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厄利垂亞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70萬,扼守紅海、亞丁灣與曼德海峽的交通要塞,是非洲東北部重要國家。歷史上的厄利垂亞地區是衣索比亞的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然而卻因為西方殖民者的到來而改變。

    阿克蘇姆帝國衰落以後,衣索比亞的統治中心不斷向內陸高原轉移,而厄利垂亞地區不斷處於統治邊緣,16世紀這裡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地,1869年以後,這裡先後成為了義大利與英國的領地,被殖民統治了多年,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之間的聯絡越來越淡薄。

    1950年,聯合國決定讓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組成聯邦,但是允許厄利垂亞擁有自己的憲法、議會與獨立的政府。1962年,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行取消了聯邦制,將厄利垂亞廢成了一個省,引起了厄利垂亞的強烈不滿。

    厄利垂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也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干涉。最終,厄利垂亞反抗了數十年,脫離了衣索比亞。

  • 2 # 王宏禹

    厄利垂亞佔據著非洲東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與蘇丹共和國、衣索比亞以及吉布地相鄰,掌管紅海進出印度洋的門戶。在地形地貌上,厄利垂亞是以高原和平原為主,雨水較為充沛,豐富的自然資源。

    鑑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該地也是殖民者的戰略重點,1889年厄利垂亞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其被殖民歷史終結於二戰之後,義大利放棄對其的殖民權後,1952年厄利垂亞成為與衣索比亞結成聯邦的自治體,有自己的憲法、議會以及獨立的政府。

    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1962年衣索比亞取消聯邦制,激起了這個長期被殖民的國家全體人民的憤慨。接下來30多年的武裝獨立鬥爭,反映出了厄利垂亞人民強烈的民族獨立訴求,團結一致的對外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厄利垂亞的獨立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了人民民主的集體意願。

  • 3 # 若軒財經

    謝謝邀請~前面幾位說了經濟和地緣,這裡來說說國際體系的影響(體系論在國關學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其歷史來看,厄利垂亞在二戰後成為英國的託管地,當時這個安排多少就埋下了伏筆(當然,英美都愛玩分而治之這一套,總之都是小國都得求著我我不是才有權力麼)。後來其與衣索比亞組成的共和國也是聯邦制的,說白了,想聯就聯,不想聯可以走(像美國內戰期間那樣用戰爭不讓聯邦出走的得有國力和武力啊!),所以其內部一直有著一股獨立思潮和勢力。

    冷戰期間,美蘇在非洲的爭奪中,也多少要運用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反對派”,部分有獨立意願的厄政治勢力就得到了支援,錢和槍是最主要的。母國當然不樂意,乾脆就開打,正好和埃塞的內戰(美蘇支援的)攪和到一起……然而厄也並沒有能夠完全獲得獨立

    直到冷戰結束後,蘇聯沒了也就沒人支援了,美國一看這個地方不錯啊(見下圖),無論戰略和交通上都需要。又有人要獨立,很符合世界警察彰顯“正義”的時候啊,準了,這樣我就能隨時用了。於是,打了多少年沒獨立成果的厄利垂亞,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透過公投成為獨立的國家。

    所以,內有分裂主義思潮,外有國際體系中的大哥幫忙,其就這樣獨立了……

  • 4 # 千里巖

    原本厄利垂亞的主要民族和衣索比亞的主要民族都是同源的,他們都是公元前五百年到公元左右渡過紅海的閃含民族後裔。只是因為地域分隔,在日後慢慢與周邊民族的通婚和同化中出現了差異,最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很類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

    當年渡過紅海的閃含民族建立了阿克蘇姆帝國,不斷地跟周邊的尼格羅人種部族進行征戰,建立了對他們的藩屬關係。為了便於控制整個地區,帝國的中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深入東非高原腹地,在這個過程中帝國接受了基督教,不過是最原始的教派。就這麼過了差不多上千年,後起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從各個方面形成了壓迫之勢。帝國周邊的藩屬民族迅速伊斯蘭化,帝國仍然保持著基督教的核心沒有改變,也保持著對他們的最高宗主權。其實這個帝國本身內部也是封建制的,基本上是劃分為許多公爵領地,最強大那個並且根據傳說血統跟以色列王國大衛王最近那個能被選上當皇帝(可以搜尋一下示巴女王傳說)。當年衣索比亞皇帝的頭銜就是“萬王之王,猶太的雄獅”。“萬王之王”說的就是這個最高宗主地位。大約區分公爵和藩屬的標準也就在這裡,信基督教的就是公爵有指望比血統當皇帝,伊斯蘭化的就算了,至於連語言都不是閃含語系的就更算了……很有點當年中國的宗室和外藩意思。

    這時候的厄利垂亞地位就介於公爵領地和藩屬之間,從血統和民族上來說他們的主要民族提格雷人也是閃含民族之一,可正如其他回答說的,奧斯曼帝國的征服來了,沿海地區挨著阿拉伯半島交通方便就被很容易的征服了,他們中間大量的伊斯蘭化了。從文化認同上開始出現了差異。

    等著奧斯曼衰落了,義大利跑來趁火打劫把這塊殖民地搶跑了,這還不算完,義大利人從當地徵兵加上本身的麵條軍打算一口氣吞掉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舊稱)。當然後來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埃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打敗了義大利軍隊還抓了不少來自厄利垂亞的提格雷俘虜。義大利的戰俘,他比較客氣的放回去了,這些提格雷人就倒黴了。在孟尼利克二世看來,他們本來是同一個民族的,竟然跟著外人殺進來了,叛徒啊!於是每個人都剁了一隻手再放回去……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兩國之間的民族認同差距了吧?厄利垂亞在異族統治下已經完全有了新的民族認同,可是埃塞總是覺得既然同源就是一家。

    到了二戰,義大利又戰敗了,這下子連殖民地都得交出來了,交給英國託管。不過當時大英帝國都散架了,哪裡還有心思弄這麼一塊戰略位置可以被英屬索馬利亞和南葉門替代,有沒有啥資源的窮地方管?於是英國又把包袱甩給剛成立不多久的聯合國……

    也正如其他回答說的,聯合國考慮了厄利垂亞啥都沒有真的就這麼讓他們獨立似乎不穩當,而旁邊的埃塞又在使勁說這塊地方跟他們有歷史淵源啊……於是1950年聯合國決定,讓厄利垂亞跟埃塞組建聯邦吧。埃塞想要的是海岸線和地盤,本身埃塞還是帝制的,海爾塞拉西當年吃過國內公爵不聽話結果打義大利不順手的苦,復國之後一直忙著搞中央集權。地盤既然到手,然後還留著一個有憲法、議會什麼的自治體,這不是將來埋下威脅自己帝制的定時炸彈麼?

    於是到了1962年,他斷然取消了厄利垂亞的自治體地位。這下子可讓那些自治政府的官員毛了,烏紗帽沒有了還被皇帝威脅。沒法子能逃的逃,不能逃的準備開打……

    當時蘇聯其實很看好這塊地,於是也高興的支援那些開打的去搞革命反對帝制,這玩意很腐朽嘛!厄利垂亞民族解放陣線就這麼開張了,開始打游擊……

    打著打著,厄解陣裡面有一夥人覺得蘇聯很“修”不夠革命,還是要搞農村包圍城市發動農牧民廣泛參加革命什麼的,於是又出來一個厄利垂亞人民民主和正義陣線。這個厄人陣打游擊是一把好手,越打越強。不過那邊埃塞後來也亂套了,蘇聯找到了門格斯圖上校,覺得他很革命,然後就支援他用枕頭把皇帝悶死了,自己做了工人黨主席……

    門格斯圖當了主席,埃塞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對待厄利垂亞,於是人陣接茬打游擊。不過門主席真的不會當官各種亂來,蘇聯在的時候幫他撐著還好,蘇聯垮了他也就玩完了。國內反對他的組成了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然後又團結了一大幫子各民族解放陣線成了衣索比亞革命陣線……

    當然了作為打游擊元老厄人陣也算是這個陣線團結的物件,但是厄人陣宗旨本來是獨立,所以可以聯盟但是絕不不加入埃革陣。不管怎麼說,打仗要緊誰也不顧上細究嘍。

    最後門格斯圖自顧不暇,主力都調去對付埃革陣了,厄人陣在1989年基本就控制了整個厄利垂亞。然後厄人陣比較仁義沒忘了朋友,出兵幫著埃革陣在1991年一起殺進了亞的斯亞貝巴,這是知道不徹底推翻壓迫階級就不可能真的解放啊。

    埃革陣攆走了門格斯圖之後,當然不能跟盟友立馬翻臉使勁啊,厄人陣已經完成了自立山頭,於是就這麼厄利垂亞宣佈獨立嘍……

  • 5 # 熱土迷

    以為分手是天堂,其實外面大多的色狼,直到她被糟蹋的遍體鱗傷!

    非洲唯一的基督教文明大帝國,在二戰中與我們並肩作戰,正在崛起:

    在目前世界的七個大洲上,除了南極洲鮮有人煙之外,亞洲和歐洲幾乎囊括了古代世界所有的帝國爭霸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也出現了盛極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和毛利土著文明。

    非洲僅次於亞洲,佔地球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論人口,同樣在七大洲當中位居第二,如此可觀的資料指標,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帝國卻不多,其中東非衣索比亞帝國算得上特殊的一個!衣索比亞王國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基督教文明古國,強盛時期的版圖北自埃及南境,南達索馬利亞,西起尼羅河上游,東迄紅海東岸的葉門地區,幅員遼闊,自從厄查納國王推行基督教,改革文字,奠定了基督教文明基礎,曾經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其中有象騎軍和海軍,控制紅海水域,獨佔紅海貿易,可謂是何其輝煌!

    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存續時間從1270年到1974年期間,是今日東非國家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和厄利垂亞的前身,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浪潮中,與賴比瑞亞並列的僅有的兩個保持了獨立地位的國家,它無數次被侵 犯,卻從未被征服,秉承傳統,血性十足。

    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衣索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義大利入侵(1936-1941)之前,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都一直儲存下來,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

    伊斯蘭教興起後,阿比西尼亞成為基督教在東非的一塊“飛地”,當1535年阿比西尼亞受到來自索馬利亞地區的伊斯蘭教“聖戰”大軍入侵時,葡萄牙還提供了一批火繩槍,以及由克里斯托弗·伽馬 率領的遠征隊。

    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代衣索比亞疆域,是衣索比亞人心中最偉大的帝王,面對1890年義大利第一次入侵,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敗意軍,震驚世界的同時,也迫使意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地位。

    在二次大戰中,和中國在抗戰爆發前的“黃金十年”一樣,1931年到1935年是阿比西尼亞的“黃金五年”,在這五年中,海爾·塞拉西的現代化改革在其他很多領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尤其是廢止奴隸制度方面,隨著義大利的戰敗,衣索比亞再次復國成功!

    於1974年12月宣佈衣索比亞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土地、金融財政機構和工業的全面“國有化”。次年3月,有三十個世紀曆史的衣索比亞君主制被正式廢除,臨時軍政府的親蘇意味明顯。

    在蘇聯解體後的1993年5月24日,衣索比亞的厄利垂亞省舉行“公投”,宣佈獨立。衣索比亞成為內陸國。1994年12月8日,埃塞制憲會議透過第四部憲法,規定埃塞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制,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6年。

    衣索比亞是非洲聯盟成員國,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非盟總部就設在其首都,是目前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衣索比亞將近1億的人口,非洲第二,有80多個民族,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新教的原始宗教。

    110多萬平方千米的衣索比亞有“非洲屋脊”之稱,衣索比亞高地有引人入勝的風景和野生動物,青尼羅河上的壯觀瀑布些令人神往!

    在阿姆哈拉語中,“亞的斯亞貝巴”意為新鮮的花朵,是泰圖王后的心水之地。雖接近赤道,但氣候涼爽,四季如春,周圍群山綿延,峰影重疊!

    青尼羅河、瀑布、塔納湖、宗教、悠長人類史,這些令衣索比亞驕傲的資源,正在被世界發現並關注......

    你覺得還需要多久,世俗化後的衣索比亞就會再次復興帝國的輝煌呢?

  • 6 # 大貓天天

    衣索比亞是東非信仰基督教的大國,勢力一度擴充套件到葉門,但是在15世紀以後逐漸衰弱,伊斯蘭教勢力逐漸興起,並在當時伊斯蘭教最強大國家奧斯曼土耳其的幫助下擴充套件到東非,佔據了現在厄利垂亞地區。之後厄利垂亞又被英國殖民,長期和非洲不多的獨立國家衣索比亞對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

  • 7 # 桃花石雜談

    厄利垂亞為何要從衣索比亞獨立建國?其實這個問題也挺簡單的,歸根結底可以說還是不同的歷史以及冷戰期間不同勢力的博弈造就的。那麼這兩國究竟有什麼不同的歷史呢?冷戰期間為何它們又成了大國博弈的戰場呢?殖民與未殖民的差異

    其實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本來是一個國家的,都是古衣索比亞的一部分。儘管雙方的民族構成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厄利垂亞有的民族衣索比亞也都有,當然衣索比亞的民族更多一些,有80多個,畢竟他更大嘛,但並不存在厄利垂亞獨有的主體民族。所以雙方的分歧主要不是民族衝突。

    衣索比亞(黃色)和厄利垂亞(綠色)的位置

    但雙方共同的歷史到公元16世紀卻中斷了,奧斯曼帝國在公元1557年佔領了厄利垂亞地區,使這一地區開始與衣索比亞發生文化上的分離,主要是就是這一地區的伊斯蘭教開始增長。然後到公元1890年,義大利又佔領了厄利垂亞,對該地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而在義大利殖民統治的後期,義大利在二戰之前不久又將整個衣索比亞也吞併,因此厄利垂亞在義大利統治期間又成為了義大利衣索比亞殖民地的一部分。之後在二戰期間,英華人從義大利手中奪走了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之後,這兩個地方都在英國的統治之下共存了10年左右。

    意屬東非殖民地,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都歸屬其中

    在1952年,英國給予了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獨立地位,這兩個地區聯合組成了聯邦。但因為雙方長期有著不太相同的歷史,所以也形成了不完全一樣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宗教的差異。前面說到,厄利垂亞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伊斯蘭教徒人數明顯增加,到後來基本和基督教徒人數是一半對一半,因此厄利垂亞不存在主導的宗教,但他們內部的兩大宗教倒還能基本和平相處。

    冷戰時期大國博弈的戰場

    但因為衣索比亞的體量要明顯大於厄利垂亞,其實力也明顯更強,因此雖然雙方有矛盾,但從英國獨立出來就是一個國家,因此雙方的聯邦也得到了維持。但在1962年,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卻強行廢除了和厄利垂亞的聯邦體制,把厄利垂亞降格成了一個省。之後厄利垂亞就開始了長期的獨立鬥爭。

    獨立後的衣索比亞

    但因為雙方體量懸殊,所以厄利垂亞光憑自己的力量再鬧也是不可能實現獨立的。不過因為冷戰因素的介入,使雙方的矛盾在外力作用下不斷擴大。首先是衣索比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扼守著世界最重要的熱點地區紅海和中東地區,尤其是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因為海拔高達2300米,因此成為了對中東進行情報監聽的重要場所。根據有些說法,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可能各國有數千名情報人員在此地從事監聽工作,特別是美國和以色列。

    (長達30年的厄利垂亞獨立戰爭形勢圖,其中綠色區域為厄利垂亞獨立運動的根據地,條紋區域為衣索比亞政府軍長期佔據的地區)

    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完全失去了外援的衣索比亞原政權被國內反對派推翻,新政府也無力再阻止厄利垂亞獨立,最終在象徵性的兩年過渡期之後,厄利垂亞獲得獨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能不花一分錢養百萬士兵,為何其子孫最後會窮到無錢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