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據我瞭解,我家鄉傳統的婚姻習俗有著比較繁複的禮儀規範,而在當下,婚禮已然變成了能省則省,規矩比以前要簡單,彩禮卻要比往日多。

    01、延請媒人提親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傳統婚禮中,想要“結兩姓只好”如果沒有“媒人”奔走兩家,是不合禮數的。在我小的時候,就算是兩家自由戀愛,在結婚前都要請一個媒人做媒,那麼,現在媒人這種職業已然絕跡。

    當時,作為一名媒人,要做的工作是什麼呢?媒人要在選一個黃道吉日拿到男方、女方的生辰八字,如果八字屬相不相剋,這就叫八字有了一撇,親事算是成了一半。

    02、相親

    今天的我們如果講“相親”,就是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尬聊,場面尷尬,無所適從。但是在過去,合了八字以後,男女方見面才算是相親。

    03、定親擇日子

    相親過後,就要定親了,定親時男方要買首飾、新衣服作為禮物贈予女方,那麼再之後的程式就該是擇日子結婚。擇日子就應當擇選一個好日子,決定迎娶時間。

    04、迎親成婚

    定好的迎親日子到了,就是新郎率自家親戚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了。迎娶媳婦的場面應該說非常大,兩大家子人碰在一起,新郎要準備一些大額紅包給女方用以“賄賂”親眷,否則大門不開。

    接到新娘抬回男方家,男方同樣大門緊閉,嗩吶喇叭一聲不響,女方送親需要叫門,叫門三聲,大門開啟,嗩吶喇叭熱鬧起來,這時的環節就是撒紅包了。

    今天與過去不同之處

    現在來說,很多以前的老規矩已經淘汰了。比如說提親環節省了, 相親也已然成為了大齡青年的標配,往常訂婚環節也需要小擺宴席,如今變成了口頭約定。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今天的彩禮便多了,嫁妝卻與往日不能相提並論,我們這裡過去嫁女兒是賠錢,嫁妝要與彩禮同價,如今沒有這個習俗了。

    總之,古風不存啊。

  • 2 # 有感而發別當真

    去年回老家參加外甥婚禮,切身體會到家鄉婚禮的變化之大,一早婚慶公司攝像司儀等就到位,邊開始邊錄影,去接新娘,十幾輛小車把新娘接來,又按傳統的習俗,先放鞭,再有倆小姑娘手持點燃的蠟燭圍著汽車轉圈,俗稱“燎轎”!然後男方一童男懷抱大紅公雞,將女方抱一母雞的童男迎下車,最後新娘下車,新人在院子裡的香臺子(山東魯西南一帶,各家在堂屋門口東側壘一個燒香用的臺子,後來有的改成下面雞窩,上面燒香,現在都不蓋雞窩了,用的時候現安一張桌子)前,燒香拜天地,撒喜糖,入洞房。再全體轉移到飯店舉行西式的穿婚紗的結婚典禮!透過這一場,我體會,這中西交叉的婚禮,體現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文化變化:

    一是東西文化交會,有過去的老規矩老傳統,又夾雜西洋文化。

    二是新舊習俗並存,一切規矩都是舊名稱,但內容已不是舊時模樣,比如轎子已成轎車,燎轎的大姑娘,也由於農村空心化嚴重,變成了從小學請假借來的倆八九歲的小女孩。過去在洞房裡,現場裝枕頭是男女雙方的一場較量,麥秸一筐,七個栗子八個棗等,兩位雙方的女代表(女方為送女客,男方為存女客)看誰裝的快,先裝完的一方表示有福氣!但今天都是枕頭套和制式的枕芯,倆女代表先放裡頭栗子棗,再裝枕芯,拉拉鍊,實在沒有當年抓著麥秸猛塞枕頭的火熱氛圍和火藥味!

    三是內外習俗雜亂,本地原有習俗,在變樣中繼承,而由於近年電視劇特別是古裝戲的熱映,一些諸如“邁火盆,吃生面”等並非全國通用的習慣,但也都一股腦的全搬上了!特別是坐席,還是傳統的本地特色的“四八席”,但菜品及菜餚數量早就超出原有規矩的若干倍了!而且每一桌的客人以及上菜得程式節奏,全都規模化了!八仙桌坐七人,變成了大圓桌十幾位,先四果碟四冷盤再四大碗葷菜四小碗時蔬等程式都沒了,所有菜全部一批上齊!!

    這的確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交會過度期的一個特殊現象和階段。優缺點並存,有農村經濟發展後的暴富攀比,又有文化不自信的東學西進之嫌!彩禮幾十萬瘋長不說,單就客人隨禮金額的無限拔高就是很重的經濟負擔!宴席的鋪張浪費更是讓人心疼。移風易俗與發揚傳統文化並重,守住鄉愁、不讓老家空心老去任重道遠!!

  • 3 # 尚潮匠

    我們潮汕地區的婚姻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1.託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親。經女家同意後,再由媒人到女家問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並寫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裡三日內沒有發生不吉利的事(俗稱“三日順”),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與女方,雙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稱合時日)。“定親”又稱“訂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家下定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隻金戒指,還有餅食、糖果等,女方必有回禮。定親時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個甜蛋,只能吃兩個;若是兩個,只能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箸一分為二)。男女雙方都要給親戚、朋友、四鄰送餅食、甜麵湯(記得以前是酒餅糖,合人食歡喜),報告親事已定。現在,雖然男女雙方基本都是自由戀愛而成,但是合媒提親、合婚定親的習俗還是基本保留了下來,更甚者有盈實家底的更講究了。

    2.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清以前及民國初,富家除送金銀、綵緞外,還有豬羊、酒果;貧家除送雞酒外,還送檳榔;大多數地方還要送豬肉,俗稱“洗屎肉”,以示報答女方父母養育之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銀外,還送收音機(電視)、腳踏車、縫紉機和手錶;現在多數是納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禮之後,具帖復聘,並回復一定的禮物,主要有:鴛鴦蕉(雙孖的香蕉,喻夫妻親密無間)、豬肝豬心(表示肝膽同心)、雌雄雞各一隻(象徵鴛鴦比翼)等。女方在復聘時,還要考慮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媽(祖母)在堂,須加送“老媽糕”;祖父在堂,應加送“老公餅”。女家在送豬心給男家之前,須切出一片,配糖、蔥煮熟後,與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來的豬心豬肝後,也要配糖、蔥煮熟後與家人及親友同吃,取義“男女同心”。

    3.“請期”也稱“擇日”、“送日”、“提日”。行聘過後,男方即擇定結婚吉日,包括裁剪結婚禮服、“挽面”和沐浴、確定迎娶的時間及時辰,並通知女方。此時,男女方的親戚朋友都要送賀禮。送女方的賀禮稱為“送花粉”。女方除準備好嫁妝外,還要準備出嫁時攜帶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轎鞋”5雙,春夏秋冬各一雙,另加水鞋一雙,表示夫妻風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後的道路;二是烏絲和白絲縛箸,喻婚後早得貴子,夫妻白頭偕老;三是桔餅、龍眼乾各一碗(俗稱“公婆碗”),用於新婚時拜“花公媽”,並以此象徵生活甜蜜,“桂子蘭孫滿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絲線。女方出嫁前,要用絲線“挽面”,意謂“去開額”(開竅、會持家),出嫁滿月和四個月,也要“挽面”,俗稱“挽脫產”。“挽面”用過的絲線要掛在石榴花上;五是紅殼、酒餅、綠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種子,寓意“五子登科”,財丁興旺;六是“鴛鴦肚兜”(也稱“荷包”、“腰袋”)一個,用於裝五色種子和新剪的“鴛鴦草”(雙株的厚香草)草頭及一對“如意”,喻結髮夫妻,成雙成對,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紅糖,新娘出閣伊始要把包著紅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後,在蓋井之前,要將紅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內合外合厝邊”,“過門合人惜”;八是“花頭”、扇子(諧音“送子”)等。富有人家舊時嫁女,除辦嫁妝和上述特殊物品外,還陪嫁田地,甚至壽板(棺材);現在則陪嫁電器、摩托車或汽車等,甚至房產都有。

    4.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親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新郎上門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門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門口等親,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親的程式繁多,儀式隆重,。新娘在孃家和到夫家後都要分別“食五碗頭”,出門前還要給兄弟姐妹“分錢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轎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輕灑向花轎,有的則提一小桶清水,用紅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噴灑花轎和花轎經過的一段路程。現在雖多用腳踏車、摩托車、小車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習俗。花轎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樹(潮人稱為“成樹”)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對“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門都要貼上婚聯,門楣正中要貼上一條寫有“麒麟到此”的紅紙條。新娘到男方家門口,新郎要“踢轎門”、“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煙”。新郎新娘進入洞房要吃“合房圓”。吃“合房圓”時“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兩粒甜圓後互換圓盞,再吃兩粒圓,俗稱交杯換盞。此時,“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貫穿於迎娶的全過程,從新娘出門上轎到進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鬧洞房”時“青娘母”要代新娘與客人對歌,若遇到一些淘氣者作歪詩打趣時,“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擊,幫助新娘化解尷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設婚慶喜宴,宴請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孃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孃家過夜。有些地方在新婚後第一個元宵節,還要舉行婚禮追憶儀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廳堂或站於村頭、井邊,讓親朋、四鄰再看“新娘”,好事者還可敲鑼打鼓再鬧一番“洞房”。此儀式現已基本廢除。

    另外,對於離婚問題。解放前,離婚是不被允許的,特別是女人,有“走仔(女兒)別人畝(妻)”的說法。現在離婚已經很自由了,女人離婚被看不起的不良影響已經少了很多。

    婚俗會因時因地而異,雖然移風易俗之後,已逐步朝向婚事新辦,但大部分有意義的禮俗仍保留下來。

  • 4 # 初曉兒

    我所瞭解的家鄉傳統婚姻習俗有極為濃郁的文化特色。

    一,家鄉傳統婚姻習俗的“一家養女百家求”。

    所謂一家養女百家求,是男婚女嫁婚姻模式的直接產物。

    男女婚姻,是要男方主動求取的。不管少男少女二人意願如何,男方都要像《牡丹亭》裡的私塾老先生陳最良所說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那等的君子”, 要“來好好的求她”。

    我所瞭解的家鄉的婚姻,自由戀愛的比較多。比如,李白說的“妾發初覆額,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男女青梅竹馬的相處,後來發展成相互愛戀。而男女雙方的長輩也讚許。

    但即使是這樣,男方的“求”,還是免不了的。

    假如少男少女雙方心儀,但長輩不同意;又假如只是少男少女某一方有意願;再假如少男少女根本就不認識……如此種種就更需要男方的“求”了。

    男方“求”的形式,就是“起媒”。家鄉的“起媒”,傳說中有所謂“三媒六證”。但我的記憶中,是男方請兩個媒人:一個媒人與女方關係較近,代表女方;一個媒人與男方關係較近,代表男方。

    兩個媒人去女方家裡說媒,不需要媒人的所謂舌綻蓮花,口若懸河,而是實實在在的說明少男少女雙方婚姻是如何適合,男女雙方的家庭是如何門當戶對。女方家長不管同意不同意,都是客客氣氣的“擺茶”接待。所謂擺茶,就是家中大堂桌子上擺上糕點瓜子和香菸香茶。

    不管女方家長內心同意不同意,媒人上門,都不是一次就能說定的,必須兩次三次。這是禮節。

    當然有女方或者女方家長真的不同意的,那就不是媒人能說合得好的了。家鄉的男女婚姻,在我的印象中,很少出現強媒硬保,逼迫成婚的。

    假如女方不同意,倒是有“烈女怕纏夫”,男子死纏爛打最後成就姻緣的。

    傳說中,家鄉的男女婚姻還有一個“合八字”的做法,就是把男子和女子的生辰八字交給算命的瞎子,來算算八字合或不合。比如說男女雙方一個屬蛇的,一個是屬虎的,就是所謂“蛇虎如刀鑿”,屬於八字不合,不能成婚。不過我沒有那個記憶。

    二,過禮。

    家鄉的訂婚,“過禮”兩個字,有比較繁複的做法。

    一是,“女方上門”。所謂“上門”,就是女方到男方家裡“看家”,也就是看看男方家裡的情況,正式見男方的父母,所謂“醜媳婦見公婆面”。

    但這個禮節實質上,是女孩子通過了解男方家裡的情況和未來公婆的品性,決定是否最後同意這門婚事的關鍵一環。

    二是,“定婚”。就是男方透過媒人與親屬,送花紅彩禮到女方家裡,正式定下親事。

    男方父母送給金銀首飾給女子,女方也送給男子刺繡的帕子之類的小物件,以做定婚表記。如同《金釵記》裡黃府小姐黃秀英和公子王金榮,互贈金釵和白扇為婚姻表記差不多。

    三是,“送鞋樣”,就是男子把自己的鞋拓成鞋樣送給女方。從此以後,男子的鞋就全是女子製作了。

    從此男女雙方互相托付終身了。

    三,結婚。

    一是,“送報日禮”。所謂報日禮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裡送禮,並定下結婚時間。

    二是,“婚禮”。家鄉的婚禮,是男子家派壯漢去女子家抬來四箱四櫃全副嫁妝,女子乘坐花轎,吹吹打打,嫁到婆家。

    當然,嫁妝的多少,得看女子家裡的經濟狀況。有錢的女兒家的全副嫁妝是棺材在前,以表示對婚姻的終身不渝。

    女子家裡抬來的箱子裡有壓箱錢,是女方父母送給女子以後不時之需的錢。還有壓箱子的喜糕,喜糕是給男方親屬們摸取的。新娘一到家,男方家的大姑娘小媳婦都去搶著摸取喜糕,那是吉祥物,喜糕裡可能還有喜錢。

    婚姻的當晚,除了鬧新房之外,經濟條件好的男子家會請戲班子唱“花為媒” “西廂記”之類的大戲。

    家鄉的男女婚姻時,有所謂“結婚三天無老少”的做法。我見過男方村子裡的壯漢,把新娘的公公抓住,滿臉塗上鍋底灰,抬到戲臺上,表演爬灰。很是好笑。

    三是,“回門”。所謂回門,就是男女結婚的第三天,新郎新娘同回女方孃家,拜見女方父母。

    至此,整個婚姻程式完美結束。

    四,我所瞭解的家鄉傳統婚姻習俗與當前婚姻習俗的本質區別。

    當前,我的家鄉的婚姻,已經全然沒有了當年的文化意蘊。而是成為了赤裸裸的金錢索取。

    單是定婚,女方要所謂“四金”:金耳環、金手鐲、金項鍊、金戒指。

    除此四金之外,男方還必須有車有房,車是汽車,房是高樓大廈。

    定婚禮,是十萬、二十萬到七八十萬不等。

    結婚時,還有所謂“萬紫千紅一片綠”的說法,到底要多少錢。我也無法說清了。

    總之,我所瞭解的家鄉傳統婚姻習俗與當前婚姻習俗的本質區別,就是具有濃郁文化意蘊的喜事,變成了金錢交易,變成了家庭不堪重負的禍事。

  • 5 # 雲遊24735908485

    我們家鄉的本質區別就是花錢的檔次現在比過去的婚姻習俗高很多。過去很簡單表示個結婚的小禮意就行了,按現在的價值就是一萬多,而現在要有車有房,彩禮數萬甚至十萬以上。

  • 6 # 林智春

    我是潮汕的,本質上跟以前老一輩的傳統是沒有區別的,但隨著現在新時代難免有一些改進,不過總體的傳統還是一直保留著的,像凌晨接新娘,門口貼麒麟到此等等,還是一直保留下來,很慶幸自己是潮汕的一份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離開、有人來,英國硬脫歐,俄羅斯會加入歐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