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逗逗龍機器人
-
2 # 不靠譜的柒月
有影響,甚至可以說非常大,生一個孩子非常容易但是教育一個孩子絕非易事,有的奶奶爺爺無意間溺愛孩子,使孩子經不起批評,獨立性差,任性,這都是在孩子,六歲之前要塑造孩子性格還有行為習慣,等到十幾歲再去管孩子估計已經管不住了
-
3 # 小瓊瓊呀
對寶寶的安全感有非常大的影響。長大後的寶寶容易養成膽小、退縮,不敢相信他人,溝通不暢的性格。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易怒,愛發火,對人懷著敵意等。 交給老人帶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
還是自己帶好,有利於寶寶的身心成長,老人只能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等,但寶寶的成長教育還是要家長親歷親為的。因為老人的教育觀念和現在的時代是要差距的 不在身邊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會被老人寵壞,長大後很難管,第二有可能性格會古怪,因為經常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無人溝通.長大了也是無法溝通的.第三,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要的,老人的知識水平畢竟有限的,還是要父母幫忙輔助的,寶寶有人引導才會更聰明呀.所以有可能的話還是帶在自己身邊要好。
父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他們帶得過多,孩子就想: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不管我,不關心我,沒時間照顧我。是不是因為我不聽話,是不是因為我犯了錯誤,是不是因為我沒有其他小朋友聰明。這些想法會帶來許多問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叛逆、自卑或少年犯。因為這些孩子認為,連我的爸爸媽媽都不要我了,可見親情並不是最寶貴的、最親切的、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爺爺奶奶的愛也是虛假的
缺愛影響情緒長不高
“孩子長期生活在缺少愛的環境中,不良的情緒直接影響發育。”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熊豐教授稱,現代醫學表明,人的情緒會影響大腦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孩子不快樂,長期焦慮、抑鬱,直接影響睡眠、飲食等,導致分泌人體生長激素的腦垂體受到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影響生長髮育,臨床上稱之為心理性矮小症。
新橋醫院兒科副主任廖偉稱,不明原因生長髮育遲緩的患兒越來越多,這些患兒大多是父母不在身邊,或忙於工作,對孩子關愛不夠。同時,性格比較內向脆弱,一旦缺少父母關愛,他們就會出現不良情緒,甚至茶飯不思。但很多父母卻並不知道這些也會導致孩子長不高。兒童醫院心理科梅其霞教授稱,在每年上萬名前來就診的心理疾病患兒中,因父母長期在外,父母感情不好長期爭吵,以及缺乏父母關愛等因素,不但導致孩子患上嚴重心理疾病,還直接影響他們身高發育遲緩,很多心理疾病患兒身高不達標,甚至屬於典型的矮小症患兒。
讓老人帶孩子有啥壞處?
隔代教育的弊端
1. 過分溺愛寶寶,阻礙寶寶自我成長
祖輩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對子女可能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補償心理,把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孫輩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的身上,對寶寶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以至於事事代勞,處處遷就寶寶,導致寶寶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2. 引發家庭矛盾,導致親子隔閡
寶寶出生的前幾年,父母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畢竟,對寶寶來說,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邊,他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在他內心深處留下陰影。另外,寶寶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寶寶,或者從祖輩手裡完全將寶寶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於去扭轉寶寶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極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寶寶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於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發。
3. 抱持老觀念不放,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後,對寶寶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就可能限制寶寶的各種探索活動,給他提出一些與他的年齡不相適應的要求,無形中給他一些捆綁,導致他缺乏開創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思想相對比較僵化,看待事物比較死板,容易固守塵封,採取過於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寶寶,那麼,他們落後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導致寶寶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當然,也有不少祖輩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對比較陳舊,他們還可能在無意識間傳遞給寶寶一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約束寶寶的思維,妨礙寶寶個性
-
4 # 1yutong
謝謝邀請,我個人認為,父母不在身邊要看帶孩子的是誰,如果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並且老人都有知識有涵養,那麼孩子父母在不在跟前問題不是太大,只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轉到了老人的身上,現在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大部分都是受過教育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必年輕人差,老人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和考驗,在孩子的問題上做的更周全,我看網上常常有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太溺愛,這種現象有不少,但也有不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很理智做的比父母還要好,年輕人沒耐心的多但寵起孩子來不亞於某些老人,所以,不要覺得孩子不在父母跟前就不好,有些孩子跟著父母真的不如跟著老人。
-
5 # 兒推樹
講述我自己的故事。以前認為影響不是很大,但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感覺還是影響很大。
本人之前一直在深圳工作,老家在山東。2012年,妻子懷孕,因為考慮到孕後期及後續的生孩子、坐月子之類的,自己無法照顧,就讓回了妻子回了老家。
後來孩子在老家出生,出生後沒過多久我就回深圳繼續工作。而過了沒幾個月,妻子也回了深圳繼續工作,因為當時賺不到足夠的錢,並且不願意捨棄之前的工作,我們沒有把孩子帶在身邊。這樣,孩子也成了留守兒童。這是我以前也不到的。
我們每年最多能回老家1-2次,其它時間是爺爺奶奶在老家帶。有時候回家感覺孩子像不認識我們了一樣,特別顯生。當然,很快她就又跟我們熟了。但這種感覺,絕對不是每天在一起的那種關係,稍微熟絡一點,又要分開了。這是一種煎熬。
孩子2歲時,我得了一場病,動了手術,工作也丟了。這樣就回家調養,並在山東老家發展吧!但我發現,孩子還是跟爺爺奶奶更親,而與父母之間並不是想象中的親熱。
孩子今年六歲了。那麼我總結一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第一,與父母之前產生隔閡。孩子口中總是說爺爺奶奶如何如何,教她本領的第一稱謂不是父母。其實這點大家想必也明白了,有時候是有點寒心的。從這點來說,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與父母之間產生距離感。比如我家女兒,有時她會隨口說自己最愛爺爺奶奶,很容易傷了她媽媽的心。
第二,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就以我們的孩子為例,按理說,六歲了可以自己單獨睡覺了。甚至很多小朋友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但我們的女兒除了幼兒園之外,從來寸步不離家長。尤其是如果帶她出去,你要上個男廁,讓她在外面等會兒,會非常麻煩。她會說,怕爸爸不要她了。去菜鳥驛站拿個快速,留她自己在車裡等著也不行,非要跟著,理由還是,怕爸爸不要她了。這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第三,會對性格產生影響。在爺爺奶奶的看守下,其實性格與習慣上會更偏向於爺爺奶奶。而所有的一切,基本上也是爺爺奶奶在教。缺失了父母愛的孩子,很多人存在性格缺陷,要要麼孤僻,要麼冷漠,要麼衝動,要麼偏執…你會發現,這不是你想要教育的孩子的狀態。而且如果這種情緒持續蔓延,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我相信離開父母的孩子絕不止這麼多問題,有條件的話,不要輕易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記住,兒女是自己的兒女,不是爺爺奶奶的兒女。太多的爺爺奶奶看孫子孫女,因為愛,變成養自己兒女一樣。這終究是一個大問題。
-
6 # 拾光女人
這是孩子一生的痛!
我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創業,將我和妹妹留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雖說爺爺奶奶很愛我們,但是這種愛和母愛,父愛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我記得最清楚的兩件事是:
1心裡裝著媽媽和爸爸,但是和他們分開的時間長了,一般一年才見一次面,過年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父母都回來了,拿著他們在他鄉的土特產,還帶我們去買新衣服,好吃的,但是和他們在一起,就是有種既想親近有有距離的尷尬感,有好多次,都把媽媽叫成奶奶。
等到把媽媽叫順口了,他們又啟程了。得知他們馬上要出發了,既想和他們多在一起,又不想,很糾結感。
等到他們真的走了,心裡空嘮嘮的,很失落,哭,也只是偷偷的,眼睛望著他們回來時的那個路口,盼望著他們的身影在某個不經意間出現,那種喜悅很渴望,卻總是失望。
有時候不敢在爺爺奶奶面前表現出想念父母,擔心他們說我們是白眼狼。有種身在曹營心在汗,這種苦,是委屈和無助。
希望著,失望著,患得患失。
2我現在都沒有辦法抹點那曾經想念父母的痛。
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出發前帶我到商場買文具,我知道媽媽給我買好後就要出發了,心裡很難受。記得那天商場播放著一首歌曲叫《縴夫的愛》,後來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心裡難過,每次聽心情都很差。
特羨慕有父母陪在一起的孩子,和他們在一起,不自覺就會自卑,沒有自信。
不會表達愛,很渴望愛,不會愛,總感覺自己傻里傻氣的。
小時候每當聽到世上只有媽媽好很無感,卻內心酸酸的。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如同是一棵空心的樹。
-
7 # 愛生活的阿澄
孩子一直不在父母身邊,對孩子成長影響有多大?
這就是在說留守兒童吧。
現實中,很多父母都面臨著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父母和孩子沒能在一塊生活,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但大家都懂得留守的孩子成長上有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半留守狀態的孩子,成長上也是差點人意的。
說一下我自己,我小時候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直到小學四年級,去外地上學,平時放假會回自己家。之後就一直都是寄宿學校,也只有每個月放假可以見一次爸媽。
我爸媽對我很寵,因為平時見不到,幾乎都是有求必應。
但是我媽媽依舊對我感到很愧疚。在我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我媽媽和我說,特別後悔,把那麼小的我就送到外地上學,缺失了對我的陪伴,也不瞭解我的成長,所有的一切都是從我口中得知,哪怕我撒謊他們也不知道。我媽突然爆發這種情緒是因為我大學離家很遠,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我自己也不算是留守兒童了,但是父母依舊缺失了對我的陪伴、沒有完全參與我的成長。就像是我媽媽說得,我平時就算是對他們撒謊,他們也分辨不出來,畢竟不經常見,我長成什麼樣子,他們也不知道。
父母其中某一方的缺失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會存在一定的影響,孩子缺失的愛不是物質能彌補得回來的,而且會伴隨孩子成長到很久之後。
以往大家都知道農村有留守兒童,其實城市裡也有留守的兒童。甚至父母就是城市人,但依然沒法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或處於現實的無奈,或出於工作的需要。
但有的家庭其實是可以選擇的,但父母還是一心撲在了事業上,從而失去了對孩子的關愛。
大家都知道,缺失父愛或者母愛的孩子,總是容易膽小怕事一點,並且還容易引起自卑感。
這樣的孩子看似安靜和懂事,但在未來的道路上發展得可能不順利,因為內心可能沒有一些支援。現在科技再發達,哪怕天天影片電話,但是依然彌補不了不能陪伴的欠缺。
而且,很多小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慢慢的容易學壞,這樣的情況,父母外面寄再多的錢回來也是於事無補的。
父母一旦兩地分居,需要有意識的去強化那個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親的形象。除了不在家的父母一方可以做的與孩子經常性的溝通和互動之外,跟孩子在一起的這位家長,也要有意識的去強調另一方的存在感。
經常跟孩子談到爸爸或者媽媽在哪裡,他在做什麼,他在想著寶寶等等,總之,讓孩子對不在身邊的父母的形象印象越深,這個缺失的性別影響也會越小。
而相對於兩地分居的孩子來講,三地分居的家庭就考驗性就更強了。爸爸和媽媽不在一個地,孩子又在另一個地,這樣不僅連父母的愛都缺失了,父母之間也缺乏了更多的交流,如此的家庭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維持呢?
但不管怎樣,最後最受傷害的還是孩子,現實中,父母一定儘量考慮孩子的成長,因為那時一輩子的事,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
8 # 早育之說
影響一定會有,但是大小卻和父母有直接關係,我們在電視上老能看見一些新聞,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出現什麼事情,這就是父母常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有心無力管教的後果。畢竟孩子是新生的,父母有義務在孩子身邊多加照顧孩子,這樣親情也容易維護,要不然孩子和自己不親,未來也是家長後悔的原因。而且到時候不聽話也是很嚴重的,怨氣頗深,這都是孩子成長起來的嚴重後果。這些方面也完全在最近的新聞裡體現出來,各類未成年兒童弒母,傷害他人。往往這類孩子父母基本上也都是不在身邊或是對孩子不管不顧,你說會不會有影響呢!
【貓小帥識字】是一款以冒險故事閱讀來帶動4~8歲小朋友學習漢字的軟體。冒險故事好多哦,可培養小朋友的初期閱讀能力呢。更多早教育兒資訊,有相關方面的問題請關注“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回覆列表
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正是當今父母育兒的難題之一:陪伴問題。
據瞭解中國有近700萬明留守兒童,大多數的成長過程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僅生活上被忽視,那顆渴望親情的幼小心靈也得不到安慰。尤其在春節假期結束,父母準備返城打工時,孩子拽著父母的衣角、抱著大腿哭喊:“爸媽別走!”“你們什麼時候能回來?”“我想跟你們走!”
很多父母自認為給了足夠的愛,但在孩子眼中,TA可能是被忽略了。這一幕幕哭泣別離,看著都心酸,我自己也是其中狠心的一員。其實我也知道缺少陪伴是不好的,在孩子身上也反應出來了:經常與別的孩子打架、不吃飯、成績不好等。
其實家長不能陪伴寶寶,對寶寶的成長影響還可能有:
1.不喜歡與別人交流,有點自卑(會影響一生的)2.抗壓能力較差3.不敢麻煩別人,不會要求幫忙等等,
父母在,不遠遊;孩子小,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