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戰列艦其實實戰意義不大,作為戰略威懾,地區封鎖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戰列艦的誕生源自大航海時代,戰列艦的發明者是英華人,主要為了維護海上航線和海外島嶼殖民地而誕生的,起初人們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海上軍事強國時,主要就是要看戰列艦的噸位和重量,歐洲列強在入侵亞洲地區時主要是透過海上航運到亞洲參加作戰,因為除陸地上進攻,海上的進攻更有優勢和便捷幾乎一覽無餘任由海軍強國斬風破浪。當時一個軍事強國的野心有多大主要不是看陸軍規模而是海軍規模,陸海空立體化作戰概念是二戰時期到現在人們對現代化戰爭的一個概念,在航母沒有發明的時期,戰列艦的整體作戰用途還是有一定侷限性,戰艦的火炮最多能對陸軍提供海岸港口城市作戰的火力支援,卻提供不了對陸軍在內陸作戰的火力援助,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不重視海軍的原因,也是戰列艦被歷史淘汰的原因。
論一戰前期到二戰結束,世界的真正意義上海上軍事強國不超過10個,義大利海軍,日本海軍,德國海軍,英國海軍,美國海軍,法國海軍和蘇聯海軍,當時這些海上力量都是世界級別,其中英國海軍一度領先世界各國,之後美國海軍迎頭趕上,日本海軍在當時世界上穩居世界第三位是穩如泰山的,但是縱觀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國海軍實戰記錄,不難發現比較著名的戰列艦也就是那麼幾艘而已,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日本的武藏和大號戰列艦,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蘇聯的甘古特級戰列艦等。
論戰列艦在歷史上的發揮作用,一戰時期基本上是戰列艦最輝煌的時代,當時就是有英國對德國海上封鎖,德國在一戰時期狼群潛艇戰術,成為一戰時期有效破壞敵國海上戰略物資運輸的功能,同時期的戰列艦基本上都是象徵國家強大的象徵,具有民族凝聚力,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論戰略意義戰列艦還是一定的價值的,實戰意義也有封鎖敵國海上運輸路線的功能,因為一戰時期的戰列艦確實太過強大了,讓人望而生畏,當時世界各國對這種海上的堡壘沒有任何有效的武器可以達到以最低代價把一艘戰列艦擊沉,除非海上對決打上一天才能見分曉。但到二戰時期有了航母存在,戰列艦無疑就是成為歷史過時產物罷,如今現在戰爭考量一個國家的海軍是否強大主要還是看航母,而航母只不過取代戰列艦的地位而已。說到底就是時代決定武器重要,順時而生,順時而滅,一戰時期就是戰列艦輝煌時代,他跟航母時代一樣對歷史軍事科技發展有不或缺的重要意義。
-
3 # 一葉楓流
戰列艦就是相當於警察的配槍。雖然可能一輩子沒真開過槍,但是一直是警察的身份標誌,時刻震懾的犯罪分子。
戰列艦即使不參加戰鬥,它的氣勢一直是國家權威和力量的體現,就是發揮著大棒的作用。
戰列艦的概念出現在19世紀晚期,1860年以後,鐵甲艦出現。早期鐵甲艦是鐵殼和蒸汽機的結合,排水量幾千噸到近萬噸。
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前無畏艦,是在1906年無畏艦出現之前的戰列艦,也叫戰鬥艦。這個時期最主要的是日俄對馬海戰、美西馬尼拉海戰、中日黃海鴨綠江口海戰。
第二階段是無畏艦,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戰列艦要素——單一口徑主炮。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日德蘭海戰。
日德蘭海戰後,根據作戰情況修改設計的稱為超級無畏艦,或後日德蘭戰列艦。由於戰後海軍限制條約的作用,二戰時期建造的基本上都是這個型別的。戰列艦在二戰中的作用有限。在大多數海戰中都是配角。少數的幾次戰列艦對決也是無關緊要的海戰。比如俾斯麥號,霧島號,蘇里高海峽夜戰。英國戰列艦在控制地中海交通線上發揮重要作用。
戰列艦一直都在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即使在和平時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警察不在,但是犯罪分子時刻要提防警察的出現。這就是戰列艦的最大作用。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德蘭海戰將戰列艦的大炮鉅艦推向了頂峰,在比之後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還在增加,從15英寸增加到16英寸,而日本則更加特例獨行,它自己的16英寸為410毫米。還偷偷的搞了460毫米。裝甲厚度也不斷增加,排水量也不斷超3.5萬噸以上。
哪怕是二戰戰列艦發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1939年歐戰爆發,而此時大西洋海戰當中對主力戰艦對決還是和一戰一樣是戰列艦的對轟,航空母艦的作用還只是次要的,而1940年丹麥海峽爆發的英德主力戰艦對轟,俾斯麥號戰列艦和胡德、威爾士親王號對轟壓根就沒航母什麼事,雖然在之後的交鋒中俾斯麥被航母艦載機斷了腿,但是最後收人頭的時候不還是得靠戰列艦上去懟。
而在太平洋海戰中,時間已經推到了1942年,要不是美國一票戰列艦被日本打殘在珍珠港,估計美華人一樣會先使用戰列艦,因為美華人的大炮鉅艦思想可不必日本人差。而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更適合航母艦載機使用,所以太平洋的主角才變成了航母與艦載機,而在大西洋上航母也只是跟班打醬油的。而在太平洋上戰列艦們的對戰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後的戰列艦對決——蘇里高海戰”,日本真正迎來了面對面的戰列艦對決,而美國戰列艦們也負責防空、炸島,這些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你還覺得戰列艦在二戰中用處不大嗎?
-
5 # 期待房子A
戰列艦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出現,發展到一戰已經比較成熟了,一站二戰之前進入大發展時期,很多國家都錯判了海軍技術的發展,結果二戰中,戰列艦被航母摁在海床上暴打。它最大作用還是威懾,實戰中雖然戰果豐碩,但終還是被淘汰了。
-
6 # 海鏡清
二戰中的戰列艦發揮的作用還是不小,只是在飛機的挑戰下,不復其之前作為海軍核心的地位。一艘造價昂貴的戰列艦,在身價只有其九牛一毛的幾十架轟炸機面前,變得脆弱不堪。
細數一下二戰期間損失的戰列艦,絕大部分都是命喪或者重創于飛機之手。
再強的戰列艦,也不是飛機的對手
法國: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被英國航母艦載機重創擱淺,從此未再修復。
德國:
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國航母艦載機擊傷舵機後陷入英國艦隊包圍被擊沉。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被英國陸基飛機炸沉。
英國: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被日本陸基飛機擊沉。
希臘:
基爾基斯號戰列艦:被德軍陸基飛機擊沉。
利莫諾斯號戰列艦:被德軍陸基飛機擊沉。
義大利:
加富爾伯爵號戰列艦:被英國航母艦載機擊沉。
羅馬號戰列艦:被德國陸基機擊沉。
日本:
比睿號戰列艦:被美軍航母艦載機擊沉。
武藏號戰列艦:被美航母艦載機擊沉。
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航母艦載機擊沉。
日向號戰列艦:被美機擊沉。
榛名號戰列艦:被美機擊沉。
伊勢號戰列艦:被美機擊沉
美國: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被日本航母艦載機擊沉。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被日本航母艦載機擊沉。
蘇聯:
馬拉號戰列艦:被德軍陸基機擊毀,未再修復。
而在飛機作戰效能成熟之前,戰列艦則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拋開概念完全不同和還未成熟的鐵甲艦時期不談,戰列艦在美西戰爭、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作為海戰核心存在。
聖地亞哥海戰中的美國印第安納號戰列艦
美國戰列艦的13吋(330毫米)主炮射程遠、威力大,輕鬆奠定勝局
1898年7月3日,試圖從古巴聖地亞哥港突圍的西班牙艦隊與執行封鎖任務的美國艦隊展開了激烈的海戰。西班牙人有4艘裝甲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美國海軍有4艘戰列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這次海戰進行約3個小時(交火時間很短,主要是消耗在追逐上),西班牙艦隊全軍覆滅,有323名艦船人員死亡、150名負傷,而美國方面僅1人死亡、1人負傷。美國的戰列艦為海戰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13吋主炮可以在西班牙巡洋艦射程之外輕易撕開其裝甲,造成船體的巨大破壞。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戰列艦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8月7日,被圍困在中國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試圖突圍,與日本聯合艦隊發生激戰。俄華人有6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日本人有4艘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8艘巡洋艦、18艘驅逐艦、30艘魚雷艇。
這次海戰由於雙方一追一逃,因此發揮作用的主要是射程遠的大口徑火炮,也就是說主要是戰列艦之間的交火。最後俄國艦隊由於司令官意外陣亡失去指揮而潰散,大多數退回旅順,只有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成功突圍。而日本人也付出了不小代價:俄方損失343人,日方傷亡226人,旗艦“三笠”號戰列艦亦受重傷。
在1905年5月27日的對馬海戰中,更完全成了戰列艦表演的舞臺。日本艦隊雖然在戰列艦數量上稍處於劣勢,但效能更好、訓練也更有素,僅靠戰列艦對決就使得俄國艦隊主力盡失、全軍崩潰。對馬海戰證明了戰列艦在海戰中無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並且深刻影響了海軍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英國的第一海相費希爾堅信此戰證明了對戰艦來說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無畏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將大炮鉅艦主義推向顛峰。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一度最出風頭的是戰列巡洋艦,無論是圍殲德國東亞艦隊的福克蘭海戰,還是首次戰列巡洋艦對決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似乎都證明這種速度快、火力猛的新概念主力艦才是海軍明星。
但日德蘭海戰再次證明披著厚甲戰列艦才是真正的老大。這是有史以來參戰戰列艦最多、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其中有16艘無畏和超無畏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戰列艦)。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其中有28艘無畏和超無畏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
在前哨戰的戰列巡洋艦對決中,德華人憑藉良好的戰術素養和精良的裝備,痛擊英國皇家海軍。但在實力雄厚的英國戰列艦隊趕到戰場後,德國公海艦隊就灰溜溜地被趕回了自家港口。海戰中德華人被擊沉和重創的5艘戰列巡洋艦都是英國戰列艦15吋重炮的傑作;而德國戰列巡洋艦的炮彈只給英國戰列艦造成了不痛不癢的輕傷,只有德國戰列艦才能給予英國戰列艦相當損害。
但是,日德蘭也是戰列艦最後的輝煌,到下一次戰爭的時候,戰場已經在視距之外,戰爭迷霧已經在天空之眼下無所遁形,海戰再也沒那麼有趣了。
-
7 # 孚比斯
由於在海戰中,戰列艦隊會艦首銜艦尾,排成一列,用船舷一側面對敵方艦隊開火,故名戰列艦。十五、十六世紀,木質船身、以風帆為動力來源、配備前裝彈滑膛炮的海軍艦船已經具備了戰列艦的雛形。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曾經的海上強國就是依靠這樣的戰艦來保證海路暢通,維護自己的海洋霸權和海外利益。
19世紀下半葉,近代意義上的戰列艦開始出現。由於要裝備大口徑線膛炮,木質船身已無法承載這樣的重量,並且蒸汽機技術已經日益成熟,蒸汽機的巨大推動力使沉重的鋼鐵鉅艦的快速移動成為可能,這就催生了鐵甲戰列艦的問世。
戰列艦火力的強度以及裝甲的厚度一度成為決定海戰勝負的重要因素。各海軍強國爭相建造更大噸位、更強火力的大型戰列艦。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德國的俾斯麥號和日本的大和、武藏號。這些大型戰艦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所屬國家的海軍在海洋上的威勢,起到了震懾對手的作用。
戰列艦也曾在清末中日海上角逐中起到過決定性作用。1888年,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北洋艦隊從英、德等國採購了定遠、鎮遠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戰艦以及一些輔助艦隻,並聘請外籍海軍軍官來訓練海軍士兵,使清朝的海軍一度成為亞洲第一強艦隊。強大的北洋水師成為野心勃勃的日本的眼中釘,日本全國上下一心,從天皇到普通百姓都勒緊褲腰帶,省下每一元錢,為日本海軍添置戰艙、更新艦上裝備貢獻力量;而昏庸奢糜的清朝統治者則在北洋水師成軍後幾乎沒有對海軍裝備的更新投入過資金。到1894年黃海海戰爆發時,北洋海軍的戰艦相對於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在航速和火炮射速上落了下風,黃海海戰的失敗和這一點有很大關係。
戰爭對於人類科技的進步有促進作用,各參戰國會把最新科技成果運用於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並投入在戰略、戰術上的應用,這客觀上促進了戰爭形態的演變。二戰時期,一些海軍將領注意到了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重要作用,並致力於實踐和完善航母編隊戰術。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無疑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對於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美國海軍也不落下風,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同樣是航母作戰的行家,這才有了中途島、珊瑚海、萊特灣海戰等精彩絕倫的大戲的上演。
事實上,由於日本資源饋乏,無力建造更多的戰艦,為了彌補數量的不足,日本海軍決定以質量取勝,二戰前夕,他們造了兩艘超級鉅艦--大和號和武藏號。這兩艘鉅艦的滿載排水量都達到了70000噸以上,有厚重的裝甲和超強的火力,被日本海軍視為珍寶,意圖在與美軍決戰時,一戰定乾坤。但是由於海軍軍令部的謹小慎微、畏首畏尾--更重要的是二戰時期的海戰,戰列艦已風光不再--武藏和大和號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戰績,便先後在萊特灣和沖繩島海戰中被美軍擊沉。“大和旅館”成了世人的一個笑柄。
二戰時期的美、日太平洋海戰,航母發揮了巨大作用。艦載偵察機可以在幾百海里半徑範圍內偵察敵情,一旦發現敵方艦隊,戰鬥機和轟炸機便會從航母上起飛,對敵方以航母為中心的航母編隊實施長距離毀滅性打擊。一旦失去航母航載戰鬥機的保護,戰列艦、驅逐艦的防空火力是無法阻止敵機的狂轟亂炸的。由於戰列艦的反應速度、攻擊範圍、防禦能力都無法與航母相比,所以,從二戰時期起,它已不再是海戰的中堅力量。
-
8 # 夜郎大帝
在魚雷、潛艇和航空母艦廣泛使用之前,戰列艦是海上霸王,天下無敵!在歷史上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對馬海戰和日德蘭海戰中,戰列艦都是主角。
-
9 # 止戈軍是我
分兩步回答:
為什麼二戰中戰列艦不起作用?
二戰中海軍的作戰思想已經發生巨大的轉變。以前海軍作戰是以戰列艦為中心,以鉅艦大炮作為衡量戰鬥力的標準,所以各國都爭相把軍艦越造越大,炮管越造越粗。自從一戰結束,1918年誕生航母以後,海軍作戰就圍繞航母展開了,這時海軍從掌握制海權向掌握制海、制空權轉變。也就是說,此時鉅艦大炮的時代就過去了,從而開啟了海軍作戰的新時代。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英國皇家海軍的“百眼巨人”號
歷史上哪些戰列艦發揮了作用?
這個問題,我在此不詳答,網上已有很多答案。
回覆列表
肯定是大航海時代到航空母艦時代之間的這一時期發揮重大作用。
船堅炮利,顧名思義就是船體要堅厚結實,耐得住打擊,火力要猛,要壓制得住對手。
戰列艦幾乎就是火力艦的代名詞,更有甚者是把整艘船打造成巨型的移動堡壘。
二戰的戰列艦之所以用處不大,可能是因為戰爭是在歐亞大陸打響,海軍的戰場在海面決鬥和提供沿海支援,奈何陸地的內腹就鞭長莫及,更何況為了限制對手的海軍,潛艇戰是不受限制,商船也是攻擊目標。
戰艦隻能化作為零保護海上生命線,否則就被掐死了。
但小日本佔了海軍很多便宜,譬如攻擊沿海和靠近大陸的所有島嶼,陸海一體的打法很奏效,但一深入海洋和內陸就不行了,因為航空母艦出現了。
海上戰鬥比拼的是射程,戰艦和戰艦或許還有得玩,但遇見航母就蹦躂不了,只能防守。
所以航母的出現結束了戰列艦的時代,也就是從大航海時代延續到航母正式參戰這一時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