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明朝漢王朱高煦是一個有勇無謀,好勇鬥狠且還很有野心的野心家,他的野心讓他有了想成為第二個李世民的想法,他的好勇鬥狠最終激怒了侄子明宣宗朱瞻基,以至於最後他被侄子做成了烤肉。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他與明仁宗朱高熾是同母親弟弟,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叔叔。
但朱高煦自幼就是頑劣成性,好勇鬥狠,他當時與哥哥朱高熾一同被爺爺明太祖朱元璋接到南京讀書學習,其兄朱高熾仁義寬厚,與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關係比較親密,深得朱元璋喜愛,而朱高煦卻不愛學習,兇頑成性,言行輕佻,因此朱元璋十分厭惡這個孫子。
其實如果朱高煦只是一味地好勇鬥狠,言行輕佻,以他的王子身份也不會影響他的一生富貴,畢竟當時朱棣只是燕王並沒有皇位繼承權,但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成功當上皇帝之後,父親的水漲船高也助長了朱高煦的野心。
朱元璋剛剛駕崩之時,朱棣派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去南京弔喪,當時建文帝朱允炆已經決定削藩,建文朝兩名重臣齊泰和黃子澄則建議朱允炆先下手為強,先將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扣押在南京再收拾朱棣。
朱允炆比較寬厚,而且他與朱高熾關係比較親密,所以他不同意扣押朱高熾和朱高煦,後來連朱高熾和朱高煦的親舅舅徐達長子徐輝祖都勸朱允炆趕緊將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二人扣押起來,但朱允炆依舊不想下狠手。
徐輝祖見朱允炆執意不肯,就無奈的建議朱允炆如果不想扣押朱高熾,那就把朱高煦扣押了吧,他對朱允文說:“我這個外甥自幼好勇鬥狠,殘暴不仁,他將來必不忠於皇上,也不會忠於他的父親,而且將來若燕王真有不軌,我這個外甥必定能成為燕王一大助手。”
結果朱允炆還是心慈手軟,他沒有將朱高熾和朱高煦扣押在南京,而是命他們兄弟弔喪之後就可以返回封國。
後來朱高熾和朱高煦返回北京,朱高煦在臨走時聽說舅舅徐輝祖在朱允炆面前說自己壞話,於是他還故意偷走了徐輝祖的一匹寶馬。而徐輝祖聽聞朱允炆將兄弟二人遣返回去之後,他立刻大急,趕緊派人前去追截卻沒追上。
在返歸途中朱高煦心中十分憤恨,被人莫名其妙的說壞話,於是朱高煦就把火發洩給了無辜百姓,在返程途中朱高煦一路虐殺了不少無辜平民和基層官吏,朱高熾作為兄長無法勸阻朱高煦,他只得先一步返回北京請父親朱棣教訓朱高煦。
結果就是朱棣非但沒有教訓朱高煦,反而還需要他,因為朱棣很快就在北京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他留朱高熾鎮守北京,而帶上了頗為勇武的朱高煦上戰場,所以朱棣還需要倚重朱高煦,哪會教訓他。
此後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成為朱棣軍事上的得力助手,後來朱允炆得知朱高煦如此驍勇善戰也很後悔沒聽徐輝祖之言將其扣押。
朱允炆在位四年,基本沒幹別的事,全都是在和叔叔朱棣打仗。在白溝河之戰中,朱允炆的政府軍佔據優勢,朱棣陷入重圍,這時正是他那驍勇善戰的兒子朱高煦奮死殺入重圍來救他。
歷史上的朱高熾是個身體虛弱的大胖子,而朱棣這麼暗示朱高煦,這意思就是如果朱高熾身體虛弱翹辮子了,那他的位置就肯定是朱高煦的了。
朱高煦這一下就受到了老爹朱棣的暗示,野心蹭一下就起來了,於是朱高煦奮勇殺敵將老爹朱棣從重圍之中救了出來。
其實朱棣當時也就是痛快痛快嘴,當時局勢未明,朱棣能否篡位成功都還是未知數,他的話主要就是為了激勵兒子朱高煦,結果從此朱高煦拿這話當真了,從此朱高煦越發自視甚高,心裡有了皇帝夢,處處以唐太宗李世民自居,也越來越瞧不起大哥朱高熾。
在“靖難之役”時期,朱高煦一邊隨父親朱棣在戰場上征戰,一邊還不忘了陷害大哥朱高熾,當時朱高熾留守北京,南京這頭朱允炆的重臣方孝孺看朱棣兵勢越來越強盛,於是給朱允炆出主意,幼年時朱允炆與朱高熾關係親密,因此方孝孺就建議朱允炆給朱高熾寫信勸其獻出北京城,這樣朱棣的大本營老巢被佔了就沒資本再和朱允炆叫板了,屆時朱允炆會保留燕王爵位,但會由朱高熾承襲燕王爵位。
朱允炆一聽這計策不錯,這樣就可以兵不血刃平定燕王叛亂了,況且朱高熾為人寬厚隨和,將來即使讓他當燕王也比朱棣好擺弄多了,於是朱允炆就真給遠在北京的朱高熾寫了一封勸降信,讓錦衣衛千戶張安秘密送到北京朱高熾手中。
朱高熾向來是孝義寬厚,於是他看都沒看朱允炆寫的勸降信,直接連張安和沒拆封的勸降信一併命人押送到前線朱棣大營。
其實朱允炆秘密給朱高熾送勸降信的事早就被朱棣安插在南京的眼線得知,因此朱棣在前線大營就已經得知了此事,朱棣身邊的宦官黃儼正是負責收集這方面情報的人,這個黃儼為人陰毒且向來與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關係親密,素來被朱高熾所厭惡,因此黃儼在得知此事後就開始狠狠在朱棣面前誣陷朱高熾。
黃儼將此事稟報朱棣後,就告訴他朱高熾很可能要投降朱允炆,出賣朱棣好自己繼承燕王爵位,朱棣一時之間有些猶豫是不是應該派人秘密處死朱高熾,這時候朱高煦又趁機進言自己當初與朱高熾在南京學習時,朱高熾與朱允炆關係最為親密,此刻不得不防。
朱棣一聽如此更加想著要不要整死兒子朱高煦了,就在朱棣懸疑未決之時,此時朱高熾卻將信使張安和未拆封的信一同送到大營之中,朱棣因此大喜感嘆:嗟乎!幾殺吾子!
因此朱棣在還沒有成功奪取江山時,朱高煦就已經在處心積慮陰謀暗算大哥朱高熾了。
後來朱棣篡位成功之後成了皇帝,由於朱高熾還健在,因此朱棣還是冊立了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當然,其實在登基之初朱棣也是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二人之間猶豫,朱高煦驍勇善戰,勇氣方面非常與自己相似,而朱高熾卻孝義寬厚,為人隨和深得人心。
最終朱棣又從朱高熾長子朱瞻基身上看到了希望,朱瞻基是朱棣長孫,性格方面頗似父親朱高熾這般寬厚仁義,但在勇氣堅毅方面又要遠勝於其父朱高熾,可以說朱瞻基兼備了寬厚與勇氣,因此朱棣看的比較長遠,於是登基之後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並且還明確冊立了朱瞻基為皇太孫,也就是直接連兒子的繼承人都定下來了。
這一下讓朱高煦大失所望,他自認為為了朱棣篡位立下大功,結果自己僅僅是被朱棣封為漢王,這讓他十分懊惱,但朱高煦很快就找到了歷史著名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來安慰自己,從此朱高煦視自己為李世民,把哥哥朱高熾視為太子李建成,朱高煦認為自己總有一天能像李世民一樣把朱高熾拉下馬自己登基為帝。
其實朱棣選擇朱高熾為繼承人還有更深的一層心思,那就是朱高熾為人寬厚仁義,他的兩個親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自朱棣還是燕王,他還是燕王世子時就一直處心積慮的要取代他的位置,朱棣當皇帝之後,朱高煦和朱高燧更是一直謀圖朱高熾的太子之位。
朱高熾不是不知道兩個弟弟的野心,但他卻始終維護兩個弟弟,每當兩人犯錯時,都是朱高熾挺身而出乞求朱棣寬恕兩個弟弟,所以朱高熾對兄弟的袒護之情也是打動朱棣的地方。
以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心狠手辣的性格來看,朱棣不管把皇位傳給他倆誰,其他兩個兄弟都絕對不會儲存,但如果朱棣把皇位傳給朱高熾,以朱高熾的寬厚仁義,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能得以善終,這也是朱棣更深一層的考慮,所以朱棣最終決定皇位將來由朱高熾繼承。
但朱高煦畢竟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朱棣對於沒有讓他當太子還是有些愧疚,因此朱棣對朱高煦封賞很隆重,幾乎是朱高煦有所求朱棣必答應。
由此朱高煦更加認為朱棣青睞自己,而自己將來更有可能成為李世民,後來朱高煦乾脆向朱棣提出要求冊封自己為天策上將,將自己的藩王護衛擴編為天策衛。
天策上將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時所兼的職位,這個職位自從唐太宗李世民之後歷朝歷代幾乎都不會授予皇室宗親這個職位,只有與皇帝關係極為親近的皇室宗親會在死後獲得追諡,但生前能獲得天策上將封號的人是少之又少。
朱高煦討要天策上將的職位就相當於明目張膽的想要和朱高熾爭奪太子之位一樣,這時朱棣才發現朱高煦的野心竟如此之大,他當然不會授予朱高煦天策上將和天策衛的職位和待遇,於是他痛斥了朱高煦一番。
此前朱棣冊封朱高煦去雲南就藩,朱高煦就堅持不肯就藩,到這回他討要天策上將和天策衛讓朱棣對他十分警覺,於是朱棣將他改封地到青州,朱高煦還是不肯就藩,朱棣多次下詔催促他就藩,朱高煦都是堅持不肯,並且他還私自招募三千死士準備圖謀大事。
這件事讓朱棣知道,朱棣又隨即對他展開調查,發現朱高煦不法行為太多了,而且很不得人心,於是朱棣大怒,將朱高煦囚禁於南京西華門,並奪其冠服,削除了他的藩王護衛,誅殺他的所有親信人員,朱棣本打算將他廢為庶人,還多虧了朱高熾苦苦哀求朱棣給朱高煦一次機會,最終朱棣將朱高煦強行遷徙的山東樂安州就藩。
朱棣的兩個兒子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都很有野心,對皇位有所圖謀,但老三朱高燧的情商和智商比朱高煦要高多了。
在朱棣晚年重病期間,朱高燧曾經圖謀勾結宦官黃儼陰謀毒殺朱棣,然後偽造遺詔傳位給朱高燧,後來這件事被人告發,朱棣大怒,召朱高燧對質,朱高燧面對盛怒的父親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朱棣於是打算殺子。
這時候又是朱高熾跪在地下苦苦哀求朱棣,他哀求朱棣,這件事與朱高燧無關,肯定是朱高燧手底下人的謀劃,於是朱棣給了朱高熾的面子,將朱高燧身邊親信人員全部誅殺,朱高燧從此對哥哥朱高熾即是感恩戴德也是收斂很多,並且在朱瞻基時期,朱高燧主動解除了藩王護衛兵權,因此朱高燧得到了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得善待,其爵位一直傳承到南明滅亡才徹底消亡。
這樣在對比朱高煦那就慘了,朱高煦非但不感激哥哥朱高熾為他求情,甚至認為這是朱高熾虛偽的憐憫,於是他即便到了樂安州也是一心想要謀反篡位。朱高熾聽聞這個訊息之後,又是屢次苦口婆心給朱高煦寫信勸誡他,當然,朱高煦只當大哥朱高熾在惺惺作態罷了。
朱棣後來病逝,朱高熾順利繼承了皇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一看老爹去世,就以為機會來了,秘密又派心腹潛入北京伺機謀反。朱高熾繼位之後為了緩和朱高煦與自己的關係,他對朱高煦封賞有加,除了賞賜朱高煦本人很多金銀財寶之外,他還將朱高煦的兒子們都晉封為郡王爵位。
但朱高熾依舊沒能感化朱高煦,朱高熾繼位僅十個月,就因為身體虛弱病逝,當時朱瞻基在南京為太子監國,朱高熾病逝後,他的嫡妻張皇后擔心朱高煦圖謀不軌,決定秘不發喪,秘密從南京召朱瞻基回北京繼位。
不過朱高熾去世的訊息還是被朱高煦所探知,他本打算在侄子朱瞻基回北京的路上將其截殺,但由於朱高煦得知朱高熾去世的訊息晚了一些,他準備不足,因此有了時間差,朱瞻基順利的從南京回到了北京繼位,是為明宣宗。
朱瞻基繼位之後,依舊秉承了父親善待兩位兄弟的意願,他對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位叔叔非常好,於是朱高煦一改往日脾氣,他決定試一試大侄子朱瞻基,他開始向朱瞻基陳述利國安民之策,朱瞻基也以為這個叔叔是不是被自己感化了,居然開始能提出一些合理性治國建議了。
於是朱高煦上書的政策朱瞻基一概都批准了,並且還特意下旨感謝誇獎了朱高煦,因此朱高煦認為朱瞻基類似於朱允炆軟弱可欺,朱高煦就更加日益驕狂準備謀反了。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瞻基繼位僅半年多,朱高煦就在山東正式造反,這回朱高煦打的口號和當初老爹朱棣的口號一樣都是“靖難”,朱高煦聲稱戶部尚書夏元吉乃禍國奸臣,自己要率軍攻打北京清君側,除奸臣。
夏元吉曾經是朱高熾的心腹,也深得朱棣信任和喜愛,為官清正耿直,是朱高熾臨終託孤的顧命大臣,朱高煦明知道夏元吉並非奸臣,也明知朱瞻基不可能處理夏元吉,所以他就是和他老爹朱棣當年一樣故意找藉口造反。
朱高煦最初造反之時朝廷大為震動,畢竟朱高煦當年是跟著朱棣從“靖難之役”打過來的皇子,朱棣的兒子中就屬他最為驍勇善戰,在經歷過之前“靖難之役”後,朝廷很多大臣都擔心年幼的侄子不是老道的叔叔對手。
不過他們都低估了明宣宗朱瞻基,因為朱瞻基並非朱允炆那般優柔寡斷,而輔臣夏元吉和楊榮等人也並非齊泰和黃子澄這般紙上談兵的書生之流,所以朱瞻基在朱高煦造反之初就直接聽從夏元吉和楊榮等人建議,直接率大軍御駕親征。
朱高煦以為大侄子朱瞻基類似於朱允炆那般沒有懦弱可欺優柔寡斷之人,他萬沒想到朱瞻基會親率大軍御駕親征。
天子出征,名正言順,這樣一來名義和人心都到了朱瞻基這一頭,朱高煦就是徹頭徹尾的謀反者,於是朱高煦的部下和當地百姓也都害怕,對朱高煦失去信心。
於是搞笑的一幕就出現了,朱瞻基的大軍剛剛圍住樂安州,朱高煦手底下人一聽說朱瞻基御駕親征,也立刻都慫了,造反可不是鬧著玩呢,是要誅九族的,所以誰都不想誅九族。
因此朱高煦手底下的人就想私下裡把他綁了送到朱瞻基那交投名狀,當朱高煦得知部下有這些想法後也就徹底慫了,他也不硬氣了,他也不想學老爹朱棣了。
最終朱高煦不顧心腹的勸說,堅持在夜晚從小路出城向朱瞻基投降。可以說朱瞻基只是率大軍到樂安州玩了一圈,就嚇得朱高煦投降了。可見朱高煦有勇無謀,想謀反都沒有毅力和準備,一看朱瞻基較真了,立刻就投降。
不費吹灰之力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亂,朝廷上下也都認為朱瞻基英明果敢,朝臣都請求朱瞻基殺掉朱高煦以正法典。但是朱瞻基念在叔侄之情以及父親曾經叮囑過他要善待兩位親叔叔,於是朱瞻基沒有殺朱高煦,而是將朱高煦及其子嗣全部廢為庶人,囚禁於皇城西安門內。
雖然朱高煦被囚禁起來,但朱瞻基沒有做得太絕,在生活待遇上依然是厚待朱高煦,不過最終朱高煦那自幼好勇鬥狠的性格還是把自己玩死了。
朱瞻基在後來去探望朱高煦時,朱高煦依舊好勇鬥狠,他看朱瞻基只帶了一個太監進來探視,於是就想故意刁難朱瞻基,他拿腳將朱瞻基絆倒,還嘲諷朱瞻基,於是朱瞻基盛怒之下新仇舊恨一起算,早把老爹叮囑他善待叔叔的話拋到九霄雲外,當即朱瞻基命人取三百斤大銅缸將朱高煦壓在其中,看他如何囂張。
結果呢,朱高煦膂力過人,他一人將三百斤大銅缸舉了起來繼續嘲諷朱瞻基,於是朱瞻基命人取火烤炙大銅缸,最終不久朱高煦就被在大銅缸內做成了烤肉。
把朱高煦做成烤肉之後,朱瞻基還不解恨,於是朱高煦的十一個兒子中除了早逝的兩個兒子之外,其餘九子全部被朱瞻基所殺。
朱高煦死後極大的震懾了趙王朱高燧,因此朱高燧在朱高煦被做成烤肉之後主動向朱瞻基上交了藩王護衛兵權,也因此得到了朱瞻基的善待。
所以朱高煦在歷史上是一個有勇無謀還好勇鬥狠的莽夫,他只知一味效仿老爹朱棣,還有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卻從未想過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朱棣,他們身上除了手段夠狠之外那就是智商都很高,朱高煦只學到了他們身上的狠辣,卻忽略了成大事者還需要有極高的政治頭腦的要求。
因此朱高煦的死是咎由自取,他的哥哥和侄子都給過他機會,但他並不珍惜,他被野心矇蔽了自己。
當然也很有可能朱瞻基早就恨透了朱高煦,否則不可能將他以這種炙烤酷刑整死,朱瞻基最初沒有直接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朱高煦不過是新君即位為了邀買人心,事後以朱高煦挑釁為由將他弄死,也不負自己將來一代明君的身後之名。
所以朱高煦也很有可能是被朱瞻基故意給玩死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至少曾經哥哥朱高熾和侄子朱瞻基都給過他機會,只是他非要作死而已。
歷史上的明朝漢王朱高煦是一個有勇無謀,好勇鬥狠且還很有野心的野心家,他的野心讓他有了想成為第二個李世民的想法,他的好勇鬥狠最終激怒了侄子明宣宗朱瞻基,以至於最後他被侄子做成了烤肉。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他與明仁宗朱高熾是同母親弟弟,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叔叔。
但朱高煦自幼就是頑劣成性,好勇鬥狠,他當時與哥哥朱高熾一同被爺爺明太祖朱元璋接到南京讀書學習,其兄朱高熾仁義寬厚,與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關係比較親密,深得朱元璋喜愛,而朱高煦卻不愛學習,兇頑成性,言行輕佻,因此朱元璋十分厭惡這個孫子。
其實如果朱高煦只是一味地好勇鬥狠,言行輕佻,以他的王子身份也不會影響他的一生富貴,畢竟當時朱棣只是燕王並沒有皇位繼承權,但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成功當上皇帝之後,父親的水漲船高也助長了朱高煦的野心。
朱元璋剛剛駕崩之時,朱棣派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去南京弔喪,當時建文帝朱允炆已經決定削藩,建文朝兩名重臣齊泰和黃子澄則建議朱允炆先下手為強,先將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扣押在南京再收拾朱棣。
朱允炆比較寬厚,而且他與朱高熾關係比較親密,所以他不同意扣押朱高熾和朱高煦,後來連朱高熾和朱高煦的親舅舅徐達長子徐輝祖都勸朱允炆趕緊將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二人扣押起來,但朱允炆依舊不想下狠手。
徐輝祖見朱允炆執意不肯,就無奈的建議朱允炆如果不想扣押朱高熾,那就把朱高煦扣押了吧,他對朱允文說:“我這個外甥自幼好勇鬥狠,殘暴不仁,他將來必不忠於皇上,也不會忠於他的父親,而且將來若燕王真有不軌,我這個外甥必定能成為燕王一大助手。”
結果朱允炆還是心慈手軟,他沒有將朱高熾和朱高煦扣押在南京,而是命他們兄弟弔喪之後就可以返回封國。
後來朱高熾和朱高煦返回北京,朱高煦在臨走時聽說舅舅徐輝祖在朱允炆面前說自己壞話,於是他還故意偷走了徐輝祖的一匹寶馬。而徐輝祖聽聞朱允炆將兄弟二人遣返回去之後,他立刻大急,趕緊派人前去追截卻沒追上。
在返歸途中朱高煦心中十分憤恨,被人莫名其妙的說壞話,於是朱高煦就把火發洩給了無辜百姓,在返程途中朱高煦一路虐殺了不少無辜平民和基層官吏,朱高熾作為兄長無法勸阻朱高煦,他只得先一步返回北京請父親朱棣教訓朱高煦。
結果就是朱棣非但沒有教訓朱高煦,反而還需要他,因為朱棣很快就在北京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他留朱高熾鎮守北京,而帶上了頗為勇武的朱高煦上戰場,所以朱棣還需要倚重朱高煦,哪會教訓他。
此後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成為朱棣軍事上的得力助手,後來朱允炆得知朱高煦如此驍勇善戰也很後悔沒聽徐輝祖之言將其扣押。
朱允炆在位四年,基本沒幹別的事,全都是在和叔叔朱棣打仗。在白溝河之戰中,朱允炆的政府軍佔據優勢,朱棣陷入重圍,這時正是他那驍勇善戰的兒子朱高煦奮死殺入重圍來救他。
歷史上的朱高熾是個身體虛弱的大胖子,而朱棣這麼暗示朱高煦,這意思就是如果朱高熾身體虛弱翹辮子了,那他的位置就肯定是朱高煦的了。
朱高煦這一下就受到了老爹朱棣的暗示,野心蹭一下就起來了,於是朱高煦奮勇殺敵將老爹朱棣從重圍之中救了出來。
其實朱棣當時也就是痛快痛快嘴,當時局勢未明,朱棣能否篡位成功都還是未知數,他的話主要就是為了激勵兒子朱高煦,結果從此朱高煦拿這話當真了,從此朱高煦越發自視甚高,心裡有了皇帝夢,處處以唐太宗李世民自居,也越來越瞧不起大哥朱高熾。
在“靖難之役”時期,朱高煦一邊隨父親朱棣在戰場上征戰,一邊還不忘了陷害大哥朱高熾,當時朱高熾留守北京,南京這頭朱允炆的重臣方孝孺看朱棣兵勢越來越強盛,於是給朱允炆出主意,幼年時朱允炆與朱高熾關係親密,因此方孝孺就建議朱允炆給朱高熾寫信勸其獻出北京城,這樣朱棣的大本營老巢被佔了就沒資本再和朱允炆叫板了,屆時朱允炆會保留燕王爵位,但會由朱高熾承襲燕王爵位。
朱允炆一聽這計策不錯,這樣就可以兵不血刃平定燕王叛亂了,況且朱高熾為人寬厚隨和,將來即使讓他當燕王也比朱棣好擺弄多了,於是朱允炆就真給遠在北京的朱高熾寫了一封勸降信,讓錦衣衛千戶張安秘密送到北京朱高熾手中。
朱高熾向來是孝義寬厚,於是他看都沒看朱允炆寫的勸降信,直接連張安和沒拆封的勸降信一併命人押送到前線朱棣大營。
其實朱允炆秘密給朱高熾送勸降信的事早就被朱棣安插在南京的眼線得知,因此朱棣在前線大營就已經得知了此事,朱棣身邊的宦官黃儼正是負責收集這方面情報的人,這個黃儼為人陰毒且向來與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關係親密,素來被朱高熾所厭惡,因此黃儼在得知此事後就開始狠狠在朱棣面前誣陷朱高熾。
黃儼將此事稟報朱棣後,就告訴他朱高熾很可能要投降朱允炆,出賣朱棣好自己繼承燕王爵位,朱棣一時之間有些猶豫是不是應該派人秘密處死朱高熾,這時候朱高煦又趁機進言自己當初與朱高熾在南京學習時,朱高熾與朱允炆關係最為親密,此刻不得不防。
朱棣一聽如此更加想著要不要整死兒子朱高煦了,就在朱棣懸疑未決之時,此時朱高熾卻將信使張安和未拆封的信一同送到大營之中,朱棣因此大喜感嘆:嗟乎!幾殺吾子!
因此朱棣在還沒有成功奪取江山時,朱高煦就已經在處心積慮陰謀暗算大哥朱高熾了。
後來朱棣篡位成功之後成了皇帝,由於朱高熾還健在,因此朱棣還是冊立了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當然,其實在登基之初朱棣也是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二人之間猶豫,朱高煦驍勇善戰,勇氣方面非常與自己相似,而朱高熾卻孝義寬厚,為人隨和深得人心。
最終朱棣又從朱高熾長子朱瞻基身上看到了希望,朱瞻基是朱棣長孫,性格方面頗似父親朱高熾這般寬厚仁義,但在勇氣堅毅方面又要遠勝於其父朱高熾,可以說朱瞻基兼備了寬厚與勇氣,因此朱棣看的比較長遠,於是登基之後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並且還明確冊立了朱瞻基為皇太孫,也就是直接連兒子的繼承人都定下來了。
這一下讓朱高煦大失所望,他自認為為了朱棣篡位立下大功,結果自己僅僅是被朱棣封為漢王,這讓他十分懊惱,但朱高煦很快就找到了歷史著名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來安慰自己,從此朱高煦視自己為李世民,把哥哥朱高熾視為太子李建成,朱高煦認為自己總有一天能像李世民一樣把朱高熾拉下馬自己登基為帝。
其實朱棣選擇朱高熾為繼承人還有更深的一層心思,那就是朱高熾為人寬厚仁義,他的兩個親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自朱棣還是燕王,他還是燕王世子時就一直處心積慮的要取代他的位置,朱棣當皇帝之後,朱高煦和朱高燧更是一直謀圖朱高熾的太子之位。
朱高熾不是不知道兩個弟弟的野心,但他卻始終維護兩個弟弟,每當兩人犯錯時,都是朱高熾挺身而出乞求朱棣寬恕兩個弟弟,所以朱高熾對兄弟的袒護之情也是打動朱棣的地方。
以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心狠手辣的性格來看,朱棣不管把皇位傳給他倆誰,其他兩個兄弟都絕對不會儲存,但如果朱棣把皇位傳給朱高熾,以朱高熾的寬厚仁義,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能得以善終,這也是朱棣更深一層的考慮,所以朱棣最終決定皇位將來由朱高熾繼承。
但朱高煦畢竟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朱棣對於沒有讓他當太子還是有些愧疚,因此朱棣對朱高煦封賞很隆重,幾乎是朱高煦有所求朱棣必答應。
由此朱高煦更加認為朱棣青睞自己,而自己將來更有可能成為李世民,後來朱高煦乾脆向朱棣提出要求冊封自己為天策上將,將自己的藩王護衛擴編為天策衛。
天策上將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時所兼的職位,這個職位自從唐太宗李世民之後歷朝歷代幾乎都不會授予皇室宗親這個職位,只有與皇帝關係極為親近的皇室宗親會在死後獲得追諡,但生前能獲得天策上將封號的人是少之又少。
朱高煦討要天策上將的職位就相當於明目張膽的想要和朱高熾爭奪太子之位一樣,這時朱棣才發現朱高煦的野心竟如此之大,他當然不會授予朱高煦天策上將和天策衛的職位和待遇,於是他痛斥了朱高煦一番。
此前朱棣冊封朱高煦去雲南就藩,朱高煦就堅持不肯就藩,到這回他討要天策上將和天策衛讓朱棣對他十分警覺,於是朱棣將他改封地到青州,朱高煦還是不肯就藩,朱棣多次下詔催促他就藩,朱高煦都是堅持不肯,並且他還私自招募三千死士準備圖謀大事。
這件事讓朱棣知道,朱棣又隨即對他展開調查,發現朱高煦不法行為太多了,而且很不得人心,於是朱棣大怒,將朱高煦囚禁於南京西華門,並奪其冠服,削除了他的藩王護衛,誅殺他的所有親信人員,朱棣本打算將他廢為庶人,還多虧了朱高熾苦苦哀求朱棣給朱高煦一次機會,最終朱棣將朱高煦強行遷徙的山東樂安州就藩。
朱棣的兩個兒子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都很有野心,對皇位有所圖謀,但老三朱高燧的情商和智商比朱高煦要高多了。
在朱棣晚年重病期間,朱高燧曾經圖謀勾結宦官黃儼陰謀毒殺朱棣,然後偽造遺詔傳位給朱高燧,後來這件事被人告發,朱棣大怒,召朱高燧對質,朱高燧面對盛怒的父親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朱棣於是打算殺子。
這時候又是朱高熾跪在地下苦苦哀求朱棣,他哀求朱棣,這件事與朱高燧無關,肯定是朱高燧手底下人的謀劃,於是朱棣給了朱高熾的面子,將朱高燧身邊親信人員全部誅殺,朱高燧從此對哥哥朱高熾即是感恩戴德也是收斂很多,並且在朱瞻基時期,朱高燧主動解除了藩王護衛兵權,因此朱高燧得到了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得善待,其爵位一直傳承到南明滅亡才徹底消亡。
這樣在對比朱高煦那就慘了,朱高煦非但不感激哥哥朱高熾為他求情,甚至認為這是朱高熾虛偽的憐憫,於是他即便到了樂安州也是一心想要謀反篡位。朱高熾聽聞這個訊息之後,又是屢次苦口婆心給朱高煦寫信勸誡他,當然,朱高煦只當大哥朱高熾在惺惺作態罷了。
朱棣後來病逝,朱高熾順利繼承了皇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一看老爹去世,就以為機會來了,秘密又派心腹潛入北京伺機謀反。朱高熾繼位之後為了緩和朱高煦與自己的關係,他對朱高煦封賞有加,除了賞賜朱高煦本人很多金銀財寶之外,他還將朱高煦的兒子們都晉封為郡王爵位。
但朱高熾依舊沒能感化朱高煦,朱高熾繼位僅十個月,就因為身體虛弱病逝,當時朱瞻基在南京為太子監國,朱高熾病逝後,他的嫡妻張皇后擔心朱高煦圖謀不軌,決定秘不發喪,秘密從南京召朱瞻基回北京繼位。
不過朱高熾去世的訊息還是被朱高煦所探知,他本打算在侄子朱瞻基回北京的路上將其截殺,但由於朱高煦得知朱高熾去世的訊息晚了一些,他準備不足,因此有了時間差,朱瞻基順利的從南京回到了北京繼位,是為明宣宗。
朱瞻基繼位之後,依舊秉承了父親善待兩位兄弟的意願,他對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位叔叔非常好,於是朱高煦一改往日脾氣,他決定試一試大侄子朱瞻基,他開始向朱瞻基陳述利國安民之策,朱瞻基也以為這個叔叔是不是被自己感化了,居然開始能提出一些合理性治國建議了。
於是朱高煦上書的政策朱瞻基一概都批准了,並且還特意下旨感謝誇獎了朱高煦,因此朱高煦認為朱瞻基類似於朱允炆軟弱可欺,朱高煦就更加日益驕狂準備謀反了。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瞻基繼位僅半年多,朱高煦就在山東正式造反,這回朱高煦打的口號和當初老爹朱棣的口號一樣都是“靖難”,朱高煦聲稱戶部尚書夏元吉乃禍國奸臣,自己要率軍攻打北京清君側,除奸臣。
夏元吉曾經是朱高熾的心腹,也深得朱棣信任和喜愛,為官清正耿直,是朱高熾臨終託孤的顧命大臣,朱高煦明知道夏元吉並非奸臣,也明知朱瞻基不可能處理夏元吉,所以他就是和他老爹朱棣當年一樣故意找藉口造反。
朱高煦最初造反之時朝廷大為震動,畢竟朱高煦當年是跟著朱棣從“靖難之役”打過來的皇子,朱棣的兒子中就屬他最為驍勇善戰,在經歷過之前“靖難之役”後,朝廷很多大臣都擔心年幼的侄子不是老道的叔叔對手。
不過他們都低估了明宣宗朱瞻基,因為朱瞻基並非朱允炆那般優柔寡斷,而輔臣夏元吉和楊榮等人也並非齊泰和黃子澄這般紙上談兵的書生之流,所以朱瞻基在朱高煦造反之初就直接聽從夏元吉和楊榮等人建議,直接率大軍御駕親征。
朱高煦以為大侄子朱瞻基類似於朱允炆那般沒有懦弱可欺優柔寡斷之人,他萬沒想到朱瞻基會親率大軍御駕親征。
天子出征,名正言順,這樣一來名義和人心都到了朱瞻基這一頭,朱高煦就是徹頭徹尾的謀反者,於是朱高煦的部下和當地百姓也都害怕,對朱高煦失去信心。
於是搞笑的一幕就出現了,朱瞻基的大軍剛剛圍住樂安州,朱高煦手底下人一聽說朱瞻基御駕親征,也立刻都慫了,造反可不是鬧著玩呢,是要誅九族的,所以誰都不想誅九族。
因此朱高煦手底下的人就想私下裡把他綁了送到朱瞻基那交投名狀,當朱高煦得知部下有這些想法後也就徹底慫了,他也不硬氣了,他也不想學老爹朱棣了。
最終朱高煦不顧心腹的勸說,堅持在夜晚從小路出城向朱瞻基投降。可以說朱瞻基只是率大軍到樂安州玩了一圈,就嚇得朱高煦投降了。可見朱高煦有勇無謀,想謀反都沒有毅力和準備,一看朱瞻基較真了,立刻就投降。
不費吹灰之力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亂,朝廷上下也都認為朱瞻基英明果敢,朝臣都請求朱瞻基殺掉朱高煦以正法典。但是朱瞻基念在叔侄之情以及父親曾經叮囑過他要善待兩位親叔叔,於是朱瞻基沒有殺朱高煦,而是將朱高煦及其子嗣全部廢為庶人,囚禁於皇城西安門內。
雖然朱高煦被囚禁起來,但朱瞻基沒有做得太絕,在生活待遇上依然是厚待朱高煦,不過最終朱高煦那自幼好勇鬥狠的性格還是把自己玩死了。
朱瞻基在後來去探望朱高煦時,朱高煦依舊好勇鬥狠,他看朱瞻基只帶了一個太監進來探視,於是就想故意刁難朱瞻基,他拿腳將朱瞻基絆倒,還嘲諷朱瞻基,於是朱瞻基盛怒之下新仇舊恨一起算,早把老爹叮囑他善待叔叔的話拋到九霄雲外,當即朱瞻基命人取三百斤大銅缸將朱高煦壓在其中,看他如何囂張。
結果呢,朱高煦膂力過人,他一人將三百斤大銅缸舉了起來繼續嘲諷朱瞻基,於是朱瞻基命人取火烤炙大銅缸,最終不久朱高煦就被在大銅缸內做成了烤肉。
把朱高煦做成烤肉之後,朱瞻基還不解恨,於是朱高煦的十一個兒子中除了早逝的兩個兒子之外,其餘九子全部被朱瞻基所殺。
朱高煦死後極大的震懾了趙王朱高燧,因此朱高燧在朱高煦被做成烤肉之後主動向朱瞻基上交了藩王護衛兵權,也因此得到了朱瞻基的善待。
所以朱高煦在歷史上是一個有勇無謀還好勇鬥狠的莽夫,他只知一味效仿老爹朱棣,還有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卻從未想過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朱棣,他們身上除了手段夠狠之外那就是智商都很高,朱高煦只學到了他們身上的狠辣,卻忽略了成大事者還需要有極高的政治頭腦的要求。
因此朱高煦的死是咎由自取,他的哥哥和侄子都給過他機會,但他並不珍惜,他被野心矇蔽了自己。
當然也很有可能朱瞻基早就恨透了朱高煦,否則不可能將他以這種炙烤酷刑整死,朱瞻基最初沒有直接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朱高煦不過是新君即位為了邀買人心,事後以朱高煦挑釁為由將他弄死,也不負自己將來一代明君的身後之名。
所以朱高煦也很有可能是被朱瞻基故意給玩死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至少曾經哥哥朱高熾和侄子朱瞻基都給過他機會,只是他非要作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