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範圍:
●絃樂器:明亮度調節6KHz和12KHz,豐滿度170Hz和310Hz,撥絃聲1KHz和1KHz
●鋼琴:低音60Hz和170Hz,臨場感3K和6K,衰減12KHz 14KHz 16KHz聲音單薄反之實在。
●低音鼓:敲擊聲3K,低音60Hz。
●小鼓/高音鼓/手鼓:飽滿度170Hz和310Hz清脆度/臨場感6K
●鈸:尖銳感6K和12K。
●手風琴/風琴:飽滿度310Hz、臨場感6K
●BASS:撥絃聲1K ,低音效果60Hz,撥絃噪聲(擦絃聲)3K
●電吉它:豐滿度170Hz和310Hz,明亮度3K
●木吉它:琴身聲310Hz,清晰度/宏亮度3K和6K,衰減12KHz 14KHz 16KHz聲音單薄反之實在。
●小號:豐滿度170Hz和310Hz,清脆感6K
一些音樂的調節方法:
1、在放管絃樂或交響樂時,可把60Hz、170Hz提升一半,310Hz、600Hz提升四分之一1K可不提升或少許衰減 ,3K和6K適當提升,12K、14K、16K可把16K提升到最大,它們三個可成一個30來度的坡。
2、在放獨唱或合唱時可把170Hz和1KHz稍提升,3K和6K稍衰減。
頻率 說明
<80Hz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樂中以低頻為主的打擊樂器,例如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這一部分如果有則好,沒有對音樂欣賞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一部分要重放好是不容易的,對器材的要求也較高。許多高階的器材,為了表現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頻段的音樂,寧願將80(或80左右)Hz以下的頻率乾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響主要頻段的效果。
極低頻20Hz為人耳聽覺下限,可測試您的器材低頻重放下限,低頻中的25Hz、31.5Hz、Hz、40Hz、50Hz和63Hz是許多音箱的重放下限,如果您的音箱在這些頻率中某處聲音急劇下降,則表明這個頻率就是您的音箱低頻重放下限。
80-160Hz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
300-500Hz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宣告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800Hz 800Hz這段一般裝置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這段要是過多的話會感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不夠。
1000Hz 1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引數是在1kHz下測試。
1200Hz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是聲音發硬。
2000-4000Hz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000-12000Hz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系統(音效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4000Hz 14k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感,例如小提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即可。 20000Hz 20kHz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您的器材高頻重放上限。
16kHz-20kHz可能在一些器材中消失,此時有可能是您的器材無法重放此段頻率,如果您是年紀較大者,也有可能是您的聽覺衰減所至。
正弦波掃頻訊號
20Hz-20kHz正弦波掃頻訊號是從20Hz到20kHz頻率自動平滑改變播放,透過播放此段測試資訊可快速判斷何處頻率存在問題
均衡器的調節可分為以下主要幾段進行:
20Hz--60Hz部分 這段低頻往往給人很響的感覺,如雷聲,是音樂中強勁有力的感覺。 如果提升過高,則又會混濁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
60Hz--250Hz部分 這段頻率包括基音、節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性; 強之則音色豐滿,弱之則音色單薄,過強則產生隆隆聲。
250Hz--2KHz部分 它包括大多數樂器的低頻泛音和低次諧波。
2KHz--4kHz部分 這段頻率屬中頻,如果提升得過高會掩蓋說話的識別音,尤其是3kHz提升過高,會引起聽覺疲勞。
4kHz--5KHz部分 這是具有臨場感的頻段,它影響語言和樂器等聲音的清晰度。提升這一頻段,使人感覺聲源與聽者的距離顯得稍近了一些;衰減5kHz,就會使聲音的距離感變遠;如果在5kHz左右提出升6dB,則會使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提升3dB。
6kHz--16kHz部分 這一頻段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
各個頻段的音色與音感
音色,是一種描述樂器發音品質的術語,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頻譜分佈特徵,因而同一種樂器的發音在不同的音區內,起音感雖然不一定一致,但其音色大體一致。 表述音色特徵的術語一般都與樂器的關係密切。
音色術語一般要比音感豐富一些,其間的關聯有以下幾種情形:
沉悶:悶這種音感是同20赫茲左右的頻率賦予的,而高於80赫茲時,音感就會偏厚,因此具有沉悶感的音響一般基頻很低,而且很少有豐富的泛音成分,具有此音感特徵的樂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樂器的低音區。
沉重:單純從音感方面來看,沉重感是80赫茲頻點處所特有的音感效果,而從音型特徵上來看,短促的低音打擊音型樂器具有更強烈的重感效果。
低沉:低沉常用於形容比沉悶稍豐厚的音響,他的基頻可能與沉悶的音響一樣,但其高次諧波大多都比沉悶的音響豐富一些。
深沉: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常用於表述具有色彩性的“松蕩”的低頻響應,其基頻比低沉的音響稍高一些。一般具有深沉感的樂器,最典型的就是大提琴和簫的低音區。
渾厚:這種音感是頻譜較寬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徵,所以渾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基頻較低,頻譜較寬的音源。
淳厚:淳厚是指具有較高融合性的低頻音響,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是鋼片琴的低音區。
豐滿:這是頻率在100~250赫茲之間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徵,一般發音在此頻段內的音源,都必然會有豐富的音感效果。
寬厚:豐滿的音源如果頻譜更寬一些,就會產生寬厚的音感效果。
飽滿:這是一種叫強勁度的低頻音響,,一般加置有“渦輪失真”效果的電貝司,此音感特徵非常明顯。
明亮:一般當樂音的基頻高於500赫茲以上時,就會變的明快起來,甚至高到7500赫茲處時,我們也不能說它不明亮,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種比較通泛的形容詞。明亮感在2800赫茲頻點處最為明顯。
響亮:常用於形容帶頸度的高明度音響,並且當頻譜高出4000赫茲以上時,音源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徵了。
宏亮: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響。
圓潤:指比較柔和的高明亮度音響。
柔和:與圓潤相比,柔和感更偏於暗悶,是一種相對低明亮度的音響。
清脆:頻譜集中在4000~8000赫茲之間的音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
高亢: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響,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就是嗩吶。
尖銳:頻譜集中在6800赫茲左右的音響一般都尖銳刺耳的。
尖厲:尖銳的音響如果還帶有類似失真的嘈雜感,即可產生尖厲的音感效果。
纖細:頻譜在8000赫茲以上的音樂,一般都具有纖細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易突出的柔和音響,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當然,所有的音源都可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在樂器中,一般認為中提琴、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
乾澀:這是融合感的反義詞,一般和諧泛音缺乏、不和諧泛音突出的高頻段音響,都具有某種程度的乾澀,在樂器 當中,他主要是由於極高音區缺乏共鳴所造成的。
堅實:600赫茲左右的窄頻帶音響,以及發音短促的音型,都具有某種檢視的音感效果。
空洞:指帶有“染色”效果的暗悶音響,此音感特徵常常常常被人們用於形容大木魚的音色。
溫暖:這是一種形容樂音色彩性的詞,他一般與音響的“染色度”成正比,如:排鍾,就具有次種音感。
粗獷:低頻音響如果帶有類似過載失真的效果,即可形成粗獷的音感。
粗糙:粗糙感是一種略帶沙音的粗獷音響,一般小號、圓號在吹奏低音區時,都有此音感特徵。
沙啞:特製帶有明顯“氣流沙音”的虛浮聲響效果。
蒼勁: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一般是指較低頻段內的沙啞音響,如大管的低音區等。
緊張:這是樂音內含有某些特別的不和諧泛音成分的結果。
力度感:力度感在低頻段特指200~500盒子頻段內的音響,如:大鼓、大胡的低音區,力度感就較好。在中、高頻段,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高突出性的不柔和音響,一般高音銅管樂器的中、高音區,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
穿透力:指高突出性、高明亮度的音響,穿透力在4500赫茲附近較為明顯。
光彩性: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圓潤度音響。
悲涼:悲涼與溫暖互為反義,它也是一種帶感情味的次。具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音源,就是中音雙簧管的中音區。
陰森:高緊張度的低頻段音響,即可形成陰森的音感效果。
發扁:這是2500赫茲處所特有的音響效果。在此頻點附近的音樂,一般都明顯有“發扁”的感覺。如:板胡、二胡等,次種音感特徵十分明顯。
發暗:如果樂音中缺乏6000赫茲以上的頻譜成分,一般都可以使起發音變“暗”。
發虛:這是樂器在發較高音階時,雜音增多所引起的,這種雜音通常類似於氣流沙聲。
極高頻: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頻泛音,光彩; 10K-12K 高頻泛音,光澤;
高頻和高頻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齒音重、降落 聲音黯淡; 5K-6K 語言的清晰度,提升聲音鋒利、易疲勞;
中頻上段: 4K-5K 樂器表面響度,提升樂器距離近、降落樂器距離遠;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對明亮度最敏感,提升聲音硬,不自然
中頻: 1K-2K 通透感、順暢感,提升有跳躍感、降落 鬆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聲基音、聲音輪廓,提升語音前凸、降落語音收縮感; 300-500 語音主要音區,提升語音單調、降落語音空洞;
中頻低段: 150-300 聲音力度、男聲力度,提升聲音硬、無特色,降落:軟、飄;
低頻: 100-150 豐滿度,提升渾濁、降落單薄; 60-100 渾厚感,提升轟鳴(轟)、降落無力; 20-60 空間感,提升低頻共振(嗡)、降落空虛; 低頻上段80-160;中低頻40-80;低頻下段20-40;超低頻32-~。
各頻段聲音的作用
人耳對聲音訊率的感覺是從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語音訊率範圍則集中在80Hz~12kHz之間,不同頻段的聲音對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 20Hz--60Hz部分 這一段提升能給音樂強有力的感覺,給人很響的感覺,如雷聲。如果提升過高,則又會混濁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別是低頻響應差和低頻過重的音響裝置。
2. 60Hz--250Hz部分 這段是音樂的低頻結構,它們包含了節奏部分的基礎音,包括基音、節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性。提升這一段可使聲音豐滿,過度提升會發出隆隆聲,衰減此頻段和高中音段會使聲音單薄。
3. 250Hz--4KHz部分 這段包含了大多數樂器的低頻諧波,同時影響人聲和樂器等聲音的清晰度,調整時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設定,否則音質會變的很沉悶。如果提升過多會使聲音像電話裡的聲音;如把600Hz和1kHz過度提升會使聲音像喇叭的聲音;如把3KHz提升過多會掩蔽說話的識別音,即口齒不清,並使唇音“m、b、v”難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過分提升會使聲音具有金屬感。由於人耳對這一頻段比較敏感,通常不調節這一段,過分提升這一段會使聽覺疲勞。
4. 4kHz--5KHz部分 這是影響臨場感(距離感)的頻段。提升這一頻段,使人感覺聲源與聽 者的距離顯得稍近了一些;衰減則就會使聲音的距離感變遠;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則會使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提升3dB。
5. 6kHz--16kHz部分 這一頻段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來說提升這部分使聲音宏亮,但不清晰,還可能會引起齒音過重;衰減這部分使聲音變得清晰,可音質又略顯單薄。該頻段適合還原人聲。
下邊列出幾種常見EQ組合的特點。
●POP:流行樂,它要求兼顧人聲和器樂,組合比較平均,所以EQ曲線的波動不是很大。
●ROCK:搖滾樂,它的高低兩端提升很大,低音讓音樂強勁有力,節奏感很強,高音部分清晰甚至刺耳。
●JAZZ:爵士樂,和POP相比,它提升了3-5KHz部分,增強臨場感。
●Classical:古典樂,它提升的也是高低兩部分,主要突出樂器的表現。
●Vocal:人聲,人的嗓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範圍比較窄,主要集中在中頻部分。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每個人對不同頻率的聲音感覺是不一樣的,音響回放裝置的頻率響應也不同,人的聽門曲線也只是根據統計資料畫出,所以別人聽起來很自然的聲音自己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均衡器的調節需要根據自己的聽感特點和所使用的播放裝置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調節範圍:
●絃樂器:明亮度調節6KHz和12KHz,豐滿度170Hz和310Hz,撥絃聲1KHz和1KHz
●鋼琴:低音60Hz和170Hz,臨場感3K和6K,衰減12KHz 14KHz 16KHz聲音單薄反之實在。
●低音鼓:敲擊聲3K,低音60Hz。
●小鼓/高音鼓/手鼓:飽滿度170Hz和310Hz清脆度/臨場感6K
●鈸:尖銳感6K和12K。
●手風琴/風琴:飽滿度310Hz、臨場感6K
●BASS:撥絃聲1K ,低音效果60Hz,撥絃噪聲(擦絃聲)3K
●電吉它:豐滿度170Hz和310Hz,明亮度3K
●木吉它:琴身聲310Hz,清晰度/宏亮度3K和6K,衰減12KHz 14KHz 16KHz聲音單薄反之實在。
●小號:豐滿度170Hz和310Hz,清脆感6K
一些音樂的調節方法:
1、在放管絃樂或交響樂時,可把60Hz、170Hz提升一半,310Hz、600Hz提升四分之一1K可不提升或少許衰減 ,3K和6K適當提升,12K、14K、16K可把16K提升到最大,它們三個可成一個30來度的坡。
2、在放獨唱或合唱時可把170Hz和1KHz稍提升,3K和6K稍衰減。
頻率 說明
<80Hz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樂中以低頻為主的打擊樂器,例如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這一部分如果有則好,沒有對音樂欣賞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一部分要重放好是不容易的,對器材的要求也較高。許多高階的器材,為了表現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頻段的音樂,寧願將80(或80左右)Hz以下的頻率乾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響主要頻段的效果。
極低頻20Hz為人耳聽覺下限,可測試您的器材低頻重放下限,低頻中的25Hz、31.5Hz、Hz、40Hz、50Hz和63Hz是許多音箱的重放下限,如果您的音箱在這些頻率中某處聲音急劇下降,則表明這個頻率就是您的音箱低頻重放下限。
80-160Hz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
300-500Hz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宣告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800Hz 800Hz這段一般裝置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這段要是過多的話會感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不夠。
1000Hz 1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引數是在1kHz下測試。
1200Hz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是聲音發硬。
2000-4000Hz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000-12000Hz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系統(音效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4000Hz 14k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感,例如小提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即可。 20000Hz 20kHz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您的器材高頻重放上限。
16kHz-20kHz可能在一些器材中消失,此時有可能是您的器材無法重放此段頻率,如果您是年紀較大者,也有可能是您的聽覺衰減所至。
正弦波掃頻訊號
20Hz-20kHz正弦波掃頻訊號是從20Hz到20kHz頻率自動平滑改變播放,透過播放此段測試資訊可快速判斷何處頻率存在問題
均衡器的調節可分為以下主要幾段進行:
20Hz--60Hz部分 這段低頻往往給人很響的感覺,如雷聲,是音樂中強勁有力的感覺。 如果提升過高,則又會混濁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
60Hz--250Hz部分 這段頻率包括基音、節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性; 強之則音色豐滿,弱之則音色單薄,過強則產生隆隆聲。
250Hz--2KHz部分 它包括大多數樂器的低頻泛音和低次諧波。
2KHz--4kHz部分 這段頻率屬中頻,如果提升得過高會掩蓋說話的識別音,尤其是3kHz提升過高,會引起聽覺疲勞。
4kHz--5KHz部分 這是具有臨場感的頻段,它影響語言和樂器等聲音的清晰度。提升這一頻段,使人感覺聲源與聽者的距離顯得稍近了一些;衰減5kHz,就會使聲音的距離感變遠;如果在5kHz左右提出升6dB,則會使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提升3dB。
6kHz--16kHz部分 這一頻段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
各個頻段的音色與音感
音色,是一種描述樂器發音品質的術語,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頻譜分佈特徵,因而同一種樂器的發音在不同的音區內,起音感雖然不一定一致,但其音色大體一致。 表述音色特徵的術語一般都與樂器的關係密切。
音色術語一般要比音感豐富一些,其間的關聯有以下幾種情形:
沉悶:悶這種音感是同20赫茲左右的頻率賦予的,而高於80赫茲時,音感就會偏厚,因此具有沉悶感的音響一般基頻很低,而且很少有豐富的泛音成分,具有此音感特徵的樂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樂器的低音區。
沉重:單純從音感方面來看,沉重感是80赫茲頻點處所特有的音感效果,而從音型特徵上來看,短促的低音打擊音型樂器具有更強烈的重感效果。
低沉:低沉常用於形容比沉悶稍豐厚的音響,他的基頻可能與沉悶的音響一樣,但其高次諧波大多都比沉悶的音響豐富一些。
深沉: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常用於表述具有色彩性的“松蕩”的低頻響應,其基頻比低沉的音響稍高一些。一般具有深沉感的樂器,最典型的就是大提琴和簫的低音區。
渾厚:這種音感是頻譜較寬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徵,所以渾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基頻較低,頻譜較寬的音源。
淳厚:淳厚是指具有較高融合性的低頻音響,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是鋼片琴的低音區。
豐滿:這是頻率在100~250赫茲之間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徵,一般發音在此頻段內的音源,都必然會有豐富的音感效果。
寬厚:豐滿的音源如果頻譜更寬一些,就會產生寬厚的音感效果。
飽滿:這是一種叫強勁度的低頻音響,,一般加置有“渦輪失真”效果的電貝司,此音感特徵非常明顯。
明亮:一般當樂音的基頻高於500赫茲以上時,就會變的明快起來,甚至高到7500赫茲處時,我們也不能說它不明亮,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種比較通泛的形容詞。明亮感在2800赫茲頻點處最為明顯。
響亮:常用於形容帶頸度的高明度音響,並且當頻譜高出4000赫茲以上時,音源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徵了。
宏亮: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響。
圓潤:指比較柔和的高明亮度音響。
柔和:與圓潤相比,柔和感更偏於暗悶,是一種相對低明亮度的音響。
清脆:頻譜集中在4000~8000赫茲之間的音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
高亢: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響,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就是嗩吶。
尖銳:頻譜集中在6800赫茲左右的音響一般都尖銳刺耳的。
尖厲:尖銳的音響如果還帶有類似失真的嘈雜感,即可產生尖厲的音感效果。
纖細:頻譜在8000赫茲以上的音樂,一般都具有纖細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易突出的柔和音響,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當然,所有的音源都可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在樂器中,一般認為中提琴、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
乾澀:這是融合感的反義詞,一般和諧泛音缺乏、不和諧泛音突出的高頻段音響,都具有某種程度的乾澀,在樂器 當中,他主要是由於極高音區缺乏共鳴所造成的。
堅實:600赫茲左右的窄頻帶音響,以及發音短促的音型,都具有某種檢視的音感效果。
空洞:指帶有“染色”效果的暗悶音響,此音感特徵常常常常被人們用於形容大木魚的音色。
溫暖:這是一種形容樂音色彩性的詞,他一般與音響的“染色度”成正比,如:排鍾,就具有次種音感。
粗獷:低頻音響如果帶有類似過載失真的效果,即可形成粗獷的音感。
粗糙:粗糙感是一種略帶沙音的粗獷音響,一般小號、圓號在吹奏低音區時,都有此音感特徵。
沙啞:特製帶有明顯“氣流沙音”的虛浮聲響效果。
蒼勁: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一般是指較低頻段內的沙啞音響,如大管的低音區等。
緊張:這是樂音內含有某些特別的不和諧泛音成分的結果。
力度感:力度感在低頻段特指200~500盒子頻段內的音響,如:大鼓、大胡的低音區,力度感就較好。在中、高頻段,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高突出性的不柔和音響,一般高音銅管樂器的中、高音區,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
穿透力:指高突出性、高明亮度的音響,穿透力在4500赫茲附近較為明顯。
光彩性: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圓潤度音響。
悲涼:悲涼與溫暖互為反義,它也是一種帶感情味的次。具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音源,就是中音雙簧管的中音區。
陰森:高緊張度的低頻段音響,即可形成陰森的音感效果。
發扁:這是2500赫茲處所特有的音響效果。在此頻點附近的音樂,一般都明顯有“發扁”的感覺。如:板胡、二胡等,次種音感特徵十分明顯。
發暗:如果樂音中缺乏6000赫茲以上的頻譜成分,一般都可以使起發音變“暗”。
發虛:這是樂器在發較高音階時,雜音增多所引起的,這種雜音通常類似於氣流沙聲。
極高頻: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頻泛音,光彩; 10K-12K 高頻泛音,光澤;
高頻和高頻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齒音重、降落 聲音黯淡; 5K-6K 語言的清晰度,提升聲音鋒利、易疲勞;
中頻上段: 4K-5K 樂器表面響度,提升樂器距離近、降落樂器距離遠;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對明亮度最敏感,提升聲音硬,不自然
中頻: 1K-2K 通透感、順暢感,提升有跳躍感、降落 鬆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聲基音、聲音輪廓,提升語音前凸、降落語音收縮感; 300-500 語音主要音區,提升語音單調、降落語音空洞;
中頻低段: 150-300 聲音力度、男聲力度,提升聲音硬、無特色,降落:軟、飄;
低頻: 100-150 豐滿度,提升渾濁、降落單薄; 60-100 渾厚感,提升轟鳴(轟)、降落無力; 20-60 空間感,提升低頻共振(嗡)、降落空虛; 低頻上段80-160;中低頻40-80;低頻下段20-40;超低頻32-~。
各頻段聲音的作用
人耳對聲音訊率的感覺是從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語音訊率範圍則集中在80Hz~12kHz之間,不同頻段的聲音對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 20Hz--60Hz部分 這一段提升能給音樂強有力的感覺,給人很響的感覺,如雷聲。如果提升過高,則又會混濁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別是低頻響應差和低頻過重的音響裝置。
2. 60Hz--250Hz部分 這段是音樂的低頻結構,它們包含了節奏部分的基礎音,包括基音、節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構成了音色結構的平衡特性。提升這一段可使聲音豐滿,過度提升會發出隆隆聲,衰減此頻段和高中音段會使聲音單薄。
3. 250Hz--4KHz部分 這段包含了大多數樂器的低頻諧波,同時影響人聲和樂器等聲音的清晰度,調整時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設定,否則音質會變的很沉悶。如果提升過多會使聲音像電話裡的聲音;如把600Hz和1kHz過度提升會使聲音像喇叭的聲音;如把3KHz提升過多會掩蔽說話的識別音,即口齒不清,並使唇音“m、b、v”難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過分提升會使聲音具有金屬感。由於人耳對這一頻段比較敏感,通常不調節這一段,過分提升這一段會使聽覺疲勞。
4. 4kHz--5KHz部分 這是影響臨場感(距離感)的頻段。提升這一頻段,使人感覺聲源與聽 者的距離顯得稍近了一些;衰減則就會使聲音的距離感變遠;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則會使整個混合聲音的聲功率提升3dB。
5. 6kHz--16kHz部分 這一頻段控制著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來說提升這部分使聲音宏亮,但不清晰,還可能會引起齒音過重;衰減這部分使聲音變得清晰,可音質又略顯單薄。該頻段適合還原人聲。
下邊列出幾種常見EQ組合的特點。
●POP:流行樂,它要求兼顧人聲和器樂,組合比較平均,所以EQ曲線的波動不是很大。
●ROCK:搖滾樂,它的高低兩端提升很大,低音讓音樂強勁有力,節奏感很強,高音部分清晰甚至刺耳。
●JAZZ:爵士樂,和POP相比,它提升了3-5KHz部分,增強臨場感。
●Classical:古典樂,它提升的也是高低兩部分,主要突出樂器的表現。
●Vocal:人聲,人的嗓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範圍比較窄,主要集中在中頻部分。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每個人對不同頻率的聲音感覺是不一樣的,音響回放裝置的頻率響應也不同,人的聽門曲線也只是根據統計資料畫出,所以別人聽起來很自然的聲音自己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均衡器的調節需要根據自己的聽感特點和所使用的播放裝置進行個性化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