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我都以為二戰時候的金剛級雖然經過2次大改成為高速戰列艦,但實力跟戰巡差不多,但最近有人說二戰的金剛級比美國的鐵王八要強,金剛級比紐約級、懷俄明級強是肯定的,憑藉29節的航速比內華達級強應該沒問題吧?
11
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日海軍聯合艦隊的那4艘金剛級大型戰艦,即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並非戰列艦,而應該是戰列巡洋艦,最初就是以英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為藍本建造的。

    本級艦首艦金剛號,由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建造,同時日方派出技術人員到英國學習新型主力艦的製造技術。

    金剛號具備英國式風格的長艏樓船型和高大的三腳桅,動力系統採用油煤混燒鍋爐、蒸汽輪機,艦長214米,寬28米,吃水8米,標排27500噸,14節時續航力8500海里,航速大於28節。

    艦載武器有4座雙聯裝356毫米主炮,16座單管152毫米副炮,12座單管76毫米高射炮,8座530毫米魚雷發射裝置。

    作為一款戰列巡洋艦,金剛級具備一定的裝甲防護,側舷裝甲203毫米、甲板70毫米、主炮塔230毫米、副炮塔152毫米、司令塔254毫米,防禦裝甲水平與同期英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相當,足以抵抗中小口徑艦炮的攻擊,但在300毫米以上大口徑艦炮面前,可謂不堪一擊。

    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先後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包括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在二戰前夕都進行了徹底的改裝。

    現代化改裝後的金剛級,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高速戰列艦,但是其致命的缺點,即水平防禦和垂直防禦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埋下了日後被先後擊沉的伏筆。

    金剛級的設計理念繼承自英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為了追求速度而犧牲了防護,利用356毫米主炮的射程,遂行巡洋作戰或是遠赴重洋執行保護殖民地的任務等。

    金剛的兩次現代化改裝與聯合艦隊換旗艦是同時發生的,在後條約時代日海軍面臨著戰列艦數量不及美太平洋艦隊的窘境,火力強大的金剛級在現代化改裝後,被賦予了艦隊決戰的任務,但是防護孱弱的問題很快就暴露了出來。

    在瓜達爾島海戰中,金剛級霧島號被美海軍北卡羅來納級的華盛頓號在接近單挑的情況下被擊敗了,戰鬥中霧島號發生了嚴重的火災和兩座炮塔被毀。

    前一天,海戰中比睿號進水沉沒,體現出了金剛級作為高速戰列艦,雖然有與艦隊戰列艦一戰的實力,但無法在激烈海戰環境中生存的事實。

  • 2 # 兵器世界

    撇開金剛級戰列艦的效能不提,他在二戰的表現可以用鞠躬盡瘁、意義不大來形容

    金剛級戰列艦是日本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後最後一批購買的戰艦,原產地是大英帝國,其仿照獅式戰列巡洋艦設計而來因此在外型上帶有濃厚的英國風格。有意思的是英國在一戰中曾要求租用日本的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但是愛惜羽毛的聯合艦隊婉言謝絕了。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之後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變身成為高速戰列艦並全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

    其實戰列巡洋艦就是戰列艦簡化裝甲後的戰艦,它擁有戰列艦的火力優勢同時還具備巡洋艦的速度和續航能力,因此在聯合艦隊序列中是唯一可以在廣闊的太平洋巡航作戰的戰列兵器,而日本得扶桑級、伊勢級、大和級、長門級受到航速的困擾,都不適合伴隨航母或者遠洋作戰被當做戰列決戰兵力成了“柱島艦隊”。

    著名的軍事專家房兵將軍曾說金剛級戰艦在聯合艦隊中僅僅是二等戰艦,這是戰列巡洋艦的影子導致的結果,但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四艘金剛級戰列艦航母護衛的生涯,房兵也說過日本聯合艦隊就是把金剛級當作航母護衛來使用的,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在日本人心中金剛級的地位勝過其他4個級別8艘戰列艦的原因,自衛隊的四艘宙斯盾驅逐艦也是金剛級,這不是巧合而是金剛及在二戰中的作用遠勝其它戰列艦導致的。

    金剛級四艘戰艦航速高達30節是唯一可以伴隨航母作戰的戰列艦,四艘30年艦齡的金剛級在偷襲珍珠港時就被編入機動艦隊掩護航母南征北戰,也是1942年3月唯一前出到印度洋參加對英國作戰的戰列艦,從珍珠港、馬來海、印度洋、新加坡再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金剛級雖然沒有什麼戰果,但是一直都是聯合艦隊機動作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42年8月當機動艦隊失去4艘主力航母之後,金剛級戰列艦變得不堪一擊事實上也就是毫無作用的。在瓜達爾康納爾島附近的一些列海空大戰中金剛、榛名、比睿、霧島四艘戰艦是聯合艦隊的主力艦,也是最活躍的艦種。在炮擊瓜島上亨德森機場的過程中損失了比睿、霧島兩艦,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剩餘的金剛、榛名根本起不了作用,因為此時已經完全是航母的天下了。

    1944年10月經過大規模防控火力改裝後的金剛、榛名參加了最後的萊特灣海戰,在艦載機的攻擊下很快又損失了金剛號,僅有榛名號倖存到戰後被當做實驗靶艦擊沉。從作戰經歷上可以看出,金剛級戰列艦僅僅是充當航母機動艦隊的精神依靠而已,他從未在護航航母過程中發揮過用處,而在失去了航母的單獨作戰中又證明戰列艦時代的終結,是一款鞠躬盡瘁但作用不大的戰列艦。

  • 3 # 貓爪鋒利

    美日戰列艦是對應的,扶桑跟新墨一個檔次,伊勢跟田納西一個檔次,長門跟科羅拉多一個檔次,未改成航母的天城加賀分別跟北卡南達一個檔次,沒搞出來的紀伊跟依阿華一個檔次,大和與沒造出來的蒙大拿一個檔次,往前推,金剛自然跟賓西法尼亞一個檔次才可以,略強於內華達。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4艘金剛級戰列艦,被稱為“四大勞動模範”,因為在整個戰爭時期它的出勤率相對於扶桑級,伊勢級,長門級,大和級是最高的。幾乎跑過了整個太平洋戰爭。所以其戰損率是最高的,全部戰沉大改之後的金剛級

    金剛級戰列艦是日本從1911年向英國訂購的一款戰列巡洋艦。以英國的獅級戰列巡洋艦戰列艦為建造標準。但是在一定的技術指標上又超過了英國獅級戰列巡洋艦。此級首艦金剛號是在英國建造然後剩下三艘轉交技術讓日本在日本本土建造。英國還特地為日本人開發了14寸主炮。此前英華人用的還是13.5寸炮。因為是以戰列巡洋艦,所以它的航速在當時算是很高的,在建造之初最高能達到25節。最初形態的金剛級,典型的英式三角桅

    而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日本對金剛級進行了大改,把裝甲加厚,把速度提高,從原來的戰列巡洋艦改成高速戰列艦。改造後速度能最高能達到30節。所以它也是日本所有戰列艦中速度唯一能跟隨航母機動編隊走的,這也是為什麼金剛級能到處跑的原因。

    至於和美國內華達級戰列艦相比,金剛級唯一的優勢就只有速度,但在建造之初兩者的差距並沒有太大,內華達23節,金剛級25節,至於火力和防護則是內華達級佔優勢,10門主炮力壓日本金剛8門炮。,而且金剛是戰列巡洋艦的防護,和作為戰列艦的內華達防護根本沒法比。

  • 5 # 板磚楔前臉啦

    太老了 這艘船是一次大戰還沒爆發時期的東西 到二次大戰起碼已經用了五十年 經過了兩次大改 最後一次加長了艦身 防空上一直是日本戰列艦的弱點 金剛級也不例外 第二次大改後才家裝了四座防空炮 防空機槍我記得才八座

  • 6 # 千花華雨落

    金剛級戰列艦是日本為了提升自己艦隊實力。於1911年透過海軍提案,決定向英國購買的最後一級戰列艦,當時是英國威克斯公司中標與日本帝國簽約,威克斯公司以英國獅級戰列艦為藍本打造了金剛級戰列艦,在1913年8月竣工11月交付日本,之後在完全吃透金剛級的技術,日本建造了金剛級基礎上的扶桑級戰列艦。

    內華達級戰列艦在美國有4第一,第一個採用當時很具爭議的“重點防禦”第一個使用“燃油輪機”第一個“獨立煙囪”第一個使用“3聯裝主炮”設計的戰列艦,美國廢棄了原來的設計思路,這些主要都是給自己的戰列艦“減肥”。

    在戰列艦之間的炮戰中,基本都是遠距離炮戰,預計距離都在10000碼內,所以艦炮射擊的角度上揚幅度,炮彈的拋物線高,落點大部分都會在甲板上,因此水平防護尤為重要,而內華達號的甲板有兩層總厚度有117~127毫米!

    對比一下火力我們就能發現內華達級要強於金剛。

    金剛級使用的是4座兩聯356mm艦炮,共8門主炮採用前2後2的配置。

    內華達級使用的是2座3聯裝356mm主炮,和兩座2聯裝365mm主炮,復背式結構,也是前2後2配置,有10主炮。

    動力方面金剛要強一點,金剛有最大30節而內華達只有20.5節,航速上金剛的優勢比較大。

    而防護方面內華達就要強於金剛了,金剛級雖說是戰列艦,但實際上只能算是戰列巡洋艦,經不起幾輪炮擊,在裝甲防護這一塊是無法與美國的戰列艦相比的。

    有趣的是金剛和內華達都是同一時期的戰艦而且都經歷了2次現代化的改裝。金剛雖然在二戰表現活躍到處都在跑,是日本的主力艦之一,但與內華達相比還是遜色了一點,內華達號參與了二戰中最著名的幾個戰役,珍珠港被空襲是它是第一批能反抗的戰艦,身中6枚以上的炸彈,在第二波空襲中是重點攻擊物件,但它沒有被擊沉!還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提供火力支援,還有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到登陸戰役提供火力支援,拿到了7枚戰鬥之星勳章!而且內華達還參加1946年比基尼還礁核試驗!之後在1948年作為衣阿華的靶艦被擊沉。

    如果金剛和內華達1對1內華達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壓制金剛,金剛也只能用自己的航速優勢在遠距離炮擊,但要擊沉內華達不太可能,而金剛要挺近與內華達正面交戰被擊沉的風險要大的多。

  • 7 # 桌面戰爭兵棋

    金剛號

    金剛級是二戰日本聯合艦隊最老舊的戰列艦,其本身的實力在日軍戰列艦中屬下游,但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加上戰列巡洋艦的底子讓其作為高速戰列艦有足夠的速度伴隨航母編隊作戰,這點尤其難能可貴。雖然還是水面炮戰的王者,但實際上鮮有和敵艦對轟的機會。接下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二戰中日本的戰列艦。

    電影中的金剛級

    在日俄戰爭前,日本海軍便提出“六六艦隊”的方案,既6艘戰列艦加6艘裝甲巡洋艦組成聯合艦隊的核心力量。到了1905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興建戰列巡洋艦,而師承英國皇家海軍的日本海軍也追隨其步伐,將六六艦隊中的裝甲巡洋艦改為戰列巡洋艦,並在1907年正式加入4艘戰列巡洋艦預算。由於日本方面缺乏建造主力艦的經驗,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首艦便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訂購,後續三艦由英方提供圖紙,日方自行修建。由此“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成為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從外國定製的主力艦。

    遊戲中的金剛級

    一戰後,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先後經過了兩次現代化改裝,主要為了彌補防禦力不足等問題。由此金剛級由戰列巡洋艦轉化為高速戰艦(這裡順便吐槽一下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其重速度輕防護的設計顯然經不起戰爭的考驗,唯一能發揮戰巡優勢特點的大概只有德國海軍的破交戰術了)。不過正是由於其最早作為戰列巡洋艦設計,金剛級高速戰列艦雖然防護能力較弱,但其航速較快,能與機動艦隊協同作戰,反而在二戰中擁有更高的出鏡率。其中“比睿”號與“霧島”號便參與了進攻珍珠港的任務(作為護航艦隊)。

    扶桑級

    根據日本海軍著名的“八八艦隊計劃”(計劃中以八艘戰列艦與八艘戰列巡洋艦作為聯合艦隊的主力)。第一批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在英華人的幫助下已經開始建造。而收到英華人送來的金剛號全套圖紙後,在近藤基樹少將的帶領下,日本開始對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進行戰列艦化,成為日本海軍中第一級“扶桑”戰列艦。計劃中,扶桑級戰列艦將建造4艘,但由於工程預算問題擱淺,僅前兩艘“扶桑”號與“山城”號建成。

    扶桑級

    在建成之初,扶桑級戰列艦號稱排水量、航速、火力三項世界第一的“世界最強之超弩戰列艦”(弩為日文中對無畏艦的代字)。在火力方面,扶桑級比同時期的美軍內華達級戰列艦火力更多、更強,但正因為過分強調火力導致缺乏安裝大型鍋爐的空間,以至於航速只有22.5節。因為扶桑級存在的問題如此明顯,在兩次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對其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主要增加裝甲與航速。在改裝完成後,扶桑級的航速提高到了24.7節,同時增加了防空火力與水上飛機。而其高大且頭重腳輕的塔式桅樓也成為了扶桑級的外觀代表。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非常規的佈局導致火炮艦側齊射一次後,炮口的氣浪和煙霧會籠罩全艦,影響指揮所的觀測。

    伊勢級

    在扶桑級戰列艦3、4號艦因為財政等問題擱淺後,加之扶桑級本身有一定設計缺陷。日本海軍在研究後決定對設計進行修改,並在1915年5月先後開工伊勢級兩艦(原扶桑級戰列艦3、4號艦)。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伊勢級兩艦是由日本民間造船廠獨立建造的(也是日本首次由民間造船廠獨立建造的主力艦),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聯合艦隊在當時能做到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原因。連民間造船廠都可以獨立造艦,而同一時期的民.國連驅逐艦都無法自造。

    伊勢級

    伊勢級在設計之初考慮經濟問題,依舊使用老式鍋爐,成為日本最後一艘以煤為燃料的戰列艦。在華盛頓條約簽署後,伊勢級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增加了防空火炮並改進了鍋爐。(順便一提在一戰結束初期,大部分戰列艦都是沒有防空炮的,可以說飛機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方式。)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兩艘伊勢級和大部分日本戰列艦一樣,由於航速較慢(改裝後僅25.3節),無法跟隨機動部隊作戰,只得長期在後方踟躇。

    但由於日本海軍在中途島的大敗,航母短缺,日本海軍緊急決定將兩艘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改裝為航空戰列艦。改裝完成後的伊勢級兩艦參與了萊特灣海戰,但由於美軍的轟炸,日本已無法保證為前線提供足夠的飛機。兩艘伊勢級航空戰列艦不得不在沒有搭載一架飛機的情況下參戰。不得不說,在二戰末期日本想出了很多歪點子,比如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神風特攻隊等。但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依舊無法改變日本的覆滅。

    長門級

    長門級是日本八八艦隊的第一級戰列艦,也是全世界第一艘裝備16英寸主炮的超無畏級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裝備的8門410mm艦炮成為當時世界海軍中最恐怖的大殺器,最大射程超過40000米;而其21臺鍋爐(為了節約燃料,其中6臺依然選用油煤混燒鍋爐)也讓其速度達到了26.5節(在當時,這個航速在戰列艦中屬於很快的了)。值得一提的是,長門級設計總監平賀讓博士在分析了日德蘭海戰後,創新式的提出了“集中防禦”的思想,盡力削減非關鍵部位的裝甲,把空出的噸位全部用在主裝甲上。

    大和級

    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便把未來假想敵的目光聚焦在了美國身上。為了戰勝美國,日本製定了“漸減邀擊”、“九段作戰”等數個方案。不管方案如何變更,唯一不變的便是最後依靠戰列艦進行大決戰的終極目標。大和級戰列艦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大和級戰列艦於1935年開始設計,1937年開始製造,每艘造價高達1.32億日元(那時的日元可不是現在的日元,在當時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筆鉅款)。其首艦大和號在1941年竣工,竣工交付聯合艦隊便接替“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長門號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因為作為旗艦,艦風奢靡,還有“大和旅館”之稱)。次年,大和級2號艦“武藏”號竣工交付。

    田宮大和級模型

    滿載排水量72000噸的大和級是有史以來噸位最大,主炮口徑最大(主炮為三聯共121門460mm火炮)的戰列艦。其主裝甲採用維克斯硬化鋼傾斜裝甲,厚度達到410mm,可以抵禦460mm主炮近距離的射擊(2-3萬米)。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日本海軍在設計大和級的時候要求其最小尺寸不得低於巴拿馬運河可通行的最大尺寸。(有點繞是吧,因為當時美國在建造新艦的時候,都要求艦艇可以透過巴拿馬運河,以方便兩洋海軍互相支援。)這樣就可以保證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戰力在美國海軍戰列艦之上。大和級在建造完成後,一直作為最後決戰的主力,所以很少出戰。直到太平洋戰區戰局持續惡化,大和號與武藏號才被編入作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木材適合做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