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的說史

    有道是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周文王是商朝的一個部族首領。古公覃父時期逐漸遷徙到岐山定居下來,並發展成為西部地區勢力最強大的一個諸侯方國,被封為“西伯候”,成為商王朝最大的諸侯國之一。既然是附屬國,一般而言,軍隊實力是難以和中央軍相比的。實際上,紂王也是戰神級的人物,不說治國的事,只說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其上位之前,帶著商軍也打了不少勝仗。可以說,紂王繼位前期,商周軍事實力差距和抗戰剛結束時候國共軍隊實力差不多。如果周文王立馬就反商,估計被幹掉的可能性比較大。

    紂王他老爹也是很蠻厲害的君王。為了紂王的上位,穩固國家政權,也是下了不小的功夫。

    1,讓兒子(紂王)娶東伯候之女為正妃,硬生生把原來的敵人變成親戚,先把一個大佬綁在兒子的戰艦上再說。

    2,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西伯候姬昌,耳邊風一吹,他一個當姑父的好意思去搶外甥的王位嗎?

    3,北伯侯崇侯虎一向與商關係不錯,經常一塊出去打個仗交流一下感情,好基友不必過於擔心。

    4。南伯侯那邊雖然和商朝沒事打個架什麼的,但是畢竟路又遠,車費還貴,約一架不划算,老死不相往來最好。

    俗話說,自身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撫平了四大諸侯以後,還給紂王留了不少牛逼人物。

    聞太師,戰神級的人物,軍委主席。

    商容,內政大師,國務院總理好人選。

    比干,財神爺啊,還用說麼?

    有這些人在,姬昌:“寶寶心裡苦,寶寶打不過”

    可惜,溫柔鄉是英雄冢。

    打仗的癮過完了,國家安定,屁事沒有,那就玩唄。紂王30歲繼位,吃喝玩樂樣樣精通,殺奴隸造炮烙實在沒啥好說的,那個年代奴隸生活不見得比現在的豬生活好,也沒人去在意一頭豬的性命。酒池肉林,旦旦而伐,到武王伐紂的時候已經在位快三十年了,那時候紂王身體已經垮了,畢竟古代醫療保健不怎麼樣,日日笙歌活到六七十歲不容易。拿什麼去拼。又把牛逼的大臣殺了好些,更是沒人可用了。“其實我懷疑這時候紂王感覺自己快掛了,是要給王子繼位清除權臣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干要能力有能力,要威望有威望,不殺才是怪事情”

    趁你病,要你命。

    看到中央亂糟糟的,於是乎,周武王姬發:“幹他孃的”

    諾大的商王朝被偷塔了。

    是的,確實是偷塔,有記載的武王伐紂的戰爭沒幾個,基本上就是牧野大戰了。

  • 2 # 欲雲談史論今

    商王國的組成,其實是一個較為鬆散的方國聯盟。商王室因為在文化及實力上相對更為強大,所以在聯盟中成為“帶頭大哥”。

    周國不過是商王國下眾多方國之一,古公亶父時期,周人因為不堪戎人騷擾,從涇河流域的豳(又稱為京,即現今的陝西省彬州市)逃難至岐山下,投靠了商人。《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武乙)三十四年,周王歷來朝,武乙賜地三十里,玉十珏,馬八匹。”

    商王武乙收留了周人,從此周人成為了商王室在渭河平原一帶的忠實打手,為商王國在西北拓展領土,搶佔資源。《古本竹書紀年》記載: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太丁(武乙之子)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

    “太丁四年,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

    然而,到了太丁末年,情勢突生變化,商王室居然一言不合,就把季歷給殺了!

    據《古本竹書紀年》,太丁隨後也在這年去世。考慮到商人有讓大臣殉葬的傳統,也許商王室就是把季歷殺死,然後給太丁殉葬了。

    季歷被殺後,他兒子姬昌繼承了周國大業,即後來的周文王。周文王繼位後,不斷任用賢才,勵精圖治,使得周國實力越來越強大,並得到了商王室的重視。姬昌被提拔為商王室“三公”,周國地位大大提升。然而,在著名的商紂王殺九侯、鄂侯事件中,姬昌也不幸受到牽連:他被囚七年,在此期間大兒子伯邑考也被紂王殘殺!這是姬昌從商王室順臣到反臣心態變化的重要契機:祖孫三代人都受到商王室的殘酷迫害,這讓周人最終確定了倒商的決心。

    此後,由於崇國在渭河平原帶頭造反,引發了商王國西北一帶的形勢陡然間惡化,迫使商紂王不得不將姬昌放回周國,平定叛亂。(上海楚簡《容成氏》)

    這讓姬昌龍入大海,徹底解放了!

    回到周國後的姬昌,一邊借商紂王授予的專伐大權,大力平定叛亂、擴張領土,另一邊則積極地與商王國治下其它方國展開外交,交友結朋,很快,周國就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

    但是,這並非說周國已經佔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而是說舊時殷商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已與周國建立友好外交關係。

    所以,周國雖然在姬昌手裡大有發展,但不過才區區“百里之壤”,而殷商則已是“邦畿千里”。也就是說,周雖然號稱是“國”,其領土不過是相當於現代中國的一個縣或是地區。後來,姬昌從羑里脫險回來,大力拓展領土,周國頂多也就是擴張成一個省。而商王國,卻是盤踞著現代中國的好幾個省!所以,殷末周初時,周人都自稱是“小邦周”、“我小國”(《書•多士》),而稱商則是“天邑商”、“大邦殷”(《書•多士》、《書•召誥》)。實力異常強大的商王朝,隨便動根手指,都能把小小的周國給壓垮。

    另一方面,天下諸侯國雖然大多與周交好,但是對多數諸侯國來說,這種交情還不值得他們跟著周人一起玩命,去冒險反抗強大的商王朝。周人能扳倒商王朝固然是好,他們可以坐享其成;但要他們與周人一塊造反,卻缺乏強烈而直接的動機。畢竟,活著不容易。

    因此,用常見的政治術語總結,就是商王朝內部的矛盾衝突還不夠激烈,商王國還沒弱化到可輕易被打敗的地步。

    這也就意味著,周人“起義”的時機還未成熟。所以姬昌的一生,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繼續裝作臣服於殷。

  • 3 # 先道而後術

    幹掉商紂王,自己上,“彼可取而代也”,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失敗了會被砍頭、滅族的。沒有絕對把握是不能做的。即使有絕對把握,因為環境條件的變幻不定,失敗的機率也很大。周文王是聰明人,聰明人是不幹沒把握的事情的。下面,我從《孫子兵法》的角度回答。

    原因一,對外,當時,商紂王雖然荒淫無道,但是,還沒到眾叛親離,還沒到民眾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地步。 還是有很多諸侯國是忠於商朝的,還是有很多治國能臣在朝堂指點江山的,比如比干、聞太師等。商紂王的內憂外患還不到危如累卵,矛盾激化不可調和的程度。如果下手過早,他們就會有鬥爭轉化為合作,就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對內,本國的民心所向、民眾認同、輿論導向、政策宣傳等等還需要進一步打牢基礎。這就是所謂的道。對方的力量不斷下降,自己的力量持續上升。下降還沒到底,上升還沒到頂,再等等,這叫順乎天道。

    原因二,對各個諸侯國的態度、站隊還沒盤點清楚,或者盤點清楚了達不到預期值。周文王死後,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就搞一次大盤點,史書上稱“盟津觀兵”,當時有八百諸侯會盟,姬發仍然認為時機不到,又等兩年才開始行動。八百諸侯是八百個諸侯國還是八百個諸侯國的人,一直有爭議,大家可以發表下自己的看法。可以想象,在周文王時期,各諸侯國的態度是不樂觀的。

    原因三,沒有強勁有力的爆炸點作引導。平時商紂王就是吃吃喝喝,和妲己娛樂娛樂。外有聞太師領兵平叛,內有比干、萁子協助處理日常政務,也說不上太大的毛病。但是,等到殺了比干、囚禁萁子後就犯了大忌諱了。當時是世卿世祿的宗法體系,當官的生下來的孩子就是當官的,不管是殘暴還是弱智;奴隸生下來的孩子就是奴隸,不管是聰明還是賢能。殺皇叔比干,那可是違背了當時的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所以,周武王在牧野大戰前的動員大會上列舉商紂王罪狀之一就是疏遠他的親族弟兄(離逷其王父母弟),《太誓》是非常重要的戰前動員報告,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在這樣的重要官方檔案中提到“疏遠他的親族兄弟”,可見,山比干這件事在當時是一件多麼全國轟動、吸引眼球的大事件。

    綜合來說原因有四:大周內部基礎不牢靠,商周實力對比不達標,外部諸侯站隊不明瞭,商紂內部腐朽不到位。

  • 4 # 蕭武

    所謂“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臣事於殷”的說法很容易引起誤會。

    首先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這個說法本身就只是個大體的說法,而且含義比較模糊,容易引發誤會。

    商朝所謂的分封制國家,其實還是部落聯盟國家,殷商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其它部落只是臣服於商,但商並沒有能力對他們進行直接統治和控制。

    到盤庚定都以後,商朝實力比較強大了,才開始逐步吞併自己周圍的小部落國家,把這些小國家變成自己能夠直接控制的地區。

    周從古公亶父算起,到周文王,經歷了六代人,從隴東高原上被戎狄打得到處跑,到在周原地區站住腳,並逐步成為今天的關中地區的大國,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

    這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透過對外戰爭,征服周圍的遊牧民族部落,逐步將這些地區和民族改造為農耕定居的生活方式,擴大自己的實力。

    另一方面,在周人遷入周原時,關中地區還有大量的忠於殷商的分封制小國家,周對這些國家也進行了長期的征服戰爭。

    到周文王時期,周作為商的方國,確實實力已經比較強大了。但和定都中原地區的商朝相比,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

    實際上,就在周對周邊的遊牧部落進行征服戰爭的同時,商也在不斷對中原及周圍地區的遊牧部落用兵,同樣是想將這些名義上的分封制小國家納入自己的直接統治範圍。比如妲己,就是紂王在征服戰爭中的戰利品之一。

    因為關中相對來說,距離商朝比較遠,所以雖然周已經在逐步崛起,已經威脅到商作為各個部落國家的盟主地位,但商因為忙於對周圍部落的戰爭,還無力主動進攻周。

    到周文王時期,周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關中平原地區的統一和征服,關東一些部落國家也已經臣事於周,對殷商的霸權形成了比較大的威脅和挑戰。

    但這一時期的周仍然在擴充和提高自身實力的時期,沒有能力直接消滅商,也不願意與殷商發生直接衝突,所以需要繼續韜光養晦,只能繼續臣事於殷商。

    甚至已經到了周武王時期,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但到了孟津一帶,會盟的諸侯有八百多人,周武王依然不得不承認,這時候周仍然沒有能力徹底推翻殷商,取而代之,從而主動退回了關中。

  • 5 # 君山話史

    周文王(當時叫西伯昌)去世時,天下諸侯已經有三分之二歸附周政權,但是周仍然稱商政權稱臣。這是為什麼呢?

    誰也不能小覷殷商政權,這個王朝已經傳了二十九代,經歷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沉沉浮浮後,帝國的大廈還未倒塌,足以證明此乃偉大的王朝。其間有多次衰敗,而後又有多次復興,殷商的生命力是頑強的。

    要革命,就要一擊致命,絕對不能拖泥帶水。

    倘若陷入持久戰,對周政權是相當不利的。原因有二:第一,政治陷入被動。以諸侯討伐國君,這叫以下犯上,叫造反作亂,在許多人看來是大逆不道之事。若戰事拖得越久,則政治上越不利。第二,不要忘了紂王是個有能量的人,是有本事的帝王,如果他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勵精圖治,則殷商不可圖。

    周武王上臺後九年,舉行一次軍演,有八百諸侯前來觀摩。當時有不少諸侯提議道:“紂可伐矣。”姬發認為時機尚未成熟,他說:“還未知天命如何呢?現在尚不是時候。”

    為什麼還不是時候呢?

    因為殷商尚有賢人在,還有微子、箕子與比干等人,這幾個人都是賢臣。商紂王雖然壞,但是還有賢臣輔佐,有賢臣就有號召力。這時周若貿然討伐,紂王派這幾個賢臣去鎮壓,那還是不太好對付的。

    直到微子逃亡,箕子裝瘋,比干剖心後,周武王才發動對商紂的最後進攻,一舉取代商王朝。

  • 6 # 水煮汗青

    周文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時候還臣服於殷商,這只是孔子對他偶像的一種美化。

    《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認為周文王的德行是最高的,他得到天下三分之二的支援卻甘心繼續做臣子。但孔子忽略了一個問題,文王如果因為德行高而臣服,那不是襯托了武王伐紂就是忤逆無德?

    如果要回答周文王為什麼在擁有優勢的情況下還要臣服於暴君,我們就需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周文王真的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的支援?

    周文王真的甘心臣服於紂王?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天下三分有其二是否真實?

    周家的產業傳到周文王姬昌的時候,整個諸侯國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和領土擴張都不斷創新高。周文王時期,周家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呢?從春秋時期的史料上我們會發現很多關於周家“天下三分有其二”的說法,比如孔子《論語》,還有《逸周書·程典》也對當時周家勢力做了描述:“維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於商。”

    當時周文王可以命令六個州的諸侯前去奉勤商朝,說明周文王的號召力相當強悍了。大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劃分為九州,而周文王可以號令六州,確實是擁有三分之二的支援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看看《史記》中對武王伐紂的描寫。

    周武王姬發在父親去世後的第九年,準備第一次伐紂,當時八百諸侯會孟津,結果武王說時機未到,大家又散夥了。八百諸侯是什麼概念?商朝的開國君王湯,在推翻夏朝昏君桀的時候,當時天下有三千多諸侯!三千多諸侯來了八百,這能算是三分有其二嗎?何況是周文王去世九年後。

    因此“天下三分有其二”並不屬實。

    然後回答第二個問題:周文王真的甘心臣服於商紂王?

    周文王姬昌接替父親成為西伯侯之後,因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四方諸侯都願意與他來往。這時候北伯侯崇侯虎就眼紅了,他家裡泡好茶都沒人來,人家姬昌家每天來訪的人絡繹不絕,於是他就跑到商紂王那裡去嚼耳根子,說西伯侯到處收買人心,這對大王很不利啊!於是商紂王就把西伯侯抓來,關在了羑(yǒu)裡城。

    後來西岐那邊帶了很多財寶和美女獻給紂王,希望可以釋放西伯侯姬昌。紂王非常高興,他認為這些禮物只需一樣就足夠釋放姬昌了,何況這麼多!於是他把姬昌放了,還賜予他征伐之權,臨走的時候還為自己辯護說當初抓你不是自己本意,而是崇侯虎在背後說壞話。

    姬昌回到西岐後馬上開始使用他的征伐之權,一年攻下一個諸侯國,連續五年拿下五個諸侯國,其中就包括當初嚼耳根的那位崇侯虎。由此可見,姬昌從羑里城回來以後,他迅速擴張勢力,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討伐紂王!因此他並非甘心臣服,而是忍辱負重。

    征伐殷商並非小事,周文王去世九年後,武王姬發還認為時機未到,還繼續等了二年,說明在周文王時期,周家的實力完全不可能與龐大的殷商集團抗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理老年人需要了解哪些護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