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知府
-
2 # Spectre0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宋朝雖然以富有著稱,然而作為一個封建王朝,並不能避免農民起義。
首先,是封建王朝的自身結構性危機導致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王朝更替,其實本質上是一個土地兼併再分配的迴圈過程。前朝的土地兼併使得廣大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變成流民,隨著土地不斷被特權階級兼併,流民只會越來越多,當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就會爆發起義。新朝建立後雖然可以維持一段時間耕者有其田,然而新的特權階級會開始新一輪的土地兼併,週而復始直到近代土地國有化才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即社會基本矛盾使然。
其次,兩宋雖富,然而外患嚴重,加之歲幣納貢,且特權階級還要時不時薅民眾羊毛,苛捐雜稅之多,宋明為先。從《水滸傳》我們可以看出,從上到下,貪墨橫行,官逼民反,實際上並不是個別的問題。兩宋刑法寬縱,除了殺岳飛這樣莫須有的罪人殺的快,一般死囚也以流放居多,吏治清明基本上和兩宋無緣。由於文官地位顯著,事實上宋朝已經形成了像明朝那樣的文官集團,司馬光范仲淹王安石這些人輪番上陣,也沒能真正變革弊政,可見阻力之大。
最後,雖然農民起義宛如封建王朝的頑疾,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兩宋的農民起義,從宋江方臘到楊么,終究沒能形成大規模的像太平天國這樣嚴重撼動統治根基的大型起義,而且相當一部分義軍善於“曲線救國”,像宋江那樣等著招安,所以基本都是可控的中小型起義,這樣的狀況在封建王朝佇列裡已經比較優秀了,可以說是瑕不掩瑜。
-
3 # 浪淘天空
宋朝經濟發達,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高峰,但是宋朝百姓的負擔也是極重。宋朝官員待遇高,收入高,還有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所謂八十萬禁軍。這些花費都要落到老百姓的頭上,百姓的賦稅非常高,所以宋朝生活富裕,指的是官僚和士人階層,普通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失去生活保障,只能鋌而走險,起義就發生了。
-
4 # 寶石獵人又夏
宋朝給人的印象是富有但軍事弱小,但是宋朝差不多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最密集的朝代,為什麼呢?
宋朝有錢是文人集團富有,和平民關係不大,相反因為常年對外進貢大量財富,所以宋朝的苛捐雜稅是非常重的,老百姓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反而很差,生活不好過,起義就很正常了。
-
5 # 大喵獵奇聞
宋朝三百年的歷史內,發生農民起義超過一萬人的沒十次,這在歷朝歷代中是很低的,絕大多數都是幾千人的流寇、匪賊,說明叛亂的一般是因為對現狀不滿的。但沒有引起大規模暴亂,表示宋朝統治還算是正常的。
-
6 # 洞庭一葦1188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手工業和商業都比較發達的朝代,由於這個特點,使得宋朝的經濟很繁榮,也就是高產出、高消費,但高產出是每個人辛勤勞動的結果,高消費是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到了呢,應該是沒有,原因如下:
1、宋朝實行高薪養廉制度,文官集團的待遇高,而他們實際上沒什麼產出(他們產出的文學作品對經濟的繁榮作用很小),可卻享受了高消費。
2、宋朝實行強幹弱枝的軍事政策,常年儲存一支龐大的禁軍隊伍,以維持統治階級的利益,這支禁軍隊伍養尊處優,需要享受其他人產出的勞動成果。
3、對外方面,為了對付西夏,長期儲存一支龐大的西北邊軍,為了對付遼國或者金國,每年都要繳納數量不菲的歲幣,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產出的勞動成果。
從上可以看出,宋朝一邊在維持著高產出,一邊卻有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高消費,在平常時期,除開這些高消費後,人民仍然可以維持生活的話,社會還是穩定的,因為中國的老百姓是最老實的,可一旦有變故,打破了這種平衡,勢必引發農民起義,然後,統治階級被迫調整分配結構,新的分配結構生效後,農民起義也就被鎮壓了,這就是為什麼宋朝農民起義頻率高、而規模都不大的原因。
-
7 # 瑞瑞說歷史
一句話,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我們先來說下導致農民起義的重要--土地兼併。這也是歷代王朝比較頭疼的事。
在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代,土地是農民,士族,皇室最關注的的財產,中國的封建歷史就是一部土地史。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土地兼併的具體過程。
王朝剛剛初建,經過戰爭的損耗,人口較少,土地較多。這時候的農民基本上都有一些比較富足的土地,而這時候的開國功臣也能獲得一些不用交稅可以世襲的土地。這個時候的王朝都是比較和平的,統治者一般休養生息。但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新生的農民沒有土地,只能去租賃一些鄉紳地主的土地,只不過出了支付地主每年相應的租金外,還有承受因為土地本身要向朝廷上交的賦稅。這種情況對於農民的壓迫是很大的,古代的生產力本來就地下,也沒有現在雜交水稻的品種,地裡的收成本來就那麼多,還要承受兩份租稅。如果遇到豐收年還還尚能溫飽,但是一旦遇到災荒之年,根本繳不起朝廷的稅賦,租賃地主的農民只能想地主欠下高利貸,以圖著明年有個好收成。但如果還是災年,就如同我們在影視作品《白毛女》裡看到的那樣,地主到農民家逼債,拿農民的兒女抵債。在朝廷和地主的雙重稅賦和壓迫下,基本上知道遇到災年,在加上個別人的鼓動,這下農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鋤頭走上造反的道路。
我們知道明白了土地兼併的問題就可以理解歷代的農民起義了。雖然宋朝的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國家整體比較富庶,但是宋朝的幾項制度也使得農民的壓迫很重。
宋朝的國土面積是幾個大一統王朝中最小的,這也就註定了糧食總產量不可能太高,這種情況到了南宋更加明顯。面對本來就不太大的蛋糕,朝廷的賦稅不能少,而那些士族地主也不能吃虧,所以最後吃虧的還是宋朝的農民。
宋朝一直對士大夫以禮相待,對官員實行高薪養廉政策,意思就是給你發高點工資,你不要貪汙了。所以在北宋時期,真正上的奸臣小人很少。而且當時的如司馬光,歐陽修不僅是高官,還是文壇領主。這些人能過的如此滋潤也是從農民身上壓榨的。
眾所周知,宋朝一直是軍事較弱的國家,對外戰爭輸多贏少。從初期就要向西夏遼國每年進貢大量歲,這些錢從哪來的,當然是壓榨剝削農民了。
所以由於土地兼併的主要原因以及宋朝的特殊國情,宋朝的農民起義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用張養浩的《潼關懷古》表達下對歷代農民悲慘狀況的同情
-
8 # 歷史小達人
首先一個國家的人均GDP並不代表每個人都很富有,當時整個宋朝很有錢,但是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上,大部分老百姓還是生活貧困,各種苛捐雜稅不計其數,各級官員壓榨百姓,地主階級奴隸下層人民。很多人在迫不得已就被逼上梁山,然逐漸擴大,變成起義。其實宋朝很多起義無非也就是一群落山為王的農民。
-
9 # 歷史伴讀小二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問題拆分一下:1.宋朝為什麼會高度富有,宋代經濟有哪些特殊亮點?2.宋代都那麼富有了,那是國家富,還是官僚階層富,地主階層富,還是農民階級富有?3.宋代的國策是什麼?宋代都這麼富有了,為什麼那麼重的稅賦?國家財政的稅錢去哪裡了?4.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如果是安居樂業,誰會起義造反呢?那是什麼造成他們起義的呢?
對於拆分的問題一一對應回答:
1.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宋朝農業,手工業,造船,瓷器、航運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造就城市的商品經濟快速繁榮,最為體現出事宋朝出現,近代才大規模使用的紙幣“交子”。景德鎮陶瓷,你知道的。體現出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稅收的增多。
2.但封建社會的制度是地主階級統治,雖然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國家稅收多了,錢財都是掌握在地主階級手上,掌握在國家財政。然而農民階級是沒有土地等生產資料的,他們只能是向地主階級租種,收穫糧食後,只能分配到少部分,就是“國富民窮”的狀況。
3.宋代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那就導致了文人地位高,文官掌控整個國家的中樞,而武將地位更低,升遷的機會更少,造成對待大遼,西夏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一直都是戰敗狀態,只能是賠款納稅,國家的稅收還不夠繳納賠款,每年是一筆很大的支出,費用從哪裡來,不可能直接從地主階級索取,最容易就是從農民階級加重稅賦。
4.歷史上的農民階級起義造反,就四個字“活不下去”。究其根源就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是天然的敵對狀態,而農民面對沉重的稅賦,戰爭不斷地徵兵,服兵役。活不下去了,怎麼辦,起義造反,只是為了一口飯吃,如果天下的農民都能安居樂業,誰有心思去起義呢?
-
10 # 歷史大學堂
眾所周知,美國是目前地球上的超級強國,經濟一枝獨秀,佔世界GDP總量約25%左右,科技軍事實力更是傲視全球。說到GDP,中國目前約佔世界的15%左右,但中國古代歷代統一皇朝的GDP在世界上的佔有量都是一哥,最高的達到了70%,這個最高的正是宋朝,一個經濟高度繁華的朝代,宋朝在歷代統一皇朝中面積是最小的,卻創造了是盛唐時期經濟總量的4.5倍,可以說富得流油。
但就是這麼一個富得流油的朝代,卻沒有出現像“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這樣的盛世,相反,農民起義反而是家常便飯,據記載,兩宋三百多年間,起義次數高達433次,平均一年1.4次,這一資料可謂空前絕後,影響較大的有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的起義;宋江;方臘先後領導的起義。為什麼經濟如此發達,農民還是起義?
圖1 方臘起義
農民起義的原因好簡單,那就是沒飯吃了,歷代農民起義都是由於缺衣少糧造成的。宋朝經濟如此發達,難道沒有什麼社會保障體系?事實上,宋朝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朝代,一旦發生自然災害,這套機制馬上投入執行,各地糧倉開倉救濟,不會讓流民聚集在一起,有了穩定的衣食保障,沒有人會沒事找事,搞個起義,還從難民中挑選一些青壯年入伍,沒了青壯年,就算起義也無傷大雅,這便是宋朝文官集團的聰明之處,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些政策到下級執行的時候,完全了變了性質,宋朝的官員不會人人是包拯,一些貪官汙吏恰恰利用這些機會斂財,中飽私囊,到難民的手中錢糧少得可憐。
宋朝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高,但貧富分化嚴重,富的是地主階級,農民還是那個起早貪黑的農民。宋朝比較發達地方是汴梁、臨安、開封等這些城市,相當於今天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販夫走卒穿得都跟當官似的,農民都穿綾羅綢緞,這是北宋都城繁華表現。
圖2 宋朝的繁華生活
但其它一些地區呢?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尤其是蜀地。宋朝農民起義的口號大多是“均貧富”。商品經濟越發達,如果不加以調控,隨著時間的延長,貧富差距就會越明顯,造就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積累到一定程度,慢慢就會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畸形社會現象。官僚們富貴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農民痛苦之上的,北宋時期的宰相薪資為年薪三百萬人民幣,據記載宰相蔡京吃飯僅僅包子一個菜就花費了一千三百貫錢。宋朝一箇中產之家,年收入在三十貫左右,幾十個家庭的年收入比不上別人的一頓飯錢,貧富差距明顯。到了這個程度,稍微有一點火星,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王朝都是毀於農民起義,唯獨宋、清兩朝。
宋朝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支撐這麼一個體系,需要很大的財政支援,宋朝的財政收入主要靠商業稅和田賦稅,商業稅收佔了很大一部分,而田賦稅雖然不是財政的主要收入,但卻和農民息息相關,宋朝的田賦制度是以唐朝的兩稅法為基礎,所有擁有土地的農民的財產需分五等,越富有的繳稅越多,這算是一個相對平等的繳稅制度,但問題就出在了劃分等級的權力在地方官員手上,山高皇帝遠,一些貪官汙吏為了斂財,將一些貧困戶也劃分為富戶,這無疑又是一副沉重的枷鎖,更奇葩的是連種田的農具、皮具、鞋子都要繳稅,各級官員層層剝削,農民一年中能有餘糧過冬就算不錯了,遇到天災人禍農民生活就會更加困難,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是在把樹皮吃光了,甚至易子相食的地步才會造反起義。
圖3 宋朝的上層階級生活
宋朝冗兵冗官現象嚴重,宋太祖為了加強皇權,採取了對內分權,對外收權的策略,即在內部分隔宰相權力,實行官、職、差的分離制度,一個職位本來只需一名官員來完成,卻又幾個官員來完成。為了限制武人,施行兵將分離制度,“將無常師,兵無常帥”,要達到這個效果,所需的兵源就要多,同時將地方財政收歸中央,限制了地方的權力,這一系列操作導致宋朝財政入不敷出,和平年代還好,戰爭時期弊端就凸顯出來了。
宋朝是最獨特的朝代之一,重文抑武,一改以往朝代重農抑商的策略,同時沒有抑制土地兼併,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土地是農民的命,一些商人,富貴人家,有了錢之後就去兼併土地,大批農民失去土地破產成為僱農,隨著僱農的數量越來越多,地主就會進一步壓迫僱農,到了無法生存的條件下就會逃亡,成為流民。土地兼併在宋朝達到了頂峰,地主階級擁有了近70%的土地,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圖4 宋朝的軍隊
宋朝雖然農民起義不斷,但從來沒有爆發過全國性起義,都是區域起義,起義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想要口飯吃和土地,要求得到滿足便會接受招安,從來沒想過推翻政權,這可能與宋朝的政治環境有關,宋朝政治環境寬鬆,沒出過昏君和大規模修築工事,國家策略總體是好的,只不過是由於貪官執行出現問題,導致問題積累嚴重,所以宋朝的農民起義大多是殺貪官,很少有攻城掠地。
再者,宋朝經濟繁榮,可以提供工作的機會,分散了一部分流民,避免了起義力量的壯大。
文:飛揚
參考文獻:《宋史》
回覆列表
封建王朝的歷史規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宋朝的富有和繁榮,是有階級性的,宋朝長期的歲幣政策,財政入不敷出,從而加緊了對人民的剝削,苛捐雜稅橫生,土地兼併嚴重,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如,北宋的王小波李順起義,提出“均平”思想
南宋的鐘相楊么起義提出“等貴賤,均平富”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