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蹟。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僱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於連江縣涫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巖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臺、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巖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於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儲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餘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乘車返。
費用: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鐘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鐘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鐘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鐘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鐘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遊玩兩三小時。出景區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巖寺
碧巖寺:位於羅源灣內碧裡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蹟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幹。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巖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巖對面一山名臥虎。登臨臥虎山巔,眺望匹巖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裡,到碧裡再僱摩托車去碧巖。
古稱匹巖,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岩”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岩;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巖。巖高百餘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巖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巖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於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Sunny雨露,卻年年開花結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巖飛雪”之譽。洞左側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一石曰“留米巖”。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裡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簷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鬥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
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蹟。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僱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於連江縣涫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巖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臺、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巖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於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儲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餘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乘車返。
費用: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鐘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鐘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鐘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鐘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鐘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遊玩兩三小時。出景區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巖寺
碧巖寺:位於羅源灣內碧裡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蹟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幹。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巖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巖對面一山名臥虎。登臨臥虎山巔,眺望匹巖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裡,到碧裡再僱摩托車去碧巖。
古稱匹巖,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岩”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岩;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巖。巖高百餘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巖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巖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於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Sunny雨露,卻年年開花結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巖飛雪”之譽。洞左側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一石曰“留米巖”。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裡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簷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鬥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