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氏興隆
-
2 # 欣止於婷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對酒情有獨鍾!失意時,“借酒消愁愁更愁”,得意處,“一曲新詞酒一杯”!每個讀書少都有一片理想中的詩酒田園!
中國酒文化之所以在文人圈中如此興盛:
一,從酒的特性本身而已就是發物,所以有助興促發情感的功效
二,中國的大詩人大文豪大都在政治上不如意,借酒抒情的時刻特別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人大部分與酒相關的詩詞文章大都抒發不如意!
說到誰的酒最好呢?
根據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描寫文人飲酒的“肖像詩”,我們可以看到: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依次為: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左相李適、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
由此可見,焦遂的酒量最好,喝了五斗以後還能神情卓然的高談雄辯驚四筵,可見酒量非一般文人能比!
-
3 # 信天游182991742
《西江月·遣興》---幸棄疾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得那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儗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4 # 立水
喝酒是放鬆神經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俗話說:“喝酒喝到八分醉,哄得媳婦眼落淚”。
對於文人來說,其實壓力挺大的,如果一個文人寫不出文章,做不了詞賦,那也就算不了文人了,在古代,比較有名的文史作家,對於酒來說都特別的鐘情。拿我來說:在寫東西的時候,老容易卡殼,越著急,神經繃的越緊,越是寫不出來,久而久之,脾氣就異常的暴躁。有時候喝點小酒,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個人認為:喝酒雖能放鬆神經激發靈感,但是,也不能過多的去喝,如果要是喝到8分醉,估計之後,就光有睡覺的份了,對於我來說,微醺最好,心情暢快輕鬆,舒緩解壓,別管是寫東西,還是處理事情,都感覺比以前輕鬆。
所以,我覺得文人酒中詩詞的醉酒程度,大概在5分左右,剛有暈暈的狀態。
古代文人裡誰最能喝?
第一名、非南宋詩人:陸游莫屬,他有一首醉酒詩《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中有一句話:
一飲五百年,一醉三千秋。一飲五百年這是何等的海量?估計就如天神下凡,也不過如此。
對於詩人來說這叫豪邁,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牛,吹大了。
第二名、“醉酒仙”李白,他在自己的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中有一句話: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唐朝時期,一石=97公斤,兩千石就是194000公斤,李白愁一下就是19萬公斤。
38萬斤水,相當於一個湖泊了,這不是玩的。
當然詩句中有誇張的成分,無法作為依據,對於他們他們之間誰是最能喝的,我查了很多的資料,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還請過路大神指點!
-
5 # 何必強求
據說中國古代,酒被視為神聖的飲品,像什麼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等重要活動,都是必備之品。隨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也就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用品。
大家都知道,由於酒對人體的特殊作用,古文人中不乏對酒持情有獨鍾之人,其醉酒狀態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目睹(這是啥心態?),不過看看現實我們身邊的那些“酒萌們”,我想古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唯一鑑定古文人誰最能喝,醉到什麼程度的線索,也就只有他(她)們自己的坦白交代了。
閒話少敘,現在就帶大家一品古人詩詞中的酒,看看究竟誰醉的更深,小打小鬧的咱略過,專挑大個的來。
第一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他在密州(現山東諸城)知州任上寫的一首詞。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的大致意思是:我少年的理想就是,左手牽黃犬,右臂擎蒼鷹,腦袋上戴著錦帽,身上穿著貂兒,帶領千八隨從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百姓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有了白頭髮,但這不算啥?真希望皇帝信任我,我會盡力殺敵。
蘇大官人,恕我直言,您這酒後話在老百姓的形容裡不太文雅,我就不說了。我只能說您這醉酒程度可評為三星級,你別不高興,下面這位比您可愛。
建炎三年(1129),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年。丈夫趙明建康(故城在今南京市)病亡,又有金兵南下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李清照寫了著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無比的傷心寂寞冷,借酒消愁。
才女李清照的酒量是不錯滴,在經歷了亡國、喪夫的打擊之下,你要是以為她真的只喝了“三杯兩盞”,只能說你經常被女人騙,詞中所以“淡酒”不過是藝術表現手法,是為了牽出風之“急”,不然怎麼會連大雁飛過去,都錯看成自己的舊知己,一看就是喝高了。
最後大人物出場,這個大人物可了不得,作詩1500首之多,有酒味兒的170多首,對,就是李白呀!我看他醉的不要不要的就是《月下酌》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我認為最能喝的就是李白,沒錯,就是他。
-
6 # 青梅煮酒不論英雄
古代文人多愛酒善飲,個人愚見,其中位列前三的恐怕要數以下三位:
1.魏晉詩人阮籍。
阮籍生活於曹魏政權風雨飄搖、司馬氏篡權在即之時,一心謹慎避禍,幾次拒絕出仕。被司馬昭催逼的很緊時,便喝得酩酊大醉,躲避過去。但總躲也不是辦法,於是他主動要求做步兵校尉。當然,這並不是他想做官了,而是知道步兵校尉衙門庫房裡存有幾十罈好酒。等到阮籍把那幾十罈好酒喝光之後,便又打道回府,真是率真得可以、可愛。
就是這位阮步兵,在司馬昭的高壓政策之下,內心壓抑,無處發洩,只得寄情山林,長嘯醉酒。他常常駕著馬車,載著一罈酒,一邊打馬狂奔,一邊痛飲,待到無路之時,痛哭而返。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阮籍留下名作《詠懷》八十二首。
2.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
作為田園詩人的鼻祖,陶淵明以其平和衝澹的詩風贏得後人的盛讚。陶淵明一生幾次出仕,又幾次隱居。做官僅為餬口,作詩才是最愛。當然,飲酒也是其最愛之一。留連田園,飲酒賦詩,成為陶淵明生活的全部。他把平淡的生活過成了一首首醇厚芳香的詩歌。《飲酒》一題之下竟然有一百二十首之多。在他的筆下,可以說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詩,以至於後人評論他時,竟有老陶因酒誤子之說,也就是說他的五個兒子都是酒精嬰兒,證據便是他那首有趣的《責子》詩。當然,我們客觀地說,那首詩裡其實是充滿父愛的,也未必是其子弱智的佐證。
3.盛唐詩壇鉅子李白。
李白的愛詩愛酒是盡人皆知的。當然,太白愛酒,與老陶在排場上是大不相同的。老陶生活清苦,能喝上酒已很滿足,不論貴賤。而李白喝酒,則豪華排場得多,動輒"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當然這與李白的身家有關。李白前後四次婚姻,有兩次娶退休宰相的孫女為妻的經歷。李白的酒華貴無比,酒量也非常人可比。"會須一飲三百杯“雖為誇張之言,但也能看出其海量,以至於喝得"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氣得玄宗皇帝沒辦法,只得命人用冷水將其潑醒,來為自己譜寫新詩。李白與京中其他七位豪飲權貴文人合稱"飲中八仙",可見其酒名之大。
令人神往感嘆的是李白的死法。傳說李白大醉之後,發現月亮掉在水裡了,吃驚不小,連忙入水撈月,結果溺水而亡。這種"捉月而死"的死法,也帶著李白身上那種濃厚的浪漫色彩,成就了詩仙酒仙的一世英名!
李白的名字已經與詩與酒融為一體,以致後人開個酒店,都要掛個“太白遺風"的酒幌子作為招牌與標誌。
哈哈,太白遺風,香了詩苑,醉了青史!
-
7 # 扁擔圈讀書
酒有三種境界:酒神,酒仙,酒魔。
酒神者,千杯不醉;酒仙者,以酒為樂;酒魔者,貪酒卻不知其滋味。
古代文人中男性最能喝排名:最能喝且最會喝的是白居易。我認為古代文人中最能喝的是白居易,他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酒仙”。不僅會喝酒,能喝酒,以酒為樂,還會造酒呢。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著有《醉吟先生傳》 。
方勺《泊宅編》捲上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中,飲酒者八百首,佔百分之二八之多。不過,他喝酒是用酒來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來解除九天辛勞的。他說:“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
關於他造酒的故事也是流傳至今,他釀的酒,質高出眾,曾為自家酒作詩道:
“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他的《琵琶行》中也是喝酒助興而來,還有這句“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可以稱得上他為真正的酒仙了,以酒為樂。
第二位能喝的當屬詩仙李白是也。他還有一個“酒仙”的雅號,可以稱得上是醉酒作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據有關人士統計,在他寫的一千多首詩文中,提到酒的就多達一百七十餘首,佔其詩文的百分之十六,可見其對酒的喜愛之深。
我們都知道,李白追求浪漫主義,他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
因為詩文寫的好,又有文采,因此深受楊貴妃的喜愛,他作詩都有“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待遇,可想他的地位有多高,宮廷宴請,肯定也離不了他來作詩即興。飲酒對他來說,猶如家常便飯。喝的多了,自然而然酒量就大了。再加上他高傲的性格,時常得罪上層權勢。因此一生也是鬱郁不得志,更要借酒消愁了。所以,他的醉酒程度應該算是非常高的。
看他留下的醉酒詩比較有名的: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首餞別詩,就是典型的借酒消愁,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憂憤苦悶中所體現的豪邁雄放的氣概。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個真是詩人醉的不清的一次,也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只能和明月,影子對飲。又是唱歌,又是舞劍的,可以看得出詩人內心的煩悶之情,無以言表。
還有《行路難》中“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為了喝酒散盡家財都可以,以及著名的《將進酒》中對酒的描寫,都證明了李白好酒,而且能喝酒,酒量驚人。還有他一喝酒,清高孤傲的文人性格就出來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還有杜甫曾作詩《飲中八仙歌》裡,李白狂傲不羈,但是也符合他的性格。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第三位能喝的文人當屬賀知章。他與李白並列“酒仙”,不過他可是個喝酒上頭的“酒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尋常人喝酒用水潑就醒了,而他落入井裡竟然還在睡覺,說明他醉的真是不清了。
他和李白還有一段“金龜換酒”的典故:一次李白在道觀偶遇賀知章,他對李白極為景慕,看過他最近的新作《蜀道難》之後,一番讚賞之後,便去邀李白一起去飲酒,誰知忘了帶錢,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之後,兩人一番把酒言歡,微醉才分開。
最後,賀知章便向皇帝舉薦李白,唐玄宗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賀知章的書法較好,喝酒寫書,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關於詩集所傳不過十九首,與李白,李璡、崔宗之、蘇晉等被稱“飲酒八仙”。
喝酒位居第四的文人,我認為是杜甫。杜甫的飲酒詩三百首,佔其詩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可見也是一個嗜酒如命的詩人。
他關於飲酒的詩除了有名的《飲中八仙歌》,還有《客至》、《登高》、《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曲江二首》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文。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又生於亂世,讀他的詩就能發現,他窮困潦倒,住茅屋,蓋薄被,吃不飽,穿不暖,但是聽到朝廷打仗勝利,還是買酒慶祝,平常無事也會喝酒消愁。因此,寫下了幾百首關於飲酒的詩。
從他的經濟情況來看,他喝酒大多都是不能盡興的,並沒有李白和賀知章豪放,都是喝的爛醉。可見他的酒量位於他們二人之下。
關於飲酒的男性文人,還有比較有名的醉翁歐陽修,他喝酒也是一流的,至於酒量肯定也是不差的,還有陶淵明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酒君子,喝酒寫詩也很有名。
女性文人中最能喝的就是李清照,這位“千古第一才女”了。可以說,她處於封建社會,都是男兒飲酒,而一介女流之輩時常飲酒終歸不合適,但是她不怕,不僅喝醉,還能醉的忘記回家的路。從這句詞中就能發現“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還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以及“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她的詞中很多都有酒,飲酒作詞也是她的愛好之一。
三杯兩盞淡酒,都喝不醉她,可見她酒量非一般女子可比。
女文人中第二位能喝酒的就是薛濤了,這位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都淪為營妓了,肯定也免不了喝酒。至於酒量肯定也不差。
還有一位巾幗宰相上官婉兒,也是喜歡與文人一起喝酒暢談的一位詩人,但是她身處皇宮,規矩多,喝酒不能隨心所欲,因此酒量沒有之前兩位高。
其實,細心發現,很多文人墨客,不論男女都是有一點酒量的。對於文人來說,酒即是詩,詩即是酒,所謂詩酒趁年華不過如此!
回覆列表
酒仙李白,應該在%80的狀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