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俠隱世界
-
2 # 崑崙139100429
“聖”.“賢”都是後世儒為鞏固其利益.權力.地位,掌握話語權爭的且被其依付的最高當杈者封的。《論語》又是其弟子(賢)回憶.記錄.整理孔(聖)的話加上他們自己的話的語錄本,所以又被其後世再傳弟子們稱為“聖賢書”!
-
3 # 正中平
論語是孔子哲學思想體系的語錄。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自己沒有像孟子那樣著書立說,而是教書育人,他的弟子們把他的原話記錄下來,把對孔子的哲學思想認知和理解感悟都寫下來,彙集而成《論語》,雖不是孔子全部哲學思想,但也是孔子學生弟子們的集大成之作,是繼承傳承了孔子思想體系的重要文獻資料,所以兩千多年來一直被認定是孔子學說!
-
4 # 手機使用者62364108981
什麼聖賢,我看就是剩鹹,剩下的鹹蛋。別說論語不是他寫的,其它的例如中庸,大學,易篆等的都不是孔老二寫的。有例作憑:中庸之語,是孔子在庭中踱步時,其子孔鯉問中庸之意,孔老二回曰,不偏不倚,是為中庸。此句必是孔鯉記錄下來的,在這之前,必定沒有文字的記敘,要不然孔鯉就不會問了。又孔子晚年才學習易經,能夠學懂易經嗎,還要作批文解說做筆記等的,還沒等他將易經弄明白,就自感時日不多,說,要是能讓他返回到五十歲時,必定能將易經學懂。所以不可能寫出易篆之書。後人不是真的尊從孔老二,只是假孔老二之偽聖名,以作自應。你看孔老二早就死了二千多年了,難道還把他從墳墓里拉出來當個總理或什麼的,那不是笑話嗎?現在的人極力推崇孔老二,只是要將孔老二作為一個敲門磚而己,並不是真正地推崇孔老二的思想為國學。一群垃圾。
-
5 # 風輕雲淡137837366
論語不是孔子寫的,是弟子們記錄整理的語錄,較全面記錄了孔子的言行,相當於儒家的聖經,後世在此基礎上通漸形成儒家的思想體系及行為準則,使得孔子的學說發展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三觀,影響深遠直至今後。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論語》是儒家的重要經典,其中大多數語句以“子曰”開頭,記的是孔子所說的話。但《論語》不是孔子寫的。而是在孔子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們根據孔子生前的教導整理而成的孔子的言論。
《論語》在漢代時期,有三種版本,就是因為由不同的孔門第子抄錄而有所差別。這三種版本,一種是《古論語》,是從孔家牆壁中所得。秦始皇焚書之時,孔子的後代把一些書籍藏在牆壁中。到漢武帝時期,被封為魯王的劉餘要擴大自己的宮殿,便把孔家的牆壁給折了。從牆壁中得到了大量的古籍,其中就有論語。
除了這個版本之外,當時還有《齊論》和《魯論》,前者是齊華人所傳,後者為魯華人所傳。內容稍有差別,大體相似。現在我們所見的《論語》是《魯論》。
《論語》中的言論,也不全是孔子所說,比如第十九《子張篇》,就是子張與子夏的言論。二人所言,雖不是孔子所說,但也與孔子的思想相吻合,是學生對老生思想的繼承和發揮。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子夏的門人問子張,怎樣與人交朋友。子張問他,你老師子夏怎麼說的?這個學生說:“我老師子夏認不,品德好的,就與之交朋友。不好的,就算了”。子張說:“我聽說的不是這樣。假如我是品德高尚之人,那我有什麼人容不下呢?如果我自己德性不好,人家也不會願意與我交朋友,我又如何去拒絕別人呢?
子張和子夏誰對誰錯呢?兩個人都對,子夏是信守孔子所說“無友不如己者”,而子張說的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兩個人的觀點,看似打架,實際上說的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年輕的時候,自己的世界觀沒有形成。交朋友當然要交三觀正的。如果交到三觀不正的,被他帶壞了。年齡大了,世界觀形成了,就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這時,你就不會被別人帶壞,反而可以把壞人帶好。這就是孔子的思想。
至於《論語》為什麼稱為聖賢書?每種經典的稱呼,都是在一種文化的範疇之內。儒家經典,是站在儒家的話語體系內對它的評價。儒家人格修養的最高標準,就是做聖賢。最高一級的是聖人,次一級的是賢人。再往後就是普通人了。孔子在儒家體系內,被稱為聖人,他的弟子們號稱為七十二賢人。聖人和賢人,合稱聖賢。於是,《論語》等儒家經典就被稱為聖賢之書了。
儒家思想與現實政治結合之後,因為儒家講究內聖外王,所以,現實中的皇帝,就被稱為聖上,就是“聖人在上位而天下治”的意思。皇帝稱為聖人,輔助皇帝的大臣,就成為賢人,賢臣。
成聖成賢,是要經過學習和修養才能達到的。他的路徑就是大學中的八個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要當官也好,要成為名臣也好,都要自身修養做起。這就是讀聖賢書,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朝的王陽明,以及清朝的曾國藩,人生的理想都是做聖人。這是儒家的體系。
如果是道家,他們就不是做聖賢。他們的追求更加超越,他們的體系中,聖人可能就不是最高的,比聖人高的,還有神人,至人,真人等等。比如,道家的張三丰,人們尊稱他為張真人,就是道家的體系。
如果是佛家,所追求的是成羅漢,成菩薩,成佛。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有不同的稱呼,不同的追求。
-
7 # 良知修
論語不是孔子寫的,是由他的門生弟子收集孔子生前的語言編撰而成。但是論語卻是千古流傳聖賢著作。
一本書是不是聖賢著作,並不一定是因為作者是聖賢的人。因為評價一本書不是評價它的作者,而是評價這本書的內容。只要一本書讀了之後,能夠讓讀的人遵循這本書,在踐行這本書的內容之後能成為聖人,那麼這本書就是聖賢之書。
中國古代很多偉大的著作都不知道作者是誰,但是卻是千古流傳的經典著作。比如說排在中國古典著作首位的《易經》,傳說中的作者也只可能是周文王。
-
8 # 莫遇559
論語當然不是孔子寫的。聖經不是基督寫的,古蘭經不是穆罕默德寫的,他們都是傳道者,記載他們的言論和事蹟的,是信徒。
也因為如此,他們這幾個人的言論和事蹟,多半是一種文化上的真實,而非歷史上真實。
文化上的真實比歷史上的真實重要多了。是文化上的真實,塑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精神,並進而,塑造了他們不同的歷史命運。
文化上的真實,代表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選擇。你們選擇了它,以它為標準來衡量美醜善惡是非成敗,然後,你們就只能接受由此而導致的不同命運。
論語說,要仁,要禮,要中庸。華人從此之後就在這幾個圈圈裡打轉轉。我們成了禮儀之邦,最高信仰是仁義禮智信,處世中庸規矩。
可是,仁是什麼呀?仁是自上而下俯視著他人的時候心存一點憐惜。禮是什麼?禮是把褲衩套在頭上,給眼睛而不是給XX遮羞。不說了,總之是,先秦的時候,有許多學說互相競爭,但我們的先民最終選擇了論語。
論語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就是房子太小,裡頭住不下幾個人。房高太矮,矮到你只有跪在裡頭才能感覺到舒服。
-
9 # 洋洋閣下
孔子,孔聖人,在中國,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學造詣高深者,稱聖人,他的思想、學說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是孔子的語錄選集,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對其言行的追記,二十集,一萬一千字。此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聖賢書乃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是聖賢們以其閱歷經驗為本所撰,指引後人行為處事。
-
10 # 邢百里
《論語》不是不全是孔子寫的,是完全不是孔子寫的。正版說法是由孔子的第三、四代弟子根據他們老師的引述,整理記錄下來的。因為這書被秦始皇焚了,再世的《論語》有可能還經過後世儒家的增補。
《論語》被推到聖的地位,主要是由2個因素造成的。第一,皇帝集權統治的需要。皇帝集權就希望在思想上只有一套理論,這樣便於集中控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利於中央集權,所以中國歷史上只有集權最弱的春秋戰國時期和北洋政府時期,思想和學術上有多樣性的發展。第二,選擇一套理論的標準,必須是最符合皇權集權的。孔子思想中一條為尊者諱,一條尊古守舊,決定了它是所有可選擇的理論中,最適合皇權集權需要的。
所以,以實行霸道著稱的漢武帝,選擇了以反對霸道提倡仁政的儒家學說,作為統一思想的獨家學術,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由此儒家的創始者孔子受到歷代集權統治者的加持,逐漸被推上聖壇,代表孔子思想的《論語》自然而然的也跟著走上聖壇。
回覆列表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是孔子的弟子及門人根據當時的言行輯錄而成,孔子是聖,弟子是賢,所以稱聖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