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漆水河文藝
-
2 # 李白下山
董卓出生於西涼地區,在當時已經有一定的名望而且手裡還掌握著十分重要的軍隊,當初漢室衰微,大將軍何進為了匡扶漢室,於是就急匆匆的把董卓西涼找回來!
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匡復漢室!但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董卓並沒有幫助何進,而是在漢室衰微的時候擁兵自重,徹底架空了漢室的權利!不僅如此,他的罪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他不僅禍亂朝綱,而且董卓這個人特別的荒淫無度,喜好美色,由於當時董卓的勢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所以像曹操這樣的亂世梟雄都敬而遠之,小編覺得人一旦對權力上了癮那麼他將會步入萬劫不復之地,董卓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後來有人為了除掉他就把貂蟬貢獻給他,而恰恰很巧的是呂布也是一個垂涎貂蟬美色的人,於是父子二人便展開了一番爭奪,最終董卓死在了呂布的算計下!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在他沒有被呂布殺害之前可以說是叱詫風雲雲,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也有忌憚的人物,而且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物竟然還是一個武將!自古江東多才俊,這個英勇的人物不是別人正是當時江東的統治者孫堅!孫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凡的天賦,17歲的孫堅曾經被一群海盜所困!
為了懲戒這幫海盜,孫堅就運用自己的智慧,假扮官兵,散了海盜而且17歲的孫堅還成功的斬殺了一名海盜,這一下子可以說孫堅的名聲是打出去了!再到後來他討伐陽明皇帝,更是讓他的威名為眾人所知,到後來董卓的勢力越發強大,於是各地紛紛組建勢力來對抗董卓於是孫堅也加入了這個陣營!
討伐董卓的這群人中孫堅的實力最強,最初董卓派了數十萬軍隊前來討伐孫堅,由於孫堅整治軍隊比較完善,所以當時董卓的軍隊並沒有展開攻擊,到後來孫堅把軍隊帶到梁東,這一次,他遭到了董卓軍隊的攻擊,但是這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孫堅消磨銳氣,反而越戰越勇,到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這個時候董卓已經坐不住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他就派自己的一個謀士前去求和,孫堅接待這位謀士的時候,那人說如果孫堅願意求和,董卓將會賞賜他很多的東西,而且還願意把他的女兒嫁給孫堅的兒子。
但是孫堅非常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董卓作惡多端,他不願意放棄這次機會,董卓是十分忌憚孫堅,因為孫堅的驍勇完全在呂布之上,他曾非常輕易的就打敗了華雄,而且兩次打敗呂布!所以說這樣的一個人物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的話,到後來也許就不會有劉備什麼事情。
-
3 # 燃燒的煤球
三國時期的名將,肯定很多人一說都能說出一大堆來,但是很多人都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將小說當中的那些名將,也當做了是歷史上的名將。但是小說是非常具有作者的個人情感的,與歷史完全不一樣,那麼如果在歷史的角度上來看,到底有哪些名將?原本《三國演義》當中排名第一的呂布,其實連正史當中的前十都進不了。
然是排名將,那就從戰功、勇猛、同時期人的評價三個方面來排,個人認為正史中的三國名將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名:關羽
第二名:孫堅
第三名:張遼
第四名:張飛
第五名:孫策
第六名:馬超
第七名:文鴦
第八名:呂蒙
第九名:于禁
第十名:張郃
下面詳細來說一說為什麼孫堅排名第二?
說,沒有孫堅就不會有三國之一的東吳存在,孫堅是東吳的開創者,而且完全是靠武力和勇猛打下來的江山。 孫堅17歲時就敢獨鬥強盜,隨朱儁參加過平定黃巾軍起義,作戰勇猛, 身先士卒,憑藉戰功升任長沙太守,然後四處平定叛亂,孫堅最有名的還有與董卓軍隊的交戰。 孫堅只在首戰敗給了董卓手下大將徐榮,接著孫堅擊敗呂布與胡軫,斬殺華雄,接著進攻洛陽擊敗親自領軍的董卓,並再次打敗斷後的呂布,都說呂布勇猛,但是呂布被孫堅打敗了兩次。 孫堅是當時唯一擊敗過董卓的將領,所有的關東聯軍,包括曹操、朱儁等人都被董卓打得大敗,唯有孫堅取得勝利,要知道孫堅手中可是雜牌軍,而董卓手中都是赫赫有名的西涼鐵騎,以雜牌軍擊敗董卓西涼軍,就連名將朱儁也做不到,可想而知,孫堅有多歷害。 孫堅是在攻打劉表時,被劉表部下黃祖暗箭所殺。
陳壽評價孫堅:勇摯剛毅,有忠壯之烈。
董卓評價孫堅: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
4 # 趣文社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發繳詔,召集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來了十七路諸侯。這十七路諸侯中就包括有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當時袁紹為督盟主,管糧草的是袁術,而孫堅自告奮勇的做了先鋒。
要知道,先鋒是整個軍隊計程車氣所在,孫堅能自告奮勇並且如願以償,證明他是得到十八路諸侯肯定的。十八路諸侯中,就是這個先鋒孫堅讓董卓最為忌憚。
孫堅是當時十八路諸侯中討伐董卓最堅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時曹操還是藉著祖上留下的財產,以及魏孝廉的幫助剛剛起步,且兵敗汴水不得不謀求自保。袁紹雖然實力雄厚但卻私心重,思想狹隘。從他把管糧草的事情交給他兄弟來管就可以看出。在孫堅殺入京城準備對董卓趕盡殺絕的時候,其他人則心懷鬼胎,按兵不動。
孫堅可是被稱為“江東猛虎”,不僅武力超群,且聲望卓著。孫堅出身不及其他諸侯,江山是靠著自己的實力一點點打拼下來的。孫堅歷任三縣縣丞,愛民如子故聲望頗高,百姓順服。當時佔據的東吳在孫堅的管理下那是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歷史上的孫堅曾經兩次擊敗董卓手上大將,也是我們熟知的---呂布,根據《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記載:
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卓遣將李傕詣堅求和,堅拒絕不受,進軍大谷,距洛九十里。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墓間,卓敗走,卻屯黽池,聚兵於陝。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
從董卓曾兩次想與孫堅講和來看,證明董卓對孫堅就已經有懼怕之心。而孫堅兩次擊敗呂布,更進一步打擊了董卓的信心。
另據《三國志》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證明華雄並非關羽所殺,而是孫堅。
孫堅頗有計謀,又能用人。董卓曾對長史劉艾說:關東部隊諸多失敗,都害怕我,只有孫堅,頗能用人。應該告訴將士們注意防範。
作為孫武的後人,孫堅很有軍事才能。從他開始做縣丞開始就以弱勝強打過不少勝仗,而後的擊敗董卓乃至呂布都是如此。他手下四員大將;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個個都是勇猛之士,力大無窮。
基於以上的原因,所以董卓會說:只要殺掉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會服從我!
當孫堅不幸中箭身亡,平生大敵得以消除,董卓自然開始飄飄然。只是,他終究沒有猜到自己的結局――
-
5 # 明明之道
孫堅有多厲害?華雄是他砍的;與董卓交戰,重創董卓;直接威逼洛陽;與呂布交戰,呂布不敵後敗走,最後成為第一個打進洛陽城的諸侯。
此外,他是真正的漢室忠臣,真豪傑大丈夫。
可以說,十八路諸侯討董聯軍,其他人除了牽制了一下兵力,提供了糧草以外,其他的重要戰役基本上都是孫堅打下來的。
如果孫堅沒有來,怕是討董聯軍只能是個笑話。
華雄就是他砍的,你還別不信,正史三國志事有記載。說是關羽砍得,那是羅貫中給劉備勢力戴高帽子。
董卓帶兵親自與他交戰,被孫堅打的一塌糊塗,最後留下呂布殿後,自己卻跑了。
最後,孫堅又打敗了呂布,第一個打進洛陽。看到十室九空、遍地狼煙的洛陽,他潸然淚下,下令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收拾洛陽之後,他整飭部隊,一路追擊董卓,想恢復漢室山河。
而此時的討董聯軍早已忘了初衷,在大後方遲滯不前,忙於爭奪底盤,大打出手。沒有人去在意孫堅,更無人提供糧草。
因為袁氏兄弟不和,孫堅親近的是袁術,袁紹便趁孫堅討董之際,派人奪了孫堅的老巢——豫州。
孫堅得此訊息,十分感慨:“我們同舉義兵,目的是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賊將被掃滅,內部卻如此爭鬥起來,我跟誰戮力同心,迴天轉日呢?”
討董戰事此時也陷入困境,糧草不濟,心灰意冷的他也只能放棄了。
可以說,孫堅若是未被小人暗算,憑藉他的人格魅力,天下三分猶未可知。
-
6 # 聊坐南書房
“亂世出英雄”,在東漢末年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各地英雄四起,少年孫堅就是其中耀眼的一個,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相傳是孫武的後代,孫家世代在吳地為官,但到孫堅的父親孫鐘的時候,家業已經破落,孫鍾就靠種瓜為生,可以說,孫堅出生於寒門,但孫堅年輕時就顯露出不同常人的勇氣,孫堅也正是靠著過人的膽識和勇猛的鬥志,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逐步成長為一代梟雄,正是孫堅和他的兒子小霸王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為孫權建立東吳政權奠定了基礎。
一、少年英雄,嶄露頭角
孫堅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沒有可以依賴的靠山和父輩留下的基業,他能夠從一個底層的草民,到後來的威名遠揚,靠的就是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他不怕死的勇氣,一刀一槍自己拼殺出來的。孫堅的第一次出手就一鳴驚人。在他十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他的父親乘船到錢塘,遇到當地有名的海盜胡玉搶劫過往商人後在岸邊分贓,岸上的行人和過往船隻都非常害怕,不敢透過,孫堅認為幾個強盜不足為懼,就跟父親說自己去對付他們,孫鍾說:“你一個毛頭小子怎麼是他們的對手?”並趕緊攔住孫堅不讓他去,可孫堅不聽父親的勸阻,提起手裡的大刀,向胡玉等強盜走去,胡玉一看,還以為是官府派人來抓他們了,扔掉搶劫的財物就跑,孫堅在追趕中斬殺一人,小小年紀的孫堅,如此勇敢,連他的父親也很震驚,這一次,也令孫堅智勇雙全的名聲得以遠揚,郡府也因此任命孫堅為代理校尉。
不久,會稽郡人許昌聚集起同夥數人,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孫堅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一千餘人和州郡官兵一起,剿滅了叛亂,孫堅因功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在擔任縣丞期間,孫堅清正廉潔、愛護百姓,官聲非常好,他多與江東名人俠士交往,為後來孫氏打江山積攢了不少的人脈。 素有遠大志向的孫堅,不甘心就做一個小小的地方官,他在等待一個機會。這時候東漢爆發了黃巾起義,孫堅在家鄉招募了一千名士兵,跟隨右中郎將朱儁參加平定黃巾軍的叛亂,孫堅作戰勇敢,打起仗來,常將生死置之度外,單槍匹馬衝入敵方陣營,孫堅的威猛令敵人膽寒,也讓孫堅威名遠播,在攻打宛城的黃巾軍時,孫堅冒著矢石,率先登上城牆,因戰功卓著,被朝廷封為別部司馬,慢慢地孫堅的勢力也逐漸壯大,有了自己的地盤和人馬。
二、擺下鴻門宴,智殺南陽太守張諮
孫堅在率軍討伐董卓時,請求南陽太守張諮提供糧草,但張諮並未將孫堅放在眼裡,認為我憑什麼要為你供應糧草,就對孫堅的請求置之不理,孫堅見狀非常生氣,就有了殺掉張諮的打算,於是,孫堅先去拜見了張諮,並送上了禮物,這樣一來,張諮不得不回拜孫堅,孫堅就擺了一桌酒宴招待張諮,席間,孫堅的主薄前來向孫堅告南陽郡主薄的狀,說其故意不為征討大軍提供糧草,孫堅就下令將南陽主薄抓了起來, 張諮一看形勢不對,就想開溜,可是一看周圍早就佈滿了士兵,張諮只得老老實實坐著沒敢動。隨後孫堅又勸張諮飲了幾杯酒,這時,孫堅的主薄再次上前說:“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按軍法從事”,張諮一聽知道大事不好,這時孫堅裝出一副無奈的表情對張諮說:“堅別無他法,公事公辦而已” 隨即下令 斬殺了張諮。這件事也讓人看到了,孫堅不但是個武將,也是個玩政治的高手。經此一事,孫堅更是威名赫赫。
三、征討董卓、力斬華雄
董卓專權後,引起了各地軍閥的不滿,紛紛準備討伐董卓,孫堅也率軍來到魯陽會見袁術,袁術上表朝廷,封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孫堅加入了討伐董卓的隊伍。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率大軍準備攻打洛陽,在梁東(今河南臨汝東)被董卓大將徐榮包圍,徐榮所部剛剛打敗曹操,勢頭正盛,這一戰,孫堅所部不敵徐榮軍隊,孫堅帶領十餘名親信殺出重圍後,收集潰散計程車兵,來到太谷陽人縣,董卓大將華雄在此督軍,孫堅率部攻城,與華雄決戰,孫堅將華雄斬於馬下,這一戰,在《三國演義》裡,被作者羅貫中安插到了關羽的頭上,變成了“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件事羅貫中做的有點不地道,埋沒了孫堅的功勞。孫堅斬殺了華雄,令董卓惱怒萬分,派出陳郡太守胡珍和呂布率領五千精兵前來報仇。孫堅命士兵嚴密防守,準備與胡珍大戰一場。胡珍的軍隊趕到陽人後,發現孫堅戒備森嚴,恐難攻城,以致士氣低落,再加上,胡珍行事驕狂,導致內部不團結,呂布也與其產生了嫌隙,在暗中散佈謠言,並在夜裡大喊:“城中賊出來了”,睡夢中的胡珍和士兵驚醒後四散逃竄、丟盔卸甲,孫堅不戰而勝。在討伐董卓的軍閥中,也只有孫堅和曹操才是真正堅定討董的人,但此時的曹操敗於徐榮後,元氣大傷,已退回後方招兵買馬去了。孫堅斬華雄、退胡珍,令孫堅的部隊在討伐董卓的隊伍中名聲大震,也讓孫堅成了董卓的眼中釘、肉中刺。董卓為了拉攏孫堅,派李傕到陽人勸說孫堅,想和孫堅聯姻,並讓孫堅將家族中的子弟開列出名單,董卓許諾向朝廷保舉他們為官,被孫堅嚴詞拒絕,並說:“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遭到拒絕的董卓,非常沮喪,但也不敢輕易與孫堅再戰了。董卓曾和長史劉艾說:“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唯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可見董卓對孫堅是十分忌憚的。
然而,命運對孫堅是不公的,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術、袁紹兩兄弟不合,袁紹聯合劉表牽制袁術,袁術隨即與劉表開戰,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劉表也派出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兩軍第一次交鋒,孫堅獲勝,乘勝追擊至襄陽,孫堅大軍將襄陽圍困,劉表派黃祖出城調兵,黃祖調兵歸來,被孫堅發現,兩軍再次大戰,黃祖再次敗走峴山,孫堅親自率兵追擊,不幸被躲在叢林中的黃祖部將用暗箭所傷,一代猛將就此隕落。天妒英才,孫堅死的時候才36歲,而他的大兒子孫策也只有17歲,就是這個十七歲的孩子在其父親孫堅的影響下,堅強的接下了父親留給他的重任,“虎父無犬子”,小霸王孫策繼續著父親孫堅未盡的大業,父子兩代人為後來建立的東吳孫氏政權,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諸侯們討伐董卓,大都在觀望,只有孫堅是各路諸侯先鋒官,孫堅打得很猛,也不要命,是真正的拼命!
孫堅的隊伍糧食和兵器莫有得到及時補充,才吃了敗仗,但是,後來諸侯們在曹操計謀鼓動下,群毆董卓,逼得董卓匆忙挾持天子,從洛陽逃亡長安!
有了孫堅猛打猛攻,才有董卓匆匆西逃,把董卓打怕了,打得莫有信心了,也為孫氏江東基業打出了威名!
《三國演義》裡,雖然董卓最後讓呂布殺了,但是,莫有孫堅討伐,估計董卓也不會死得那麼快!
小說裡的人物,與歷史記載肯定有差別,但是,孫堅痛擊董卓這是真實的事情,也是導致董卓滅亡的間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