒有劉墨林這號人物,此人僅存活在二月河的小說和其對應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
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都能看出劉墨林是一個非常聰明之人,文章寫的好,人長的帥,說話也以一敵百,更關鍵的是,劉墨林因為自己的文采還贏得了美人兒的芳心,真可謂是風流倜儻。
如此出色之人,進入仕途後,很快就被雍正和寶親王弘曆給看中,在看小說時,就有一種感覺:弘曆能喜歡劉墨林,其原因是因為劉墨林身上那股灑脫,聰明勁和弘曆有幾分相像。
話說這劉墨林得到雍正和弘曆的賞識後,基本上也就跟著弘曆身後,雍正一朝的重心則是改革+整頓吏治,改革勢必會與舊勢力形成對抗,已田文鏡為首的改革,觸動了讀書人的利益,當時讀書人的領袖李紱帶頭,聯合滿朝讀書之人,一起反對田文鏡的改革,反對田文鏡就等於反對雍正,但雍正也不能因為田文鏡是自己人,就一味的支援田文鏡,為此,雍正安排弘曆外出清查此事,弘曆外出之時,劉墨林也隨著一起去了。
當弘曆帶著劉墨林到田文鏡的管轄內調查一番之後,發現沒有李紱所奏的問題,因此,在回京的彙報上,劉墨林提供的資訊,完全一邊倒向了田文鏡,雖然,在劉墨林看來,他完美的完成了雍正和弘曆交代的任務,但劉墨林沒有想到,他因此而得罪了李紱這幫讀書人,劉墨林本身也是科舉考試出身,他和田文鏡不同,科舉考試出身,怎麼著也應該和李紱是一撥的,都是讀書人嘛。可正因為劉墨林的動作,導致劉墨林與讀書人產生了隔閡,用現在的話說,劉墨林你自己選擇站在雍正,弘曆,田文鏡那邊,那就別怪我們讀書人不待見你了。
由此,劉墨林開始被李紱帶領的讀書之人孤立。雖說弘曆和劉墨林去調查田文鏡後,上奏的是田文鏡沒問題,但並不代表李紱們就罷休了,李紱們不僅沒有結束,反而對抗更加激烈,無奈之下,雍正只能將李紱罷免,在李紱即將離開京城之時,在京的讀書之人都到李紱的家中為其送行,當然劉墨林也去了,畢竟劉墨林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讀書人,但當劉墨林出現在李紱家中時,李紱一點面子都沒給劉墨林。由此,劉墨林徹底被孤立了。
但這一切在雍正眼裡,卻覺得劉墨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對其更加賞識,於是決定給他晉升,到這兒,問題就開始了。當雍正決定將劉墨林提升為內閣學士時,劉墨林不僅沒有謝恩,反而時拒絕了雍正的提拔。劉墨林拒絕的原因很簡單,以劉墨林的聰明,他當然知道,此次晉升,和這次田文鏡,李紱案有關係,但也正是因為這次的案件,導致劉墨林被李紱他們給孤立,倘若此時,劉墨林接受雍正的提拔,那劉墨林將會與這些讀書之人越走越遠,這是劉墨林心中不想看到的,因為劉墨林心中還想化解矛盾,自己能夠得到讀書人的喜歡。由此可加,劉墨林為了自己在讀書人心中的面子,而駁了雍正的面子。
從劉墨林駁雍正可以看出,劉墨林雖說聰明,但此人情商不高,或者說此人意志力不堅定,在雍正看來,田文鏡的改革正是自己的改革,而田文鏡與讀書人之間的恩怨矛盾,也正是自己與讀書人之間的恩怨矛盾,但這有什麼?雍正怕因此被孤立了嘛?沒有,雍正打從皇子開始就一直想做一個孤臣,被人孤立又如何?沒有什麼不好。原本雍正在此次看到劉墨林帶回來的資訊後,對劉墨林還挺賞識,覺得此人可以供自己使用,但此時此刻,雍正卻發現劉墨林不行,意志力太不堅定。換句話說:雍正發現劉墨林還不是自己人。既然不是自己人,那雍正就沒必要對他傾入過多心血了。
在小說中,劉墨林後來被雍正安排到了年羹堯軍營中,用來監視年羹堯,但後來被年羹堯所殺,到此,一位如此有才,如此風流倜儻,如此能說會道的劉墨林,煙消雲散。而從其這一路來看,雖說在雍正跟前,但並未怎麼得到重用。
回覆列表
探究歷史,挖掘歷史;在滿清王朝中,特別是雍正朝沒有這個人。但是在二月河的小說中把“劉墨林”寫成了一位清流中少有的風流才子,加上對雍正帝的改革、推行新政的支持者。
在看到劉墨林被雍正帝開恩科取人才的殿試中特簡為進士,就是說他是一位不合格的考生被雍正帝挖掘出來,由此進入了仕途。
以劉墨林的聰明才智很快得到了雍正帝與皇子弘曆好感,被提拔為皇帝的侍讀,就此;劉墨林的好運來了,如果細分析,他攀上了靠山。
讀遍雍正朝的歷史,不難看出雍正帝的整頓吏治、推行新政的力度之大是眾所共知且是雷打不動的國策,這就需要支持者來扶持推動。
透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可以這樣分析;雖然劉墨林大智若愚,但是他的情商不高,在成為皇帝的近臣後就跟隨雍正帝及皇子弘曆巡視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罪了以“李紱”為領袖的清流派,就此被孤立。
當然,有皇上作為靠山本可以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既然替皇上背了黑鍋,皇上就一定會給他做主,可劉墨林即想風流倜儻又怕得罪人,最後落了一個犧牲品。
清流領袖李紱與科甲的同年對劉墨林開始了猛烈的攻擊,根據雍正帝的態度看,劉墨林本可以就此一心一意靠住皇上,堅定自己信念。
可是當劉墨林送那被雍正帝赦免的李紱並敬送行酒時,李紱沒有給劉墨林面子,這些雍正帝得知後,從不喝酒的雍正帝親自請劉墨林喝酒,雍正帝理解劉墨林,當即傳諭升劉墨林為內閣學士,真正是機會難得,意味著就此登閣拜相,進入最高權利中樞,沒想到,劉墨林為了面子竟然給辭掉了!真正不知誰的面子大。
透過劉墨林的這一舉動,雍正帝一定想到此人不可大用,沒有擔當責任的勇氣,註定是被孤立無助。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雍正帝為了推行新政幾乎與百官對立,特別是損害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更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雍正此時此刻的心情同樣孤獨寂寞,一定想找一位與自己有共同志向的臣子傾訴,雍正帝失望了!假設此時的劉墨林有張廷玉的遠大抱負一定不會這麼作,既然為皇帝所賞識,就不怕得罪百官包括以李紱等等所謂的同年什麼清流。
如果這位劉墨林先生能夠像李衛一樣堅定不移的站在皇上的立場,必定有一個好的前程。之所謂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已經被所以的清流所不容,又推辭了皇帝的封賞,他失去了所有靠山,可以註定這位風流倜儻的才子的命運一定悲慘。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