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道中醫
-
2 # 吳靜琴
冬天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很多動物都進入冬眠,我們人類在這個季節也應該靜養,不適宜段煉身體,應早睡晚起。這個季節血液大部分流向內臟,內臟器官得到滋養,飲食方面應多吃點肉類,多喝優質油(橄欖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等),不宜多喝水,要多喝油,修復一下內臟,讓內臟更強壯!來春面板也會很好!穿衣方面,在家多穿衣服,出門少穿衣服,靜坐的時候多穿,活動的時候少穿。夜裡多蓋被子,讓更多血液迴流到內臟,滋養內臟!這個季節如果好好調養身體,以前的很多疾病就會好轉很多!
-
3 # 劉老107409131
冬季養身要按照人的生理特點進行調理,中醫認為人冬為收藏其意思是指人到冬季要注意休息要補益精華使陽得以儲備,所以冬季要適當進補溫性食物要忌寒涼食物冬季要注意保暖,冬季要早睡晚起,當然還要適當鍛鍊身體。
-
4 # 於蕾中醫大夫
對於冬季養生,眾說紛紜,其實,最準確的養生就是遵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的四季應該如何養生!
《內經》裡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簡言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所以冬季養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夫妻性生活,此乃保精護腎之要要!
2、鍛鍊身體,最好是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與太陽同起同落。
3、做運動時,不要大汗淋漓,而且微微出汗為好,最好是有氧運動!
4、不要蒸桑拿。
5、多吃蘿蔔白菜土豆等!
4、進補可以喝當歸生薑羊肉湯!
總之,把我們的陽氣血精津液藏護好,等到開春後像萬物一樣“生根發芽開花”,此乃“天人相應”亦即“天人合一”!
健康快樂幸福每一天!
-
5 # 我真的是小王子啊
1、做好保暖措施。
2、早睡晚起,日光出時再出門鍛鍊身體。
3、適量運動,以出微汗為宜。
4、晚上不要鍛鍊身體。
5、艾灸補腎。
-
6 # 細雨濛濛桔花情
謝謝悟空邀請,我來回答:冬季養生一定要注意保暖,幼兒出門一定穿上棉鞋,寒從足底生,腳部受涼容易傷到幼兒陽氣;幼兒抵抗力弱,出門帶上帽子,否則涼風容易引起感冒;中青年人群,一般活動量大,特別是經常鍛鍊的,身體是最棒的,平常注意天氣變化,適量增添衣服,穿太厚也適得其反;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下降,早晚比較冷,身體弱的老年人不要起早,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有需要出門,等太陽出來,最好十點以後再出去,帶上帽子,圍巾,以免受涼,血管收縮,引起供血不足
冬季適合進補,兒童多吃高蛋白,高鈣的食物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進補,身體弱的除外,中年人工作量大,壓力大,早上吃點溫熱的高蛋白的食物,中午可以喝點羊肉湯,雞湯,晚上小米粥加點枸杞,配上易消化的蔬菜,便於入眠;老年人不要吃油膩的食物,一定要吃瘦肉(如燉羊排,可以加生薑當歸和枸杞)預防膽固醇升高,引起血壓升高;燉雞湯時,血壓高的人千萬別加人參,西洋參;再好的食物,都要適可而止,不能過量
-
7 # 中醫茶療
冬季養生,注意:
一、保暖,做好這一步,可以預防很多因寒溼引起的健康問題。
二、早睡晚起,晚起不超過七點半,睡眠是最好的進補。
三、禁食生冷食物,傷了脾胃,也就是傷了後天之本。
四、多喝水,別懶上廁所而不願意喝水,那樣最傷腎。
五、進補需根據體質,別每天大補而吸收不了引起內火,進而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六、注意個人衛生,別因懶而不清洗身體,讓病菌有機可乘後引起私處炎症等問題。
-
8 # 大媽聊養生
冬季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
起居養生:保暖護陽氣,起居有講究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以順從氣候的變換,促進身體和大自然的合拍。
此時養生要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腳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身體暖和了,氣血才會順暢,這樣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適時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戴頂帽子、配條圍脖、穿雙保暖鞋不失為防寒的最佳選擇。
運動養生:宜九點後鍛鍊研究發現,早晨7~9點,是心肌梗死等猝發性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高發期,因此,晨練最好在9點後。運動以溫暖全身或有些許微汗為宜。
可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爬樓梯、散步、太極拳等,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活動。
情志養生:精神調攝,修身養性冬季作為收藏的季節,此時天氣異常寒冷,木枯草衰,萬物凋零,陰雪紛紛,容易使人躁動不安以致生病。
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多做一些安靜的事。日常生活中,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參與無原則的爭執和較量;經常寬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遠,使心境開闊、寬容大度,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飲食養生: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吃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藥、白果、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
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不可過於機械,應根據自身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
-
9 # 艾嘉仁
時光推移,我們逐漸步入了深秋時節,距離冬天越是越來越近了。寒冬時節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適合,所以如何養生就變得至關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10個秋冬時節的養生小常識,幫助大家平安的度過秋冬時節,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來年的春天。
一、調理健康心理
抑鬱症愈發成為了全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而秋冬時節往往使抑鬱症的高發時節。因為太陽照射變少,人體的生物鐘沒有完全適應日照時間的變化,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和生理節律紊亂,進而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穩定。對於本身就存在心理方面健康問題的人士尤為明顯,而這必須要引起充分的關注。
我們在秋冬時節,一定要多曬曬太陽,充足的Sunny照射會大大緩解不良的心理反應。而且要補充適當的營養,推薦大家多吃些粗糧和魚蝦,含有多種維生素B的同時,對心態的平和也有著相當的益處。
二、及時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各種生命活動必須具有的微量有機物質,也是維護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力量。秋冬時節是感冒高發時節,及時補充維生素C對於免疫感冒的作用非常之大。常見的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獼猴桃、橙子等。
當然,還要及時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A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潤腸,胡蘿蔔就是很好的選擇。
三、吃“果”不吃“瓜”
美味的瓜類食物適合夏季食用,因為瓜類多屬於寒性食物,在夏季可以清涼解暑。但是到了秋冬時節就不要多吃了,會損傷脾胃,民間也有種說法叫:“秋瓜壞肚”。
我們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其他水果,比如雪梨,可以消痰止咳,在秋冬時節氣候乾燥之際尤為適用。除此之外,蘋果、龍眼和葡萄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生命在於運動
俗話說:春困秋乏,到了冬天很多人甚至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被窩。所以在秋冬時節,保持充沛的精力是尤為關鍵的。我們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鍛鍊,不需要強度很高的那種。比如散步、慢跑、羽毛球等。既能鍛鍊身體多出汗,進而抵禦秋冬時節的寒氣,又能增強身體的迴圈和新陳代謝。
當然,每週進行一次高強度的鍛鍊也是不錯的選擇。有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得氧氣可以供給身體多個器官。只是次數不要太頻繁,每週一次即可。
五、秋冬時節多喝水
秋冬時節的乾燥讓身體對於水分的需求很高,每天透過面板蒸發的水分都在600ml以上,所以對於身體的補水必不可少。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需要飲水至少1500ml,但是在秋冬時節至少要保證2000ml的飲水量才能保證呼吸道的潤暢和肺部的健康,而且充足的飲水量對於健康、美容、減肥等事業都有相當的重要性。
不過不可以一次性飲入大量的水,這樣不僅不會對身體有益,甚至會引發“水中毒”,危及生命。因此秋冬時節補水就要遵循少量多次。不要等到非常口渴在喝水,這樣對身體的危害已經發生了。每次飲水不要超過1-2杯,然後保證每天2000ml的飲水量。
六、穿衣保暖要留心
秋冬時節,氣候逐漸轉涼,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留心以至於還穿的非常薄,這會導致腹部著涼,胃腸道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十一些脾胃虛寒的女性,那更是需要多穿點衣服來保暖,尤其是注意腰腹部的保護。
關於冬裝,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保暖。這裡推薦羊毛、蠶絲、氯綸為衣料的大衣,而錦綸、丙綸、滌綸等衣料就不適合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
七、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冬時節人體的水分很容易被蒸發或者被排洩,所以經常會覺得口渴。所以我們可以調整一下喝水的方式。食鹽具有解毒、涼血的功能,早晨起床之後喝一杯淡鹽水,非常有利於改善腸胃,促進消化,還能保持大便通暢,降火益腎。到了晚上睡覺之前,可以喝些蜂蜜水。因為蜂蜜有潤燥、止痛、解毒等功效,睡前多喝些蜂蜜水有益於睡眠治療,還能防止血壓高,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納。
朝喝鹽水晚喝蜜,既能補充身體水分,還可以防止秋燥。是個非常不錯的養生方式。
八、飲食注意預防秋冬燥
秋冬時節,氣候有了很大的不同,飲食也要跟上時節的變化。因為秋燥,所以身體需要補充多些清潤的食物,比如糯米、核桃、芝麻等,還可以多吃些滋陰和潤肺的食物,比如梨、蜂蜜、銀耳等,能夠有效預防秋燥。
當然,秋冬時節有兩樣食物都是非常合適的,紅薯和蘿蔔。古語有云: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陰氣在外而體內陰氣虛陽氣實的情況下,食用適量蘿蔔也可以助長體內陰氣對抗陽氣。而紅薯含有可溶性纖維和大量的菌群,對於秋冬時節新陳代謝變弱的身體,絕對是通便排毒的上佳選擇。
九、洗澡時間不宜太長
和夏季不同,在秋冬時節洗澡時間不宜太長,會造成面板表層的油脂試去有效的保護,讓面板變得乾燥瘙癢,甚至會引發面板脫水、發皺。所以建議在秋冬時節洗澡,淋浴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如果盆浴的話,20分鐘左右最為適宜。
另外就是秋冬時節,洗澡不要太勤快,因為會讓面板變得越來越乾燥,加重面板的瘙癢問題,也容易讓面板受到細菌的侵入。
十、多睡一小時
秋冬之季,養生不能忽視對於睡眠質量的提高。因為時節變化,身體更需要充足的休息來保持內在的平衡。按照中醫的理論,每晚最好在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所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當然每天的睡眠時間也不宜過長,每天8小時左右最為適宜。如果體弱多病者可以適當增加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更好的恢復。
-
10 # 慈脈商務服務
養腎藏精的大好時機,還不快看看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陽曆的11月22或23日。步入小雪節氣之後,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呼嘯而至,氣溫逐漸下降,逐漸降到冰點以下,但此時天氣尚未過於嚴寒,雖然開始降雪,但降雪量不是很大,所以稱之為小雪。
《群芳譜》中講:“小雪氣寒而降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末大也。”通俗點說就是小雪節氣天氣寒冷,自然界開始下雪,但由於大地尚未凍透,所以雖然下雪,卻下的是小雪,故小雪是反應天氣現象的節令,表示著降雪的時間和大小。
值此之際,天地間陰氣下降,陽氣上升,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能交合,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進入嚴冬。黃河以北的地區會出現初雪,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禦寒保暖了。
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就是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面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由上我們就可以發現此節氣的主要特點就是氣候寒冷,雨少而燥,天地不交,氣凝而滯。我們養生就要針對以上幾點,做出相應的防範措施。
飲食進補
孫思邈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結,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避免血液黏稠,應多食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
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起居調養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不應當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
情志調節
小雪節氣的前後,由於此時天氣向上,地氣向下,兩不相交,天地氣滯,所以自然界常常是陰冷晦暗的。而天氣的陰冷晦暗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心情,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群更容易加重病情。可以多曬曬太陽起到一個防抑鬱的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日照時間減少,天氣寒冷,天地之間陽氣減少,自然界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人類也不能例外,正是由於人體內陽氣缺乏,才導致人疲懶體倦,精神抑鬱,故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排除抑鬱的作用。
運動適宜
民諺有云:“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微微出點汗即可,例如可以健步走(半小時以上)、做做操。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如果方便的話,可以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促進血液迴圈。小雪時節,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鍊,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霾中鍛鍊,同時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
回覆列表
冬季養藏
什麼是養藏,春季陽氣生升,夏季陽氣長浮,秋季陽氣收降,冬季陽氣藏沉! 就是養這個腎氣的藏是也!
我們且看經典的解說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驚歎古人之智慧,兩千年前已明瞭陰陽五行之氣演變,由春天少陽風木之養生,到冬天少陰君火之養藏,這個養藏之道,大旨不要擾動陽氣,避免受寒及情志高漲,養著這個陽氣,
早上Sunny和暖,曬曬背脊的膀胱經及督脈,此兩經脈都可連線上足少陰腎經 ,傍晚五點至七點可以散散步,有助刺激足底腎經之湧泉穴,皆有調養腎氣作用。
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調養的主要觀念,冬季為何養陰,因陽升陰降,陰足陽才可以歸藏,平常多吃一些養陰的食物,如湯丸、山藥、蘿蔔、 蕃薯、蜂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