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首先要說明下,不僅有他兩人,重要的還有不是降將的軍師龐統,所以說降將不是關鍵。

    所以劉備是來幫劉璋的,表面上是過來幫忙的,如果把關羽、張飛等大將全部帶上,豈不是會讓劉璋懷疑自己麼?讓劉璋覺得自己是取益州的,而不是幫守益州。而讓魏延和黃忠去就不一樣了,他們當時的名氣還是沒那麼大的,不會讓劉璋有這個顧慮。

    二、劉備是個好老闆,他喜歡給新人機會。魏延和黃忠都是剛投靠他不久,當然龐統也是,他想給這些人立軍功的機會,讓這些人覺得自己就是識他們的那個伯樂。除此之外,也可以培養新人,培養他們的能力,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魏延從一小將到鎮守漢中的邊疆大將,劉備對他的栽培很重要。

    縱觀劉備用人就可以看出,他不是隻有這一次這樣用人。比如他取成都時,也是用了新將馬超。伐吳東征時,用的也多為蜀中將領。

    三、當時的荊州已經飽和了,所有重要的崗位上都有人了。荊州當時算是劉備入蜀的大後方,但又處於險地,魏吳虎視眈眈,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大將都是在很重要的崗位上,肯定是脫不開身,畢竟老巢更重要。老巢如果有什麼閃失,劉備就算玩完了。而當時的魏延和黃忠在荊州並沒有什麼要職,讓他們繼續呆在荊州乾沒有意義的事,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當時的劉備入蜀,更多是一種刺探的味道,他不需要帶很有名的大將。刺探到了如果可行,再調關張趙等人前來也是不遲的,主力先留守老巢荊州才是重要。後來到了正式開戰,不還是把諸葛亮、張飛等大將調來了麼,因為大概刺探到可以打了。

    所以取益州,剛開始只帶了魏延、黃忠這些人,是考慮到這些因素在裡面的。

  • 2 # 麻辣歷史趣聞

    從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勸降劉璋,領益州牧,一共用了3年時間,經過以下3個階段:

    2.張松事敗,劉備攻西川,令趙雲、張飛等猛將入蜀。

    3.收服馬超,佔領成都。

    所以劉備初次入蜀是借幫忙為由,實則以試探為主,瞭解劉璋軍政民心,看能否收為己用!找機會能否直接拿下益州,沒必要帶上很多人。所以他“北至葭萌,駐軍不前,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因此這是劉備只帶魏延和黃忠,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當時劉備只佔有荊州四郡,民心還不穩,而魏延和黃忠本是荊州人士,有根基更有軍士相隨,如若讓這兩位留在荊州,把其他武將喊來,那麼荊州是很危險的!魏延和黃忠隨時有可能因別人的勸說而領兵自立反叛。此時把魏延和黃忠兩位降將以及龐統帶在身邊,既能表示自己對他們的信任,並施以恩德,增進感情;同時也能削弱荊州本地的軍隊實力!

    第三個原因:此時的荊州仍是劉備實力最重要的大本營,益州隨時都可以取,而荊州不容有失。所以劉備的大部隊仍然留在荊州,同時跟隨自己多年的張飛,關羽、趙雲也駐紮荊州,穩定民興,聯合孫權。荊州與曹魏接壤,剛曹操大敗,很有可能再派軍襲擊復仇。鞏固城池,恢復生產,建立完善的邊境防禦體系,也是當時劉備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所以大軍不動,只帶魏延和黃忠兩位!

    第四個原因:培養荊州武將的能力和勢力,制衡元老派的實力。劉備率降將入蜀,抗擊張魯,一上來委以重任,當做心腹,定會讓他們感恩戴德。而且當時劉備的武將大多是一直跟隨劉備元老一系和新加入的荊州系。這兩者之間必須要坐好合理的制衡,元老一派太多,容易功高蓋主,不易管控,劉備如果入蜀之後,也需要荊州一脈衝淡元老派的力量。黃忠、魏延和龐統此時入蜀,既能先在蜀地培植勢力和親信,又能制衡元老一派,一石二鳥!

    第五個原因:很簡單咯!魏延黃忠本來就是猛將,由他們二人領兵,劉備當然也放心啦!

  • 3 # 七星臺大司農

    劉備取益州,攻打西川,隨行的武將中只有魏延和黃忠,文臣中還有龐統,之所以這樣安排,這裡面大有文章。

    對於喜歡研究三國的人應該知道,劉備之所以要取西川,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構想,以荊州和益州為根據地,發展自己的勢力,等待合適的時機可以分兵進軍中原,恢復漢室,成就霸業

    至於我們仁義的劉皇叔攻打西川,進取益州之時,只帶魏延,黃忠兩位降將,還是出於以下考慮,同時也受限於當時的時局。

    時局影響: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兵敗北撤,此時身在漢中的張魯卻打起了益州的主意,舉兵侵犯益州,與此同時曹操也有圖謀益州之心。在益州的張魯困於當時局勢,無奈之下,在張松和法正的運作下,邀請劉備入川一起抗擊張魯和曹操。因此,劉備不能帶過多兵馬,以及關羽,張飛這種猛將,黃忠、魏延等人在益州不知名,帶他們去更能解除劉璋的憂慮,消除益州劉璋的懷疑

    對荊州局勢的考慮:孫劉兩家剛經歷過赤壁之戰的洗禮,儘管暫時大仗打不起來,但是荊州局勢不穩定,東吳一直向劉備索要荊州,而荊州又是劉備施展《隆中對》重要戰略部署之地,切不可輕易易主。同時,時局的形勢要求留下關羽、張飛,然而關羽素有傲氣,張飛性格暴躁,唯有諸葛孔明能鎮得住二人。荊州此時的戰略意義要遠大於益州,不可有任何閃失,關羽、張飛、諸葛亮就這樣留下來了。

    對人才培養與晉升的考慮:關羽,張飛,諸葛亮已經在前期的戰爭及赤壁之戰中證實了自己的能力,且得到了有效的鍛鍊。但對於剛剛加入劉備勢力集團的黃忠、魏延、龐統,則急需在新的集團勢力中建功立業,證明自己的實力。荊州給不了這三個人證明自己的機會,相反益州卻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一個大戰場,況且取西川的計劃也是龐統給劉備全盤設計的,理應龐統來一起和劉備取西川,攻打益州,而如黃忠,魏延更需要在一場大戰中取得勝利,建立軍功,贏得新主公的信任與欣賞。

  • 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回了北方,劉備拿下了夢寐以求的荊州,並且順勢拿下了長沙零陵桂陽,併成功招降了黃忠魏延以及軍師龐統,這時候劉備集團俱備了隆中對的第一個條件,即取荊州為立業根本,緊接著就要實施隆中對戰略的第二步取西川。

    當時劉備取西川時只帶了新招降將黃忠魏延還有軍師龐統,除此外還有兩個青年才俊關平劉封,而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劉備一個沒帶,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劉備諸葛亮都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同時這麼做也是按照隆中對戰略來做的,諸葛亮隆中對策本意就是兵分兩路出兵夾擊曹魏,而諸葛亮就把自己定位成隆中對裡的守荊洲的上將,而劉備守西川,隆中對戰略就是這麼設計的,這一戰略也得到了劉備的高度認可,所以劉備取西川時諸葛亮就沒跟去,同時劉備把老班底留下了關羽張飛趙雲等都留下了輔助諸葛亮,而自己就帶著黃忠魏延等去取西川了。

    但是可惜,劉備沒有老祖宗劉邦的水平,劉備離了諸葛亮可以說寸步難行,劉備連劉璋都打不過,不得已劉備盡起荊州精銳去支援劉備,從這時起,隆中對戰略就變了,關羽成了隆中對裡守荊洲的上將,可關羽只是個武將不個文武雙全的封疆大吏,最後關羽敗亡丟了荊州,隆中對戰略瓦解。

    最後說,如果劉備帶著黃忠魏延等人取了西川,那可以說隆中對戰略就成立了,有諸葛亮守荊州,在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輔助,東吳不敢有想法,而諸葛亮才華橫溢,諸葛亮治理荊州很快就能讓荊州從戰亂中恢復元氣,而諸葛亮還會訓練出幾十萬精銳,這樣一來,等劉備取西川在拿下漢中,復興漢室指日可待。

  • 5 # 虹貓大俠

    劉備帶黃忠、魏延入川,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一、給新人機會

    龐統、黃忠、魏延,都是新投奔劉備的。可以說還沒什麼功勞,需要給這些新人一些機會。

    而黃忠、魏延的實力也不弱。老將黃忠在長沙和關羽打的不相上下,後來也是入圍五虎將軍;魏延是劉備親手提拔的青年將領,本身實力不俗,在襄陽和大將文聘打的難解難分,後期更是為數不多的能和張郃戰平的人才,但是現在畢竟還年輕,需要機會鍛鍊!

    二、劉備陣營也分派別

    比如關羽、張飛並不怎麼買諸葛亮的賬,對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頗有微詞。諸葛亮第一次派兵,尚需劉備的劍印震懾。往後派兵,都有劉備在場。所以在關張的使用上,諸葛亮並不得心應手。

    諸葛亮必須找一個嫡系,這人是誰呢?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就是趙雲。趙雲比關張加入的晚一些,功勞比不上關張,而且人品也沒得說,兩人的合作也非常的愉快。所以諸葛亮派兵往往都是趙雲做先鋒,外出辦事都是趙雲保駕護航。

    同理龐統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雖和諸葛亮有競爭關係,但不能撬行,除了關張趙之外,黃忠、魏延的實力也不俗,更重要的是兩人都需要戰功,都需要這次機會,所以合作上不存在問題。

    三、後方同樣重要

    打西川固然重要,防禦荊州也同樣重要,甚至重要性還在攻打西川之上。曹操雖敗,實力尚存,隨時都有可能南下報仇。後方得留下得力干將(能打)防守。最放心的是誰呢?肯定是關張趙這些出生入死的老兄弟。

    綜上,這就是劉備帶黃忠魏延入川的原因了。

  • 6 # 史海爛柯人

    劉備動身時主要帶了魏延、黃忠兩員大將,同行的還有謀士龐統,另外尚有數萬步兵。這個陣容,可以說絲毫不弱,而且這還只是動身之初,等劉備與劉璋開戰後,諸葛亮、張飛、趙雲也都領兵前去支援。那麼,劉備最初為何只帶魏延和黃忠呢?

    第一,荊州新得,尚需固守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的部分地區,並藉機發展壯大。但是,荊州畢竟是新得之地,而且北方尚有曹操留守軍隊。此時雖然看中了益州,但畢竟攥在手裡的最為重要,總不能把主力全部調走,給人以可乘之機。

    第二,劉璋求助,劉備是客

    劉備能深入益州,源於劉璋的邀請。因為張魯和曹操對益州蠢蠢欲動,劉璋覺得自己難守益州,於是打算請劉備前來助陣。而當時法正率四千人前來迎接劉備,劉備才趁機動身前往。如果帶兵過多,也難免會引發劉璋的警惕。

    第三,文有龐統,武有黃忠、魏延,可謂實力強勁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這盡人皆知;老將黃忠可謂當世名將,而魏延也正值壯年,都是劉備集團中的悍將;此外,劉備尚有隨行的步卒數萬。如此陣營,對付劉璋可謂戳戳有餘。

    以上三點是劉備排兵佈陣的主要原因,而且,如果遇到阻力,完全可以再調諸葛亮等人前去相助,不必著急把自己的家底兒都拿出來。

  • 7 # 我是趙帥鍋

    劉備在入川時,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等核心班底都留在荊州,只有魏延和黃忠兩位剛剛歸降不久的將領跟隨。劉備這樣做,明顯是故意為之,其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劉備入川,明面上是幫助劉璋收復漢中,但實際上是想趁機奪取益州。但劉備的真實想法,顯然不能讓劉璋知道,甚至而言,最好能夠讓劉璋沒有絲毫的懷疑。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將自己的核心班底全部留在荊州,只帶黃忠和魏延兩位降將,自然很容易迷惑劉璋。

    因為如果劉備真有奪取益州的想法,那他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將主力部隊全部帶入西川,但劉備卻沒有這種做,這足以讓劉璋相信劉備的誠意。更重要的是,因為劉備的核心班底都留在荊州,劉備即便真想奪取益州,憑他手上的這支偏師,基本上也是很難成功的。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備的這種做法,足以消除劉璋對他的戒心。

    第二,劉備入川時只帶魏延和黃忠兩位降將,也是為了防止孫權背後捅刀子。劉備奪取益州,如果不成功,大不了再退回荊州。但問題是,如果劉備在奪取益州的關鍵時刻,孫權突然在背後來一刀,那劉備的下場,恐怕不會比後來的關二爺好多少。正因為如此,劉備才將自己的軍事主力和核心班底留在荊州鎮守,這樣他的後方才有安全感。

    第三,劉備能夠順利入川,也是在張松和法正等人的積極籌劃下才實現的,而現在張松和法正等人的角度上來看,他們顯然也不希望劉備將他的核心班底帶進益州。一切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劉備不帶自己的核心班底入川,那他想奪取並控制益州,就必須全力依靠張松和法正等益州本土力量,這樣事成之後,張松和法正等人的地位自然要上升一大截。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肯定也會積極勸說劉備將核心班底留在荊州,而劉備為了得到益州本土力量的支援,也會選擇接受他們的建議。但可惜的是,後來的結果卻是劉備率領黃忠魏延等人折騰了一年多,也沒有折騰出個結果,反而還把軍師龐統給搭進去了。沒辦法,最後劉備只能讓自己的核心班底和軍事主力大舉入川,這才總算把益州給平定。

  • 8 # 泊圖泊途

    魏延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黃忠是“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

    劉備去益州並不是一上來就做出攻打劉璋的姿態,他名義上是幫助劉璋平定張魯之亂。

    不過劉備到後還沒打張魯卻收買人心,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劉備最初入蜀時肯定不能大張旗鼓的派嫡系入川,原因有四:

    一、防止曹操和孫權來犯

    二、諸葛亮、關羽等更可靠

    三、劉備更信任諸葛亮、關羽等

    四、免得劉璋起疑

    第三點和第四點尤為關鍵。對於北方來犯這種可能,劉備陷入兩難,由於人手不足,要麼由原有人馬慢慢打西川(打的確實艱苦,雒城打了將近一年,龐統死於雒城城下),要麼荊州來兵,儘量速戰速決,索性來個長痛不如短痛。

    前者是長痛,後者是短危,蜀漢掌權者選擇後者。

    劉備還是比較器重這兩個人,這兩人也是將才。讓他們立功也會叫其心依附,而且避免荊州將領的勾結,採取嫡系治荊的方針,就像後來荊人治蜀一樣。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劉備得讓劉璋安心

    雖說劉備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仁義之君,雖說是劉璋主動請劉備入蜀抵抗張魯,但是人心隔肚皮,劉璋對劉備多少還是不放心的,擔心引狼入室。劉備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劉備入川的陣容絕對不能太強,否則劉璋會起疑心,這是第一個原因。

    其次,東吳和曹魏的壓力

    自從孫權劉備爭奪荊州以來,特別是周瑜死後,孫劉兩家的矛盾其實已經很嚴重了,只不過礙於曹魏的壓力,孫劉暫時妥協,所以劉備很擔心孫權或者北邊的曹操會趁他入川后襲取荊州,荊州一旦有個閃失,那他數萬大軍可就無家可歸了,所以劉備將關張趙留在荊州抵禦孫權曹操,並令諸葛亮統一指揮,以保證後方的穩定,這就是第二個原因

  • 10 # 小小的酸奶

    第一點,為了讓劉璋安心。劉備進川蜀打的旗幟不管怎麼說都是去幫助劉璋去對抗張魯,如果把精兵強將,像關張趙的勇猛那個時候都是聞名天下的,僅僅把魏延和黃忠帶去,劉璋手下都是會擔心,更別說把名將帶去。當然,魏延和黃忠的勇猛打打川蜀的將領是足夠了的。

    第二點,為了守好荊州。有關張趙三個成名的將領在,可以震懾曹操和孫權,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的退路。

    第三點,為了給降將功勞,扶他們上位。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勞,根本不能讓他們身居高位,讓別人信服。而且最開始的將領全是元老派的,奪得荊州後,魏延和黃忠不管怎麼說都是荊州派系的,讓他們建立功勳來身居高位,既可以制衡元老派,又可以穩定荊州派系的人心,君主的馭下之道、權衡之術肯定是會有所體現的。

    第四點,把降將帶在身邊,既可以看住他們、觀察他們,又可以培養感情,提高忠誠度,再可以更加了解手下的才能。

    總的來說,我就只能說是這四點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智慧硬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