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齋雜談

    美國剛建國的時候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農業國,其國內90%都是農業人口,而一直到美國和墨西哥戰爭之前,美國的工業也並不發達。但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之後,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國了,而到了二戰結束後,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能從一個農業國到最後登頂世界霸主的寶座,和自己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也和美華人的奮鬥有關,更離不開德華人的助攻。

    那時候美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概念,而且由於交通不便,各州之間,甚至是村鎮之間的聯絡都不緊密,有時候去一個幾十公里之外的地方,也許會繞道幾百公里,所以,這裡的人過著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假如老子能穿越到1800年左右的美國,一定會震驚自己描繪的理想生活竟然被這些老外給實現了。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天選之地,除了美國之外非洲的一些地方也不錯。到非洲出差的華人最驚歎的就是,把國內的種子拿到那裡去種往往長得更茁壯。可是,非洲卻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地方之一,這是因為歷史上食品的獲得太容易了,限制了當地的創造力和勤奮。所以,假如美國一直無憂無慮的過下去早晚也得廢掉。

    外來移民的加入和城市化,使這個國家生機勃勃

    當問題擺在面前的時候,政府被迫著手去解決,大城市逐漸變得井井有條。環境的改善讓大量投資和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美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城市化。進入19世紀,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讓城市化變得更快速,因為大多數移民都選擇了在城市中尋找工作。

    據統計,從1815年到1915年有3000萬人移民到美國。這些人大多數成為工人、僕人,只有少部分人成為農民。人口的增加,讓美國變得生機勃勃,政府開始著手改善交通,將全國更緊密的聯絡在一起,這樣一來大量本土農民也進城務工,城市人口在1820年之後的30年之內增加了90%。

    基礎設施建設,人口的增加對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交通的改善和城市化讓美國迎來了國家的工業化。無論是修路還是蓋房,都需要大量鋼材,結果美國的鋼鐵也開始蓬勃發展。

    1810年美國生鐵產量為5.4萬噸,到1850年已經增加到56.4萬噸,但仍然滿足不了需求。美國只好大量進口英國鋼鐵製品,在此期間美華人進口的英國鋼鐵約為美國本土產值的2倍,英華人在美國身上賺得盆滿缽滿。交通改善、人口集中,讓美國的農產品可以集中到一處進行深加工,於是以棉紡織為主的輕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到1850年僅北部各州就增加了1500家紡織廠。不過,這時的美中國產品只有仿造,並無創新。

    普及教育,提高老百姓知識水平是每個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美華人一開始不太重視教育,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在務農,覺得受教育是可有可無的,所以除了有錢人讀書之外,大多數普通人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但是,隨著工業化的到來,美國開始認識到提高老百姓的知識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於是開始制定教育制度。到1850年,北部和西部各州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育制度。各州都建起了大量免費的公立小學,允許所有兒童入學,並對學校老師專門訓練,保證教學質量。

    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學分為通才教育和主要為法律、醫學、神學、工程等的專科教育。從此以後,美國基本上建立起了讓最底層老百姓有機會接受系統教育的制度。同時,老百姓在素質提高的時候也刺激了他們研究科學的興趣,到187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科學研究已經有逐漸趕超歐洲各國的趨勢,也為之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先發優勢打下了基礎!

    南北戰爭爆發後,工業在戰爭的刺激下獲得了更快速發展,僅費城在1862年-1864年間就建立了180座新工廠。

    戰爭也刺激了發明創造,比如新式機器讓製鞋業提高了100倍效率;為了保證軍隊的食品供應,工廠化的加工食品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當然,還有農業革命,收割機的發明與應用讓農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

    所以,戰爭期間美國經濟規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比戰前更大了。於是,當戰爭結束後,美國的工業化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到1890年代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感覺這個發展模式和二戰時期的美國挺像的)但是,第一工業國並不等於第一強國,在歐洲各大強國眼裡美華人是不夠看的,所以這就需要德華人的神助攻。

    德國的崛起吸引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注意力

    隨著德國崛起,世界局勢出現了變化,傳統的列強英國和法國遭到了挑戰。當時德國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作為後起之秀他一直有成為歐洲霸主的野心。甚至,想取代大英帝國控制世界海洋。於是,在美國悶頭髮展經濟的時候,德華人開始大造無畏艦。英華人不甘落後,提出了德國造一艘英國就造兩艘的計劃,以保證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能壓制德國海軍。

    因為德國的存在,英國就沒注意到大西洋另一頭的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實力遠超他的超級大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也就讓美國這頭巨獸得以坐山觀虎鬥。不僅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成了各國的後勤基地,再次刺激了美國經濟。而且,還讓美國成功擺脫了英華人的經濟控制,捎帶手還成了英國的債權國。

    據統計,一戰前英國在美國的投資達30億英鎊,換成白銀約等於100億兩。到了一戰結束後,英國這30億英鎊的投資不僅全成了美華人的資產,還倒欠了美國好幾十億。二戰就更不用說了,德國為了復仇,把幾乎所有歐洲強國都打成了廢墟,自己也被打成了廢墟。

    而美國藉助二戰的機會讓國內的失業率降低到了3%以下。二戰結束之後,他的工業比重超到了全世界的60%。這還不算,在二戰中美華人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控制了西歐、日本等多國,成為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利益的超級強權。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他終於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2 # 木炭行走在新疆

    因為農業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沒有工業大 並且國家要想強大必須得走工業的路子 國家有稅收才能有錢發展其它 並且工業稅收種類很多 而農業能提供的稅收很有限 無法支撐一個國家發展壯大

  • 3 # 歪果仁熱評show

    美國自1760年獨立以來,一直是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那時的美國東西發展不平衡,但是在1862年進行西進運動後,大量農民無償獲得土地,而隨著西部土地的開發,內戰的勝利,美國成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

    農業立國思想

    在1789年,華盛頓宣佈成為美國第一屆總統,此時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傑斐遜出身種植園家庭,從個人成長經歷來看,他對農村、農民等都有極深厚的感情,之前在歐洲之時,當時的歐洲正在進行工業革命,他便目睹了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後造成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便認為只有農業社會才能夠保持平等,所以傑斐遜的立國思想主張農業主義,那是一個由農業支撐的自由民主的社會。

    工業立國思想

    在華盛頓政府期間,美聯邦政府的第一任財務部長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他的成長完全與傑斐遜相反,他從小就經商牟利為主,十分關心工商業的發展,所以他認為政府的目的便是促進商業和稅收,他十分羨慕英國的工業實力龐大,也見識了工業化革命會帶來什麼樣的繁榮,而商業繁榮這才是國家財富最有效和最豐富的主要來源。

    結語:兩者的矛盾的

    傑斐遜的“農業立國”與漢密爾頓的“工業立國”的思想分別站在農業和工商業的角度且分別想把美國建立成農業強國和工業強國。但是在1801年傑斐遜時任第三任美國總統,似乎也預示著“農業立國”思想的勝利,但是之後的發展卻出乎意料,美國卻逐漸向“工業立國”轉變,其實這種轉變是歷史的必然,因為“農業立國”的成本太高,效率慢,雖然對當時美國大農場是極其有利的,而且對於200年時間就成為超級強國的美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或許連兩位當事人都不知道,以傑斐遜為首的共和黨與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黨兩黨的政治鬥爭,卻是立國思想的鬥爭!

  • 4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生鵬正。

    美國早期為何從“農業立國”轉變為“工業立國”美國從一出場就是巔峰他沒有經歷過很多古老國家,比如像中國從奴隸走向封建然後到後期的資本運作等,美國是從英國手中獨立出來的所以美國從獨立建國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可以這麼說大部分美國都成型了英國的體制和一些相關的技術,可以這麼說美國是英國的兒子都不過分,美國的起點自然就很高而對於後期轉型也十分重要。美國從農業國轉向後來的工業國應該是從美國的南北戰爭開始,開始美國的工業化發展,再加上後來的一戰二戰。美國賺的是盆滿缽滿,再插上一句小插曲,為什麼美國政府包括民眾比較喜歡槍,就是和那個時間段有關係再加上美國已經把槍當作自己文化培養出了獨特的“槍文化”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在發生這麼多槍擊案,我還對槍支情有獨鍾一是已經把它當成一種文化,二是槍支有極大的暴力行業販賣軍火可以讓政府財政翻上那麼幾翻。

    美國從獨立戰爭出來以後,基本繼承了英國的體系,資本運作。到後來的,南北戰爭史讓美國從農業國轉向工業國的關鍵。

    美國從“農業國”到“工業國”快速發展道路

    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對戰爭的需求非常大,最重要的就是武器的發展,擴大了武器的需求量。加上但是林肯政府實行了戰時衝口紅漲政策這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實際工資,另一方面也使工業資產階級賺得更多的利潤龐大的。軍隊吸收大量的工業品大量的軍事訂貨刺激的工業生產發展,戰爭的損耗使大量的勞動力缺失,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由於勞動力的缺失,促進農業計劃的改良和發展,借鑑性的幫助了美國完成半機械化的農業革命。然後就是林肯解放黑奴,大力的發展起了勞動力形成開闊的前景。優先發展鐵路為美國經濟繁榮祝強勁活力然後就是美國是移民國家大量優秀移民入境為美國加速工業化程序創造了有利條件,優先發展教育培養、科技人才促進美國各方面發展。真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啊~

    我是鵬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就給我點一個關注吧~

  • 5 # Siegfried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英屬北美殖民地就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經濟上嚴重依賴於英國。美國的開國元勳們也大多是農場主出身。可使美國從“農業立國”轉成“工業立國”的關鍵人物是一位商人出身的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尼維斯島。他是個私生子,早年在商行做過學徒,後來經人資助來美國讀大學,他是在惡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強勢人物。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加入了北美民兵。他在戰爭中屢建戰功並得到華盛頓的賞識。1777年3月,漢密爾頓被華盛頓提升為陸軍中校,並擔任其副官。

    戰爭結束後,美國並沒有成立一箇中央政府,而是成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各州都有很強的獨立性,中央只設有一個沒有實權的國會。結果美國很快就陷入了因債務危機、高失業率、內部領土糾紛等引起的混亂之中。各州之間互設關卡收稅,也沒有統一的貨幣。漢密爾頓為了結束這種混亂的局面,極力推動了制憲會議的召開。在1787年的制憲會議上他主張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定要有徵稅權,尤其是關稅),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統一的貨幣,並大力發展工商業。他是1787年憲法的主要制定者。1789年,他被華盛頓任命為美國首任財政部長。

    以傑斐遜為代表的、農場主出身的開國元勳在美國政壇形成了保守派,主張建立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他們大多是在富裕的農場主(也是奴隸主)家庭長大,並認為商人們是骯髒可恥的寄生蟲。他們崇尚鄉村生活的平靜,厭惡喧囂的城市。令人奇怪的是,身為奴隸主的他們竟然認為農業社會是平等的,而製造業將造成一個階級分化嚴重的社會。漢密爾頓倒是開國元勳中少數幾個主張廢除奴隸制的人。傑斐遜也反對出現一個強大的聯邦政府,主張儘可能限制聯邦政府的權力,他擔心強大的聯邦政府會成為又一個英國政府,會壓迫、剝削各州。漢密爾頓和傑斐遜所代表的兩大派別形成了美國兩黨制的雛形。

    漢密爾頓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經濟學知識,比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他認為美國必須走上像英國那樣以工商業為主的發展道路。他了解到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從瓦特改進蒸汽機到伊萊·惠特尼發明的軋棉機,再到理查德·阿克賴特發明的水力紡織機。他已經意識到未來將是科技重塑經濟並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時代了,而且未來國家的實力將以工業實力來劃分。

    作為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建立了完備的財稅制度和海關係統,使國家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確立了政府的信譽。他曾說:“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面對國家因獨立戰爭所欠下的高額債務,起初,那些農場主出身的開國元勳們只知道透過濫發紙幣的方式來解決,結果導致通貨膨脹、市場秩序混亂。而漢密爾頓則推出了“旋轉門計劃”:首先由聯邦政府承擔各州在戰爭中所欠的債務,這樣一來債權人的忠誠就會投向聯邦政府而不是各州政府,從而強化了聯邦政府的影響力。接著,發行統一的新貨幣來取代原來各州發行的貶值到如廢紙一般的舊貨幣,再以聯邦政府的稅收作抵押來發行新的國債。新國債只能用新貨幣來買,這樣新貨幣又流回政府,政府再用這些錢來還舊債。至此,舊債全部還清,市面上流通的是信譽良好的新貨幣和新國債。這樣,聯邦政府的信譽保住了,也保住了美國的未來。漢密爾頓效仿英國,讓國債市場化,並一手建立起美國的金融體系,為美國的製造業提供資金。而傑斐遜他們對金融則完全沒有概念,他們根本不知道錢該怎麼用。

    1789年,一個叫塞繆爾·斯特萊的英華人不顧英國政府的禁令偷渡到了美國,憑著記憶複製了理查德·阿克賴特發明的水力紡織機,並創立了美國第一家棉紡織廠。由此,美國的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漢密爾頓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去英國物色類似塞繆爾·斯特萊這樣的技術人才,然後把他們運作到美國並給與大量優惠條件,鼓勵他們發展美國的工業。1791年4月,在漢密爾頓的支援下美國成立了一個製造業協會,他意圖透過這個協會來助力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協會收購了紐澤西州大約280公頃的土地,用於建設類似今天工業園的製造業基地。

    他又於1791年12月向國會遞交了一份“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報告從軍事和戰略的角度出發來論述製造業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獨立戰爭時期,美軍從軍裝到武器彈藥無不是英華人生產的,如果美國不發展製造業,將來國家的安全將無法得到保證。他指出政府應當對投資發揮導向作用。政府還要在工業的起步階段給予他們特別的保護和援助。他還列舉了政府可以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津貼、獎勵金和進口稅等。此外,為了加速創新,他打算實施發明專利保護政策。漢密爾頓在報告中還指出政府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漢密爾頓同時強調他不是要用工廠取代農場,製造業非但無意傷害農業,它還將為過剩的農作物開創國內市場。

    “關於製造業的報告”遠不止是一份技術檔案,它更是一份關於美國民族特性的遠見卓識的陳述。他心目中的美國將是一個具有無窮多樣性的精英社會,其多元化市場能夠包容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才。

    後來的美國也的確是沿著他所設計的道路在發展。大量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從歐洲(主要是英國)移往美國,使美國的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840年,美國製造業的總產值達4.83億美元,到1860年就增長到了20億美元,首次與農業總產值並駕齊驅。1840年美國鐵路總里程為2818英里,到1850年已增長至9021英里。特別是在南北戰爭之後,美國打碎了農場主們所堅持的奴隸制,其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得到了飛速增長,並在20世紀初超越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如果沒有漢密爾頓,美國工業的歷史可能就要重寫了。

  • 6 # 歷史君歸去來兮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財富都被認為是有限的。^0^

    試想一個男孩帶著10個彈珠來到遊樂場。請問他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彈珠呢?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必須奪得別人的彈珠。穿越悠悠歷史長河,我們發現曾經的財富主要在土地上,而得到更多土地的唯一辦法就是奪取。

    佔領是人類獲取財富的自然模式,也是大部分國家發展壯大的辦法。然而這是長久之計嗎?

    本文歷史君與你好好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問題,請聽歷史君娓娓道來。≥▽≤

    美國獨立戰爭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抵抗這種舊的行事方式。說得簡單一點,北美殖民地民眾不能接受英國王室不經他們同意就強行奪走他們的金錢與財產。

    他們抗議,高呼著“無代表,不納稅。”

    然而,對金錢與財產的控制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更大的挑戰在於:新世界能否找到比舊世界征服-奪取更好的模式。^0^

    而大名鼎鼎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對此有了答案。

    在他出色的管理下,新國家發展了一個新的財富創造概念:市場經濟——基於創新、發明與自由企業。它向來自任何背景願意為之努力的所有公民開放。≥▽≤

    美國能夠得到更多彈珠又無需奪取別人的彈珠。我們只要造出新的就好了。當然啦,在後來的美國曆史中,政府奪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但那不是漢密爾頓的主意。

    而且,顯然在美國之前也有過發明家和商人。但美國是第一個將發明和貿易作為基礎的社會。

    美國正如我們偉大的導師卡爾·馬克思所理解的那樣,是最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

    而漢密爾頓正是造就它的人。實際上,漢密爾頓自己人生所體現的向上流動性也正是他希望美國能夠擁有的決定性特徵。^0^

    他出生於加勒比海的小島尼維斯,12歲就成了孤兒,14歲時為一個當地商人打理一家船運公司。

    他20歲來到了紐約,不久便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

    到23歲,他已經是大名鼎鼎的喬治·華盛頓最信任的助手。

    34歲時,他掌管美國財政部,美國當時最大的部門。≥▽≤

    相比起漢密爾頓,其他主要建國者——華盛頓、傑弗遜、麥迪遜等人都是農民。如果由他們做主,美國可能會被建立為一個農業社群網路,城鎮將被構想為買賣農產品的地方。

    是漢密爾頓為美國奠定了基礎,使美國成為了一個繁榮的城市化、工業化商業社會。^0^

    漢密爾頓展望中的美國是一個以城市為核心,發明、創新與貿易活躍的國家,生活其中的是新一種人——企業家、技工、金融家、業務員,如此等等——大家都努力工作,享受“辛苦得來的滿意報酬。”

    然而,要怎樣建立這樣一個國家呢?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怎麼把紐約,當時的一個小鎮,變成我們今天所知的紐約市:一個繁榮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出版中心和藝術中心呢?

    出身西印度群島,買賣人口是其經濟體制最大的特徵,漢密爾頓十分清楚征服的激情——支配其他人類——很容易壓倒人性中更好的一面。≥▽≤

    沒錯,奴隸制是新國家令人失望的汙點。對實用主義的漢密爾頓而言問題是如何擺脫它——不是馬上——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最終,肯定地。

    在他看來,只有一種辦法:儘可能容易地讓儘可能多的人儘可能地富裕。這應該能透過眾多商業辦法做到。

    漢密爾頓知道,這樣一種商業將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不是去抑制自由,而是去保護它。^0^

    這種複雜的基於權利與契約的市場經濟制度需要政府在無可避免的糾紛發生時充當中立的仲裁者。一個傑弗遜所設想的弱小的中央政府不可能勝任該挑戰。說這兩位美國國父兼思想巨人為這一問題爭吵都算是客氣的說法了。

    幸運的是,漢密爾頓的設想勝出了。

    該設想包含一個至關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對發明家與創新者的專利保護。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授予國會權力“促進科學和工藝的進步,保障著作家和發明家對各自著作和發明在限定期限內的專有權利。”

    甚至連鼎鼎大名的亞伯拉罕·林肯都指出,這一權利——唯一在原始憲法中列出的權利,甚至早於英國的《權利法案》——加速了美國經濟發展,“在發現生產新的和有用的東西方面為天才之火增添利益燃料。”≥▽≤

    美國在短短百年裡變成世界上的一個繁榮的國家並非巧合。

    並非巧合是因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參與打造了它,他明白,得益於市場經濟,你不需要奪取別人的彈珠來讓自己擁有更多。對此,你怎麼看呢?^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治帝最愛的女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