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美國哪還算兩線作戰?在兩洋堡壘的保護下作戰吧?

    德國的兩線作戰,其實二戰已經是多線作戰了。西線法華人被擊敗了,英國被壓制在海峽那邊,但蘇聯用龐大的國土和不怕犧牲的軍民拖住了德華人。而對美華人來講,雖然早早確定了歐洲優先的戰略原則,但實際上美華人就是先在非洲戰線上打了幾場小仗(還被收拾地夠嗆),太平洋戰場確實一度相當危險,但即便是夏威夷島都沒有遭到日軍的登陸入侵。

    相比之下,蘇聯被納粹德國奪取半壁江山,中國也被日本佔去大片國土,這些本土作戰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全民族抗戰,老弱婦孺全部被捲入戰爭。

    而美國的本土,安全的躲在兩洋堡壘內,除了伊-25等少數幾次襲擊,甚至沒有遭遇日軍或德軍的直接打擊。作為民主國家兵工廠,美華人確實為反法西斯國家提供了管家你的武器和物資,但想想中國和蘇聯,勇敢的軍民在用血肉抵抗美國敵人們的直接攻擊。包括英華人,海峽沒有被突破但英國南部的城市都被炸成廢墟,更不用說中國的南京、重慶….和蘇聯的列寧格勒等地。因此美華人可以好整以暇地調動物資和人力,投入自己所需要的戰場。

    太平洋戰爭對美華人而言已經是慘烈至極,這可以從HBO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來看,與太平洋戰場相比,同樣充滿危險的歐洲戰場簡直像“天堂”一樣。

  • 2 # 厲兵

    美國的兩線作戰,跟德國的兩線作戰是兩碼事。比較準確的說法是美國兩線揍人,德國中後期是兩線捱揍。德國在二戰初期,確實是不想兩面打的。開局打算先推法國,再逼降英國。但是希特勒沒想到丘吉爾寧死不降,不列顛空戰讓德軍希望奪取制空權的願望成為泡影。直接導致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實施不下去。

    圖一:美軍一艘航母上密密麻麻的艦載機。希特勒同學請坐下,知道你沒有。

    德國看看幹翻英國無望,不知道哪來的信心,覺得能用閃電戰擊敗蘇聯。打算收拾完蘇聯再逼降英國。但1941年6月22日發動對蘇聯的突襲後,掉進了東線戰場的大泥坑裡,在這個泥坑裡一拖就是四年。東線的殘酷猶如狡肉機一樣,榨乾了納粹德國每一滴血。在英美的軍援下,即使盟軍不登陸諾曼底,蘇聯也能單獨逆襲,反推德國。

    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後,在德國的後背又插上一刀,再加上東線的一刀,希特勒算是真正的兩脅插刀了。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翻盤的,無論是隆美爾,還是曼施泰因,還是古德里安,都不可能在東西兩線的陸戰戰場,翻盤任何一條戰線。名將們只能儘可能的拖延時間,打一些比較好看的戰役。

    圖二:這張圖片同框的美國航母沒多少,也就只有七八艘吧。

    德國的兩線作戰,既發生在陸地戰場,也發生在空中戰場和海上戰場。鄧尼茨的海上狼群戰術確實贏得過一波先機,但是隨著英美護航戰術的發展,狼群破產得很早,德國妄圖不發展強大的以航母為中心的水面艦隊,只通過潛艇偷襲贏得海戰,是不可能實現的。

    英美非常重視戰略航空兵的建設,而德國這方面幾乎是零,美國參戰後,德國的天空對於英美航空兵幾乎是不設防的。英美隨時能對德國任意目標發動戰略空襲,千機轟炸的壯觀景象比比皆是。蘇軍雖然沒有象樣的戰略航空兵,但至少在戰術航空兵方面不吃虧,發動的大型戰役往往有戰鬥機的數量優勢。

    圖三:美軍的B-17隨時能抹掉德國任何一個城市。希特勒同學繼續坐下,戰略轟炸機部隊你也沒有。

    日本不可能登陸美國本土,對珍珠港的偷襲已經盡了傾國之力,更沒有立足點和強大的國力支援建立一支強大的戰略航空兵。德國和日本都不可能對美國本土發起登陸作戰,也不能轟炸美國本土。美國參戰之初就立於不敗之地,贏得戰爭只是早晚的事情。美國在二戰時確實很忙,基本忙於西線揍德軍,東線太平洋戰場揍日本。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並不算是兩線作戰,只能說兩線出擊。西線海軍對付日本,東線陸軍聯合英法對付德國,海軍陸戰隊是兩邊都攪和。至於美國為什麼勝了很容易理解。

    1.強大的軍工實力。陸軍的各種機槍,衝鋒槍,步槍,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的各型飛機,能同時裝備這麼多自己武器裝備的估計也就只有美國了。為前線部隊提供了許多優良的裝備,奠定了戰爭勝利的基礎。

    2.強大的經濟實力。能同時裝備除了土豪美帝哪個國家都不可能同時裝備那麼多武器。連曼哈頓計劃裡面花費的錢都能支援中國打贏兩個日本,光是為了提煉濃縮的材料,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磁鐵廠,而為了造這些磁鐵就動用了國庫裡一點幾萬噸的白銀。這實力也沒誰了。

    3.沒有受到戰爭的迫害。你前線打仗再嗨,後方的生產機器依舊沒停,為戰爭不斷輸入戰爭血液。而日本和德國的工廠被美軍都炸爛了,生產不出更優秀的裝備。而且後勤保障受到美軍的威脅,前線部隊後勤都成問題。所以在二戰誰拉攏的美國誰就有很大的勝利的機會。

  • 4 # 靜夜史

    這個有可比性嗎?

    什麼是兩線作戰呢?“靜Yes”認為:兩線作戰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將兵力同時投放在相反的兩個方向,而且,是必須這麼做。

    我們看德國,在英國還未徹底搞定的情況下,向蘇聯大舉進攻,主動將德國引入兩線作戰的泥潭。

    而美國則不是這樣,從美國的角度上來看,日本和德國都不具備同時從東西進攻美國本土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美國願意,美國可以只在一個方向作戰,或者,根本就不用作戰。

    這和德國是有本質不同的。

    所以,美國根本就不是兩線作戰,因此根本就談不上兩線作戰都取得勝利。

    在二戰中,美國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靜Yes”認為美國的東西兩線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1、西線:跌宕起伏

    1941年12月9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隨即,美國和日本的海上力量,在廣袤的太平洋上,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殺,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萊特灣海戰、馬里亞納海戰、硫磺島戰役等,美國為了擊敗日本,付出了巨大代價。

    從1941年底到1945年8月,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共傷亡55萬多人,其中陣亡12萬多人,負傷43萬餘人。而日本傷亡達到155萬多人,其中陸軍傷亡114萬多人,海軍41萬多人。

    雖然美國在進攻日本過程中採用“跳島戰術”,不再逐島爭奪,但是美國仍然是一步一個坑。

    作為日本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海軍幾乎全部投入到和美國的太平洋戰爭中,所以美國付出的傷亡特別大。

    而日本深受武士道的影響,個個是亡命之徒,在戰爭接近尾聲時甚至動用“神風特攻隊”對美軍進行自殺式的攻擊。

    這是美國最後決定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主要原因。

    2、東線:波瀾不驚

    相比於西線的一步一個坑,美軍在東線的歐洲戰場可謂是波瀾不驚。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美國在歐洲戰場,盟友比太平洋要多很多,此時的蘇聯,吸引著德國大部分的精銳力量,相比之下,德國在西線的軍隊投放就顯得兵力不足。

    所以,德國在西線的兵力基本都是二線部隊,而且依託大西洋堡壘和齊格菲防線,主要呈防守態勢,這和太平洋地區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此時的英國還保持著相當強大的力量,英國的空軍和海軍要強於德軍,美國在歐洲戰場顯得更像是一個後援而不是主力。

    此時的蘇聯,正在和德國進行著殘酷激烈的爭奪,雙方均出現大量傷亡。而此時的西線盟軍則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坐看蘇聯和德國兩敗俱傷。

    而在德軍敗相初現時,美英等國才在1944年6月發動諾曼底登陸戰。

    此時,和美國並肩作戰的,主要有英軍、戴高樂帶領的法軍,這和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和日本的廝殺完全不同。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德國只是在西線的阿登地區組織了一次像樣的反擊戰,其後便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了。所以美英盟軍進展順利。

    此時的德國儘管敗局已定,仍然將主要兵力放在東線的蘇德戰場,這使得美英盟軍順利突入德國本土。彷彿是心有靈犀,美英盟軍儘管先到柏林城下,但仍然將進攻柏林的任務交給了蘇聯。

    所以至始至終,美國在東線的作戰都沒有太大的工作,加上盟友的幫忙,美國可謂是順風順水。

    所以,美國在兩線最後都取得了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5 # HannibalLecter

    戰爭的基礎是資源,資源的基礎是土地和人口。

    我們來看一下世界地圖——

    左邊的非洲,歐洲,阿拉伯半島佔五分之一,蘇聯,印度,中國,澳洲,太平洋佔五分之二,右邊的美加、拉美佔五分之二。

    土地上可以開採資源,可以繁育人口,可以研發科技,可以設立工廠,可以製造武器,可以訓練軍隊。

    最初,佔五分之一的歐洲裡面有個德國折騰起來了,慢慢的佔領了法國、波蘭、捷克、奧地利、荷蘭等等,幾個西、南歐國家全部被納粹佔領,非洲也被染指,世界的五分之一變成了紅黑色。

    這個時候美國並不著急,還有左五分之二,也就是蘇聯,印度,中國,澳洲可以死磕,就算是大西洋這邊,還有一個英倫,英國雖然沒有多少土地,但是作為海上霸主,還是可以硬剛一會兒的。

    然後,剩下五分制二中間的這個日本崛起了,和美國發生了正面衝突,並且開始向西,侵略中國,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東,一西,開始侵吞亞歐大陸。

    先不說太平洋戰區,如果日本入侵中國,印度,侵略蒙古,蘇聯遠東地區。而德國佔領中亞,和日本會師,那麼世界五分之三的地區,資源,人口都將被軸心國掌握。那麼懂算數的人都知道,美、加、拉美全部加起來,胳膊也擰不過大腿。所以美國急了,決定參戰。

    即便是美國參戰,也沒有在自己本土折騰。太平洋幾層島鏈,炸爛了就炸爛了,非洲,歐洲戰場,反正打爛了的樓你們重修,炸爛了的工廠你們自己收拾,美國本土與戰火隔海相望,沒有受到任何侵擾。

    而德國就不一樣了,柏林隨時在英國空軍的轟炸範圍內,又沒有制海權,蘇聯的坦克隨時可以打過來,一爆發戰爭,就炸你本土,連個緩衝區都沒有。

    還有最後一點一定需要說的是,二戰中世界人口損失7000萬人,其中,蘇聯佔2,660萬左右,中國約佔1,800萬人。作為主戰場受到的損害是非常大的。

    二戰中美國都在客場作戰,就是伸出拳頭去打別人,打得到就硬了,打不到,最多折一隻胳膊,而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是在自己肚皮上點蠟燭,弄不好所有人都來踩,弄不好就玩火自焚。

  • 6 # 一葉楓流

    幾條線作戰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多大的力量。

    美國的經濟實力、人口數量比日本和德國的總和都多。而且美國在1942年的主要作戰行動都在太平洋,主力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陸軍一直在國內訓練、擴充。前往歐洲海外是北非登陸,軍隊數量也不多。美國生產的武器裝備供應所有盟國軍隊。而且德軍大部分都陷在蘇聯,其餘地方的兵力不多,就不需要美國傾全力了。等到美國在諾曼底登陸,太平洋上的日本已經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而德國的經濟實力只是和英法相當,人口也不如英法總和。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兩線作戰就力不從心,顧此失彼了。

    小孩打架,一個打不過兩三個。一個大人對付幾個小孩還是比較容易的。

  • 7 # 聯合防務

    德國和美國的兩線作戰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德國那個地方,周圍是一大堆對頭,而且還都是工業化國家,硬茬是法國、英國、蘇聯,德國要想擴張強大,就需要擊敗這些世界級的強手,無論向西還是向東,難度都很大。所以,東西兩線作戰問題是德國天然要面臨的問題。

    但是美國就不一樣,東西是大洋,南北皆弱鄰。美國天然就沒有東西兩線或者南北兩線作戰的問題。

    二戰開始後,德國是既要揍人,還要顧及自己捱揍。西線的勝利並沒有解決本土挨炸的問題,德國還必須在本土部署強大的防空兵力。由於英國沒被打敗,德國還需要在西線部署大量兵力,不能一心投入到東線。

    美國則根本不用擔心本土遭到襲擊,夏威夷的珍珠港只是遠離美國本土的海外領地(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才正式成為美國第50個州)。所以,美國參戰可以自由選擇方向、選擇時機,反正都是出去揍人。雖然戰略上是先歐後亞,但是美軍實際投入歐戰的還是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部隊,海軍主力、陸戰隊和部分陸軍是在太平洋上與日軍作戰。

    到1943年之後,美國陸軍才大規模參加北非、義大利戰事,而且是幫英華人,所以美軍很超脫。而德國則不同,1943年之後開始陷入到處捱揍的境地,丟了北非、在義大利苦戰,西線面臨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到1944年6月6日以後,德軍是東西兩線被夾攻。美國則恰恰相反,在1944年之後是兩邊揍人,越揍越爽。(S)

  • 8 # 使用者5770541302

    因為美國和德國的實力差距,同時還有戰爭中雙方的投入也是不同的。

    首先說美國,美國在人口數量、工業生產能力等重要能力上均要比德國強很多,美國在二戰中不僅能夠滿足自己軍隊的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等一些需要,還能同時滿足包括中國、英國、蘇聯等國的物資需求。

    而二戰就是一場比拼綜合實力的戰爭,美軍即使遠在東南亞也能迅速得到大量本土生產的物資,而德國戰爭中各種軍用物資都處於短缺狀態,連武器裝備都不能滿足部隊的作戰需要,戰爭末期更是陷入包括糧食、石油等全方位的短缺。這已經宣告了德國的失敗。美國採用了“先歐後亞”的戰略,重視歐洲戰場的需要,因為納粹德國威脅更大。而日本本身綜合實力更不是美國的對手,自然被美國放在了後面。

    同時,德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問題,二戰早期先攻下了法國,但是卻留下了英國這個絕佳的反攻跳板,其後德國又投入了對蘇戰爭並陷入泥潭,大量兵力被牽制、消滅。諾曼底登陸時,西歐德軍中的精銳部隊很少,無法抵擋盟軍的推進。

    而美軍中,負責太平洋戰場的主要是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而歐洲戰場則是陸軍(包括陸軍航空隊的主力),因為歐洲戰場對海軍以及兩棲作戰的需要不是很大,這也恰好讓美軍的兵力得到了不錯的利用。反觀德軍,本身實力就不如美英蘇等國的綜合實力,又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戰敗已成定局。

  • 9 # 利刃號

    作風兇悍裝備精良的德國軍隊最終在二戰以失敗收場,很多人將這歸因於德國的兩線作戰。兩線作戰使德國深受其困,腹背受敵,在筋疲力盡之下最終不得不發起投降。然而有人對此卻提出了質疑,並拿出美國作為依據,稱美國同樣是兩線作戰,最終卻取得了勝利。

    乍一看這個問題似乎確實值得斟酌,仔細想想,其實不然。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和德國同樣是兩線作戰,這本質上是一個偽命題。雖然從美德兩國參與的戰事來看,確實都在兩線發力,但這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德國的兩線作戰,即一線對抗蘇聯,一線對抗歐洲。德國在東西兩線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去應對各方的圍剿,屬於戰略上被動挨打的那一方。而美國與其說是兩線作戰,不如說是雙線支援。雖然美國同樣在兩線戰場上部署了兵力,但其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助攻者的角色,相比於德國所面臨的兩線壓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來自強大且團結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助,為美國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點,那就是美德雙方作戰戰場的主客之別。德國兩線作戰,其中一方還是自己的大本營,可以說核心安全受到直接威脅。而美國則遠赴重洋,在異國的戰場上大可以放手一搏,壓力小了不少。

    最後,中國古話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國進行的是法西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在道義上沒有任何立足點。而美國則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正義代表,得道多助,兩線作戰取得成功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本能理論是怎樣讓經典物理學起死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