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博觀收藏

    語言是人們表達感情、溝通思想、傳播資訊的工具。語言技巧就是研究人們在運用語言傳遞資訊、思想、感情時的手段和規律的一門學問。團幹部語言的有效運用,可以反映出一位青年幹部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實際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質。如果團幹部掌握了在各種場合及與不同物件交流的語言,並且清楚身體動作帶給他人的資訊,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就能在工作中佔據主動,進而積極地樹立自己的形象,擴充套件到團組織的各項工作,並透過這種資訊的傳遞,走向成功。

    正確認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意義

    團幹部常常在上任之初,對於如何運用好語言表達的藝術,就是“寫”和“說”的藝術感到頭痛,尤其是“說”,說什麼,怎麼說,一時難以把握。所以,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和藝術,對於團幹部開展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最重要的是因為掌握了語言,有了語言,才能思索複雜的意念,並能把各種知識和見解互相傳授,從而獲得了智慧和幸運;正是依靠語言能力和語言文明,才能揭示出各種事物和思想之間的相互聯絡及其規律,組織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從而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以,古人云:“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

    現代人的語言能力更加強大,不僅會自己本民族的語言,還能掌握其他民族的語言;不僅有報刊廣播,還有網路、論壇、手機等許多語言表達的媒介。人們對語言更加依賴,對語言表達更加重視,對個人進行語言表達的要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如俄羅斯有個古老的謎語所說:什麼東西能粘住一切?謎底是“語言”。

    語言表達在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語言是資訊的第一載體,“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一個人語言表達恰當得體,妙語連珠,會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交際水平和工作成效更添光彩;而說話粗俗淺陋、詞不達意,也會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交際水平和工作成效受到損害。美國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一書中指出,“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看到你的腦海和心靈。一個人在別人面前,在大眾面前,清晰地傳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在你這樣努力去做而不斷進步時,你便會發覺,你——真正的自我——正在人們心目中塑造前所未有的印象,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擊。從這份處方,你會收到雙重好處,你學著對別人講話時,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而你整個人的性格也會越來越溫煦,越來越美好……”言如其人。一個人怎麼說話,說得如何,也就表現了他的心志、素養、氣質和性格,表現了他做人處世的態度、水平、層次和特徵。

    語言表達主要有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寫和說兩種形式。口語與書面語言相比較而言,大體有六大特點:①以聲傳意——有簡便而廣泛的實用性;②直接交流——有表達與反饋的兩重性;③即興構思——有及時感應的應變性;④態勢配合——有動態直觀的整體性;⑤通俗易懂——有生動活潑的形象性;⑥句式簡短——有快捷轉換的靈活性。在這六大特點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個特點。這些特點便決定了口語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比寫作能力更需要也更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真才實學。寫作雖然要有學問、得動腦筋,但作為語言活動它還是可以慢慢考慮,從容構思,反覆斟酌和修改,可以不與人們面對面地直接交流。口語不僅要隨時隨地地廣泛應用,而且必須是和一定的物件雙向交流、直接溝通,需要即興構思,隨機應變,一次性完成,還需要適應場合、控制情緒,需要有適當得體的體態風度……這一系列的特點必然要求一個人的語言感應能力、思維想象能力、觀察應變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都要相當機敏靈活,才能做到有效說話,出口成章,具有魅力。因此,口才的能力比任何專業性和職業性的活動更能促使一個人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一個人心志積極,自信主動,開發潛能,才思敏捷,善於人際交流,心靈溝通。

    口語還是人們最廣泛應用、最經濟簡便的表達方式和交流手段。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不僅有四大發明、萬里長城、唐詩宋詞等所代表的輝煌的傳統文化,而且在口才與交際藝術上也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歷史上,孔子運用口語藝術開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蘇秦以雄辯之才掛起六國相印;張儀四處遊說建功立業;范雎說秦王;觸龍說趙太后;藺相如“完璧歸趙”;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儒……到了近代和現代,也出現了梁啟超、孫中山、聞一多、魯迅、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能言善講的大師巨擘。可見,口才的興盛是和文化發展、思想活躍、人才輩出密切相關、同步一致的。

    有這樣一個場景:人們聽某位領導作報告。如果報告者照稿宣讀,而且講稿是由秘書寫的,他連念都念得不順暢,那麼人們就會感到這位領導沒有真才實學,實在不怎麼樣。即使報告的內容不錯,也不會有什麼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反,如果這位領導講話不用稿子,而且又講得恰當得體,生動有趣,自然會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而且會使人們感覺到這位領導智慧不凡,頗有才幹,值得尊敬和信賴。所以,口才不同,資訊的價值不同,人的價值也不同。

    在交流更加頻繁更加快捷的社會里,團幹部的口語表達自然就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自身發展聯絡起來。團幹部要經常傳達上級的指示和精神,代表青年利益;組織團員青年舉行活動,在團員青年中展開調查,動員青年提高學習、創新能力等,都需要團幹部有著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團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服務物件就是青年,常常要與青年溝通、交流,就要經常和青年們說話,而說得不好青年就會不買賬,工作就難以開展;社會發展也需要團幹部作為組織的代表去和其他社會團體及個人打交道,不會說則難以完成任務,會對團的工作產生一定影響;另外,團幹部自己作為青年個體,也正在發展之中,需要有人幫助,更需要與社會的聯絡和融合,如果缺少與社會的聯絡,難以和他人深入溝通,也會給自己帶來不便,影響發展。因此,團幹部掌握語言的表達要領,熟悉講話、演講等需要的工作,配合適當的體態形式,對良好處理各種青年及青年工作事務,提升自我素質,進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都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有一些團幹部或者是團員青年認為,能寫才是真功夫,能說不算什麼,甚至有人認為能說會道就是耍嘴皮子。這是一種誤解。現實生活中也確有一些人,喜歡說空話,吹牛皮,這其實不是口才好,而是不學無術,有口無才。因為口才意味著傳遞的資訊要有價值。那些淺薄庸俗的油嘴滑舌,空洞乏味的陳詞濫調,不僅算不上有口才,而且是對口才的歪曲和糟蹋。真正的口才是以心態積極、學識豐富為根基的口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是“慧於心而秀於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語言表達的具體要求1.說話時的音量、語調以及非語言資訊要求

    這裡有一些說話時的規範和具體要求。當你面對青年需要講話、作報告或傳達有關檔案精神時,可以參考。

    (1)這是有效的口語傳達時應注意的。①音量:說話足夠響亮,人人都聽得到,但不至於使坐得最近的人感到刺耳;你能在幻燈機或其他裝置運轉時調節自己的音量;飛機或重型裝置經過時不提高嗓門,而是等其過去後才講下去。②發音:發音清楚。難字或技術詞語中的字詞逐個念出;咬字清楚。保持良好發音。③語速:使你的語速適應聽眾;語速有變化;放慢語速以強調重要材料。④停頓:停頓以表示特別強調的詞語;停頓以便聽者有時間思考重要想法或要點。⑤變化:變化語調以免使聽者厭倦;變化片語的長度,避免反覆使用例如“好”、“不”、“好像”、“你知道”和“嗯”等口頭禪。⑥音調:放鬆嗓子;改變音調以免單調。

    (2)這是有效的非語言傳達時應注意的。①面部表情及目光接觸:利用臉、嘴、眼、額及眉毛以豐富表達力;在上課時把所有聽眾置於你目光接觸之下。②姿勢:用姿勢來表達你對所講授主題的態度(例如俯身向前以示熱情);採取有助於發言的姿勢。③身體動作:利用動作以示強調並保持聽者的注意力;點頭(及微笑)以示鼓勵聽者的參與;避免踱來踱去,沒有必要走動時應站立不動。④手勢:用手勢來加強你的意旨(例如手的動作)。⑤打扮:打扮要適合當時的環境(例如在衣著、清潔、醒目方面能符合“職業”標準)。

    2.說話或談話時的幾條要訣

    (1)顯示對別人的興趣,並激發別人的談話。談論別人有興趣的話題,先滿足人們的自尊,稍後再滿足自己的自尊。現實中我們知道,你越關懷別人,別人也越關懷你,你若真的對某人感興趣,你的興趣會表現於言詞之中。接下來,你會與他分擔憂樂,在他需要時設法幫助。後來你發現,他給你的遠超過你給他的。與會談話時,還有責任去引發他們參與談話。“天氣真好,是嗎?”是人們常用的開頭語,雖然有些僵硬,但畢竟傳遞了你的好意。如果你發現要使你的談話物件開口暢談十分困難,可以用“為什麼會……”、“你認為如何才能……”、“你的看法是……”、“你怎麼會剛巧……”、“你能不能舉個例子?”等問話形式來與對方交流。“如何”、“什麼”、“為何”,是問話三寶。如果對方迴應不佳,可能因為他害羞;也許是冷漠;或許是有點笨;還有,就是你還沒有觸及他的興致。事先了解對方,可能是激發對方談話興趣的一個辦法。

    (2)有條有理地說。在談話前,最好先做考慮:談話的目的、時間,要說哪些問題等等,要中肯、切題,不是漫談。防止重複、漫扯、贅述,控制時間。

    (3)避免“我”字。獨佔談話,在情境控制上讓別人不佔優勢,會使對方感到不自由。要避免以自己為主。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經常告誡:別說“我想”,而說“你想呢?”在較為均衡的情況下,交流就會深入,彼此就會感到都有收穫。

    (4)別插嘴。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一方面無禮,一方面會挫傷別人。勿以不相關的問題打斷別人的談話;勿以無關的言論打斷別人;勿搶著替別人說完話語;勿爭辯不重要的細節而打斷別人的話語。總之,別插嘴。

    (5)避免枯燥的話題。某些較私人的話題,例如狗、孩子、吃什麼、身體不舒服,還有某項運動、家庭煩惱,最好不要帶到公眾場合來談論,可能這是你感興趣的話題,而有的人不是為這個來的。健康問題留給醫生,家務留在家裡,心理問題去找心理諮詢師。

    (6)勿觸怒別人。對周圍的狀況保持敏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不信口去批評、談論和這些人有關的話題。話題是否恰當要視你周圍的人以及當時的氣氛而定。不要侵犯別人的隱私,不要問人家的收入或年齡;不要用傷感情的字眼,要更多地體諒別人。

    (7)勿道人長短。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他人不在場時談論可能是他人不願公開的私人瑣事,這對他人不夠尊重;或借顯露自己他人不知的秘密而提高自我身價,這都令人乏味。

    (9)容納他人。如果你在說話,別忽略任何人,你的視線輪流與每個人熱忱友善地交流,留意大家對你言談的反應,你會注意到別人對你的肯定。特別是那種看上去不太被人注意的人。每個人都不希望大家在一起而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

    (10)聆聽。良好談吐有一半要靠聆聽,不只用耳朵,還有其他感官;不僅用頭腦,還得用心靈。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你是否雙目遲滯、有氣無力?甚至冷漠、煩悶?你是不是希望他趕快講完,或是自己上去講……如果有,請儘快改正。

    3.演講的基本要求

    團幹部在工作中經常需要透過演講和團員青年交流。這裡簡要介紹演講的特徵和要求。

    演講,是演講者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藉助自己的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資訊載體,針對社會的現實問題,面對廣大聽眾,直接發表見解,抒發感情,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傳播資訊的社會活動。

    演講有現實性、性格化、藝術性三大特徵。

    現實性是指演講是屬於社會活動範疇,是為現實服務的,它不是藝術創造,它不朽的生命力在於它與社會現實和時代節拍是同步的,也就是人們對演講的需要。

    性格化是指演講者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表現自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因而具有與別人不同的風格。列寧的演講總是旗幟鮮明、富有鼓動性,像高擎的火炬點燃群眾的鬥爭熱情;而丘吉爾的演講卻善於把嫻熟的語言和巧妙的表演結合得天衣無縫,常常剛柔相濟、應變機敏、令人感動;孫中山的演講莊重大方、情理交融,既有優雅謙和的文化修養,又有立志救國的革命氣魄……演講也是因人而異,各有風格:有的狂飆突起,戰鼓催徵,激盪肺腑;有的鞭闢入理,說理透徹,令人警醒;有的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氣勢喜人;有的似綿綿春雨,浸潤心田,引人深思;有的以旁徵博引、知識豐富見長;有的以質樸無華、真情實感動人……演講最重要的不僅要有出眾的口才,而且要有敢想敢說的勇氣和獨立自主的真知灼見。

    藝術性是說演講的思想內容和語言情態的表達都要比日常說話集中、完整、精練、優美、新穎,不能像平時說話那麼隨便、零散、蕪雜;演講是口語藝術的集中體現,也是演講者的儀表、表情、手勢、身姿以及利用空間、物體等非語言形式的總體風度展示;演講同時還需要創造現場氣氛,因為演講者是臨場發揮,即興創造,還要與聽眾彼此呼應,相互交流。

    演講的準備可分三步。演講準備的第一步,一定要把聽眾的需要與自己的優勢結合起來,追求主題新穎,內容出新,並考慮到環境因素,才會講出真知灼見和個性光彩。演講準備的第二步是寫好演講稿或提綱。在這一步裡主要解決演講的結構問題。演講準備的第三步是在非語言形式方面有所設計,並將主題、結構、語言、表達技巧和儀表、體態、空間、物體等非語言形式聯絡組合,進行試講練習,錘鍊自己的風格。這一步準備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在於演講的性格化與藝術性的特徵和“意在吸引,追求表達的魅力”。

    演講的結構安排。演講一般是“三點式構思”。就是要設計好怎樣開頭、中間主體部分講些什麼和如何結尾。

    首先,開頭要有魅力。開頭要引起聽眾的注意和好感並且確定格調、引入正題。精彩的開頭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或是一段奇妙的小故事,立意不同凡響;或是一句意味深長的箴言,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或是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出人意料之外;或是一個切近而又難答的問題,提出引人猜測的懸念……所有這些,各有其妙,可以任意選擇和設計,但必須緊扣主題,合情入理,而又別出心裁,具有魅力。

    其次,主體結構要有貫串線。演講的主體結構主要是組合材料,闡明主題,包括許多內容,有若干層次和段落,根據內容的需要可以選取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主體部分最容易出現散亂、平淡和龐雜的毛病,因而結構的關鍵在於順序安排和貫串線索。順序的安排當然是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它的作用既是為了有條有理、層次分明,也是為了曲折變化、平中見奇。為了脈絡連貫,前後統一,而又集中緊湊,緊扣主題,主體結構要有一定的貫串線索。主體結構的層次標誌和貫串線索,可以用相類似的語句,也可以用同一種設問句,還可以用內容的遞進、情緒的發展以及某種體態語言、物體語言等來充當。這裡沒什麼一定文規,只能依據內容的需要和結構的方式來設計,總的要求是一脈相承、連貫緊湊。連貫和統一,更重要的是要為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打下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在臨場演講時才會有情感的起伏和節奏的變化。

    最後是結尾,結尾如撞鐘,古人行文作詩向來講究結句的力量。“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而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演講的結尾也“當如撞鐘”,講到高潮,果斷結束,戛然而止,其意猶未盡,給人以有力的激勵或無窮的回味。講到結尾,不要宣告你要結束了,也不要用看手錶之類的表情動作來顯示,而是一到高潮就收束,起到畫龍之後的點睛作用。演講的結尾應透過總結集中加以強化,給人以完整鮮明的印象,還能引發聽眾的回味和思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軍陶瓷的瓷磚怎麼樣?將軍瓷磚的優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