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的感觸
-
2 # 尋常百姓尋常事
蜀漢滅亡,後主昏庸,黃皓弄權是為主,譙周勸降只不過是赤壁之戰時張召等文官的一般見解而已,且當時朝堂之上並無另有見地的主意。我認為不可將大罪強加於他。
最應承擔責任的非姜維莫屬。諸葛亮死後,蔣琬、費褘掌權,謹遵諸葛之成規,不對外用兵,專注於內,邊境無虞。當時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自從費褘死後,姜維迫不及待地興兵北進。從費褘死後當年起,連續五年對外用兵,勞民傷財,士卒疲憊而毫無建樹。同時姜維更改漢中方面的防守策略。至使諸葛瞻綿竹戰死後無險可守。陳壽評論一針見血:“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至殞斃。”
-
3 # 咕咕談娛樂
是的,他勸說劉禪像。而那時蜀漢的主力還在,成都周圍的城池要塞也沒被攻下,永安都督閻宇已經率軍趕來增援,南中都督霍弋也已整軍備戰。而譙周他們卻交劉禪投降,而劉禪那叼毛真的投降了。很多人說劉禪聰明,憂民憂國,擔心蜀漢人民受苦才投降的。我只想說放你他媽的狗屁,那麼慈悲為懷,怎麼不在繼位的時候就投降呢?還打了那麼多年的仗,還支援姜維九伐中原。
-
4 # 八弓塬
諸葛亮一生提撥人才無數,雖然有幾次看走眼的記錄,但譙周應該是其中最嚴重的,這長壽的老頭可以說,他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後人說他是蜀國的"禍害",並不為過。
當年,諸葛亮看譙周學問不錯,把他招來朝中當官。
譙周在諸葛亮生前不敢吭聲,諸葛亮死後,他開始寫文章散佈反戰思想,麻痺蜀華人們的意志,說蜀弱魏強,北伐無用,拉姜維的後腿,宣揚《仇國論》表明反對到底的立場,對姜維的北伐事業帶來很大的傷害。
因為蜀漢的基本國策就是"復興漢室",從劉備到諸葛亮到姜維,都沒有變,也不能變,否則立國的合法性就喪失了。
譙周最可惡的事情是,魏國大將鄧艾圍困成都時,從當時的情況看,蜀國還有幾條路可以走,但譙周力勸劉禪投降,劉禪真的就投降了。
唉,蜀國的賢臣良將都短命而死,而最長壽的譙周卻是個賣國賦,造化弄人,諸葛亮如果地下有知,他該做何想?
-
5 # 小鴻哥
蜀漢不完全譙周說亡的,很有人講是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集團希望蜀漢亡。這也並不完全對。我認為自諸葛亮死後,越來越多的人不支援蜀漢政權。他們為啥如此是有原因的。
劉備諸葛亮在世時大量起用和任用益州人,特別是諸葛亮當政時。據三國志劉備得到蜀地後: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諸葛亮比劉備起用更多的益州人。據三國志: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蜀志有傳的有五十多人,益州人佔了35%。相比政權江東化的東吳政權,江東集團只佔吳志有傳30%。
諸葛亮本身是士人,對待士人也是比好的。例如廖立誹謗先帝疵毀眾臣。諸葛亮只是把他免官。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傳來,廖立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李嚴聽到亮卒,發病死。陳壽講:嚴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意思是說李嚴企望諸葛亮會再次起用他,考慮到以後的人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病。
譙周號稱蜀中孔子名氣非常大。當年州郡徵召他做官,譙周不願意去。諸葛亮當政後徵召他做州從事,他馬上就來了。譙周去見諸葛亮時,因為平時不修邊幅。很多人都笑了,譙周走後。有執行人員向諸葛亮建議治那些笑譙周人的罪。諸葛亮講算了我都差點忍不住,何況其他人。公元234年諸葛亮死於北伐途中。譙周在家裡聽到訊息,立馬前去奔喪。可見號稱蜀中孔子的譙周對諸葛亮是非常尊敬的。
劉備諸葛亮在世時,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人整體上是支援蜀漢政權的。公元221年譙周是上書勸劉備稱帝的,並拿之前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等來為劉備正名。但是自劉備諸葛亮等人相繼去世,譙周越來越看不慣蜀漢了。據三國志諸葛亮死後,阿斗:後主頗出遊觀,增廣聲樂。譙周上書勸諫:先帝之志,堂構未成,誠非盡樂之時。(指劉備興復漢室之志)願省減樂官、後宮所增造,但奉脩先帝所施,下為子孫節儉之教。可是阿斗根本聽不進去。
至於不少人講蜀漢是讓譙周說亡的。這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四英相繼死後。阿斗的一些所為讓譙周大失所望,於是公開講蜀漢將亡。三國志:後宦人黃皓弄權於內,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立者乎?蜀既亡,鹹以周言為驗。所以說譙周公開宣稱蜀漢將亡,原因是由於阿斗寵信黃皓所至。至於講其他益州人在劉備諸葛亮時期,大部分還是支援蜀漢政權的。任何一國家難免會有幾個刺頭。三國志蜀志有傳的二十人,自諸葛亮死後未增加一人入傳。這才是使一些益州人對蜀漢失心的原因。而造成這一切的是黃皓亂政的結果。
東漢時士族跟宦官可是結下深仇大恨的。黃皓操弄威柄,士族大多是不恥與為伍的。特別像譙周號稱蜀中孔子的人物。像羅憲:時黃皓預政,眾多附之,憲獨介然。然後羅憲就給貶官了。像卻正既不為黃皓所喜歡也不討厭,為官三十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卻正可是司馬昭都看重的人。
譙周真正把蜀漢說亡是在公元263年。當年魏國集結十八萬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諸葛瞻。(在魏國伐蜀前,姜維曾上書阿斗。要求派人去陰平陽安關兩處加強防守。阿斗問黃皓,黃皓問巫師。然後跟阿斗講魏軍不會來,並壓下姜維上書。三國志:群臣大知,蜀本謂敵不便至,未做城守調備)這時阿斗召開朝會。一方認為我們去投東吳,另一方認為我們去南中。譙周反駁:去了東吳是投降,那幹嘛不投魏國。南中本來就不服我們,當年是丞相壓下來的。我們去了要吃要喝,他們不反才怪。於是又有人講如果魏國不接受投降呢?譙周又反駁:不會的,魏國會拿我們做榜樣的。如果魏國不封爵位給陛下,我親自去洛陽以禮爭之。阿斗決定投降了。這時眾臣都沒有話說了。(公元262年東吳的使者使蜀漢,回到東吳後對吳主講:入其朝不聞正義之言。)於是很多人認為是譙周把蜀漢說亡了。其實就算沒有譙周,蜀漢一樣是亡的。因為蜀漢上下只有兩個想法奔吳奔南,無論是那種蜀漢都會亡。只不過譙周起到了推波的作用。
蜀漢滅亡了,司馬昭因譙周有功把他徵召到洛陽。譙周到了漢中因病就沒去了。後來晉朝建立,數次下詔召譙周去洛陽。公元267年到了洛陽,司馬炎給譙周封官封爵。譙周都推遲不受。譙周死後司馬炎賞賜:賜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五萬。譙周臨終前對兒子講:久抱疾,未曾朝見,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當還舊墓,道險行難,豫作輕棺。殯斂已畢,上還所賜。
所以我認為譙周講蜀漢將亡和勸阿斗投降根本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然不會官爵賞賜都不要。譙周是因為蜀漢後期的腐敗、阿斗大興土本增廣聲樂頻遊觀、黃皓亂政、姜維頻繁北伐、百姓苦不堪言。認為這樣的政權遲早要亡、該亡。公元240年至公元263年二十年多間蜀漢進行了九次大赦,平均兩年一次。蜀漢已經到了頻繁大赦來維護統治了。
-
6 # 田長旺
孔明如聽譙周金玉良言,先以治理國家,強大國防,俟及兩國有變,伺機而動,則復興漢室指日可待。明知不可為而強為其結局可想而知。
-
7 # 三國逐鹿
惟有譙周老難死,白頭抽筆寫降箋。譙周字南允,蜀漢官員,三國時期大儒之一。自幼喪父,因受父親的薰陶,少讀典籍,通曉天文,精通六經。焦周於建安五年(201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當時的陳壽、羅憲等人,都是譙周的學生。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期間,譙周被任命為勸學從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譙周前往奔喪,儘管劉禪禁止大臣們奔喪,譙周還是提前到達。譙周曾多次反對姜維北伐,並與陳袛展開激烈的爭論,後著有《仇國論》,據說是一部批判北伐的書,後來譙周被升任為光祿大夫。
景耀六年(263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其中鄧艾偷渡陰平,兵臨長安。劉禪因聽信黃皓的讒言,相信司馬昭不會伐蜀,因此並沒有做準備。一時間洛陽百姓扶老攜幼,各自逃命。時任光祿大夫的譙周,力勸劉禪投降,保境安民。後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也有人認為,蜀漢是被譙周說亡的,譙周究竟如何說服劉禪投降,其結局又如何,以下依據演義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分析譙周如何勸說劉禪投降。鄧艾偷渡陰平,並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威聲大震。劉禪知道後驚慌失措,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大臣奏報:百姓們扶老攜幼,哭聲震天,各自逃命。劉禪更加驚恐,隨後探馬來報:魏兵已將近城下,劉禪的心裡防線幾乎崩潰。
官員們主降派居多,也有勸說劉禪放棄成都,投奔南中七郡的,想借助蠻兵,再次殺回成都。然而光祿大夫譙周卻不建議投奔南中,他認為南蠻反覆無常,況且平時蜀漢也沒有給他們什麼恩惠,因此投奔他們很有可能招致大禍。更有人勸說求救於東吳,吳蜀畢竟有聯盟關係,成都有危機,兔死狗烹,因此可以投奔東吳。
然而譙周再次勸劉禪,有誰曾見過沒有領土的國君,如果投奔東吳,必寄人籬下,不得翻身。譙周又接著說,魏能夠滅掉吳國,而吳國卻沒有能力吞併魏國。將來形式發生變化,吳國會被魏國吞併,到那時我們再向魏國稱臣,這是受到了兩次屈辱,我們必受魏國鄙夷。不如現在就投靠魏國,魏必然會為陛下(劉禪)裂土封侯,上可以守住宗廟,下可以保境安民,這是兩全其美之策。劉禪猶豫未決,退入宮中。
其次分析蜀漢宗室對於譙周建議的態度。譙周提出投降意見後,官員們議論紛紛,周見劉禪猶豫不決,再次進諫。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準備投降。正在此時,劉禪之子劉諶,大罵焦周是苟且偷生的腐儒毀壞江山社稷,聲稱天下沒有投降的天子。劉禪於是質問劉諶:百官都議論投降,唯獨你仰仗血氣方剛,匹夫之勇,想讓滿城百姓流血嗎?劉諶義正言辭勸諫,先帝創業艱難,況且先帝在時,譙周都不曾參與朝政,現在對社稷指手畫腳,胡言亂語,是何道理?
成都城中尚且有數萬兵馬,姜維也在劍閣與魏軍對峙,如果回軍救援成都,裡應外合,可以大獲全勝。你怎麼能夠聽信腐儒之言,廢先帝之基業?後主厲聲斥責劉諶:汝小兒,豈識天時!諶扣頭大哭:願父子背水一戰,同死社稷,這樣即使見到先帝也沒有遺憾。任憑劉諶如何說,後主只是不聽,並令近臣將劉諶推出宮門,並令譙周擬寫降書,派遣尚書郎李虎送文薄於鄧艾。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戶共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兩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二十斤,綿綺絲絹各二十萬匹,餘物在庫,不及其數;擇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北地王劉諶怒氣沖天,帶劍進入自己的宮中,先斬殺三子,後殺妻,將首級提到昭烈(劉備)廟中,大哭一場,自殺身亡,蜀國至此滅亡。
再次分析譙周的命運如何。譙周因成功勸說劉禪投降,被司馬昭認為是能保全國家的人,因此任命譙周為騎督尉,散騎常侍,並封陽城亭侯。司馬炎繼位後,讓譙周到洛陽為官,到達漢中,突然生病,不能前進。司馬炎再次催促焦周,帶病前往洛陽就職。267年,譙周重兵臥床不起,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功勞,請求迴歸故里,司馬炎並未允許。270年冬,譙周因病去世。譙周一生寫了很多著作,但後來都相繼失散,流傳下來的寥寥無幾。
你是如何看待譙周的?
回覆列表
譙周,字允南,一個備受後世爭議的人!有人說,蜀漢滅亡就是被譙周說亡的,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船山先生王夫之對此也曾痛批譙周:
“人知馮道之惡,而不知譙周之為尤惡也......非取悅於民也,取悅於魏也,周之罪通於天矣。”
話說譙周真有如此大的罪過嗎?譙周到底是怎樣將蜀漢說亡的呢?譙周後來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二士伐蜀這個事情,還得從司馬昭命鄧艾和鍾會各率一支軍隊南下滅蜀說起。公元263年八月,鄧艾與鍾會從洛陽出發,十一月,鄧艾偷渡陰平,後於綿竹斬殺蜀漢大將諸葛瞻。聽聞前方諸葛瞻兵敗的訊息,蜀漢朝廷一片混亂,惶恐不已。其實在這之前還有個小插曲,早在一年前,姜維就已經發現曹魏有滅蜀漢的可能,姜維是給劉禪上了疏的,希望劉禪命令張翼和廖化趕緊在路上設防。可惜這封信送來以後落到黃皓手上,黃皓就跟劉禪說不會打來的,結果就沒有理睬,然而鄧艾真的打過來了。不過當時蜀漢並未到山窮水盡之時,成都城堅糧足,劍閣姜維主力、巴東羅憲、南中霍弋也能來勤王。但最終劉禪為何還是降了呢?
譙周勸降聽聞鄧艾大軍逼近成都,劉禪緊急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此事,群臣的主流意見是逃跑,一派主張去東吳,一派主張去南中。正當劉禪舉棋不定的時候,光祿大夫譙周站了出來。譙周說跑到吳國是不可以的:
“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
就是自從有了皇帝,有沒有跑到別人國家去當皇帝的!皇帝跑到了別人的國家只能稱臣。那麼既然反正是要稱臣,為什麼不挑個大國家呢?
根據政治鬥爭的規律,從來都是大國兼併小國,所以吳國終究要被魏國吞併,等到那一天,我們難道再跟看吳國去投降第二回?如果說投降是一種恥辱的話,譙周說:
“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就是投降反正是恥辱,那還不如恥辱一回投降曹魏,你何必那麼麻煩投降兩回呢,所以不能奔吳。
那麼為什麼不能去南中呢?譙周說,南中還是可以去的,但是你要早做準備,你這個時候去你來不及了呀,為什麼來不及呢?
“群小之心,無一可保”
說陛下啊,你以為你現在手下的那些小兵、小卒、小官、小吏們他們都不擁護咱們,他們一聽說陛下要往南跑,恐怕陛下還沒有抬足,他們先鬧起來了,哪裡去得了南方?去不了的!結論很簡單一一投降曹魏。譙周發表了這個頭像理論,朝廷上面一片安靜,誰都不說話。只有個別人出來怯生生地間了一句,說這不行吧,鄧艾都到廣漢了,他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譙周說不會,怎麼會不接受我們投降呢,東吳還沒有滅亡,曹魏要室我們做個榜樣嘛,所以他肯定接受我們的投降,不但接受我們的投降,還有客客氣氣地對待我們,還要給我們陛下封一塊土地、封個爵位。如果他們居然不這樣做,諸位放心,我譙周親自到洛陽據理力爭,憑什麼虧待我們這些投降派?譙周把這個話講完了劉禪立即作出決定,投降曹魏。於是公元263年冬,劉禪降魏,結束了41年的統治,蜀漢滅亡。
譙周的結局那麼譙周後來的結局如何呢?公元264年,司馬昭被拜為相國,封晉王,他認為譙周有保全國家之功,所以封譙周為陽城亭侯。又下書召譙周前往洛陽任職,譙周是益州本地人本不想離開但也不得不去,譙周行至漢中,因為患病而停滯不前。司馬炎稱帝后,多次下詔書催促譙周,譙周之後帶病前往洛陽,公元267年,譙周病重臥床不起,被拜為騎都尉,譙周認為自己無功且年事已高請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馬炎不允許。公元270年秋,譙周被封為散騎常侍,因為病重無法參拜,至冬病死。
後世評說譙周勸說劉禪投降,千年來一直被當作誤國的典例,先帝創下的基業開拓的疆土,怎能拱手相讓?故王夫之,袁枚等名家皆對其嗤之以鼻。而易中天先生則在《品三國》中說譙周是個大儒,而非賣國的小人。
想當年諸葛病逝於五丈原時,朝中唯有譙周不顧禁令前去奔喪,想當年譙周也算得上是諸葛政敵,以反對北伐戰略而聞名,能做到如此,也實屬難得。時譙周為益州學者之首,名下弟子陳壽,羅憲更是聲名遠揚,譙周勸降到底利弊何如呢?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