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陰書匯
-
2 # 科學教育法
家長應明白這樣一個事情,看下文: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路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路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華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資料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路公司開發遊戲軟體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
3 # 讓幸福沒有遺憾
很多家長一提到青春期,立刻"談虎色變",馬上想到的是敏感、叛逆、衝突、吵架、甚至離家出走。
其實,青春期沒有那麼可怕,每個孩子在經歷青春期的時候,都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事事想獨立自主,最大的表現是心理敏感和逆反;發生最多的是頂撞父母;最煩的就是父母的嘮叨。
家長若還用簡單粗暴方式去“教訓”孩子,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火上澆油。青春期還是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關鍵時期,所以孩子的青春期管理需要父母多想一些辦法,多運用些智慧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換位思考,給孩子成長空間1、遇事多商量少命令。十幾歲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主見,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商量比命令更有效果。比如,晚上十點啦,孩子還在看電視,你下命令:"十點了,快去睡覺"。肯定不如用商量語氣說,明天還要早起上學,孩子,是不是應該早點去睡,不然明天上課你會無精打采的,孩子多半會乖乖進屋睡覺。換位思考一下,誰願意在命令下被動行動,還不撈好。
2、讓孩子當主角自己做配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了做前臺指揮,現在,孩子長大了,那就以鍛鍊孩子為主,自己移身幕後,讓孩子上臺做主角,同時賦予孩子以責任和擔當,給孩子讓出成長空間,訓練孩子的創造思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放手代替管制,讓孩子在體驗中不斷成長。
3、言傳不如身教。家長太多的說教早讓孩子聽而不聞,現在青春期說教只會增加矛盾,孩子還不服氣,還說你以大壓小,所以要換位思考,多說不如多做,尤其要以身作則。比如,想讓孩子多閱讀,那就自己先拿起書來讀;想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也堅決不看。
二、平等有序,建立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圍。1、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嘮叨。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因為這種愛被沒完沒了的嘮叨、指責、說教給隔斷了。用平等有序的心情去尊重孩子的感受,用關愛的心去體諒孩子錯誤,用愛的心去維護孩子的尊嚴,孩子才會更加放心大膽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2、多做肯定少做否定。不要總是試圖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是孩子都會犯錯誤,給孩子貼上否定的標籤,孩子會十分反感家長的管教,特別是在青春期,所以我們家長要尊重孩子有的犯錯權利。孩子同樣有好的一面,我們何不放過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呢?讓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會在家長的不斷肯定、表揚、欣賞中朝著好的一面努力發展。
3、平等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很多獨立自主決策的機會,不管對錯,你可以平等溝通,提出建議,但你最好別有強制否決權,孩子對你的否決會心生怨恨,甚至遇事再不會和你商量。尊重孩子的提議,可能的後果要告知,孩子會在不斷的體驗中知道對錯。
結語和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長,一起角色轉換,透過換位思考,建立平等、尊重的交流溝通方式,給孩子空間,讓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斷進步,是家長必須要做到的。在經歷了青春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這些事情之後,我們家長會發現當時的那些痛苦、掙扎、焦慮,其實都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最好見證。
-
4 # 初心琉璃育兒
反叛的青春期,如何讓孩子更好的管理自我?
家庭教育尤其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從現實角度講,青春期教育需要父母科學及時的指導,同時孩子也要做好自我管理。那麼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習慣也因為家長式教育的擠壓而難以形成,從而造成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成為一個難題。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強壓性措施實際上是教育不得法的結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引路者,而不是領導者。引路者重在言傳身教,重在提供建議,基於的是一種平等民主的意識,而領導者顯然更注重釋出命令,強加方法,處於一種上對下的不平等狀態。父母對孩子領導者的扮演,在孩子的孩童時期是很有效果的,但當孩子進入能夠獨立思考和具有反叛意識的青春期時,強壓式的領導角色往往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從而使得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更深入瞭解青春的意義,建立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學會包容、接納和欣賞自我和他人,引導青少年成為成熟的個體,成為具有和諧群性、健康向上的社會人。同時,人的發展是社會性的,學校相對單純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人際關係處理機制,學校外的社會環境相對於學校來說也複雜得多,因此對容易躁動的青春期孩子進行良好的危機處理教育,以致在不可控的危險發生時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是很必要的。希望家長了解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式和方法,能有效幫助孩子順利走過青春期。
陪伴,而不是指責,引導而不是管教。相信孩子有自己的靈性,他會明白你的。
-
5 # 旮旯裡的神仙洞
無論是孩子的自我管理,還是其他年齡的自我管理都是建立在對於個體清晰的自我認知和透過長時間的練習上才可以逐步掌握的一種能力,不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就自然會的,也不是哪個年齡段就一定可以做到完美的,因為人類始終走在自我認知的路上,從未走到終點,所以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不斷變化提升的。從這些點看來題主說的“如何更好地”還是表述比較準確的。
1、孩子和父母都需要對青春期有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
無論是從其形成發生機制,還是生理心理各方面的表現形式,以及大多數孩子都有可能出現的具體問題的提前預設,都要讓孩子和父母自己提前瞭解,提前熟悉,提前有所準備甚至是演練。
具體的青春期內容這裡就不作贅述了,但這裡需要父母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從小和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親子關係會關係到孩子後面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問題解決,這個基礎如果沒有,那麼無論是青春期的各種問題還是後續青年期成年期的問題都無法有效解決。孩子不和父母說,更不會說實話,父母對孩子的真實想法事情也很難第一時間知曉,也就沒辦法參與孩子的成長。即使父母再有心,再有能力孩子也不會接受父母的幫助,這是最糟糕的。
所以父母們需要在孩子不同年齡把握好與孩子的距離和界限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到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問題不是沒有方法,而是孩子根本不接受父母的靠近和幫忙。
2、青春期階段仍然需要提升的幾項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們有很多能力是需要6歲之前就開始的,並且需要一直提升。比如情緒管理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溝通表達的能力,獨立自理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共情感知的能力,自律自省的能力等等。雖然其中有些在很小時是處於萌芽期,但也需要從培養意識開始。
孩子們透過小學中學的集體生活,集體活動就會暴露出自己的短板,也就需要在問題出現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加強成長,這才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態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父母的榜樣作用和日常的身體力行。如果父母本身是非常自律且不斷反思成長的孩子也必將跟隨!
3、對於那些沒有良好親子關係作為溝通基礎的家庭,並且孩子已經出現嚴重的逆反
父母需要分析判斷自家孩子屬於哪種,再尋找專業的老師幫忙,一般父母很難獨立搞定。這需要從過往的經歷中一點點的捋才能找到癥結才能有效改善關係,而關係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所以綜合來看,還是需要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對於自身有個清晰的認知,才能找到相應的努力方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越大的孩子越不能簡單停留在某個問題的表面,需要系統多層次去看到,瞭解到,剖析清楚才行!
-
6 # 始終142942699
孩子反叛的根源,在於父母對自己父母長輩缺失孝道。
俗話不是說嗎,“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簷前水,點點滴滴在舊窩池”。
-
7 # 向之初
因人而異。一般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保持溝通。
第二,尊重孩子。
第三,引導。
第四,學會放手。
第五,推薦方法、書籍和渠道。
第六,鼓勵獨立。
第七,減少傷害。
第八,保持一定朋友關係。
-
8 # 騰大教育集團
青少年在初中到高中的階段稱之為叛逆期。這個階段的人處於最懵懂的時期,在很多事情中,他們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歡裝得什麼都懂似的。
他們老是喜歡跟別人 唱反調, 尤其是大人(老師跟家長),大人覺得這樣,他們就那樣,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 ,覺得憑什麼他們說怎樣我們就怎樣, 他們就是有這種心態。
逆反心理通常表現為:
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
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
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
對於那些與老師對著幹的同學大加讚賞;
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
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
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
這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
當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1、青少年大腦的發育健全,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範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
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越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正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
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學會並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青少年性生理發育逐漸成熟,性別意識、性意識逐漸強化和建立,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
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面對成人的指教,有意無意地迴避、反感甚至背離。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向所驅散。
3、青少年表現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由於閱歷和經驗不足,造成其認識上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對問題的認識仍存在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
對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勸說、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
❖家長要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
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1、誤區一:全面打擊
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2、誤區二:放任自流
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怎麼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1、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2、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3、時間支配權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4、表決權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5、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回覆列表
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較懵懂,容易衝動,情緒波動比較大!這個時候我們引用一個故事告訴大家,我們家村裡面有一口古井,裡面的水特別的甜,有一天有一個小孩子玩耍,看到了井裡面有一隻,這個時候孩子媽媽本來想大聲的叫喊孩子,單孩子爸爸卻制止了,小心的不讓小朋友察覺的走到了小朋友的身邊把孩子抱了起來!
看了這個故事,大家可以思考思考!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對於異性,我們是不是要慎重處理,不要自己先亂了陣腳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