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風塵孤狼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其近日作出的教育報告中,在很多方面都給予了德國非常好的評價。根據報告,德國在過去幾年中透過教育,尤其是透過擴大少兒早期教育來提供更多公平機會,並且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進步

    德國良好的經濟形勢還有職業教育減輕了年輕人找工作的壓力,因此在2014年,在德國既沒有工作,也沒有繼續深造的年輕人的數量幾乎是所有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最少的。

    經合組織代理秘書長斯特凡·卡普弗爾說道:“德國的雙軌教育體制為移民者的工作市場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現在重要的是,想辦法透過對難民的特別供應,強化這個基礎,並適應他們的需求。”

    優質的教育是成功入職最關鍵的要素。在德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有88%當前有工作,而接受了職業教育的人中只有80%。同時,隨著就業者年齡的增長,就業比例差距明顯越來越大。學歷高的求職者明顯能更適應瞬息萬變的工作市場。

    然而,根據這個報告,在一個與對於成功教育十分重要的方面德國做得並不好:2012年德國教育裝置總支出(包括公立和私立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4%,這顯著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支出的平均水平——5.3%。

  • 2 # 冷於冰視聽

    在很多人看來,德國戰後之所以能崛起,與他們“嚴謹”、“勤奮”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而人們通常認為,德國這種高素質的民族性格,則得益於對教育的重視。正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的那樣:“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在德國,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

    1、“玩”

    德國的幼兒園跟中國幼兒園不一樣,德國的幼兒園沒有明顯的班級,一般都是混齡制。有些孩子從2-3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幼兒園。

    而且最重要的是德國的每個幼兒園的教學目標都是老師們自己決定,而不是教育局統一規定。

    2、孩子沒有讀寫任務,沒有作業

    德國的幼兒園規定,不能給孩子佈置作業和讀寫任務,所以我們在德國的幼兒園聽不到讀書聲,也看不到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

    德華人認為,過早開發孩子智力會損害孩子的學習熱情,所以,德華人都願意讓孩子晚幾年上學也不願意讓孩子討厭學習。就連興趣班,也是孩子6歲之後才開始上。

    3、如何適應幼兒園

    德華人會讓媽媽在孩子上幼兒園前3-4天陪著孩子,媽媽們在旁邊聊天,孩子們一起玩;第4天放學前,他們會告訴孩子,媽媽不能總是陪著,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第5天,媽媽離開一小時回來;第6天,媽媽離開3小時回來……這樣,大大的減少了孩子心裡的分離焦慮。

    4、培養自主獨立能力

    正常情況下,在孩子2歲之後,孩子心理上就有一種想要動手的慾望。

    德華人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他們不怕孩子吃不飽,也不怕寶寶弄得到處都是,因為他們一直都堅持:怎麼吃飯是由孩子自己決定。而中國媽媽總是追著孩子餵飯,怕孩子吃不飽,不想讓孩子瞎折騰。

    5、培養孩子責任感

    孩子玩了玩具,就要自己收拾,要讓孩子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任。

    德國媽媽從來不包辦,而中國媽媽總是幫孩子鋪好路。

    當孩子不小心碰到別的孩子,孩子就需要自己道歉;玩了玩具,就要自己收拾……要讓孩子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任。

    讓孩子自己選擇做什麼事,但是既然選擇了,就必須要承擔事情的後果。希望孩子從小擔負起責任、懂得照顧別人,而不總是被人照顧。

    6、培養鍥而不捨的品格

    德華人的家庭觀:“你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所以德國的孩子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

    而中國的媽媽安慰孩子:“雖然你失敗了,沒有成功,但是你努力了。”

    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是給孩子帶來的觀點卻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不一樣。

    7、尊重孩子的選擇

    中國媽媽覺得孩子學會分享最重要,當孩子拿到東西的時候,都是會選擇讓孩子分享。但是在德國媽媽眼裡,只有“誰先得到,誰先玩,其它小朋友需要學會等待。”這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對於這點,我是比較支援德國媽媽的觀點。

    因為一方面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是給孩子傳遞資訊:你努力你先得到了就是你的,別人奪不走。因此驅使德國孩子為自己的目標奮鬥、爭取快人一步。

    8、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讓孩子更成功。

    書籍能為孩子開啟全新的世界。德華人很愛看書,他們往往都會把書籍看得不能再看了,他們告訴孩子,書是有生命的。

    所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讓孩子更成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國的教育跟德國的教育都各有優勢。“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德國的教育有很多過人之處,但不能一味的盲從,我們可以學習他們優秀的地方,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

    德國很多故事都值得我們反覆看反覆學習,哪怕只是一個小啟示,都會讓我們受益終生。能讓自己孩子變得優秀,學習人家可取的教育方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9、培養基本生活技能

    德國的孩子自理能力都非常強,原因是老師會將一些舊電腦舊機器拿來給孩子們擺弄,陪同孩子制定幼兒園的玩耍計劃和休息計劃、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搭配衣服,自己整理東西,還實踐讓孩子遇到困難自己找警察、找消防員……到孩子6歲時,他們已經是有自理能力的小能手啦!

  • 3 #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曾經,一篇傳遍朋友圈的《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的文章讓很多人都誤以為德國孩子就是放養式的傻玩,甚至在今天我還能時不時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轉發這篇文章,雖然已經有很多人出來闢謠。事實上,早教的概念在德國很早就存在,它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一個人生命的最初幾年是學習和發展某些特殊能力的視窗期,在此期間所形成的能力為以後的一切學習過程都奠定了基礎 - 這一點在德國已是共識。因此,今天的德國,不但不禁止早教,相反地,為了滿足兒童發展視窗期的需求,也出現了形式多樣的早教課程,多得令德國父母們眼花繚亂!下面蘭可琪就來給大家扒一扒最受德國父母歡迎的早教課程!

    1. PEKiP (布拉格親子專案)

    適用年齡:6周至一歲

    頻率:每次1小時,一週一次

    費用:45歐/月

    PEKiP的理念是讓缺乏育兒經驗的年輕父母們在寶寶出生不久後,帶著年齡相仿的寶寶一起組成親子小組,由專業的老師帶領和指導父母陪伴寶寶遊戲,藉此機會父母們還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交流育兒心得、彼此支援鼓勵、結交媽媽朋友。

    PEKiP親子小組的核心教育方式有三點:遊戲、運動和感官刺激。寶寶們一般都是光著身子,這樣能促進他們的運動量和感官靈敏度。老師會為寶寶設計適合月齡的遊戲與活動,每次課程內容都不一樣。玩的過程中,老師示範如何陪伴孩子游戲探索,父母全程專心參與,寶寶們有充分互動的機會。

    在父母陪玩的過程中老師還會根據每個孩子的反應適時講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意圖和體驗,讓父母們瞭解孩子早期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老師會在講述中提倡父母們看到和珍惜每個寶寶的獨特之處,而不是相互比較和競爭。總之,PEKiP課程教的更多的是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父母如何透過敏銳地觀察來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如何做一個該放手時就放手的陪玩者。

    2. Musik Garten (音樂園)

    適用年齡:分三組,半歲至1.5歲,1.5歲至3歲,3歲至5歲

    頻率:每次1小時,一週一次

    費用:45歐/月

    跳舞和運動是德華人生活中少不了的元素。在音樂園課上也同樣如此。充分利用音樂的感染力調動孩子們全身的細胞都動起來,邊唱邊跳,語言能力、聽力、節奏感、運動能力都得到了促進。運動歌曲一般都是與歌詞配有相應的動作,德國這樣的運動歌曲非常豐富,比如我最喜歡的一首運動歌教小朋友愛乾淨,常洗身體(手、腳、屁屁、頭髮),洗完了發現找不到毛巾了,只有用力甩啊甩,擺啊擺,把水都甩幹!

    樂器一般都是很簡單的型別,這個國內都有。玩樂器的目的不是為了教授使用技巧,而是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感受和欣賞音樂與節奏之美。

    3. 寶寶游泳課

    適用年齡:4個月至2歲 (按年齡分組)

    頻率:每次1小時,一週一次

    費用:10歐/次

    一般情況下只要寶寶能自己撐起脖子即可參加游泳課。仍然是親子共同參與,在老師的佈置下父母在水裡和寶寶體驗各種遊戲,鼓勵寶寶之間的互動。這一點和國內流行的寶寶游泳方式非常不同,德國寶寶在水裡因為有大人的保護,一般可不帶泳圈自由行動,一歲以上的孩子在兩臂上帶上圈圈,不妨礙他們身體的活動。

    大多數寶寶都與生俱來的喜歡泡在水裡的感覺,因為這喚起了他們呆在媽媽子宮裡時的感覺。完全浸沒在水裡時寶寶會本能的屏住呼吸。

    (原諒我沒找到更美身材的照片!)

    4. 運動課

    適用年齡:1至3歲(父母陪同),3至6歲(單獨上) (按年齡分組)

    頻率:每次1小時,一週一至兩次

    費用:會員制,40歐/年

    據蘭可琪的觀察,似乎國內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運動對兒童發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覺得運動促進的只是運動能力,孩子將來又不走體育路線,還是將更多時間花在提前學習文化課、音樂、美術培養方面更值得。其實啊,運動促進的遠不止運動能力,它更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透過運動吸入更多氧氣,增加腦部血流量,促進神經細胞的聯結,最後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奠定基礎。不誇張地說,運動除了能增強孩子的反應速度、身體協調能力、平衡感和專注力,甚至為孩子將來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力、方向感都打下了基礎。所以國內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了孩子運動的重要性!

    運動課是德國孩子人人都上的早教課。學費之所以這麼便宜,是因為課程一般都由社群的運動俱樂部(Sportclub)提供,而社群運動俱樂部又都是有政府補貼的,所以價格才會如此之低!德國政府為什麼要補貼運動俱樂部?因為運動對兒童、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有益處啊!德國政府鼓勵全民運動健身,對兒童來說運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對成人運動是最好的保健品,兒童發展得好,國家未來更有競爭力;國民健康了,政府少點兒醫保支出!(哈哈扯遠了,這個話題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以後可另開專題寫)

    運動課場地一般是租用小學的室內體育場,空間非常廣闊,設施種類繁多。運動前,大家先是圍坐成圈圈唱歌(如手指謠),玩點互動小遊戲,熱身後老師會拿出一張新的設計圖出來,講解如何擺放運動設施,然後家長們就忙著佈置了(對!是家長和老師一起擺器材!結束後,也是家長和老師一起把器材放回儲藏間)。所以,每次課的器材擺放及型別、玩法都不一樣,形式內容非常多樣化,幾乎沒有重複。

    這也是德國運動課的一大特點,注重運動型別的多樣化,讓各種運動能力、身體各個部位都得到鍛鍊。比如訓練攀爬的梯子,訓練跳躍能力的蹦蹦床,訓練平衡能力的獨木橋、匍匐爬行的小隧道,需要翻越的障礙物,吊環練手勁和臂力等等。該階段運動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愛上運動,給予孩子嘗試各種運動的機會,體驗與同齡人一起運動的樂趣。

    整個課程沒有絕對的秩序,運動設施就擺在那,設施前有老師看護指導,孩子們自由選擇要玩哪個設施,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當然,玩的時候如果前面已經有人就需要排隊等候,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室內活動時一般不穿鞋子,穿防滑襪,夏天鼓勵光腳丫。

    運動結束後,大家又圍成圈圈,玩一玩親子互動的遊戲(比如貓捉老鼠),最後唱完結束歌曲才算正式結束。

    5. 嬰兒按摩班

    適用年齡:6周至半歲

    頻率:每次1-1.5小時,一週一次,4到8次

    費用:12歐/次

    這個也是父母為寶寶按摩,當然按摩者事先要接受45分鐘的訓練才能實施。透過撫摸,寶寶感受著自己的身體及周圍環境,因為身體接觸是我們的第一語言嘛。塗上精油,溫柔的輕撫按摩讓嬰兒感到放鬆,有研究表明,以這種方式“按摩”的嬰兒,哭的少,睡得更好,並能減輕難以忍受的腹痛、腹脹、長牙疼的症狀。

    毋庸置疑,親密的肌膚接觸能極大地增進寶寶與按摩者的感情與信任。

    6. 寶寶瑜伽班

    適用年齡:0歲至半歲,半歲至1歲

    頻率:每次1小時,一週一次,4到8次

    費用:5-10歐/次

    放鬆、伸展、運動 - 寶寶瑜伽課是媽媽產後恢復和寶寶運動的結合體,瑜伽動作的設計同時考慮到了寶寶和媽媽的需求。

    在放鬆的氛圍中透過媽媽和寶寶一起練瑜伽,既提高了寶寶的運動能力、力量和平衡感,恢復了媽媽的身體,又加強了媽媽與寶寶間的依戀關係,同時還為媽媽和寶寶都提供了的社交環境。

    瑜伽課上學的內容,還可以自己在家練,健身時也不忘讓寶寶參與進來。

    但在德國,不論哪種型別的早教課,都是小班制,其核心都強調親子的互動陪伴和課程活動的趣味性!教室裡沒有桌子和椅子!課程的設定非常靈活自由、沒有硬性的規矩,提倡讓孩子與同齡人一起自由地玩和探索發揮,媽媽爸爸們也能借此機會交流交友。幾乎所有0至3歲的課程都離不開運動、音樂、唱歌跳舞這些元素。說起去上課,孩子們都很開心,因為他們覺得那就是去玩,還能和媽媽(或/和爸爸)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

    蘭可琪繪本美學生活館繪本蒙氏教學,以繪本為引導,結合蒙氏教具,將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並結合蒙氏教具讓孩子能夠利用教具自主的操作練習,掌握相應的技能與技巧,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愛上學習,為今後長期學習打下良好結實的基礎。

    課程亮點

    1.結合幼兒的年齡段和興趣點出發,選取合適的繪本設計課程,抓住孩子學習的敏感期和爆發期進行課程教授;

    2.以繪本為引導,結合蒙氏教具,培養幼兒初步的知識概念,將學科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孩子對學科學習的興趣;

    3.學習空間、時間、守恆的概念,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山茶花的催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