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回芳去一玫到

    大朝之上指鹿為馬,見者不至一人,應該說是真的嗎,一個把鹿說成馬的人,會不會把扶蘇念成胡亥呢?誰還會湊到跟前去看。

  • 2 # 雨夜夢幻歷史劇

    關於後人如何得知趙高夥同李斯篡改遺詔一事,確實是後人的猜測,但後人的猜測也並不是沒有依據的。假如秦始皇真要傳位於胡亥,也沒必要去賜死長子扶蘇和蒙恬將軍,因為他倆並無犯錯。俗話說“虎毒還不食子呢。”秦始皇不會昏庸到如此地步吧!胡亥要賜死扶蘇的唯一理由就是擔心扶蘇和蒙恬將軍,有一天會知道真相,會找胡亥算賬。所以大多數人認為是趙高夥同李斯篡改了遺詔。

    但是也有少數人認為秦始皇死的時候,留的遺詔是傳給胡亥的,他們的理由是,秦始皇在死的時候都是帶著胡亥去巡遊的,而扶蘇卻被秦始皇派到邊境和蒙恬將軍一起抗擊匈奴,所以秦始皇遺詔一事,至今都有爭議。關於正史上寫胡亥,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一事,也是根據大多數人留下歷史資料寫的,也就是大多數人的猜想而已,真正的事實可能只有胡亥,趙高和李斯三人知道吧!

  • 3 # 峰哥談史

    這就是傳說中著名的“沙丘之謀”,主要講的是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於沙丘,臨終前立下遺詔,在場的胡亥、趙高、李斯修改遺詔,運作胡亥繼承皇位,同時處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懸案之一。

    按道理說,篡改遺詔這種大逆不道的做法是怎麼被後人所得知呢?其實這都是後人的推測和分析,根據後來的歷史事件所推測分析出來的。後來人也是眾說紛紜,意見不一,筆者認為遺詔確實是被篡改過的,且看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秦始皇對扶蘇的器重

    因為秦始皇生前是非常器重公子扶蘇的,對他委以重任,而且和當時掌握精銳部隊的蒙恬大將軍一起在外戍守邊疆,駐守在帝國的北方。這明顯是鍛鍊公子扶蘇,培養接班人的舉動嘛。怎麼會下遺詔處死扶蘇呢?

    也有人說,始皇后來比較喜歡小兒子胡亥,你看這不是領著小孩子胡亥一起出巡考察的嗎,後來繼承人出現變化了。準備立胡亥繼承皇位後,怕公子扶蘇不服,起兵造反,賜死扶蘇這也是為了掙個帝國的長治久安考慮。

    二、蒙恬大將軍的忠心

    暫且說這個可能,但是也沒有必要將帝國的重量級大將軍蒙恬也一起處死吧。要知道蒙氏一族一直以來對秦朝忠心耿耿,也從未被秦始皇責罵失寵過。他怎麼可能會將這麼一位輔佐大秦江山的左膀右臂殺掉呢?

    三、趙高的利益驅動

    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他為了鞏固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或者防止扶蘇繼位後遭受打擊,他是完全有篡改遺詔的動機的。後來,胡亥登基後,他權傾朝野,留下千百年來有名的“指鹿為馬”故事。再加上趙高當時任中車府令兼行璽符令事,就是給始皇遺詔加蓋玉璽印章的,只有他加蓋玉璽,遺詔才能密封送出。可見,他的職務對篡改遺詔也提供了便利。

    當然,筆者的分析也僅僅是推測,幾千年來也沒有絕對的答案,這就是歷史給我們帶來的層層迷惑和無盡魅力。

  • 4 # 管仲8

    篡改遺詔-沙丘政變這段歷史主要有司馬遷的史記流傳下來,而司馬遷的史記是由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司馬遷透過對材料進行篩選而作。那麼他史記記錄的都是真實的嗎?當然不是,比如寫高祖劉邦出生--說他母親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來了次豔遇,後來就生下了劉邦。這個放在現在我們自然不信。那麼史記中關於沙丘政變篡改遺詔這件事是否真實呢?先人已經遠去,我們只能透過其他的事件進行推測。

    首先歷史記載趙高和李斯謊稱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就拔劍自殺了。而此時趙高李斯正四處瞎轉呢。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高興,馬上回京。扶蘇深受秦始皇的喜愛,雖然曾惹得秦始皇不高興,但秦始皇還不至於殺死他,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都沒有屠殺功臣,又怎麼會殺自己的親生兒子,和有大功的蒙恬將軍呢,蒙恬這時是統三十萬駐守北方抵禦匈奴,這可很重要啊,怎麼能說換就換呢。而且秦始皇也非常信任他們兄臺,這次出巡還把他弟弟帶在身邊。而且扶蘇死後胡亥其實並沒有相殺蒙恬,本想放了他,由於趙高為報私仇才忽悠胡亥殺了他。要是這真是秦始皇的命令胡亥怎麼敢違抗。

    其次胡亥做了皇帝后,對待他兄弟姐妹非常的殘忍,毫無人性。 胡亥在咸陽殘忍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又在杜郵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有三個兄弟比較謹慎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同時還誅殺異己。這些都顯示出胡亥內心發虛,怕兄弟、大臣們不服,最終發動政變的這三個人也都得到了懲罰。真是機關算盡聰明,反早早誤了性命。若扶蘇當皇帝,這幾個人雖然達不到當時的人生巔峰,但應該也不會落的這樣悽慘的下場。

  • 5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大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華夏一統的大帝國,歷經秦國曆代君王、謀士、將士的不懈努力,最終才統一六國,然而,大秦王朝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卻毀於閹人趙高之手,可悲可嘆!

    秦朝毀於趙高之手,是有點言過了,但是歷史上,若沒有趙高假傳聖旨,由胡亥繼承皇位,也許大秦王朝不會那麼短暫。

    天下沒有透風的牆,雖然假傳聖旨只有趙高、李斯、胡亥三人知曉,但世人不全是傻瓜蛋,人們會去根據趙高等一些人異常行為去推測與證實。

    一、趙高剛假傳聖旨由胡亥繼承皇位,馬上又傳旨賜死最有威脅的大皇子撫蘇,以及大將蒙恬,趙高這樣做,是此處無銀三百兩,是做賊心虛、畫蛇添足的表現。

    二、古代帝位繼承法則通常是嫡長有序,秦始皇大皇子撫蘇,深受百姓、滿朝文武的愛戴,特別與大將蒙恬關係很好,世人都認定大皇子必將是秦始皇帝位繼承最合適的人選。

    三、胡亥是秦始皇眾皇子中最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皇子,根本不懂治理國家,在百官中無半點威望,根本不會將胡亥聯想到是秦始皇指定的皇位繼承人。但是趙高與胡亥關係最密切,最好,胡亥繼承皇位受益最大的必然是趙高,世人就會摧測,這是趙高假傳聖旨,以達到自己目的。

    四、俗話說人言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途趙高迫害知情者之一李斯,難保李斯在臨死之際,不會將與趙高合謀假傳聖旨的事給洩露,這天大的秘密必將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天下皆知。

  • 6 # 宏發超市趙榮青

    關於秦始皇贏政突然離世,留下遺詔被李斯,胡亥趙高篡改一事,史書並無明確記載。實屬後世之人猜測。後人大多根據胡亥登基後的所做所為意測,秦始皇不可能將大秦帝國的皇位傳給世子胡亥。雖然說贏政喜歡胡亥多於撫蘇,但是撫蘇是長子,以始皇帝之睿智怎能範如此低階的錯誤。而事實大顛後人的眼睛,胡亥不但奉始皇遺詔立為太子,還奉詔處死兄長撫蘇,登基為帝俗稱秦二世。胡亥殺撫蘇一事害怕其它兄弟姐妹聯手報復,先後以各種理由將其他人處死。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喜歡的二兒子這麼快就將他的所有子女送回到他的身邊,估計也得氣的活過來。

  • 7 # 與狼共舞說歷史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世界上根本沒有永遠的秘密。這幾個人後來矛盾衝突激烈,互相廝殺,篡改遺詔的事很快被世人知道。

    一、秦始皇之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倒,臨終前,擬發詔書給長子扶蘇。命他趕回都城主持喪事,把鎮守邊疆的事託付給大將蒙恬。這實際上確認了扶蘇繼承者的身份。

    詔書封好,還沒來得及授予使者,秦始皇就病逝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臺)。

    二、沙丘之謀:

    當時,宦官趙高掌管皇帝玉璽和釋出詔書。趙高與扶蘇一向不和,擔心扶蘇繼位會對自己不利,就扣押了遺詔。

    趙高想篡改遺詔,立昏庸無知的十八子胡亥繼位。怎樣爭取到丞相李斯的支援呢?

    趙高深知:李斯出身布衣,一步一步走向相位,雖然位居三公,但是,時時擔憂有一天會抓不住手裡權勢,榮華富貴華為泡影。趙高利用李斯的心理弱點迫其就範。

    李斯得知趙高意圖,當下反對:“篡改遺詔,大逆不道!”

    趙高見正面遊說無效,話鋒一轉,問道:“依丞相之見,你與蒙恬誰的功績大?誰得扶蘇信任?”

    李斯黯然神傷:“我不及蒙恬。”

    趙高說:“扶蘇一旦繼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手中,到那時,丞相怎麼辦呢?公子胡亥仁慈敦厚,是立嗣最佳人選。請丞相三思。”

    此話觸及李斯多年擔憂的心病,一時間心亂如麻、沒了主意,最終向趙高妥協。

    趙高偽造詔書,立秦始皇十八子胡亥繼承王位,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

    三、鮑魚之臭:

    由於秦始皇死於皇宮外,太子之位未確定,擔心秦始皇諸多兒子紛亂而起,爭奪王位,又害怕偽造詔書之事大白天下。於是,便封鎖訊息,仍舊按部就班,隊伍所經之處,進獻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

    由於氣候炎熱,秦始皇的屍體慢慢腐爛,陣陣惡臭從車裡傳出。為了掩人耳目,趙高買了大量鮑魚,將臭味蓋住。一行人臭氣熏天、浩浩蕩蕩地回到都城咸陽後,才能公開發喪。公子胡亥繼位稱帝,是為秦二世。趙高被封為郎中令,成為胡亥的親信。

    四、剷除忠良

    胡亥原本昏庸,繼位後不務政事,只是窮奢極欲地揮霍。趙高擔心紙包不住火,立嗣之事敗露,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向胡亥進諫道:“沙丘之謀,諸位公子和大臣都心存疑慮,這些人都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都替皇上戰戰兢兢。心腹大患不除,皇上怎可安樂一世呢?

    胡亥說:“殺無赦!”

    就這樣,咸陽城一片血海。趙高先把屠刀指向蒙氏家族。蒙恬、蒙毅兄弟常年征戰沙場,屢建奇功,位高權重,是趙高平生最忌憚之人。趙高捏造了危害國家的罪名,逼迫蒙氏兄弟自盡。蒙恬一生光明磊落,落魄至此,悲憤難當,仰天大喊:“我何罪之有,無過而死乎?”然後,吞藥自盡。

    六、剷除秦氏兄弟姐妹:

    接著,趙高將屠刀轉向秦王室。據史書記載:趙高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又將10名公主碾死於杜郵(今陝西咸陽市東)。有公子想逃亡,卻怕連累父母宗族,只得痛哭流涕、悲慘赴死。

    七、剷除丞相李斯:

    剷除異己後,朝中大事完全由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趙高野心膨脹,屠刀又轉向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丞相李斯。

    李斯面對危局,屢次想進諫秦二世。無奈,秦二世只顧花天酒地,常居後宮,根本不理朝政。

    趙高深知胡亥沉迷酒色、不能自拔,十分反感玩興正濃有人打擾。於是,每當胡亥與姬妾廝混時,趙高就通知李斯:“皇上正閒,可以奏事。”李斯連忙求見。如此三番,胡亥厭煩透頂,破口大罵:“李斯老賊!我閒時,他不找我;我越忙,他越找我。難道是看朕年輕,瞧不起朕嗎?”

    趙高趁機添油加醋:“李斯確有此意。沙丘之謀,李斯也是參與者,卻沒撈著好處,我們要謹防洩露。”

    趙高看到胡亥變了臉色,繼續編造謊言:“李斯的長子李由,跟反賊陳勝吳廣是同鄉,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李由不組織鎮壓叛軍,導致事端越鬧越大!”

    胡亥大怒,不加調查,就抓捕李斯父子,交由趙高審訊。

    趙高天天對李斯父子嚴刑逼供。李斯被打得皮開肉綻、體無完膚,被迫承認謀反。於鬧市中腰斬而死,誅滅三族。李斯臨刑之前,對次子說:“我想跟你再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外打獵,可惜不可能做到了!”想來,李斯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應該就是參與了沙丘之謀。

    八、指鹿為馬:

    李斯一死,趙高肆無忌憚。漸漸不把秦二世放在眼裡了。有一天,趙高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匹駿馬,供陛下賞玩!”

    胡亥雖然昏庸,但還分得清鹿和馬。他失聲笑道:“這明明是頭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板著臉問眾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

    慣於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大臣說:“這是馬。”

    不知趙高意圖的大臣說:“這是鹿。”

    懾於趙高淫威的大臣沉默不語。

    胡亥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趙高說:“陛下您衝撞了神靈,一時糊塗了,快請去沐浴齋戒。”

    秦二世一走,趙高便將那些敢於說“鹿”的人都殺掉,從此,眾大臣噤若寒蟬,再也不敢對抗趙高。

    九、秦朝氣數,喪失殆盡:

    可憐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的江山,被趙高弄得千瘡百孔,秦朝氣數,喪失殆盡。

  • 8 # 飛魚9E2g

    心中有溝壑,眉目作山河。關注飛魚,關注教育!

    司馬遷的千古一著《史記》

    後人從司馬遷的《史記》中得知遺詔被篡改

    《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記載:

    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由此可見,司馬遷的《史記》已明確有“私幸”“陰謀破去”“詐為”等詞的表達,說明“立胡亥為太子”根本就是一場陰謀,而這個陰謀最先是由趙高和胡亥商量,最後是由丞相李斯來實現的。

    影視劇中的李斯形象

    司馬遷又是如何得知的

    司馬遷並非“沙丘政變”的在場人,那麼他是怎麼知道的呢?司馬遷寫《史記》記載了那麼多重要的史實,不可能都是他親眼所見;他主要是根據相關歷史典籍來進行撰寫的,而司馬遷之前,歷史典籍都有專門的人來撰寫,而且不受皇帝意見的左右。也就是說,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會如實記載,由專門的史官來記載。

    影視劇中的趙高形象

    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當時司馬遷看了哪些歷史典籍,但是,有幾個基本事實,我們必須明確:

    第一,鮑魚掩臭。雖說是為了不讓屍體儘快腐爛,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怕引起混亂。

    第二,胡亥繼位。遺詔中胡亥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了大位。這個決定,眾大臣和公子扶蘇、大將蒙恬都十分疑惑,為什麼讓這麼一個無能的皇子繼位?然後,雖有疑惑,但鑑於秦始皇的威嚴,不敢反抗。

    第三,扶蘇賜死。在秦始皇的遺詔中,公子扶蘇被賜自盡。大家都知道,大將蒙恬輔助公子扶蘇守衛邊關長城,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如果不是有能力並得到皇帝信任的人,是不可能被派去守長城的。然後,這麼一個深受器重,頗有能力的人卻被皇帝賜死!

    第四,手足相殘。胡亥一共有32個兄弟姐妹,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殘忍地殺害了所有兄弟姐妹,女人也未能倖免。

    這幾個基本事實,是胡亥、趙高和李斯怎麼也掩飾不了的:如果說賜死公子扶蘇是一個意外,那麼對其他幾位公子的追殺則一點都不意外,更顯示了胡亥的心虛和害怕,側面印證了“沙丘之變”的真實性。

    這麼大的動靜,時人和後人怎會毫不知情呢?

    影視劇中的胡亥形象

    準確地說,遺詔是杜撰而非篡改

    秦始皇一生征戰,統一六國,功勳赫赫,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那麼快就死去,他還在派人四處尋找長生不老藥呢!由此可見,他還根本沒有考慮到繼承人這個問題,就已經暴病身亡了。鑑於前面的分析,如果秦始皇早就開始思考繼承人的問題,那麼,就不會立這麼一個無能昏庸的胡亥為太子。

    所以,我們可以判定,秦始皇臨到死時並沒有立過什麼遺詔。既然都沒有立遺詔,又哪來的“篡改”一說呢?至於李斯所宣讀的那個所謂“遺詔”,那都是趙高、胡亥、李斯三人商議之後,由李斯杜撰出來的!

    影視劇中的扶蘇形象

    心中有溝壑,眉目作山河。關注飛魚,關注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好原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