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狂預告片
-
2 # 笑談西風論滄海
關於老師主題的電影有很多,比如:
1.《鳳凰琴》
這是一部講述民辦教師生存狀況的電影,反映了民辦教師真實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該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也獲得了許多獎項:
1993年廣播電影電視部最佳故事片獎、第14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17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北韓第4屆平壤國際聯歡節銅火炬獎。
劇中男主角餘校長的扮演者李保田也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和百花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
2.《美麗的大腳》
這部電影講述了北京來的支教志願者夏雨(袁泉飾演),與鄉村女教師張美麗(倪萍飾演),以及一群淳樸的農村孩子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這部電影,真實感人,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摘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四項大獎:最佳導演獎、 最佳影片獎、 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
3.《一個都不能少》
這部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講述了關於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真實客觀地反映了農村孩子的生活狀況。這部影片全部由非專業的孩子們出演,孩子們的演出質樸自然,生動流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該影片獲獎無數,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佳影片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十項國外獎項,和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等各類國內大獎。
4.《鄉村女教師》
這是一部由蘇聯兒童電影製片廠於1947年拍攝的電影,講述了一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用畢生的精力培養教育學生,最終桃李滿天下。
當年,中國許許多多的熱血青年受到這部電影的影響和感召,紛紛投身到祖國的教育事業中去。
-
3 # 小粉絲優選
關注一木娛樂圈,洞悉娛樂大小事。
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一個小山村,只有一間小屋做學校,全校只有二十八個人,一個老師,這位老師有事要回家,找來了只有十三四歲的魏敏芝,並叮囑她,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本來就是孩子的她,要帶著一班的孩子,當孩子們因為窮,離開學校外出打工的時候,倔強的她毅然決定去尋找他們,將他們帶回學校,這部影視相當的樸實,用的演員都不是正式的演員,全都是村裡的本職人員,以紀實的形式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
-
4 # 咖咖爆米花
老師主題的電影,有令人欣喜的,也有令人悲傷的,值得老師們去學習、去探討、去思考的。對於我們呢,是否又勾起了學生時代的回憶,你是否曾被當成搗蛋鬼,你是否也被列入後進生...
下面就說說,我看過的與教師有關的電影。
《聽見天堂》
這部影片很有義大利風情的電影,講述一個意外致盲的小男孩在盲童學校的一些經歷,充滿童趣又激勵人心。當你放開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你就會聽見,看見,觸控見你的天堂。
良師難覓,得之人生大幸。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開啟另一扇,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依然可以用聲音傾聽這個世界!
《黑板》
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揹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餬口的故事。
一塊小小的黑板,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只是這裡,它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問題。
《死亡詩社》
他教會了學生追求快樂,但是卻沒有教會他們反抗,他教學生成為一個理想主義的詩人,卻沒有教會他們現實的殘酷。“金融,工程,建築,計算,固然很重要,那是我們生存的條件;但詩歌,浪漫,愛,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原因。”如果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要積累多少的人品。
《放牛班的春天》
一個孩子在啟蒙時期,遇到一個願意真正瞭解學生的老師,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問題孩子何其多,善良老師卻難覓,但是還好有你,兢兢業業的老師。
《地球上的星星》
教育是一門藝術,特殊教育道路更是任重而道遠,沒有壞學生,只有差老師,有多少天才被可惡的應試教育嚴厲,不懂孩子的老師給毀了!真正懂孩子的老師太少了,只要老師能擁有Sunny的亮度,每位學生能會是一顆閃耀的星辰。
《美麗的大腳》
這個說的就是老師的故事,忘情投身於教育事業的故事。為了讓孩子們走出貧瘠的土地,一個美麗的女人,一雙大腳走進了這貧瘠的土地,她以自己的真情和愛心譜寫了一首生命之歌,培育出了一朵最燦爛的人性之花。
《我的教師生涯》
這是一部平凡的電影,是一個普通教師一生的演繹,下放到農村,命運坎坷的鄉村教師的故事。
從一個鄉村教師的角度解讀時代的變遷,從大躍進,到文革,到改革開放,小人物映襯大背景,迅速發展的時代理念與鄉村教師的傳統觀念碰撞,平凡的人物,默默無聞的人生,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
5 # 狄南電影
我一直想著推薦一部電影。這也是一部被許多人戲稱要寄給老師看的影片,它就是《老師的恩惠》。
是的,這是一部南韓恐怖片,相信看過《告白》、《考死》等聚焦師生題材的觀眾對其也不會陌生,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值得每位老師看三遍,看完之後請捫心自問:
你的所做作為配的上教師的身份嗎?
電影從一群警察在樸老師家的地下室發現的被殺害的屍體開始,5具血肉模糊的屍體,生前好像遭受過虐待。
借用影片中的話來說:“也許對你來說,我什麼也不是,不過是你無數學生中的一個,但你給我留下的傷痕,卻一直深深的印在心裡。”
老師們,想清楚了麼?揹負天底下最神聖的職業,這份責任之重你真能承擔的起麼?
回覆列表
1、魯冰花(1989)
生於80年代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魯冰花》這首歌,香港歌手甄妮曾在199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這首歌,一時風靡全國。 這首歌正是電影《魯冰花》的主題曲。影片講述了年輕的美術老師郭雲天從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後,發現了家境貧困的學生阿明有極高的繪畫天分。由於校方阻礙,阿明沒能參加繪畫比賽,悲憤之下郭雲天帶著阿明的畫離開了水城鄉。阿明則因為傷心外加營養長期不良,患上肝病不治身亡。而當年郭雲天帶走的那幅畫,後來贏得了世界比賽的一等獎。 點評:電影《魯冰花》像一首悽美傷感而深沉的詩,劇情平實、鏡頭語言豐富,極富感染力。雖然是一出悲劇,但影片所傳達的思想與情感卻是如此振聾發聵。片中郭雲天扮演的老師,愛護、理解學生,以己之力對抗“保守、頑固、迂腐”的舊勢力,他的形象代表著變革,無論教育環境還是社會體制,都需要尊重個性、主張獨立精神。 經典臺詞:不要問老師為什麼,好不好?
2、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詩社》是一個關於守舊與創新較量的影片。雖然是型別片,卻以近乎完美的細節,將這個老套的故事賦予了新意。
教師約翰·基庭,在一所專注於成績的大學預備學校任教。在這樣一所應試性大於一切的“地獄學院”中,他卻敢在他的課堂上揮起浪漫與理想主義的大旗。在他的第一節課,他在黑板上潦草地寫下惠特曼的詩句,撕掉課本中機械性評論文學的部分,告訴學生們追求詩文最原始而野性的靈感,引領學生獨立思考,打破傳統。 然而他的學生尼爾,因為鍾愛演藝事業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無法忍受現實與夢想的落差而自殺。 點評:古代學者活得逍遙自在,他們自由學習、創造偉大。而在今天,類似於基庭和他學生這樣的悲劇卻在不斷上演。從這個意義上講,《死亡詩社》是個引人深思的好故事:無論是充斥著迂腐的守舊學校,還是心切著望子成龍的古板家長,都值得當今中國特色的教育反思好好。 經典臺詞: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的生命超凡脫俗。
3、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心靈捕手》說的是自暴自棄的天才少年,遇到心靈導師而獲得救贖的故事。 威爾是一名童年經歷家暴、被拋棄數次的孤兒,有著極高的數學天賦,卻因缺乏安全感而成為問題少年,打架鬥毆、喝酒鬼混,揮霍自己青春和才華。 直到他遇到了心裡醫生西恩,西恩用最大的耐心和職業技能幫助這個天才少年破解防禦機制,引導威爾直面內心衝突,並接納他、給予他安全感,最終讓他走出陰影,開始嶄新的生活。 評語:這是一場救贖,對於威爾而言,是一場重新發現自我的旅程。像他這般擁有天賦,卻在心理上禁錮自我的人才,如果沒有尋找到能幫助他的心靈導師,或許一個天才就此沒落。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名利並不能讓一個人真正開心,讓我們幸福的,是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 經典臺詞:你是個天才,威爾。這是毋庸置疑的。沒人可以完全認識到你的深度。 4、一個都不能少 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也把鏡頭聚焦於教師群體。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回家,村長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課。高老師囑咐魏敏之每天給學生抄課文,準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才能拿到代課費。 評語:這部電影展現了張藝謀式的溫情和淡淡哀傷,深邃而樸實、鄉土而感人。魏老師那麼執著的要找回學生,真實原因是高老師的那句“一個不能少就給錢”嗎?開始可能是,但最後肯定不是。這部電影只是真是反映社會某個階層的某個片斷,有很強的藝術性又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經典臺詞:一定要把娃看住,一個都不能少。 5《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寫下的文字,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評語:熱愛音樂事業的老師,把最無私的愛奉獻給孩子們,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包括屢教不改的問題少年。最後老師雖然被開除,但在這群孩子心裡撒下了愛的種子,是一位靈魂很偉大的老師和引導者。 經典臺詞:每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大方,需要理解。
6、卡特教練Coach Carter (2005) 《卡特教練》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體育勵志片,講述了一位高中籃球教練帶領自己的校隊拼搏的故事。卡特執教後使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將軍。 1999年,卡特以球隊隊員在校成績太差為由,將先前已經13場不敗的球隊隊員全部罰到了板凳上,直到所有隊員都簽署了一份保證自己必須在球場上和課堂內同樣努力並同樣出色的合同,卡特才讓他們上場比賽。 評語:真實的故事、緊湊的劇情,不乏趣味、精彩的比賽瞬間,當然,更重要的是給人以感觸。卡特教練用自己行動證明,是學校的教育塑造並指引隊員走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而不僅僅是籃球比賽,這種影響造就出了巨大的凝聚力。 經典臺詞:你心底深處最大的恐懼是什麼?是你自己的不足嗎? 7、半個尼爾森Half Nelson (2006) IMDb評分:7.3/10 鄧恩是小鎮上一位年輕的高中老師,他的激情和理想已經慢慢枯萎,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在布魯克林破舊的教室裡日復一日地教課。 在在課堂外,鄧恩吸毒成癮,有一天他在嗑藥的時候被自己的學生抓個現形。陰差陽錯,兩人陷入一種難以解釋的友誼當中,儘管年齡和境遇有著很大的差距,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路口,不知道該做出怎麼樣的選擇。 評語:影片將關注點投射在了師生關係上,不同的種族、階層、性別和年齡,卻建立起一種近乎於相依為命的特殊情感,正是這種獨特的師生關係,使得影片具有潛在的懸念和張力。“Half Nelson”原意是一個摔跤的動作,是摔跤中的僵持狀態,你可以逃脫,但需要技巧。以此為喻,就可以很好理解片中不同的社會政治、階層鬥爭等等,實際上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掙扎。 經典臺詞:太陽昇起然後又落下,當每一次發生這些的時候你得到了什麼?你獲得了全新的一天。 8、浪潮Die Welle (2008) IMDb評分:7.6/10 影片根據1967年發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所中學裡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男教師賴納·文格爾在《獨裁政治》課上與學生做起模擬獨裁政治的實驗,這場名為“浪潮”的遊戲在短時間內產生了浪潮般的效果,激進、亢奮、麻木及獨裁政治下的種種面貌一一呈現。而遊戲戛然而止的一刻,中學生們已然被改造成冷酷而狂熱的新納粹主義者。 評語:這個實驗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生活中的很多人都缺乏家庭、集體的關心,缺乏對一個群體的歸屬感,這也是“強權下的服從性”這一現象滋生的溫床。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就是老師的及時醒悟,然後警示每一個人,讓你看到一個好人離獨裁、專制有多近,電影真正讓人對自己周圍的環境有了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經典臺詞:我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都優秀,更過分的是,我們把所有和我們意見相左的人都踢出了我們的集體,我們傷害了他們而且我不知道我們還會做出什麼更過分的事。 9、超脫Detachment (2011) IMDb評分:7.7/10 代課老師亨利·巴赫特,接觸的是問題少年,他知道要把一個人從某種問題的精神牢籠中完全拯救出來是很難的,並且這種徒勞的失敗感讓他選擇當一個職業的代課老師——不用揹負太多的責任感來做一些讓他感覺徒勞的事。 直到他接了一份新的工作,到一間特殊的公立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集中了那個區最多問題的少年,巴赫特告訴自己在代課期間只需照本宣教,一個月後就可以拿到薪水功成身退。 但最後,還是逃不過內心對這些少年的同情和某種意義上的責任,巴赫特開始嘗試著引導和教育他們面對和改變這種內心病症。然而,一個女孩的死亡又一次讓巴赫特陷入了這種萬劫不復的無力感。 評語:影片講述了某些人群渴望自我救贖和被拯救的精神牢籠困擾,以一個代課老師的身份著眼,有情緒、有內容,除掉教育意義,《超脫》其實一部家庭電影,無論是男主角還是三位女主角,都在尋找一種穩定的感情基礎,或者稱為一種家庭的情愫。是的,對於一個人來說,家庭就是生活的全部和未來的希望。 經典臺詞:我從未如此的感覺超脫於自身,卻又真實的存在於這個世界。 10、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 IMDb評分:8.5/10 以傳奇樂手查理·帕克為目標的音樂學院新生安德烈,在加入競爭激烈的校爵士樂隊之後,面對魔鬼導師弗萊徹近乎地獄般的訓練,憑藉對音樂的無上熱愛,刻苦練習、堅持追求音樂直至走火入魔,最後師徒之間發生了近乎瘋魔的對決。 弗萊徹是一個激情四射、雷厲風行的魔鬼音樂教練,他絕不僅僅是在要求學生盡力,而是在“搞垮”他們。甚至,他有時展現出的溫和也只是個陷阱,他只想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刁難他們,不擇手段地挖掘他們的音樂才能。 評語:創作偉大的音樂既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賦。影片以魔鬼導師弗萊徹多重複雜的人物性格,展示了極盡嚴酷的“名師出高徒”的故事,使得影片極為虐心與震撼。 經典臺詞:在所有語言中,沒有比“good job”更毀人的詞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