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讀繪本點上道
-
2 # 藍婭心理諮詢師
“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
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
那麼,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更好的處理“打”孩子這個問題呢?
一,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是一個理想的狀態,但是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家長很難做到。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又拒不認錯的時候,家長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告訴孩子:
“你剛才的行為,讓我感到很生氣!”
“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的行為!”
“你的行為很讓我感到傷心!”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說這些話的時候要注意你的語氣,要非常的堅定,透過嚴肅的表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不愉快。這樣孩子會透過你的情緒表情,感受到他的行為讓你產生了情緒。
在事情過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採用探討的方式,詢問孩子為什麼要做那樣的事情,初衷是什麼?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用意,再和孩子探討怎麼做更為合適,教會孩子更好的處理類似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比讓孩子一味恐懼,卻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更加重要。
二,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等等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三,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透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比如,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按時看動畫片,否則就不允許看動畫片,只有收拾好玩具,才能看。
原則與規矩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家長切不可對孩子提出超過孩子年齡範圍的要求。提出的規矩要按照規矩來執行,而不是家長自己說了算,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家長自己定的規則,自己無視,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也不會把規矩當回事。
四,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在多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如果在人前,就將孩子帶到單獨相處的場合,告訴孩子因為什麼你很生氣,因為這個事情,你現在要打他。打過孩子之後,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到此結束。一會兒不可以再做同樣的事情。適度並保護好孩子的尊嚴的同時,再去懲罰孩子。不要讓孩子在朋友面前,陌生人面前丟臉,這是對孩子心靈上的保護。
五,告訴孩子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安慰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
3 # 春風化雨花草香
真正的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家長在盛怒之下,出手打孩子的行為,可能會換來孩子一時的屈服,但是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信服。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長想打而不能打的時候,才會認識到自己曾經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帶來的不良後果。
一親戚家的女兒三歲半,孩子稍有不聽話,家長就會動手打人。這樣的暴力教育,換來的不是孩子的乖巧懂事,而是更加的蠻橫不講道理,小女孩喜歡動手打小朋友,有時候甚至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玩偶,來發洩心中的憤怒。家長看到孩子的不當行為,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暴力阻止,比如說不想讓孩子玩手機,就把手機從孩子手裡奪過來,然後當著孩子的面把手機摔壞,孩子先是一愣,進而心疼地拿起摔壞的手機大哭起來。
如果只是用武力管教孩子,而不用理性的說服教育來幫助孩子,只會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並且缺乏安全感,更談不上擁有歡樂的童年,這樣的暴力教育帶來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打孩子絕對不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只是家長在孩子面前無能為力的表現。
-
4 # 月光下的鳳尾竹
分情況而言,有的學生可以打,有的學生不可以打!
1.如果.懲罰學生有效,對學生有激勵,鞭笞的作用,那可以適當的懲罰,也不能說一味懲罰,會讓學生習慣養成自然,認為我就這樣,想怎麼就怎麼,從而喪失上進心,自信心!
2.有的學生天生就不能受打擊,只能誇讚,一旦打擊會認為我一輩子就是受打擊的命,所以還是不要懲罰的好!
-
5 # 學霸有話說
不建議打罵教育,大人也沒有完美的,更何況孩子呢?
是孩子就有可能做錯事兒,一做錯就打,對於糾正本身並無益處,相反孩子會因為已經受到棍棒懲罰而忽略了本應反省的錯誤,錯失了悔悟的良機。
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患,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況且,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裡就很痛苦,有內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覺到大人不體諒他,心裡生髮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疚感---經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怎麼可能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呢?
舉個例子,我的兒子皮皮在他7歲上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週日上午按慣例他要到一樓去到琴房練琴半個小時。家裡的小姐姐跟我說,皮皮沒有去琴房,不信一會兒你看他是不是從操場那邊回來,而不是琴房。我相當愕然,因為我教育皮皮不可以說謊,他一直都還做的不錯啊。於是,我就待在樓上的陽臺上觀察,果不其然,大概在要求練琴的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皮皮從操場那頭並非從琴房出來往家的方向走。
我平靜地下到樓下來,走到了他必經的路上,他一抬頭看見我很是驚慌。我沒有發火,拉他一起坐到了小區的椅子上,問他:“為什麼沒去練琴卻沒有回家?”他看著我說,“因為三架鋼琴都被人佔了,沒有位置練。”我說:“那為什麼不在旁邊等,而是在要求練琴的時間結束的時候直接回家呢?”他看著我,自責地低下了頭。
我對皮皮說,媽媽跟你說過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你可以不會,可以不做,但不可以欺騙。你可以告訴我說媽媽今天練琴的人太多我沒練成,也可以跟我商量今天作業多再找時間練行不?但不可以不誠實,沒練琴卻佯裝練了。“我接著對皮皮說,“今天的事情媽媽先不告訴爸爸,給你保留一份尊嚴,一會兒媽媽陪你一起把今天的琴練了,媽媽相信以後皮皮一定能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好嗎?”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皮皮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頭也不停地點著,抽噎著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後一定會做好的。”
從那次以後,皮皮從未再撒過慌,並且在其他方面也非常優秀。我想,如過他那次的錯誤我換成了體罰,相信效果一定不會是這樣。(附皮皮2019年2月10日在廈門參加全國鋼琴大賽的演奏照片,他以一曲《少女的祈禱》摘得全國金獎。)
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體面的野人。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童年時代的每一種體驗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跡,孩子沒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響著他成長的大事。
我們可以從書中以及我們週週圍的人群中看到,優秀孩子的家長,他們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探討解決,非常講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態度是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只是就事論事,決不牽扯其他,當然更不可能打罵。他們取得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不需要他操心費力。
前蘇聯傑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
6 # 蘇雷讀書
曾幾何時,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棍棒下面出孝子”。然而,現在好像對此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覺得教育孩子,有幾個層次。
第一,就是不問不管,孩子要什麼,儘量滿足。那是最差的。但不幸的是,這樣的家庭非常多。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非常自我,而且也懶惰。
第二,粗暴管教。一般不太和孩子交流,但一旦孩子不聽話,就會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應該比第一種要好一些。至少孩子有敬畏之心了。但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創傷。另外,孩子可能會學家長的行為,以後有暴力傾向。
第三,友愛管教。這是最好的辦法。無論什麼情況,不打不罵孩子。以理服人。孩子不聽話,一定要堅持原則,拒絕時溫柔而堅定。有原則又有關愛。孩子會明白事理,懂得規則。
我們教育孩子,儘可能去學會要用第三種方式。但是,第三種方式其實不容易做到,對家長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如果你成不了第三種家長。那我就鼓勵你打孩子吧。千萬別做第一種家長。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還屢教不改,不妨就打打吧。但要注意,別真的傷到孩子。讓孩子記住就可以了。
-
7 # 蕪木
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在社會上競爭力強,有競爭優勢,就會有好的前途和未來,就會有好的幸福生活,有好的工作;同時,也會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競爭力強,就意味著有能力,有知識,有好的品格、品德、人格。
一個人的成長,其實就是積累知識、培養品德的過程。
這就涉及到孩子的教育、培養的問題。也是國民最關注、關心的問題。感嘆如何才能教育、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呢?如何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不同的教育、培養方式、方法。比如,有的人說,孩子不打不成才。其實這種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一種不科學的教育、培養的方式、方法。雖然,有個別人用這種方式、方法使孩子成了才,那也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性,更不是好的科學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
那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才?
首先,說一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這方面主要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方面。家庭、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重要因素;同時父母具有良好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的言傳身教,示範,榜樣,引導,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至關重要,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和第一老師,是孩子健康成長、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至關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出了問題,處理不好,要教育好孩子,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與此同時,孩子的良好的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同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影響也至關重要。
其次,說一說孩子的成才。
孩子的成才,是國民、家庭、父母、孩子的理想和希望。是一件很不容易實現的事。因為,孩子的成才,是一項非常複雜、艱鉅的建設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孩子個體方面,家庭父母方面,學校教育方面,國家政策方面等等。
-
8 # 記憶官方
我覺得一個孩子的好壞,最重要的是在於撫養人,撫養人的受教育程度高,那他的孩子一定不會!
教育孩子應該從早教開始。一般剛出生的孩子,大腦還不能處理視覺資訊,看到的東西也是模模糊糊的,但是對黑白色特別有興趣。我建議使用早教黑白圖畫,包括建築類、天氣類、形狀類、人物類的圖案,每天手持畫稿距孩子視線25~30CM,每次使用3~5張黑白畫稿,快速閃動,吸引兒子注視,在孩子能看清影象後再換下一張畫稿。
訓練到孩子大約2~3歲時就可以表現出了驚人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以後的教育中孩子自然而然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
9 # 拿筆小昕
搜尋了“打孩子”的關鍵詞,得到的答案不容樂觀,居然還有一本《怎樣打孩子》的書。不知道此書的作者走在街上會不會被孩子們認出來?
在中國這個古老的農業帝國,農耕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流傳下來的“俗話”至今威脅著孩子們的屁股。
以教育為名對孩子實施毆打,這種父母只能說不理解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是面相未來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思維。
“俗話”所形成的農耕時代,“八股”是經典,“存天理,滅人慾”被帝王們用於王朝的統治。那時生產力低下,為了強大王朝,需要把人變成耕田的牛。
但靈長類動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帶來了天生的反抗。
於是統治者選擇了暴力,才有了廣為流傳的“俗話”,教父母們棒殺孩子們的天性。
但現在是什麼時代了?
工業革命都被現代人翻了篇,進入到資訊化社會。
新東西越來越多,都是透過人類的創造力而來。
現在的孩子有著難以預測,而又多姿多彩的未來。
需要培養足夠的理解力,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去適應未來的競爭。
這三項核心的能力,與暴力方式追求的順從、機械、膜拜根本上南轅北轍。
在大眾玩抖音,幼兒園的孩子都在學程式設計的年代,如果父母還在不拋棄“俗話”,不明白暴力的手法對教育適得其反,他的孩子真正是不幸的。
回覆列表
這裡的“打”是嚴加管束的意思。對孩子的教育不能1味地用粗魯的打的方式!!另外,教育法明確規定嚴禁體罰學生!家長對孩子如果採取暴力的教育方式,也是違背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