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馬火蟻

    一多觀察勤積累。要寫作,首先得有思想,作家得是思想家。觀察能使人知微知著,古人說:格物致知。觀察得多了,還能提升人的認識水平,昇華人的思想。

    積累可以是積累知識也可以積累生活經驗。一切理論都來自於生活實踐。沒有複雜經歷的人難以寫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二是多學習。各行各業都有師徒結對的傳統,寫作也一樣。自學可以成才,有師傅領路會少走彎路。莫泊桑拜福樓拜為師,勤學苦練終成世界聞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三是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小說三要素丶描寫方法丶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等。

  • 2 # 紅姐來自鳳城

    這些年斷斷續續寫了一些文章,我認為要想寫得好,有基本功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有內容可寫:

    一、豐富的閱歷,可提煉的文章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或許只是盲人摸象的一部分,但是你不管摸到哪塊,都有大象的基本特徵吧,那個基本特徵就是寫作的基本架構,在這個基礎上,有人妙筆生花,有人俏筆從容,有人深刻內斂,有人熱情奔放,這就是見仁見智了。

    二、圍繞時代發展,做一個繼往開來的見證者。這個是寫作者肩頭不可避免的重任,也是解決為什麼寫,寫什麼,寫給誰看的最主要問題。很多人都喜歡唐詩宋詞,很多人都願意解讀唐宋文章大家,在很大程度上,那些寫作者都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修為,所以能寫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胸懷萬物,放眼世界皆成文章,是以寫作者當不為浮雲遮望眼。

    三、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喜歡探求真相。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章作者,都是從世情歷煉上找準切入點,至於那些文學巨掣,那個不是經歷了一番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

    四、掌握了文學創作的技巧,只是為寫作搭建了主題和技幹,真正要為寫作增色添彩的是語言的運用,這個時候,可就是考驗寫作者的文化素養了,當然,那些錦上添花的字斟句酌,會將寫作者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彷彿近在眼前。這樣的創作才會吸引更多的讀者。

    當然,一篇爆款文章的寫作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寫作者與文章內容的溝通與對話,最形象的比喻大概就是手中有筆,心中有情,激情澎湃,人筆合一。

  • 3 # 皖人春秋

    影響寫作的因素很多,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和我在院校講座的講稿,我想從“功夫在文外”的角度例舉以下四條:

    一、立志當“雜家”。要想成為“雜家”,仍然離不開閱讀。

    漢代劉向說過:“善讀之可以醫愚。”是說善於讀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和充實起來。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每一種書,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作家們不妨都讀一讀。謝冕在《讀書是最大的幸福》(見2006年4月17日《華人事報》)中寫道:“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一個更為浩瀚廣闊也更為豐富的世界,這後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

    作家孫犁說過:“作家有高中文化程度就夠了。”說明一個語言表達能夠過關的人,就有條件當作家了。但是,要想當一個優秀的作家,還需要很多的知識積累和文化積澱才行。想要當一個散文家,沒有必要天天讀散文作品,應該用大量時間讀別的書,或者多走動、多思考。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作家們都需涉獵。國學、史學、哲學美學、宗教、醫學、民俗學等,都要有所瞭解。

    比如美學,作家不可不瞭解。因為,一切優秀的作品,它的最高藝術境界都是美。美是什麼?美在作家的心靈,美在作家的人格。李萬武在《審美理想與當代作家的文化準備》(2008年1月22日《文藝報》)中說:“作家的文化準備,不僅是一般的知識、學問積累,更是滋養情懷和陶鑄人格的精神修煉。因為審美創造不是知識、邏輯解決問題,而是情感、情懷解決問題。”

    我應《安徽青年報》之約寫有《師者能文》,是說教師也應成為“雜家”: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欲‘傳道、授業、解惑’,首先應知書達理、成就事業、思想成熟……否則,將不成其為師。所以說,教師不好當,當個優秀教師更是難上加難。我說教師能‘文’,主要指學有專長、富有才情,而不是要大家都去做文學家。無論你是學習文史、理工,還是學習藝術、幼教等,都要把學業、本職工作當成事業來對待,潛心研究,學有所成,勇於創造,成就輝煌,提升人生價值,不甘於做一個循規蹈矩的教書匠,力求成為一名教育家。閱讀,是提高文化修養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徑。教師應該做一個博覽群書的‘雜家’才好,這將更有利於為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們解答種種問題。”作家寫文章也是同理。

    二、從事有“根”寫作。這裡的“根”,是指作家作品賴以依託的事物及其展現的地域文化背景。這個“根”,具有地標性,同時摻雜著民間元素。作家不要寫“浮萍”式的作品,即使寫了很多東西,卻沒有任何人文的載體,顯得支離破碎。

    張學昕在《文學的地標》(2013年4月17日《文藝報》)中寫道:“任何優秀的作家和作品,都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獨特而莊重的地標,令人著迷,令人神往,令人難忘。”聞言在《記著寫好你的“故鄉”》(2013年3月22日《文藝報》)中說:“成功的作家,尤其是在中國,常常是因為堅持根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寫作,而受到讀者的尊敬和喜愛。”“失去地域色彩,這樣的寫作是無根狀態下的表達,沒有一個人生的、情感的‘故鄉’,寫作通常是飄忽不定、缺少內涵的。”

    關於文學作品中的民間文學元素及其重要意義,從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創作實踐中已經得到充分證明。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德·恩隆德在宣佈莫言獲獎時說:莫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魔幻現實主義融合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今社會”。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在中國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民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願望、生活準則、審美品質和終極價值的直接體現,是民族自我凝聚力之所在。”民間文學是一切文藝樣式的母體,是當代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的文化富礦,也是有利於推動地方文學走向全國、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地標性的文化基因。因此,作家們迫切需要增強民間文化自信和民間文化自覺,因為民間文藝事業不僅大有可為,也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我在湖北咸寧參加《散文選刊》原創版首屆簽約作家儀式上的發言是《我談“散文與鄉土”》:我覺得,一切作家的創作都是有“根”的寫作;作家創作的指向又總是關乎故鄉和童年的。而有“根”的寫作,才是能夠站穩腳跟的寫作。這個“根”不是別的,正是故鄉。魯迅的紹興、老舍的北平、孫梨的白洋淀、沈從文的湘西、賈平凹的商州、王安憶的上海、車前子的江南等等,舉不勝舉。作家的作品越是具有地域性,他日後的文學地位就會越高(刊於《安徽文學》2013年第10期)。

    以上三條,是從作家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準備角度來說的。

    三、堅持“慢”寫作。真正的作家,是耐得住寂寞的,能夠做到不急躁、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並且心態平和、沉著自信。他們的目標是力爭寫出精品力作,甚至寫出傳世之作。文學作品是人類的精神文化產品,不是文字垃圾,所以它要求作家們不求數量、但求質量。

    201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寫詩57年,所寫全部詩作不過163首,平均每年不到3首。現代作家丁玲提倡“一本書主義”,是說作家要集中精力寫出代表作、傳世之作,哪怕只寫一本,亦足矣。

    作家劉慶邦在《作家不能一味迎合市場》(見2006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中寫道:“作家應該誠實勞動,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寫作態度上,應該嚴謹和踏實,不能採取投機取巧的方式;其次是在精神人格方面,要提高對自己個人修為的要求,一個善良的作家才能寫出弘揚真善美的作品來;最後是在心態方面,不能一味迎合市場,迎合某些人的低階趣味,而應該擔當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作家二月河在《文學與獎項》(2010年3月10日《中國青年報》)中說得更直截了當:“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學,已經開始想要依賴獎項重振旗鼓,那麼毋庸質疑,這裡的文學已經完蛋了……文學的興起,恐怕與獎項無關。因為文學只與靈魂有關。”

    四、做一個思想者。羅曼·羅蘭說:“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無論治國安邦,經營管理,還是教書育人、文學創作等,都要求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思想從何而來?來自於學習、實踐、思考、總結、提高、創造。比如,透過學習、比較“儒、釋、道”思想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儒家解決了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道家解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佛家解決了人與心靈的關係問題等。

    文學是走進心靈的藝術。作家像教師一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要求,作家必須要有思想,有高尚的思想,要做一個德藝雙馨的文學家。文學作品的生成過程,通常是作家由“心上的作品——紙上的作品——讀者眼裡的作品——讀書心裡的作品”的過程。因此,作家對於讀者,要做到以心養心、以文化人。

    拙詩《墓碑》(原刊於《散文詩》):“那一天/槍聲響一夜/第二天早晨/人們發現/村前槐樹上綁著三個無頭兵/老黨員說那是八路/村民們便給他們鑿了塊石碑/立在那裡/碑文很簡單——烈士之墓/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來自何方//又有一天/村裡修一條水渠經過那裡/石碑就做了渠上的小橋/來來往往的村民/很少有人知道/那小橋/原是墓碑。”道出當時社會上出現的“信仰危機”問題,客觀上也喻示著革命前輩的犧牲與今天的幸福生活之間的“橋樑”作用。

    拙文《六尺巷的寬度》:“由此,我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多的時候,路不僅是‘走’出來的,更是‘讓’出來的。”

    我在評價許輝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單獨在一起》時,寫有《思想者的遊走》一文(刊於《清明》大型文學雙月刊),其中有這樣一段論述:“作家的創作軌跡,往往要經過從刻意追求技巧到返樸歸真的過程。巴金創作的歷程,說明了這一點,亦印證了‘最大的技巧是無技巧’的道理。許輝先生的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單獨在一起》,在一些方面象巴金先生的《隨想錄》一樣,那麼率真、樸素、隨意、自如,簡直達到遊刃有餘的地步。有時我想,作家之間最後的比拼,可能就是思想的深邃性。也許,作家可以不是哲學家,但是,作家必須是一個思想者。許輝先生是這樣的一個作家。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幾乎所有的‘行吟著’的詩人、作家,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民生的困苦等。沒有哪一個有責任感、有成就的作家,不是一個善於思想並具有悲憫情懷的人。這是作家的使命所在。”

  • 4 # 舍知堂

    寫作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幾點(根據自身寫作經驗分享一二,不當之處,還請海涵):

    一:真心熱愛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你愛寫作,對這個感興趣,對文字有敏感度,才有提筆寫作的基本質素。從心底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會有寫作的樂趣,會真正的陶冶心靈,也才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去掉功利心,快樂寫作。

    熱愛也分好幾個方面:(1)熱愛生活,這個生活包括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因為文學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只有多觀察生活,才能積累寫作素材。(2)熱愛讀書,書中有黃金屋,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更有一些成功作家的經驗技巧、寫作方法,以及人生經歷,心路歷程,創作背景,時代背景,等等,讀的多了就有收穫,所謂水滿自溢,就是這個道理。

    二、投入真感情

    三、學會記筆記

    記筆記,寫日記,應該是我們學學生時代就開始的,每個人都會記都會寫,不同的是有的人出了校門就忘了這項技能,從來不記讀書筆記,生活筆記。現實生活是沸騰的,一旦縱身跳下去,不給自己留一點縫隙,遲早會被生活煮沸,成為精神上的廢材。哪怕有家財萬貫,事業再成功,精神上在某個時候總感覺缺少點什麼,那就是精神空虛。所以很多人的寫作,最初的意願只是為了拯救自我,培養自己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自己隨時能從生活中抽離的能力。有許多國外的大作家都主張用卡片兒寫作,在工作中生活中隨身都攜帶著卡片,想起了什麼順手就記下,或者是把某個片段寫下來,隨後再組合,再結構……慢慢的也就成了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很多寫作素材。我的文友中就有一個寶媽,她成為作家完全是無心插柳,她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初為人母的那份欣喜,使她延續了學生時代記日記的習慣,記錄了兒子出生成長的過程以及很多有趣的片段,等兒子上學了長大了,她這個日記也記了好幾本,隨後興起來的網路微博之類,她就找著了發表的渠道,慢慢的有了自己的讀者群,後來也出了書,加入了地方作協。

    四、從心出發,最初寫作要淡化功利心,不要一開始就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還沒有寫兩篇文章呢,就想著發表,想著獲獎,想要加入這協會那個團體的,那就寫不好,要沉下心來修煉基本功,等你修煉好了該來的自然一切都來了,一開始就是要我手寫我心,從自己的本真出發,從生活的本真出發。

  • 5 # 紅塵彌勒

    如果說一個人畢生執著追求於從事文學創作,那他應該具有以下幾點必備條件:

    一是對於文學本身的摯愛。

    愛好決定興趣。同時,愛好也會引領從事者不安於現有高度,總是集中精力向更高的目標衝擊,並以此為樂,永遠有著旺盛的意志力,永遠有著不懈的精氣神,也永遠有著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題。

    每當跨越了一個創作難關,ta應該不會沾沾自喜,永不自滿成為ta永恆的不竭動力。

    出於對文學創作的熱愛,ta也會總能在逆境中尋找到創作的突破口,為人們奉上ta殫精竭慮永不自滿的力作;

    二是對語言的把控和掌握。

    一個人要想從事文學創作工作,並把它當成自己畢生為之努力追求的目標和方向,自然會知道文學創作之於人的甘苦和喜樂。而對於文字的敏感和對於由頭和資訊的捕捉永遠是那麼及時和準確。

    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必然有一顆執著與摯愛的心,與此同時,ta也必然是駕馭文字的高手,任何抽象或具體的文學形象,都能在ta的筆下得到較為完滿的表現和詮釋。那種信手拈來的嫻熟程度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會讓人吃驚和錯愕。

    語言的駕馭能力也決定了ta從事文學創作的高度和深度。

    三是對於勤奮的堅守和不懈。

    任何一個打算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必須全力以赴的集中有效精力去面對創作中的障礙和難題,始終懷著敬畏文學的心,不偷懶不耍滑,更不會三天兩夜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沽名釣譽。

    寫作不僅是最吃功夫的,也是最考驗人的毅力的。那些指望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想法不僅不切合實際,也會讓ta誤入創作的歧途,最終被傷害和詬病的,也只能是ta自己。

    所以,要想搞文學創作,就要有寂寂無名的擔當和坦然,也不會想著突然之間一夜成名燈紅酒綠。

    文學創作,需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貧寒,受得了困惑,也受得住考驗,更要有畢生很可能窮困潦倒而一無所成甚至一無是處的精神準備和思想擔待。

    民諺有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士,就要深刻理解和領會這句話背後隱含的深刻內涵,擊節砥礪,矢志不渝。

  • 6 # 餘逸遙

    一點:真情實感。

    因為我在寫作這條路上還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言,所以我不給你談其他的,只說說我自身的體會與感悟。

    寫作一定要飽含真情實感,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最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如果在寫作過程中動了其他不該有的心思,這篇文章寫成之後連我自己都忍不住要唾棄。

    除過上面這一點,我再說說其他我想要做到的。最開始必然是有感而發,最好是能到達“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境界,不過一開始並不需要這種狀態,只需要一份寫作的衝動就好,當你真有些東西想要寫出來時,那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壞。

    其次當然還是個人的小心思,希望對這個世界能有所影響、有所改變,我也沒有奢望能改良整個社會的風氣,心想著能有一兩個有緣人看見,他能從我寫的東西里面有所感悟啟發就已經很好了,存著這份心,寫出來的東西也許會有點意義,不過我寫的都太過說教了,這和我的第一點有所衝突,不知該如何平衡。

  • 7 # 開選天地

    我是個屢戰屢敗的人。

    提供點上教訓:

    一,加強基礎建設,修煉語言,積累社會各種人素材(外形速寫,口語,弳典字句讀習,堅持記扎記)。

    二,文如其人。加強堅持自身政治學習。要有人品。

    三,由簡到難,學寫短小開始。

    四,不斷總結自己習作得失,就是發表了的也要回頭多看再改。

    五,搞寫作是個苦差使。往往出力不討好多的是,效益往往令自已會望而止步的。難怪魯迅先生要告誡,孩子長大,尚無才能,萬不可作空頭文藝家(大意)。

    認準了,就堅持。咬牙堅特才行。

    祝您成功。

  • 8 # 張春龍

    寫作最重要的一是要有熱愛寫作的興趣,二是要有從生活源泉而來的寫作素材,三是要有寫作技巧,四是動手寫作心情要好,五是按照寫作思路寫完一篇文章,寫作完畢後要反覆檢查i

  • 9 # 讀書的喬治

    用真情實感,寫樸素的生活,你說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吃飯,工作,睡覺,沒事情,找點事情樂一樂,你把這些事情寫好了,就能寫到別人心裡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有沒有自主意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