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雨喜雨

    因為唐太宗罪孽深重!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幹著殺兄弟,殺盡侄子,逼父親禪位的無人倫之理的事情;另一方面還要強行佔有兄弟媳婦。他如果講道德,應該殺了兄弟媳婦,殺了那麼多的人,多殺一兩個又有何妨?而不可以讓她們蒙羞,讓她們生不如死。他幹著山野匹夫都不恥的事情,在他躍馬揚鞭在兄弟媳婦們身上時,兄弟媳婦們面對殺夫殺子的仇人,不但不能唾罵,還要服務他,被他強姦,他讓兄弟媳婦們情何以堪!讓良家婦女們情何以堪!讓中華道德情何以堪!讓中華文明情何以堪!單就倫理道德,豬狗不如!因為完全沒有倫理道德,因為他的髒亂,致使後面的君主競相效仿,幾千年的社會因而無序,故自唐中期起外強中乾,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異族藉機得以崛起,亂我中原,千年危害漢人。七次國都陷入,收復都靠僱傭異族收回,國家讓異族燒殺強擄國都,整個社會禮樂崩壞,社會處於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時期,百姓不堪其苦。趙匡胤如果不黃袍加身,必然因為慣性,身處險境。當然,如果趙匡胤不因應時事,如果其他人黃袍加身,柴榮後裔必然逃不過滅門之禍。

    很多人說朱元璋得國最正,朱元璋卻說宋太祖得國最正。不過不知道有多少人懂古文,能不能看懂,能不能理解朱元璋√宋太祖的評價!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講壇評價宋太祖黃袍加身。宋太祖黃袍加身是中華民族的幸運,是中華民族的大幸!當然淺薄者不會理解!

    曾經看過一箇中央臺關於北宋建立的紀錄片 ,歷史經歷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亂世,百姓經受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不堪其苦,民不聊生。時代呼喚英雄拯救黎民百姓,趙匡胤作為拯救黎民百姓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建立北宋。

    至於有人說過篡位,只是言者的沒有見識。江山社稷有德者據之。五代十國沒有一個是正統,五代十國五十多年時間經歷十多位皇帝,都是沒有秩序,沒有廉恥,靠軍權發動政變,建立國家。後周自己就是黃袍加身,殺死漢隱帝,殺死後周太祖自己所立的無辜的劉贇皇帝,又還沒有等得及劉贇登基就暗殺無辜的劉贇,何來的倫理道德。後周何來的正統?

    只不過,現在道貌岸然,或者胸無點墨的多,信口可以開河。

    趙匡胤為什麼能建立北宋。

    第一,高平之戰沒有趙匡胤這一偏將挺身而出,後周必敗,也有可能柴榮被殺。初立國,即使不死,柴榮信譽大打折扣,後周很難有好的延續。

    其二、柴榮南征北戰,首功趙匡胤,當然柴榮有識人之明。

    其三、柴榮徵幽雲三州,只是地理位置並不重要,契丹幾乎不設防的三州,繼續進軍,必然契丹傾軍而出,後周不是對手。柴榮與趙匡胤都進攻過北漢,都無功而返,一個北漢都拿不下,怎麼可能輕鬆拿下幽雲十六州。

    第四,治國,柴榮不是趙匡胤的對手。趙匡胤胸懷寬廣,以仁義治國,能力超群遠超柴榮。柴榮確實是五代十國的英主,但只侷限於五代十國亂世,他的定數確定他成不了千古一帝。

    柴榮缺陷有史可鑑:

    一、嚴刑峻法,輕視天下。

    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周世宗攻下楚州後下令屠城,駭人聽聞!明君不會有此所為。

    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

    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

    周世宗的輕視天下人,好殺加多疑,能將自危,君臣難以坦誠相見,同心戮力。

    二、狐性多疑,無法君臣一心。

    柴榮死前,懷疑符彥卿,所以用她的女兒做皇后,讓他不好意思黃袍加身。調離張榮德,也懷疑趙匡胤,一度猜測並讓趙匡胤靠邊,是無人可用,才徵得符彥卿的同意,臨時任用趙匡胤。

    柴榮對手下狐性多疑,只是將他們看成一枚枚棋子而已,談不上恩重如山!他是託孤給符彥卿為首,託孤給三個宰相王溥、範質、魏仁浦,他們為顧命大臣,韓通負責調兵,趙匡胤、李重進用兵,互相牽制。因為主少國疑,船老大太多,無法形成有效統一意見,主要將領很危險,包括張榮德、李重進、趙匡胤等都有被冤殺的危險,韓通的兒子已策劃殺掉趙匡胤,如不發動政變,趙匡胤等很危險。如果趙匡胤被除掉,後周必然動亂,後周必有其他將領黃袍加身,張榮德、李重進必然黃袍加身,誰會聽一個七歲小孩的胡亂指揮,到時後周皇室必然身死國滅,華夏民族基本統一將遙遙無期,百姓永無寧日。

    柴榮之死跟他狐性多疑有關,整天工於心計,嚴防死守,難以很好休息,長期會有抑鬱,嚴重影響他的生命,他的定數決定他的命運。

  • 2 # 方城闕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至960年,在這短短的53年裡,先後經歷了梁、晉、唐、漢、週五個朝代,其間還加雜著十個大小不一的藩鎮國家,份份攘攘,讓人傻傻的分不清。

    這期間,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間,各地軍閥們相互征戰不至,正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黎明百姓是苦不堪言。

    這些軍閥野心家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皇帝夢。為了榮登大位,子弒父,弟弒兄成了一種常態,絲毫不講禮儀廉恥。各地擁兵自重的軍頭們,所信奉的人生信條便是:“天下,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951年,後漢太后命樞密使郭威率軍抵禦遼國入侵之敵。當大軍抵達澶州之時上演了一幕好戲,手下軍士擁戴郭威黃袍加身,在郭威早已佈置好的內應接迎下,郭威率軍回到汴京廢黜後漢小皇帝,即位大統,取國號周。這一幕被當時還是郭威手下小軍官的趙匤胤,看了個真真切切。

    954年,周太祖郭威駕崩,傳位於養子柴榮,即周世宗。柴榮英明神武,素有統一壯志。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接連收復了大片中原失地。而此時原本只是郭威手下中下級軍官的趙匡胤,因為紫榮的信任提攜,再加上趙匡胤自身能力出眾,屢立軍功,在短短的幾年屢獲提拔,成了紫榮的心腹愛將。

    959年,周世宗柴榮在征討契丹的路上染病不起,隨即率師回京。不久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榮撒手人寰,其四子柴宗訓柩前即位,年方七歲。

    此時剛被提拔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的趙匤胤心思便活泛起來。皇權面前無父子,無兄弟,這是歷朝歷代的基本事實。周太祖郭威篡後漢的那一幕彷彿就在眼前,況且趙匡胤也是當事人中的一員。於是趙匤胤有樣學樣,假借遼軍與北漢聯合侵犯後周北方地區,宰相範質等不明就裡,急忙派趙匡胤統率諸軍前往抵禦。

    急不可耐的趙匡胤率軍出了汴京,在城門邊陳校驛這個地方,裝腔作勢的被手下人黃袍加身,然後立馬率軍返回城中,直趨皇宮大殿。而此時早朝還未散去,後周太后與年幼的周恭帝柴宗訓及眾大臣們目瞪口呆,在趙匡胤手下的脅迫下,只好乖乖的束手就擒,匆匆忙忙的禪位給趙匤胤。

    從趙匡胤趕早率軍出城,到陳橋驛兵變,再到逼迫周恭帝禪位,前後不過一個白天的時間,由此可見趙匡胤篡位的急迫心情。

    什麼提攜之恩,兄弟之情,在至高無上的皇位面前,那都是個屁!

  • 3 # 李飛熊

    柴榮對趙匡胤自是恩重如山,但當時的內外形勢卻是決定了,趙匡胤即使沒有野心,也要被逼出野心了,所以才要奪取柴氏江山。

    主少國疑

    柴榮死時39歲,但是太子柴宗訓才只有7歲(前面3個兒子都被人殺害)。如果不是兒子只有7歲,可能也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了。“主少國疑”,自古便是如此,看霍光和鰲拜,都是在皇帝年少的時候弄權,都是類似的情形。正像後來趙普等親信散佈謠言時說得那樣:“我們拼死往前方殺敵,但是到時又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如果當時的符太后有呂雉或者孝莊那樣的手腕,則趙匡胤等一干人也不敢反。只是可惜符太后並沒有那麼高明的手腕。

    柴榮在世時,崇尚嚴刑峻法。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郭威是柴榮的姑父。而郭威的女婿張永德,郭威外甥李重進。但是這兩位卻因為柴榮的忌憚,都被貶去了外地,剩下的禁軍系統的統領,大部分都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或者知交好友。這些人要想再進一步,只有另立新君。面對柴家這對孤兒寡母,而且沒有外戚的幫助,自然生起了反叛之心。

    而且五代十國期間,五十多年的時間裡,竟然有十四位皇帝先後登基,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那時的人們也沒有多少忠君的思想,反而更加推崇“天子寧有種也,兵強馬壯者為之耳”。所以這些武將,讓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

    外部形勢並不樂觀

    後周時期,天下還沒有統一。北方有北漢和契丹,南方有南唐、後蜀等等割據政權。如果擁立7歲的皇上,很可能引來周邊政權的覬覦。那時的各個政權都不是很穩定,都提心吊膽地防備著其他政權的攻打。這時的後周,急需要一個強力的君主,才能確保政權的穩固。

    本來柴榮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他也是非常賢明且有力量的一個君主。只是天不假壽,柴榮的英年早逝,使得後周政權在外部壓力之下,顯得有些風雨飄搖。這也是後來風聞契丹來攻打,宰相範質等人,沒有確認事情真假,便立馬派出趙匡胤前去迎敵,這就有了後面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由此可見,外部的壓力,直接影響了後周的政治走向。

    趙匡胤奪江山早有苗頭

    雖然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是“被迫”同意的,但是結合諸多跡象來看,卻像是早已謀劃好的。

    第一,契丹犯境的訊息來的蹊蹺,而且趙匡胤走到離開封不遠的陳橋驛,便黃袍加身。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卻直接轉身回了開封,契丹的事直接甩在了腦後面。那麼這條訊息是從哪裡出來的?簡直就是細思極恐。

    第二,“被迫”黃袍加身之後,趙匡胤卻是迅速而又明確地發出了指令,一邊派人保護家人,一面派人報告朝廷。當走到城下的時候,趙匡胤的好兄弟石守信直接開啟大門,不費一兵一卒便進了城。大將韓通想要率兵反抗,卻是被直接一刀結果性命。而後柴宗訓禪位,有人立馬獻出了禪位詔書。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早有預謀,而非是倉促間的決定。只不過趙匡胤還是在宰相範質等人面前假惺惺地哭泣:“我受先帝深恩,如今被眾將逼迫,已經辜負了天地,如今還能怎麼辦!”看趙匡胤的言行,完全就是一場政治秀。

    綜上所述,趙匡胤之所以奪了柴氏江山,是由當時的內外形勢決定的。假如柴榮不英年早逝,假如柴宗訓不是隻有7歲,假如那時後周是大一統的國家,假如柴榮臨終前重用外戚……那麼趙匡胤很可能便會安分守己。只不過當初的形勢對趙匡胤來說,實在是太好了,皇位簡直是唾手可得。即使趙匡胤不出手,說不定不久之後,會有李匡胤、王匡胤出手奪取。與其落到別人手裡,何如拿到自己手裡?

  • 4 # 圕小李

    問這問題的人,政治準學的不好。不想當皇帝的督典檢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趙匡胤出身武將世家,身負絕學年輕時四處闖蕩曾經千里送京娘何等俠骨柔情。也曾經矮簷下低頭,受盡白眼流言。後追隨柴榮平內亂,掃北漢征討南唐。身先士卒,履歷戰功。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做最靚的仔!當然一開始估計也不敢想當皇帝,但他從三把手一躍成為軍中第一人時他就不得不想到郭威。這個後周的開國皇帝怎麼一步步被後漢的皇帝構陷,從而披黃旗當上皇帝的。他深知一個道理~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君疑臣不誅則臣疑反,臣疑君不反則必被誅之。要知道他這三把手能夠一躍升為一把手是頂的張有德的位置,而張有德這個駙馬就是因為一句襯言典檢做天子(也有說“”典檢做”)被柴榮懷疑了就撤了。現在柴榮死了,小皇帝才四歲按五代時的慣例後周即將被武將所推翻。此時不動手就是把機會讓給對手,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出擊。罵名和絕對的權力在這個時候很好抉擇,趙匡胤就陳橋兵變反了。雖然黃袍加身,但這事兒郭威早就給他演示過一次了(技術上可行)。在那個動盪時代,做為手裡有軍權的武官不搏一下都是軟蛋。短短半個世紀,先後十幾位皇帝跟走馬燈是換。道德和良知早被眾人拋擲腦後,在手握兵權的人們的眼裡只有銀子,女人,和權力。總體來說趙匡胤做到了歷史上少有的殺最少的人就做到了改朝換代,且對前朝皇帝最寬容的皇帝。我不想用現在的道德去評價古人,而且歷史上的人物也是不分好壞的。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去做事,只是你站在何種角度去看他。我比較喜歡趙匡胤這個人,有勇有謀心胸豁達。想要的東西就自己去爭取,做好了自己也不管別人怎麼議論。關鍵在自己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並未嗜殺,沒有迷失。這比朱瘋子強了不知多少。

  • 5 # 榆木菌

    我認為原因有三,其中第三個原因是重中之重。

    一,大環境所致。

    趙匡胤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非常惡劣,是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雖說趙匡胤以仁厚著稱,但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就是傻子也明白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而在當時,柴榮的舊臣裡面有不少想幹掉趙匡胤,所以這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一個原因。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二,主少國疑。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柴宗訓才七歲,正是看連環畫的年齡。七歲的孩童懂什麼國家大事?歷史上發生過不少皇帝權利被架空的例子,什麼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叔父篡權,後宮垂簾聽政等等這些戲碼不勝列舉,有很多都是因為皇帝繼位時年齡太小,容易被操控。如果都像周公輔成王那樣,那歷史永遠都是一成不變的。那些想幹掉趙匡胤的舊臣只需一個手段就可以了,討好皇帝。與其早晚被幹掉不如先下手為強。陳橋兵變遺址

    三,趙匡胤的野心。

    我認為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是早有預謀,這個預謀很可能是在柴榮死後柴宗訓繼位的時候產生的。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傳聞契丹和北漢聯合攻打後周。請看清楚,是傳聞,並沒有邊關將士的急報,按照劇情的發展,接下來就是宰相範質派遣趙匡胤北上禦敵。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兵權,外出起事,在都城裡面起事是不可能的。趙匡胤起事的過程簡直就是複製當年的後周太祖郭威。也不知郭威泉下有知自己開的先河被用到自己建立的後周會作何感想。

    《宋史·第一卷·本紀第一·太祖一》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

    什麼‘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都不知為何會在兵變之前傳出這句話,難道真是老天爺長眼了,給老百姓提示了?還有那件黃袍,在古代,黃色是皇家的特有顏色,誰會蠢到冒著殺頭的危險隨身攜帶一件黃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趙匡胤事先早已準備好黃袍了,就連事後柴宗訓禪位的詔書都已提前備好。黃袍加身

    巧合的是黃袍加身的前一天晚上,趙匡胤喝的是酩酊大醉,如果不喝醉不知能不能披到他身上。等到第二天群演們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的時候,趙匡胤還是一臉懵逼。趙匡胤堅決的拒絕了群演們“無理要求”,最後趙匡胤耐不住群演們的熱情,“勉強”答應了。之後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了,趙匡胤成功變身為宋太祖。

    《宋史·第一卷·本紀第一·太祖一》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

    綜合以上分析,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有被動原因,也有主動原因,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自己當家做主,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進行了改朝換代,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偉大創舉了,至少免去了黎民百姓的流血犧牲。歷史程序是擋不住的,沒有趙匡胤也會有王匡胤李匡胤來結束後周的歷史的。

  • 6 # 慈海覺林1j2T

    這個是因為皇權至高無上,極具誘惑力,況且在五代十國那個軍閥割據混戰的時代背景下可以說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再有一個就是趙匡胤當時已是禁軍統領,而且其黨羽已經手握重兵。京城大部分兵力都在趙匡胤掌握之中。後周世宗柴榮已經駕崩,只留下幼帝孤兒寡母,孤掌難鳴。所以當趙匡胤帶兵行至陳橋時,部下就給他披上一件黃袍史稱“陳橋病變”。

    不過宋太祖登基後對柴氏子孫依然厚待,高官厚祿享之不盡。除謀反罪外一律不得斬殺柴氏後人,比如《水滸傳》中的柴大官人生活錦衣玉食,良田千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翻拍劇頻出,總被吐槽“毀經典”?這反映了影視行業的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