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墨飄香伴你我

    孩子膽小,受人欺侮,做為家長肯定是很難受的。

    那麼如何辦呢?我覺得首先應從三方面做以考慮:

    一、孩子膽小的原因

    1. 家長過於寵愛,一直不放手,事事為孩子做主,造成孩子膽小。

    2. 家長對孩子管教過於嚴格,造孩子膽小。

    3. 有醫學專家說,孩子膽小是因為孩子脾胃虛。

    二、對症下藥

    認清孩子的膽小原因,對症下藥。

    針對第一種情況,首先請家長學會放手,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給孩子創造體驗的機會,多與小朋友接觸。

    針對第二種情況,請家長允許孩子犯錯,想想大人都犯錯,何況一個小孩子呢?特別是孩子做錯了什麼事的時候,不能大吼大叫的,這樣容易造成孩子越發地膽怯,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在家長的訓斥中一點點兒磨沒。

    針對第三種情況,到醫院去檢查下,另外加強平時的身體鍛鍊。

    三、小孩子受別的孩子欺侮、打架衝突,這是小孩子進入孩子們之間的“小社會”不可避免的事。

    1.若發生了,要正確地勸導孩子,告訴孩子:“不要怕他,要大膽地說'不',因為越怕他,他就越欺負你。但也不能以牙帶牙,因為打人是錯誤的”。

    2.平時要教育孩子,當覺得自己要挨欺負時,告訴孩子選擇離開是一種方法。但做為家長,最好的方法是平時多和孩子演習下,孩子受人欺負時的自我保護方法。

  • 2 # LJ靜談教育

    我能理解媽媽此時的心情。

    一、培養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因為家庭的溺愛,從小依賴性強,遇事膽小,不自信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及時解決這一問題,對他的成長將大有好處。我建議,家長主要從正面鼓勵著手,不要吝惜讚揚語言。比如,小孩子在眾人面前讓他表演一個歌(舞)或者畫幅畫、寫個字等時,他膽怯,在眾人面前不敢做,特別是別的孩子表演完了時,他扭扭捏捏不敢到前面來,您可以走到他的身旁悄悄地告訴他,孩子你是最棒的,唱(跳)一個讓他們看看,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結果,可能是使您的孩子邁出了大膽的第一步。當然,在您的一次次的鼓勵下,孩子的信念慢慢增強了。在正面鼓勵的基礎上,您還可以同時使用激將法和積極的心理暗示法,這樣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膽小的原因

    在眾多的獨生子女中,多數孩子活潑好動,能言敢為。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孩子膽小怕事,平時沉默寡言,不願跟大家一起玩,沒有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好奇的特點。他(她)們靦腆,說話聲音低微,主動要求少,不敢一個人外出等。

    造成孩子膽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性格的、但主要是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如,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鍊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三、措施

    那麼對膽小的孩子應該如何幫助教育呢?

    1、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並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2、端正父母教育態度,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發展。

    3、平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她)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她)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4、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開胸懷,開拓眼界,還要教給孩子適當的技能,如唱歌、繪畫、手工等,使孩子堅信自己並不笨,從而增加自信心,敢於參加小夥伴的活動。

    5、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糾正孩子的膽小,並培養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

    6、常常講些勇敢的小朋友的故事,用故事中主人翁的行為來間接地教育她。

    7、打架,也就是對抗行為,在兒童發育成長的過程中,常會碰到雙方不一致的事,往往會互相打起來。這並不是應該鼓勵的行為。家長在這裡說:“他似乎天生就不會打架,從沒打過別的小孩”,好像打架是好行為,不打架是懦弱、是沒骨氣、這就錯了。碰到孩子們打架,應該拉開,分別談話、教育,讓他們認識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什麼是好行為,什麼是不好的行為;碰到問題(比如大家都想玩小汽車,而小汽車只有一輛)應謙讓(讓對方先玩),而不是搶奪,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使對方受到傷害。這些道理多講了,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都會接受,而表現在行為中,你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絕對不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去和別的孩子打架(當然,適當的自衛還是要的,但這不是反擊),好像這才是“英雄”,你的言詞中好像有這個意思。 。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敏、勇敢。但是,有的家長卻失望地發現,他們的孩子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內心裡卻是那樣膽小如鼠。晚上,不敢獨自睡覺,自天,見了小蟲也會嗷嗷直叫。

    孩子上幼兒園後,除了作息、吃喝拉撒的自理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需要他去面對和成長——社交與衝突解決。而這一點,也是爸媽們感覺最棘手的。

    如果一天,你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說:“媽媽,今天小朋友打罵我了/搶我東西”。

    當孩子向你告狀時,你想好如何應對了麼?

    教孩子堅強?他會更委屈,因為連爸爸媽媽也不懂他……教他打回去?且不說冤冤相報,但從孩子講,制服是孩子的長處麼?教他下次躲遠點?那會不會擔心以後孩子變成膽小怕事?去找老師協調?又擔心他太依賴成人,以後無法自己處理……

    OMG,這件事,似乎沒有李玫瑾教授說的“打回去”那麼簡單,也很難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向劉備一樣“先禮後兵”,也不確定能否告訴孩子用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當然也很少有爸媽能夠讓孩子從此變得很“佛系”。

    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孩子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孩子給我們說自己被欺負的事,其實是在“訴苦”,這種行為源自於孩子需要排解負面情緒的內心需要。

    訴苦,就是把你的不開心說出來,講給別人聽。把你的遭遇、憤怒、悲慘、孤獨、寂寞、無助、絕望、受傷、委屈、無聊、迷茫,通通都說給別人聽。

    一個人心理委屈需要排解時,把委屈說給最信任的人,可以讓吐露著內心更安全,這樣自我療愈的效果就會更好。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父母無疑是最重要和依賴的人。

    所以,孩子來找我們訴苦、告狀了。

    或許,不少爸媽內心會不自覺地抗拒訴苦,所以,他們會本能性的想盡早結束孩子反應的事:

    不瞭解事情來龍去脈,就給出誰對誰錯的是非評價

    不明白孩子需要回應什麼,而以自己的認知告訴孩子沒什麼,要堅強

    不考慮孩子有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潛在思路),直接給出可以怎麼做的操作指南

    而這些著急的行動,其實早已背離了孩子向我們訴苦的初初衷:我好委屈——我需要安慰。

    訴苦求安慰會不會上癮?

    當然,也有一些爸媽是心如明鏡的,他們明白孩子就是來求安慰的。但在他們心裡,卻有一坎兒:如果事事求人,長大以後如何獨當一面?

    所以,他們也會經常出現客觀的分析是非曲直,把孩子當機器人進行程式設定的情況。

    其實,當孩子選擇來時,他的內心已經做過了衡量,我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所以我要開口尋求幫助。這其實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也是處理問題的能力體現。

    而對於孩子會不會上癮而喪失能力,主要是看父母是直接代勞,還是會抓住機遇進行能力訓練。

    總體來說,要做到情感上支援,技術上輔助。

    情感上支援,技術上輔助

    情緒沒有對錯,不論你覺得是孩子錯、孩子弱、孩子倒黴還是孩子如何,這些孩子在心理上訴苦求安慰的需求是一樣的。所以,對於父母來說,要無條件的愛孩子。

    技術上,則需要謹慎了。直接告訴孩子如何處理、甚至告訴孩子“放著我來”,都會讓孩子從問題處理中脫離。

    6句話,讓委屈成為孩子高情商的起點

    那麼,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透過對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唸的不斷實踐,我總結出6句話,經兩個孩子親測,效果不錯,分享給大家:

    【第一句:你感到很委屈/很難過是麼?】

    既然孩子是為了釋放情緒,那麼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回應他的內心需求,讓孩子得到初步的安慰。

    這時候,一句“所以,你感到很委屈/很難過是麼?”,再配以一個媽媽抱/爸爸抱,會讓孩子拘謹的心快速開啟。

    接下來,我看或者收穫孩子深深地點頭,或者收穫孩子嘩嘩的眼淚,也或者會收穫孩子默默的低頭。

    雖然反饋不一,但傳遞了一個訊號:孩子的心結在因我們的互動緩慢開啟。

    這時候,蹲/坐著和孩子同高,或拉著手或並著肩或深深的抱一會而,都是不錯且要跟進的選擇。

    【第二句:能不能告訴我,今天發生了什麼?】

    孩子迴應了我們理解他的言語,就等於他做好了進一步吐露心聲的準備。

    所以,接下來我們並不急於評價是非或者支招。因為事情還沒呈現,而孩子還沒明白到底為何會這樣。

    所以,第二句我們要去搞清來龍去脈。

    說一句“能不能告訴我,今天發生了什麼?”,是對嚴陣以待的孩子發出開講命令的絕好語言。詢問中,溫柔、急切不言而喻。

    這時候,孩子會斷斷續續的講他眼中的“事實”,這個事實是導致他難過的原因。不論孩子說的是什麼,都不要評價。比如我覺得吧,這件事是你對不對,他對不對。因為評價會阻礙溝通。

    【第三句:哦,原來是這樣啊。在……時候,他……了你(如何對待),但你卻不喜歡他的這種做法,對麼?】

    第三句,很長,也很關鍵。他是你從迴應情緒,到引領孩子解決問題的轉折。而這句話中,每一部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哦,原來是這樣啊。

    表明你很認真的聽了。我們知道,很多時候,鬱悶的情緒只要有個專注的聽眾,就解決了大半。

    在……時候,他搶走了你的玩具/打了你。

    複述是一種澄清,用來矯正你和孩子之間,可能存在的那些理解差距,這對於確定解決方案,十分重要。

    可是,你不喜歡他這樣對待你,對麼?

    這句反問,是你給孩子的一劑強心針,是開啟孩子勇氣之門的鑰匙。

    他來找你訴苦,往往是當時過不去那個坎,而過不去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內心力量不足,不能自信的直接面對和處理。

    這個時候,我可以再次刻意的嵌入身體語言,拍拍肩膀、拉拉手、摸摸頭,都可以讓孩子接收到你懂他,而他也可以。

    經過這一輪,不少孩子會給出確定的迴應。

    【第四句: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認為怎樣能夠避免別人這樣對你?】

    當孩子心理處理差不多時,就要解決未來再遇到該怎麼辦了。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掌握處理方式呢?

    幼兒園的孩子一般是2-6歲,著名兒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將感知動作內化為符號,並透過符號進行思維。也就是說,我們讓孩子感受如何處理,他們會把這個方法記錄下來,到需要用的時候,進行呼叫。

    這時,我們可以用“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認為怎樣能夠避免別人這樣對你?”,來開啟孩子的路演模式。當孩子心裡有數時,再遇到這類情況才可能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第五句:……,這是個不錯的想法,我認為你可以試試。要不要我們先練習一下?】

    當我們開啟孩子路演模式時,如何去做可能就有了答案:

    有的孩子會說:我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樣——勇敢說不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我提前就走開——智慧躲避也有的會說:我去找老師——尋求幫助

    哪個更好?其實,它們都是很好的做法,我可以先選擇孩子說的那條,他會更容易去做。

    說這句話時,核心是要複述他的想法,然後肯定。這樣,孩子會因為貢獻而激發自我價值感。這一點,是他面對問題,願意積極尋求方案的力量支撐。

    鼓勵完後,最好是和孩子模擬下這個場景,讓孩子的方法落地實踐,為孩子的正式上場做好準備。

    【第六句:還有其他辦法麼?……我突然想起來,以前我是這麼做的】

    一個方法,揭開了孩子解決問題的序幕,接下來,就是演出的最精彩時刻——尋求更多的思路。

    這時候,我們可以詢問孩子,鼓勵他想更多的方法。如果冷場,就用“我突然想起來,以前我(或某某)是這麼做的”拓展孩子的知識庫。

    孩子不說怎麼辦

    當然,有的孩子會在任何一個環節停下來,拒絕說話。這時候,不要焦慮,因為我們可以做以下幾種努力:

    1、回憶下有沒有一些不恰當的表達,阻斷了孩子的表達意願。比如:

    這件事應該這樣/為什麼不這樣?——說教

    為何小朋友專門欺負你?——質疑

    你怎麼不躲開/不還手?——指責

    這有什麼好傷心的——冷漠

    ……

    如果有,用“我”的語言立即修正(告訴孩子):剛才我哪點做的/說的不合適,因為我聽到你這麼說,內心有什麼感受/想法。

    2、給孩子不說的權利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情緒過不來或不會排解,而卡住不想說、說不出。這時候,就用身體語言迴應他,默默陪伴他即可。

    帶到他穩定時,問一句是否願意說,如果還不願意,告訴孩子“如果你想說的時候,可以告訴我,我隨叫隨到”。

  • 3 # 渝裡紅謝孔升

    告訴孩子,打贏了就有飯吃。打輸了,就別回來了。家長支援孩子,孩子的膽量就會大起來。要告訴孩子,人不能帶著恥辱生活。

  • 4 # 陳小b的媽咪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作為父母,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卻不敢還手反擊。因為孩子的世界和動作的世界一樣,是愛捏“軟柿子”,欺負者的心理會得寸進尺!只有更甚。

    作為家長,除了關心保護孩子外,首先要給孩子信心!因為就算真的打起來,自己的孩子不一定就打不贏。但是孩子自己都怕了,還怎麼打?只能任人欺負了。

    其次,陪孩子鍛鍊,有健康的體魄。能欺負別人的那些孩子,一般都比較健康,好動,精力旺盛(只有少部分還是是依仗年齡大的哥哥撐腰)。

    還要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求助。求助老師,求助大人,只要孩子開口,老師是肯定幫助的。很多大人也會幫助呵斥那些欺負人的孩子的。

    其實,社會真不容易!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成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恐怖的電磁炮,是否能悄無聲息就毀掉一艘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