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nderfulSnippets
-
2 # 軍武快訊
縱觀二戰歷史,可以說從珍珠港事情爆發,美國對日宣戰後的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已經宣告了日本的失敗。
日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島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這就決定了要發動侵略的話,第一個要發展的就是海軍,由海軍完成武裝部隊的輸出。在1941年3月,日本陸軍部有北進和南下兩套作戰方案,在和蘇聯在諾門罕中失利後,日本陸軍在海軍的掩護下繼而侵佔東南亞地區,以竊取他國資源維持其戰爭機器的開動。而這恰恰就觸犯了美國及其歐洲盟友的利益,美國對其採取限制石油、鋼材進口,在美公司資金被查封和凍結。
此時,雖然日本有25艘航母,加之美國對日宣戰,資源無法向日本本土輸送,後續軍艦無法繼續生產,更談不上更新和補充了。兵員方面,由於日本在亞洲地區投入了重兵,戰線拉得很長,無暇他顧,無能是飛行員、軍艦還是其他,都是在消耗狀態且無法有效進行補充。工業方面,日本脆弱的戰時工業因為資源原因,無法進行工業技術革新和繼續生產軍事裝備。
二、美國美國在二戰開始時候,一直以一箇中立國的身份倒持武器且大發橫財,直到美太平洋軍事基地被日本偷襲。偷襲發生後,議會保守派勢力被孤立,對日宣戰再國會高票透過,同時,美軍強大的戰時動員、自然資源和強大的工業實力顯現出來。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已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和經濟大國,有資料顯示,1940年時美國的GDP即達到2000多億美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工業大國。依託強大的經濟,美國同時建立起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強也最具活力的工業體系,1940年美國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居當時的世界之首。到1945年時,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同期的日本,航母只建造了17艘,其他的更不必說了。
總之,戰爭拼的國家整體實力,不是逞一槍一炮之能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在強大的對手美國面前,日本戰敗是必然的選擇。
-
3 # 雨夜軍刀
海軍不過美國,陸軍幹不過中國。
海軍雖然很強大但對於美國而言還是差一點,美國航母比日本多,建造航母速度比日本快,就算一對一換,日本最終也被換光光;陸軍常設師團很強大,但招架不住中國大地的遼闊,每個區域都排兵駐守,兵力分散,實際控制力不足,最終被淹沒在人民的汪洋中。
-
4 # 二曲人
主要是因為發生了日美中途島海戰!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士氣大振,暫時掌握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接著野心進一步膨脹,1942年5月,決定進攻中途島,進一步壓縮美軍空間,想把美軍趕回到他們的西海岸。為了一舉成功,調集了200餘艘艦隻,裝載著700餘架飛機,由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要奪取中途島。但在這萬分關鍵之際,日軍的作戰電報密碼被美軍破譯,日軍的主要佈置安排,讓美軍掌握了。於是,美軍做了相應的防範措施,當6月4日,日軍向中途島發動第一波攻擊時,效果沒有謀劃的那樣好,而同時發現了埋伏的美軍軍艦、航母等。這下日軍成了兩線作戰,指揮部倉促調整戰術,給第二波攻擊的飛機改掛魚雷,日軍航母甲板上亂成一片,大量的炸彈、魚雷堆在上面。美軍不失時機,飛機從航母上起飛,反轟炸日軍航母艦隊。美軍丟下的炸彈引燃了日軍航母甲板上的彈藥,一片大爆炸,上午有三艘日軍航母被炸沉,傍晚又有一艘航母被打沉。至此,日軍由偷襲珍珠港成功而點燃的囂張氣焰一落千丈,喪失了太平洋上的制空權以及太平洋海戰的主動權。而美軍卻借中途島海戰大勝的餘威,於1942年8月7日向瓜達爾卡島的日軍艦隊發動進攻,經過半年激戰,奪取了該島。之後,一島一島與日軍爭奪,直逼日本本土。同時,以掌握制空權的優勢,不斷空襲日本領土,最後直接轟炸東京。1945年8月6日、9日,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給這兩個地區以毀滅性的打擊。當年8月份,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重創了70萬日本關東軍,日本天皇眼見大勢已去,於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盟國代表面前,正式簽署了投降書。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徹底戰敗。
-
5 # 密集陣
因為他的對手比他更強大。
二戰階段,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海上部隊,在與清朝以及沙俄的海戰中都取得勝利。極大的膨脹了日軍的野心,也使得這個島國對海洋的控制慾望更為強烈。
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對亞洲國家簡直是實力碾壓。練當時的民國也是無法比擬,肆意妄為。
感覺日軍真是沒事找刺激,非去招惹美國,去偷襲珍珠港,惹來了最終的殺身之禍。
日本海軍的如何失敗,當然離不開美軍的堅船利炮的攻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其實美軍在航母方面真的沒有日本強大,只是美軍在建造方面上是神速。
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二戰期間,光美國就擊沉了19艘日本航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海洋的失利對於一個島國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
最後美軍開始反擊,最終卻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
6 # 和風漫談
二戰時,日本海軍前前後後果擁有25艘航母,主力航母、輕型航母、護航航母齊全,實力的確強勁,在太平洋戰場初期實力一度碾壓美軍。
但戰爭沒有規則,更不是航母數量的比較,而是雙方國力、戰略的綜合比拼。美國的戰爭機器一旦啟動,日本就被鋼鐵洪流淹沒了,即使日本有更多的航母,也一樣落得戰敗的下場。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日本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必將受到全世界的圍剿。
為支撐龐大的軍隊,日本的石油、鋼鐵、橡膠等資源消耗量大幅上漲。日本自身是個資源匱乏的不毛之地,大部分資源依賴進口。1939年,日本石油進口中有80%來自美國,其餘來自荷屬東印度群島。
日本二戰“石油消耗量表”↓
自己沒有又想要,那就只能搶,於是日本在北上被蘇聯暴打之後,選擇了南下戰略,將黑手伸向了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
當時的東南亞是英美的地盤,日本的擴張使雙方矛盾迅速尖銳起來,美國也加強了新加坡和珍珠港的軍力,警告日本收手。
1941年,面對日本擴張的威脅,美國通過了對日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境內的財產,實行石油、鋼鐵禁運。英國、荷蘭迅速跟進,也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
沒有石油,日本聯合艦隊有再多的軍艦也是廢鐵。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思悔改,最終選擇了鋌而走險,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2、日本一廂情願的投機取巧。
因為資源匱乏,所以日本在很多方面投機取巧,妄圖以精巧的設計和武士道精神取得戰爭勝利。但在事實面前,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日本造的武器,防護效能大多很差,坦克是薄皮的“小豆丁”,戰機是薄皮的“零式火雞”,軍艦也不例外。
日本的航母強調高速性,大載機量,代價就是脆。除“大鳳”號的防護還算不錯以外,其餘航母的防護差強人意。飛行甲板用木板拼湊而成,炸彈能輕易穿透扎進機庫。機庫是封閉式,通風很差,加上油管密佈,一旦起火幾乎無可挽回。
美軍航空炸彈又重又大,足有1000磅(454)公斤,日本的航空炸彈才250公斤,攻擊力上差了好多。被炸彈擊中後,日軍損管無力,很快變成致命的損失。
反觀美軍航母,設計上注重防護,結構合理,敞開式機庫便於快速控制火勢。再加上美軍一貫強悍的損管能力,所以日軍的炸彈屢屢命中,但就是炸不沉,快速維修之後迅速投入戰鬥。
日本航母一擊就潰,一炸就沉,好不容易花40年時間攢了點家當,沒多久就敗光了。
3、山本五十六錯誤的戰略。
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雖多,但在山本五十六的分兵戰略之下,分成好幾個方向,灑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導致中途島海戰時,南雲忠一以4艘航母、261架艦載機對陣美國3艘航母、233架艦載機和127架岸基飛機,在航空兵力量上並無優勢。
聯合艦隊各分隊相距甚遠,南雲忠一苦戰時,其它分隊無力支援,甚至連後方山本主隊的戰列艦都一炮未發,成了看客。
經過中途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日本主力航母損失慘重,戰前培養的精英飛行員死傷殆盡,新人接替不上。最終萊特灣海戰時,小澤的航母編隊有艦無機,只能充當誘餌。
日本航母群最終灰飛煙滅,僅剩打醬油的“鳳翔”、“隼鷹”、“天城”、“龍鳳”、”葛城”等輕型航母於戰後拆除。
4、情報失誤與驕兵必敗
美軍早在1942年1月就截獲了日軍的JN-25B密碼,對日軍的行動了如指掌。
而日本海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驕傲自大,仍然固守著原定的計劃。本該於4月更換的密碼本,直到6月才換完,可幾天後中途島海戰就開始了。
5、傳統落後的海戰理念
日本雖然第一個造出了航母,但海軍仍是大艦巨炮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從制定九段漸滅戰略開始,就幻想著能用大和、武藏戰列艦與美軍決一死戰,全殲美太平洋艦隊。結果,直到覆滅也沒等來想象中的決戰。
海戰轉變為以航母為核心的航空兵對決,日本後繼無人,只能淪落到以神風飛機進攻。就這樣也沒維持多久,在美軍升級防空力量後,神風特攻只是自殺罷了。美國戰爭機器全力開動,在源源不斷的物質、人力資源供給下,取勝是必然的。
綜上所述,日本有25艘航母,還是更多的航母都無關緊要。在孱弱的國力面前,再多的奇技淫巧也只能被絕對的實力碾壓。
-
7 # 論毛豆與愛豆的區別
很簡單,還處在農業經濟的中國給了日本自信,然後就自認為自己很厲害(niubi),去和同樣是大國但工業水平和經濟都很厲害的美國舞刀弄槍,結果就被美國兩嘴巴子扇回解放前,小國就是小國,沒有民族底蘊裝什麼十三!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海軍航空兵重要的不是航母,而是海軍艦載航空飛行員。他們才是海軍航空兵的精華,沒有優秀的飛行員有再好的飛機也是白搭。都說培訓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需要花費和他身體等重的黃金,那麼一名合格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價值則是要將等體重再乘以三。
在太平洋初期,日本憑藉著零式戰機的優勢以及大量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或取得了許多優異的戰果。哪怕是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損失四艘大型艦隊航母,但是日本海航的飛行員並沒有損失多少,但是在中期的索羅門群島戰役中日本海航的精英全部耗盡。但是又沒有新的飛行員能及時補充進來。所以在馬里亞納海戰當中,日本海航仍然擁有瑞鶴、翔鶴、大鳳三艘大型艦隊航母,但是已經沒有更多的優秀飛行員。所以在面對美軍的老鳥飛行員的時候基本上是上去送人頭。所以美軍才將馬里亞納空戰稱為烈火雞大賽。
而之後培訓的飛行員大部分還沒有畢業就要上戰場,所以這樣簡直就是上去送人頭,所以海航的高層認識到這樣再送下去不行啊,倒不是他們憐惜這些飛行員的生命,而是製造一架飛機的價格和消耗的資源還是挺貴的。所以大西瀧治郎開始號召到後面的強制飛行員進行自殺式攻擊,力求一架飛機一枚炸彈一個飛行員換取一艘艦船。所以說到底還是國力的的問題,日本沒有辦法快速補充兵員,所以最終只能戰敗。
-
9 # 前沿陣地
日本雖然25艘航母,但是美國有155艘,綜合實力更不是一個級別,所以日本自然會被美國擊敗。
日本在戰前就有10艘航母,二戰中新建加上利用商船改造總共生產了15艘航母,但是美國戰前只有7艘航母,可是憑藉著出色的工業實力,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了100餘艘航母,二戰航母總數高達155艘。不過這只是航母數量的對比,真正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還是其他因素。
首先就是作戰理念,日本雖然戰爭初期航母較多,但是其作戰理念中還是以戰列艦作為核心力量,航空母艦隻是輔助力量,中途島戰役中甚至是讓航母衝在前年,戰列艦躲在後方。而美國則是以航母為核心,戰列艦等為輔助,兩者的作戰理念已經有了巨大差距。
然後就是飛機和飛行員的問題了,航母雖然重要,但是沒有好的飛機和飛行員還是沒用。日本的航空工業技術實力不足,飛機效能不好,零戰從戰爭之初一直打到戰敗,而美華人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新式戰機,而且飛機產能更強,佔據壓倒性優勢。
飛行員方面,戰爭之初日本海軍僅有數百名艦載機飛行員,一進入消耗戰很快就損失慘重,但是由於訓練體系等問題新飛行員水平很差。但是美國民間航空人員眾多,而且訓練體系強大,有源源不斷的高素質飛行員,再加上用不完的飛機和燃油,這已經宣告了日本海航的失敗。
-
10 # 馬Dame
因為美國擁有151艘航母和更優秀的海軍指揮官,包括尼米茲、金、哈爾西等,他們運用的戰術更得當,而日本海軍的戰術相對呆板,而且日本海軍還缺乏航空兵的保護,因此在海戰中質和量的優勢全部在美國這一邊,日本海軍想不輸都難。
回覆列表
二戰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一共有60多個國家加入戰鬥中,各種武器都是被投入戰鬥。而當時作為法西斯陣營的日本可以說軍事力量也是非常的強悍。
當時的日軍有25艘航母,可以說海上力量極為的強大,但是最後卻是敗給了美國這是為什麼呢?日本當時雖然擁有這麼多的航母,從海上軍事力量上來看是非常厲害了。
但是和當時有著100多艘航母的美國相比還是有著很大差距的。雖然日本是當時第一個製造航母的國家,但是他們所建造的航母質量卻是奇差無比,有很多艘航母是他們用一些大型船隻改造而來。
這些航母也是空有基本的武器配置但是防禦能力太差,而美國雖然是在日本之後建造,但是他們的航母所用材料比日本好太多,而且美國又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不像日本不捨得用料。
所以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日本都是無法和美國相比,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當時有著25艘航母最後卻戰敗的原因,他們的這些航母壓根都經不住美國的一輪轟炸,基本全部被打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