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魑魅涅槃

    看過俄羅斯影視劇的朋友不少人都都知道俄羅斯的第二大首都——聖彼得堡吧,這座建立與彼得大帝時期的城市經過30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也被稱為俄羅斯的第二大首都。事實上在沙俄的歷史上,聖彼得堡還真的作為首都存在過,那為什麼現在又變成莫斯科了呢?其實早在俄國還沒有建立的時候莫斯科就一直是沙俄前身的大公國的首都,後到了彼得大帝執政時期,為了發展沙俄的經濟和國力,俄國特別需要一條能夠聯通歐洲的海運路線,但是在當時俄國面積雖然夠大,但是北邊的菠蘿的海被瑞典控制,南邊的黑海被土耳其霸佔,所以俄國要想發展本國經濟就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出海口。所以在彼得大帝執政時期,大北方戰爭爆發了,這是一場俄國從瑞典手中爭奪北邊出海口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隨便割讓包括芬蘭灣在內的大片土地給俄國,彼得大帝在芬蘭灣建立了港口也建立了一座沿海城市——聖彼得堡,後來更是遷都到此。至此俄國的國力發展也從聖彼得堡開始像海洋貿易轉變,並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包括後來再次被後人稱為大帝的“葉卡捷琳娜”女皇也是在聖彼得堡加冕和指揮千里之外的俄軍劃分波蘭、擊敗土耳其的。並一步步的將沙俄的國土延伸到歐洲腹地,為以後俄國成為歐洲強國奠定基礎。此後聖彼得堡作為沙俄的首都一直延續到十月革命前期,十月革命的爆發也代表了蘇維埃政權的正式開花結果,但是當時的蘇俄因為政權的轉變,國內雖然經濟和工業發展規模較大,但是因為內戰的爆發一切都停下來了,特別是在國防問題上更是千瘡百孔。所以一戰的戰火很快就燒到了聖彼得堡附近城市。當時的蘇維埃政府為了保護剛剛打下不久還需大力發展的江山,被迫和侵略者德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被迫割讓東歐大片土地,失去東歐緩衝的聖彼得堡對於當時的蘇維埃來說,就像是一座建立在前線的首都一樣,怎麼看都危險重重。特別是面對剛剛退軍的德國來說,就像是一隻很容易被宰的鴨子一樣,所以在列寧同志的領導下,將首都遷回原來的莫斯科,因為相比聖彼得堡這種沿海城市來說,莫斯科是一座內陸城市,雖然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並不適合,但是從國防戰略建設角度來說卻更適合作為首都。從此莫斯科作為蘇俄的首都並一直延續至今,蘇維埃政府也在莫斯科指揮著全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大力發展本國工業和經濟,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將蘇聯從一個大國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更是靠二戰的勝利和冷戰的爆發,將整個蘇聯在國防、工業、經濟等眾多方面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 2 # 德全不畏

    開啟俄羅斯人的外殼,會發現他的靈魂深處住著蒙古人。因此,俄羅斯人才有了戰鬥民族的稱謂。

    13世紀,居住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強大起來,在成吉思汗的帥領下發起西征。蒙古人所向披靡,俄羅斯人也被征服了。

    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了俄羅斯將近300年。後來,俄羅斯人在推翻蒙古人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俄羅斯人厭惡蒙古人的野蠻和落後,內心卻又羨慕蒙古人的強大。所以,一方面表面上自認是歐洲人,努力學習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自認是蒙古帝國的繼承者,希望建立一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出海口,南臨中國長城的帝國。

    有了夢想,就有了奮鬥的動力。俄羅斯人世世代代都有著強烈的擴張慾望,聖彼得堡正是這種慾望的產物。

    學自於蒙古人的擴張藝術,已經融化到了俄羅斯人的血液裡。這種藝術是野蠻的,也是有效的。

    到彼得大帝繼位時,經過100多年的苦戰,俄羅斯已經成為地跨亞歐大陸的龐大帝國。但是,讓俄羅斯人遺憾的是,在歐洲領土上還沒有得到出海口。

    因為,此時的俄羅斯人比其它歐洲人落後了太多。這種落後體現在教育、科技、的方方面面,導致俄羅斯在軍事方面落後於歐洲鄰居。

    並且,更不利的是,鎖住俄羅斯出海口的土耳其和瑞典都是領土廣大、國力強盛的大帝國。它們是當時的超級帝國,實力遠遠超過了俄羅斯。有了強大敵人的阻礙,俄羅斯對歐洲出海口可望不可及。

    彼得大帝繼位後,一面同土耳其和瑞典大戰,一面採取措施讓俄羅斯強大起來。

    彼得大帝採用有些野蠻的強制性辦法,一面引進人才推進教育,科技的進步。一面改革軍事,提升戰力,設立海軍。

    終於,彼得大帝在南方打敗土耳其,取得黑海出海口。在北方打敗強大的瑞典,使得瑞典的強大一去不復返,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

    1701年,瑞典軍隊深陷波蘭戰場,無暇它顧。彼得大帝趁火打劫,奪取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地方。在這些剛剛攻佔的地方,彼得大帝決定不走了。他不顧眾人反對,在瑞典大軍隨時捲土重來的情況下,於1703年下令修建聖彼得堡。

    彼得大帝此舉,彰顯了俄羅斯對領土的慾望,更顯俄羅斯多波羅的海出海口的強烈渴望。10年後,在打敗瑞典人後,彼得大帝正式遷都到聖彼得堡。

    從此,聖彼得堡成了俄羅斯的首都。彼得大帝以後的沙皇,一如既往的熱衷於擴張領土。

    著名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以能擴張領土而讓俄羅斯人自豪,她曾說:“如果我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置於俄羅斯的統治之下。”

    土爾扈特人東歸祖國,就發生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為了從土耳其手裡奪取更多的土地,沙俄沒完沒了的徵發土爾扈特部的人和戰馬。

    由於過重的負擔,土爾扈特人越來越貧窮,生活也無以為繼,無數的族人戰死在土耳其戰場上。為了能生存下去,擺脫被奴役的命運。土耳扈特人不畏艱險,經過萬里遠征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1914年,俄羅斯與德國爆發戰爭。當時的沙皇下令,把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

    這是因為,“堡”字發音源於德語。要與德國打仗了,仍然使用德語命名自己的首都,多沒面子啊。

    “格勒”是地道的俄語,意思是“城市”。改為彼得格勒顯得有俄羅斯味兒,符合俄羅斯人的情懷。

    此時共產主義思想傳已經入俄羅斯,俄羅斯人開始了對過往的思考。可能是人們覺得沙俄的社會制度過於腐朽;也可能人們覺得一直醉心於戰爭的沙俄過於野蠻,讓底層人們負擔太重;也或許是沙俄一直統治了幾百年,人們感到厭倦了……

    總之,人們決定推翻沙俄在俄羅斯的統治。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聖彼得堡爆發。勝利後,列寧知道西方國家對共產主義的敵視,西方國家的武裝干涉會很快來到。

    聖彼得堡位於邊境沿海地區,缺乏戰略縱深。於是,出於軍事方面的考慮,列寧把首都遷到了腹地的莫斯科。

    從此,首都再也沒有遷回聖彼得堡。這也許是俄羅斯人不願回到沙俄時期的政治,而反對再次讓聖彼得堡成為首都。

    也可能是俄羅斯人心底深處更認可莫斯科這個首都。如果說哪條河最好,俄羅斯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伏爾加河”。如果說對哪個城市更有感情,俄羅斯人的答案一定是:“莫斯科”。

    這從城市名字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莫斯科的名字從來沒有變化過。而聖彼得堡的名字卻是幾經變化,頗有滄桑感。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紀念列寧,當時的政府把聖彼得堡改名為列寧格勒。

    1991年,俄羅斯從蘇聯中獨立出來。俄羅斯政府下令把“列寧格勒”改名為聖彼得堡。

    1992年1月,聖彼得堡透過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把城市的名字定為聖彼得堡。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聖彼得堡成立於1703年,位於俄羅斯領土的最西端,是根據西歐啟蒙運動的城市規劃理念而設計的。

    它主要由義大利和德國建築師建造,被稱為俄羅斯的“西方之窗”。

    透過這個視窗,許多歐洲人想法進入了以前孤立的俄羅斯。除了啟蒙運動之外,這些思想還包括馬克思主義——這為該市的工業工人贏得了第一批俄羅斯信仰者。

    與此同時,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批評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母親身體中的外來非俄羅斯人。因此,從1703年到1918年,聖彼得堡一直是沙俄首都,而莫斯科仍然是俄羅斯沙皇的搖籃。

    很明顯,列夫·托爾斯泰的傑作《戰爭與和平》中,在冷漠、虛偽的聖彼得堡和善良、溫和的莫斯科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聖彼得堡,熱衷於陰謀的貴族們相互之間會說法語。

    聖彼得堡確實是一個沉睡已久的地方,但至少它是俄羅斯本質、國家地位和東正教的有力象徵。莫斯科主要以其教堂的金色圓頂聞名,據說其中有1600個。

    聖彼得堡是1917年布林什維克革命的大部分關鍵事件發生的地方。

    1918年,出於謹慎和預防,列寧決定將政府所在地遷至莫斯科。

    1870年,在德國軍隊的幫助下,巴黎公社被摧毀了——列寧預計西方國家也會進行類似的干預,以鎮壓俄羅斯的紅色起義。

    儘管如此,將首都從聖彼得堡遷走——並相對深入俄羅斯——只是一項臨時措施。

    畢竟,俄國布林什維克認為西歐和北美的工人應該隨時站起來,建立一個無產階級國家來統治整個世界。

    但是事情並不是這樣。回想起來,將首都從聖彼得堡遷至莫斯科被證明是建立鐵幕的第一步——並培養了一種孤立和敵視外部世界的環境。

    聖彼得堡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衰落成為俄羅斯再次關注內部的象徵。

    另一方面,自蘇聯解體以來,莫斯科繁榮昌盛。難怪。據一些估計,俄羅斯80%以上的財政資源集中在該城市,該城市人口僅佔全華人口的7%。

    不到10年,莫斯科發生了變化,它已經擁有了現代大都市的所有特徵和標誌,擁有高檔精品商店、國際餐廳和必要的交通堵塞。

    今天,莫斯科與紐約、倫敦和東京的共同點比任何其他俄羅斯城市都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聖彼得堡已經成為後共產主義俄羅斯沉悶消極的象徵。

    像大多數其他俄羅斯城市一樣,它貧窮而破舊——缺乏莫斯科的活力和動力。它以前寬闊的皇家大道上佈滿了坑窪,沒有交通。就像俄羅斯其他地區一樣,它已經拋棄了部分蘇聯傳統——但不確定下一步該去哪裡。

    一直有猜測稱,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計劃恢復聖彼得堡作為俄羅斯首都的地位。

    作為羅曼諾夫時代以來首位領導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本地人,他一直熱衷於改造他的家鄉城市。這座城市的一座宮殿最終將被翻新,作為新的總統官邸。

    在象徵意義上,聖彼得堡比莫斯科更適合國家的政治願望。這也將發出一個強烈的資訊——不僅是給俄羅斯人,也是給世界其他國家——這個國家終於打破了布林什維克的過去。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然後是聖彼得堡,後來又回到莫斯科。

    最早的俄羅斯領土僅僅是莫斯科周邊地區

    最開始俄羅斯首都是莫斯科,因為在15世紀末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後,獨立後俄羅斯當時還叫莫斯科大公國,其實國家很小,就是莫斯科周邊地區。儘管繼承了蒙古人擴張基因的俄華人開始四面擴張,但是俄羅斯的國土最初仍舊不大,只是東歐地區的一個內陸國家,西面的波蘭倒是很強大,沒事就過來揍俄羅斯人一頓。

    16世紀中期,莫斯科公國的伊凡四世在位期間,由於其他的爺爺伊凡三世迎娶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在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滅亡,羅馬已經成為歷史的情況下,莫斯科公國開始以東羅馬繼承人自居(第三羅馬),伊凡四世被東正教加冕為沙皇(羅馬凱撒的俄語發音),此後莫斯科公國就成為了沙皇俄國,或者也可稱為凱撒俄國。

    早期的莫斯科大公國僅為莫斯科附近

    但是此時的俄國仍舊是一個落後的內陸國家,由於受到長期蒙古人統治的影響,他們的文化受到蒙古人影響很深,他們像蒙古人一樣穿長袍,酗酒,留著大鬍子,常常被西歐的各國鄙視為鄉巴佬。而且此時俄國的確也是落後貧窮和愚昧。

    真正改變俄羅斯命運的彼得大帝

    17世紀下半葉,正當中國康熙皇帝執掌清朝的時候,俄羅斯也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帝王沙皇彼得。他對內幹掉了專權的姐姐索菲亞,然後一心想要沙俄富國強兵,他認識俄國與西歐的重大差距,當時西歐各國已經將航海事業發展到全世界,英國已經開始了君主立憲和工業革命。於是沙皇彼得派出大量人員向西方進行學習,同時自己也偽裝稱學習人員前往西歐考察,他了解到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也更認識到沙俄的落後和愚昧,於是他回國後從西方聘請了大量的技術人員,並著手對沙俄進行改革。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

    彼得認為俄國最大的問題時因循守舊,而且沒有出海口(當時西方的強國都是海洋國腳)於是彼得強迫俄華人剪掉鬍子,脫掉長袍,換上西裝,同時將外國企業引入俄羅斯。彼得加強軍事建設,在北方發動與瑞典的戰爭奪取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在南方與土耳其進行戰爭奪取黑海的出海口。

    經過戰爭,俄華人最終奪取波羅的海地區,並向北從瑞典手中奪取了芬蘭,於是為了塑造俄羅斯向海發展的目標,彼得開始在波羅的海的海邊修建新城聖彼得堡,並且於1712年正式將首都從莫斯科正式遷都聖彼得堡,並正式組建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支海軍。

    聖彼得堡至今仍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

    為了保護聖彼得堡俄羅斯此後繼續向西進攻,奪取大片土地,這些領土為聖彼得堡提供了戰略縱深,包括後來俄羅斯吞併波蘭,也有出於此種原因考慮。當然沙皇彼得的野心不僅僅侷限於大海上,他在位期間俄羅斯瘋狂的向東擴充套件,奪取了西伯利亞以東的堪察加半島,甚至他還主持了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的探險,得以使後來俄羅斯佔領了阿拉斯加。

    彼得大帝時代的俄羅斯版圖

    十月革命的蘇俄聖彼得堡已經沒有了戰略縱深

    由於沙皇彼得功績彪炳,他被俄羅斯元老院加冕為“全俄羅斯人的皇帝”他被尊稱為彼得大帝。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往聖彼得堡,既是俄羅斯向海發展,積極改革進步的象徵,也是當時彼得大帝開疆拓土後,聖彼得堡有了巨大戰略縱深,足以保護首都的安全,但是1917年十月革命後,這樣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如火如荼,德國在東線咄咄逼人,而俄軍在則丟失了大片領土。同時改變世界歷史程序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繼爆發,沙皇政府垮臺,而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殺,布林什維克的蘇維埃俄國取代了沙皇俄國。

    然而此時的蘇俄內憂外患,內部的沙俄舊勢力陰謀重新掌權,外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對於沙俄的進攻並沒有停止,於是蘇俄急需要終止對外戰爭,全力以赴解決內部問題(攘外必先安內???)1918年蘇俄與德國談判,蘇俄做出巨大讓步幾乎答應了德國提出全部的苛刻條件,最終兩國簽訂的《佈列斯特和約》蘇俄在在西部丟失大量的領土,而德國也得以結束東線戰爭,集中力量在西線與英法美做最後的決戰。

    1918年的《佈列斯特和約》讓蘇俄損失大片領土

    《佈列斯特和約》簽訂以後,蘇俄的領土發生重大變化,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等國獨立,波蘭東部割讓給德國(後來波蘭獨立),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地區蘇俄也暫時失去控制,於是迷信與戰略縱深的俄華人發現他們的首都聖彼得堡已經距離俄國邊境不遠。這當然不安全,於是蘇俄將首都遷回莫斯科,讓莫斯科重新成為蘇俄的首都,後來德國在一戰中戰敗,蘇俄實力又重新割讓給德國的地區進行滲透,1922年原來帝俄時代一些地區成立的蘇維埃政權聯合組建成蘇聯,首都仍舊是莫斯科。一戰後的歐洲地圖蘇俄的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已經非常靠近邊境,沒有了戰略縱深1924年蘇維埃的創立者列寧去世,而在他發起革命戰鬥過地方的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列寧格勒”1992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重新被改回原名聖彼得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過中年,你的同學還好嗎?你還記得你和你同學之間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