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的隆起地形還表現在對降水的影響上,往往使得溼潤氣團的水分在山地的迎風坡大量成為降水,背風坡卻變得異常乾燥,由於受夏季風的影響,秦嶺有阻擋南來水汽的作用,溼潤的海洋氣團不能深入西北腹地,造成其南北降水量顯著不同,全區降水量在700~1 000 mm,一般是南多北少,山地多,谷、盆地少。在秦嶺西部甘肅境內和甘陝毗鄰地區,年降水量最少,如武都僅478. 3 mm,風縣644. 7 mm。向東,秦嶺主脊南側山坡上部年降水量較多,如留壩、佛坪分別為910. 3 mm、938. 5 mm。再向東的丹江流域,年降水量明顯減少,約750 mm左右,如商州為754 mm。在秦嶺山地,全年降水量還有分配不均的現象,據統計,一般夏季降水量約佔全年的40%~50%,冬季降水量僅佔1%~3%,春季,佔20%~25 %,秋季,佔25%~30%。因此,具有夏雨冬幹、秋溼春旱的特點。此外,秦嶺山地的降水量隨海拔高度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在海拔2 000 m以下,夏季都是南坡比北坡降水多(大約多110 mm),冬季卻相反,北坡多於南坡,但相差一般不足10 mm。由於秦嶺山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初秋,故年降水量是南坡比北坡多,在海拔1,000m以下可多100~200 mm,海拔在1,000~2,000 m可多50~100 m,在海拔2,000 m以上,雖無觀測記錄,但從計算而得到的降水隨高度變化曲線趨勢來推測,也仍是秦嶺山地的南坡比北坡多。另據中、小尺度地形對降水量分佈影響的研究結果,秦嶺東段山前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和山後年降水量的最小值之間相差的倍數約為1倍,與山體高度(2,000 m),基木上呈一線性關係。原因是秦嶺山脈走向與盛行風交角有關,山前、山後雨量相差顯著。同時秦嶺山脈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分佈特徵也表明,由於冬、夏盛行風向相反,秦嶺在夏季南坡降水大於北坡,冬季卻恰好相反。
秦嶺的隆起地形還表現在對降水的影響上,往往使得溼潤氣團的水分在山地的迎風坡大量成為降水,背風坡卻變得異常乾燥,由於受夏季風的影響,秦嶺有阻擋南來水汽的作用,溼潤的海洋氣團不能深入西北腹地,造成其南北降水量顯著不同,全區降水量在700~1 000 mm,一般是南多北少,山地多,谷、盆地少。在秦嶺西部甘肅境內和甘陝毗鄰地區,年降水量最少,如武都僅478. 3 mm,風縣644. 7 mm。向東,秦嶺主脊南側山坡上部年降水量較多,如留壩、佛坪分別為910. 3 mm、938. 5 mm。再向東的丹江流域,年降水量明顯減少,約750 mm左右,如商州為754 mm。在秦嶺山地,全年降水量還有分配不均的現象,據統計,一般夏季降水量約佔全年的40%~50%,冬季降水量僅佔1%~3%,春季,佔20%~25 %,秋季,佔25%~30%。因此,具有夏雨冬幹、秋溼春旱的特點。此外,秦嶺山地的降水量隨海拔高度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在海拔2 000 m以下,夏季都是南坡比北坡降水多(大約多110 mm),冬季卻相反,北坡多於南坡,但相差一般不足10 mm。由於秦嶺山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初秋,故年降水量是南坡比北坡多,在海拔1,000m以下可多100~200 mm,海拔在1,000~2,000 m可多50~100 m,在海拔2,000 m以上,雖無觀測記錄,但從計算而得到的降水隨高度變化曲線趨勢來推測,也仍是秦嶺山地的南坡比北坡多。另據中、小尺度地形對降水量分佈影響的研究結果,秦嶺東段山前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和山後年降水量的最小值之間相差的倍數約為1倍,與山體高度(2,000 m),基木上呈一線性關係。原因是秦嶺山脈走向與盛行風交角有關,山前、山後雨量相差顯著。同時秦嶺山脈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分佈特徵也表明,由於冬、夏盛行風向相反,秦嶺在夏季南坡降水大於北坡,冬季卻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