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17435036662

      當父母均是同一病體的攜帶者,那麼按基因公式來算22/32的機率會有遺傳病,而且女孩生病的機率會大一些。

    每個人都有23條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而地貧作為一種遺傳性疾病,其一條染色體上攜帶有地貧基因,常見的地貧基因有α型和β型兩種。  如果父母均是地貧基因攜帶者,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出現三種遺傳情況:一是孩子的兩條染色體均攜帶有父母的地貧基因,孩子就會染上重症地貧病,發生較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需要靠不斷的輸血來維持生命,患病機率高達25%;二是遺傳父親(或母親)的一條帶地貧的染色體與母親(或父親)一條正常染色體,這樣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一條攜帶地貧基因的染色體,孩子作為攜帶者在臨床上大多無症狀,或有輕度貧血,但並不需要輸血,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此種情況機率為50%;三是儘管父母是地貧攜帶者,但遺傳給孩子的染色體均是正常的染色體,孩子就不會發病。  

    遺傳性疾病通常可分為以下三類:

    1.染色體疾病。主要是染色體數目及結構上的異常。不少染色體疾病使胎兒在

    發育過程中造成流產或死胎。

    2.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其中的一個或兩個發生異常。

    根據遺傳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性X連

    鎖遺傳病等三種。  

    3.多基因遺傳病。當由兩對或兩對以上許多致病基因起作用而致病時,稱為多基因遺傳病。

    地中海貧血

      【概述】

      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簡稱海貧或海洋性貧血,於 1925 年由 Cooley 和 Lee 首先描述,最早發現於地中海區域,當時稱為地中海貧血,國外亦稱海洋性貧血。  實際上,本病遍佈世界各地,以地中海地區、中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地區發病較多。在中國以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為多。這是一類由於常染色體遺傳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鏈合成障礙,使一種或幾種珠蛋白數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紅細胞易被溶解破壞的溶血性貧血。中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建議本病的名稱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習慣上仍稱為地中海貧血,簡稱海貧也 稱海洋性貧血。  

      成人Hb由四個亞基(α2β2)組成,α太鏈合成不足稱α地中海貧血,β太鏈合成不足稱β地中海貧血。

      國內以華南及西南地區多見。α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缺陷主要為缺失型,α基因共有四個(父源和母源各兩個),缺失一個為靜止型,缺失兩個為標準型,缺失三個為HbH(β4)病,缺失四個為HbBarts(γ4)胎兒水腫(死胎)。   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只有一對,基因缺陷絕大多數屬於非缺失型,即由於基因點突變,導致β太鏈合成減少者稱之為β+地中海貧血,若導致β太鏈完全不能合成者稱之為β0地中海貧血,β基因突變已發現逾百種,華人常見的不過十種,佔95%以上

      【病因】

      地中海貧血是由於珠蛋白基因組織和結構的多種突變,使基因表達發生了部分(a ”、少)或完全(a ”、p肝障礙),導致一種或幾種正常的珠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如所造成的~組高度異質性綜合徵。  不同型別海貧的臨床表現差別極大,最重者可於胎兒出生前即死亡,最輕者可以終身不貧血,無症狀。臨床所見大多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貧血患者,具有低色素小紅細胞和靶形紅細胞,並有血紅蛋白成分的各種改變。 地中海貧血屬中醫“虛黃”、“虛勞”、“重於勞”等範疇,在臨床既有腎精虧虛、氣血不疽、積聚,虛實並存是其特點。  

       本病大多嬰兒時即發病,表現為貧血、虛弱、腹內結塊。發育遲滯等,重型多生長髮育不良,常在成年前死亡。輕型及中間型患者,一般可活至成年並能參加勞動,倘注意節勞及飲食起居,可以減少併發症、改善症狀。稟賦不足、腎氣虛弱為主要原因。腎為先天之本,究天腎精不充.則生化無源。  “小兒之勞,得於母胎”。可見‘"童子勞”與父母關係密切。腎精不充同時也影響後天脾胃功能和生長髮育,久則血氣壞敗.出現黃疽、積聚等表現,致成此虛實錯雜之證。

      【分型】

       1。α 地貧 靜止型:無臨床症狀和體徵,亦無貧血,紅細胞形態正常; 標準型:輕度貧血(低色素小細胞性),紅細胞滲透脆性可稍低,部分包涵體生成試驗陽性,出生時HbBarts達到5-15%。   HbH病:輕度或中度貧血,肝脾腫大,可有黃疸,常因服用氧化性藥物或合併感染而出現溶血危象,妊娠可加重病情,Hb電泳可發現HbH帶,包涵體生成試驗陽性,紅細胞滲透脆性減低; HbBarts胎兒水腫:死胎或早產後立即死亡,體重不足,輕度黃疸,明顯水腫,肝脾大,紅細胞大小不勻、異形,Hb中HbBarts佔80-90%。  

       2。β 地貧 靜止型:系 β +地貧的雜合子,沒有症狀,無貧血,血片中可見少數靶形紅細胞,紅細胞滲透脆性輕度降低,HbA2(α2δ2)輕度增高; 輕型:系 β 0地貧的雜合子,有輕至中度貧血,脾臟輕度腫大,貧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可見靶形細胞,網織紅細胞可達5%,紅細胞滲透脆性減低,HbA2升高,半數病例有HbF(α2γ2)輕度增高; 重型:系純合子,又稱Cooleys貧血,病情嚴重,常於兒童期夭折,少數較輕,可活至成年,貧血在出生後1年內逐漸加重,生長遲緩,肝脾明顯腫大,可有輕度黃疸, “ 蒙古人樣 ” 面容,顱板X光片呈梳狀,貧血嚴重,呈明顯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大小不等,靶形細胞和嗜鹼性點彩紅細胞多見,幼稚紅細胞內可見包涵體,HbF常在30-60%之間,甚至可達90%; 中間型:少數症狀較輕,主要決定於遺傳變異的型別。  

      3。其他 HbLepore綜合症:為一種融合基因β代替了β鏈; 遺傳性胎兒血紅蛋白(HbF)持續存在綜合症。

      【臨床表現】

      (1) a 地中海貧血:

      ①胎兒水腫綜合徵:胎盤大而易碎,胎兒全身水腫,輕度黃疸,面板可見出血點,心臟擴大;肺發育不全,胸腺縮小,肝脾腫大,腹水,胸腔及心包內積液,常於 30 ~ 40 周死於宮內、其胎兒血中均為 HbBart "s ,而無 HbH 、 HbA2 及 HbF 。  

      ② HbH 病:出生時可無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貧血、黃疸、肝脾腫大,並因妊娠、感染等加重貧血,骨骼改變輕。其臍血中可發現含量在 25 %左右的 HbBart " s 。

      (2)β地中海貧血:

      ①重型:出生數日即可發病,出現貧血、肝脾腫大進行性加重,黃疸,並有發育不良,其特殊表現有:頭大、眼距增寬、馬鞍鼻、前額突出、兩頰突出,其典型的表現是臀狀頭,長骨可有骨折。  骨骼改變是骨髓造血功能亢進、骨髓勝變寬、皮質變薄所致。少數病人在肋骨及脊椎之間發生胸腔腫塊,亦可見膽石症、下肢潰瘍,如能存活到性發育期則可見月經來潮延遲,第二性徵發育不良,常因反覆感染而死亡。另外常見併發症還有急性心包炎、繼發性脾功能亢進(可致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繼發性血色病(可致心、肝、胰及內分泌腺的損害而見心律紊亂、傳導阻滯、心衰、糖尿病、性功能發育不良等)。  見於純合子β地中海貧血

      ②中間型:輕度至中度貧血,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其肝脾腫大、面部改變與骨骼改變均較重型輕。

      【診斷標準】

      1 、出生後不久開始進行性貧血 (輕型可無貧血) ,溶血嚴重時出現黃疸,顱面骨呈特殊面容 (頭大、眉距增寬、鼻樑低平、顴骨突出) 及肝脾腫大。  

      2 、常有家族史。  

      3 、實驗室檢查   

      (1)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見異形,靶形紅細胞 (可有 0-66 % ) ,網織紅細胞增多。   

      (2)紅細胞滲透脆性降低。

      (3)血紅蛋白分析 重型和中間型 地中海貧血患者的 HbF 含量明顯增高,抗鹼血紅蛋白可在 40 %以上。  輕型 b 地中海貧血患兒的 HbA2 含量增高。 HbH 病或 Barts 胎兒水腫綜合徵患兒其 HbH 與 Hb Bart"s 的含量分別增高。  

      4 、 x 線檢者嬰幼兒掌骨、指骨骨髓腔增寬,長骨皮質變薄,以後可見顱骨骨板變薄、顱板間有放射狀骨刺。  

      〖實驗室檢查 〗

      (1)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貧血,輕重不一,嚴重者血紅蛋白可達 20 ~ 30g / L 。網織紅細胞增高,外周血中可見有核紅細胞。紅細胞常大小不等、中心淡染擴大,靶形紅細胞多見。純合於地中海貧血及血紅蛋白 H 病的紅細胞經煌焦油藍孵育後可見到 a 鏈包涵物及 HbH 包含物。  白細胞、血小板一般正常。

      (2)骨髓象:有貧血者呈紅系增生性改變,細胞外鐵增多。重型β地中海貧血電鏡下可查見 a 肽鏈變性珠蛋白小體。

      (3)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均有不同程度的滲透脆性減低,尤以病情嚴重者為著。   (4)血紅蛋白分析與測定:

      ① HbH :地中海貧血中以 HbH 為主要不穩定 Hb ,用煌焦油藍共同孵育 2h 可使 Hb 變為變性珠蛋白小體,為藍色球形折光小體;應用異丙醇孵育則立即出現沉澱(正常出需 40min),呈顆粒狀或片狀。  但有時可有假陽性,且 HbH 和 G6PD 缺乏的 Hb 亦可有陽性結果

      ② HbH :β地中海貧血患者 HbH 含量約為 30 %~ 60 %。常用抗鹼性檢查,正常值< 2 . 2 %,新生兒可達 70 %以上, 6 ~ 12 個月後接近成人,有假陽性。  另外,利用 HbF 的抗酸性,在 pH 低時不易被洗脫而觀察到 HbF 在細胞內呈不均勻分佈。

      (5) DNA 分析:

      ①寡核苷酸探針雜交:人工合成已知的點突變 DNA 序列互補的寡核苷酸探針及相應片段的正常β基因探針,與患者 DNA 片段雜交,可測出患者是否具有已知的β地中海突變點。

      ②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性連鎖分析:人類 DNA 上大約每 100 核苷酸中會出現 1 個個體間的差異。  即多型性。用限制酶切成不同長度的 DNA 片段,即限制性長度多型性。用幾種限制酶切割可將β珠蛋白基因切斷,並與相應珠蛋白基因探針雜交後,可進行限制酶酶譜分析,個體間不同的限制性片段長度相結合,稱為單體型,地中海貧血不同的分子缺陷均有相對應的單體型。  

      ④聚合酶鏈反應:利用聚合酶鏈反應,將 DNA 在體外擴增至數十萬倍。  用擴增的 DNA 進行上述各種分析,可提高基因診斷的敏感性。

      (6)肽鏈測定及α鏈與β鏈合成速度測定:正常時α與β鏈合成速度大致相等(a/β=1。0 )。而地中海貧血時有不同程度的比例失衡。另外應用 8M 尿素進行肽鏈裂解,使α鏈和β鏈分開,可分別檢測各肽鏈的病變。  

      1、胎兒水腫:亦可見於 Rh 或 ABO 血型不合, HbBart "S 電泳區帶為主要鑑別依據。

      2、缺鐵性貧血:此病亦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但血清鐵降低,與地中海貧血不同。

      3、其他 Hb 病: HbE 、 HbC 等也可出現靶形紅細胞。  但此兩者均有電泳異常區帶可資鑑別。δβ海洋性貧血、 HbE- β海洋性貧血雙雜合子與純合子 - β海洋性貧血的臨床表現類似,但症狀較輕。遺傳性胎兒 Hb 持續存在綜合徵的 HbF 亦升高,但患者無貧血。

      4、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如先天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或紅細胞酶缺陷等病,可透過紅細胞胎性試驗及酶缺陷檢查而鑑別。  

      5、獲得性 HbH 病,併發於紅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但其a/β肽鏈比值明顯低於遺傳性 HbH病的0。3~0。62。

      6、 HbF 和 HbA2 增高:某些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尤其幼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的HbH 增高, HbZ ü rich 和 Tocoma 等疾病, HbA2 亦可增高,應注意鑑別。  

      【常規治療】

      〖治療要點〗

      一、限制含鐵藥物的使用及限制進食含鐵食物。

      二、重型病例需反覆輸血,使血紅蛋白維持在 6-8 克/分升,以維持生理功能。

    輸血指徵:

      ( 一 ) 貧血嚴重 ( 血紅蛋白在5克/分升以卜 ) 。  

      ( 二 ) 出現溶血現象。

      ( 三 ) 合併嚴重感染。

      ( 四 ) 貧血性心衰。 反覆輸血可引起含鐵血黃素沉著症或血色病,對此可用螯合劑去鐵敏 (Deferoxamine) ,每日肌注 500mg ,每週連續使用 6 天,長期使用。  同時加用維生素c促進尿鐵排洩。

      三、同時補充葉酸和維生素 E 。

      四、脾切除術的指徵

        (一)5-6 歲以上的患兒。過早切脾易併發嚴重感染。

        (二) 需要輸血的次數和量逐漸增多。

        (三) 巨脾引起壓迫症狀。  

        (四) 合併脾功能亢進。

      〖用藥原則〗 

      正確地對症及支援治療對維持和延長生命非常重要。有條件者可試用異基因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移植,使用鐵螯合劑時,同時給維生素C有促進鐵排洩的作用,但大量使用維生素C會增加鐵對心臟的毒性作用,應慎用。  

      〖輔助檢查〗   

      基本檢查一般可以確診,基因分析不僅可以進一步鑑定變異型別,併為開展產前診斷打下基礎。

      〖療效評價〗

      1。治癒:目前尚無**療法;  

      2。緩解:治療前Hb<50g/L,經常需要輸血,治療後Hb>100g/L,不再輸血能維持一年;

      3。  有效:Hb上升,輸血次數減少;

      4。無效:病情無好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14周胎盤一級正常嗎?懷孕早期可以吃海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