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五年,是中國電視劇最狂飆突進的幾年,而中國產都市劇,生活質感——不是編劇也不是邏輯,僅僅討論一種感覺,卻比數年前更糟糕了。《戀愛先生》裡的牙科診所,科幻的設計風格超出了普通人的認知;《歡樂頌》裡據稱能夠攪動全球資本市場的安迪和老譚,劇情卻難有力迴應二人的專業能力;《親愛的翻譯官》,五星級酒店裡的假書,也出現在了辦公室裡。
場景浮誇不接地氣兒
遠的不說,就說《戀愛先生》裡的程浩,擁有一間彷彿扎哈·哈迪德(有“建築界女魔頭”之稱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設計的極簡輕科幻風的牙科診所!市面上最昂貴的私人牙科診所,也沒有這麼浮誇吧?
早些年的《何以笙簫默》也是。何以琛那“鏤空感”的樓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用最浪費辦公空間的室內設計,只是為了突出不到30歲的律所合夥人的驕傲放縱嗎?還有更可笑的,《親愛的翻譯官》裡,黃軒辦公室的書竟然全是假的,就是影樓、酒店隨處可見做背景牆的那種硬殼封皮書。
比起工作場景,居家場景更是重災區。年輕人就是光鮮亮麗空空蕩蕩,某寶風和宜家樣
板間二選一,條件好一點的就是各大房產公司樣板房和五星級酒店的頂層套房。拿《我的前半生》來說,為顯示羅子君的落魄自立,她搬入“條件很差”的新住所。結果呢?入住的是一間目測近百平方米、非常有精英範兒的大宅。
《我的體育老師》裡,男主角馬克總是說自己家太小了,這不方便那不方便,實際上呢,三四十平方米的客廳比好多小白領在六環的整個家都大。
主角毫無職業感
再來說說主角的職業身份,廣告、公關、營銷公司的各種經理,霸道Quattroporte、IT新貴、王牌同聲傳譯師以及閒極無聊的牙醫。主角跟他們的身份根本不相符。有安迪(《歡樂頌》系列)這個史上最假的投行精英頂在前面,連黃子韜的霸道Quattroporte都顯得真實了起來,畢竟好歹是本色演出。
這些劇中再窮的女主角都能穿當季最新款的衣服絕不重樣55集,沒錯,我說的就是樊勝美。羅玥也不錯,能用租小格子間的錢租下頂層豪宅。還有那些假裝為生計奔波卻住著150平方米大宅的女性角色,觀眾都跟著她急,你換個小點的房子不就齊活了?
無論是江疏影還是袁珊珊的角色,窮得都要露宿街頭了還不忘換衣服。我的一個90後小友表示:窮人每天忙著生計,哪有時間談戀愛。編劇們無法把窮人的生活寫得有意思,更深的可能則是——大家對窮人的生活毫無興趣。
想象力匱乏劇情可笑
最後再來說一說“強行”二字,編故事的基礎就是無巧不成書,在《戀愛先生》中,程浩和羅玥在前四到五集中,幾乎所有的相遇和摩擦都是巧合,編劇是有多懶,不能隨便給他們安排點其他的內在聯絡嗎?巧合到這個程度,可以稱之為強行了。
而比相遇更常見的強行“同一屋簷下”,這其中包括居住在一起,或者是在一起工作。我理解這樣做對於故事推進的便捷性,這無可厚非,但在《我的前半生》中,到了故事的後半段,五位主要角色全部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且他們身處的城市不是四五線的小縣城,是大上海!是的,即便是大上海,在我們的眾位主人公眼裡,有且只有這一家公司。
到了《戀愛先生》裡,更加變本加厲,顧瑤不僅要進入程浩的診所工作,還要入住他的家,為什麼?為了更好地胡編亂造劇情!不服?但是人家用收視率告訴你,觀眾就愛看啊。
先簡單講一下電視劇盈利模式,有助於後面的理解。電視劇目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是賣電視臺,電視平臺又分為央視、衛視、地面頻道。賣的形式分幾輪,一般大頭是首輪。首輪有一家獨播,也有n家共買(一般是4家)。收購價最高的通常是強勢衛視,央視收購價視片而定,高低都有,總體不算特別高。地面頻道收購價只是衛視平臺的零頭。除了電視,前兩年網路收購價一度飆升,部分甚至與強勢衛視收購價不相上下,但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現在收購價已經跌回兩年前,不算太高了。而且,即便當時賣出網路天價的劇,通常都有要求:必須在幾個強勢衛視上同步播出。
說這麼多不是廢話,從上面大家可以看出來,電視劇賺錢主要還是要靠電視臺,而電視臺購買的標準基本是從收視率出發的,因為招廣告是要靠收視率的。(央視會考慮宣傳效果,但即便如此,央視對收視率也非常重視,各大衛視除了特殊時間段上面下通知,基本還是收視率為王。)現在基本沒有賣劇時候說“我這戲達不到多少點的收視率,你可以少給多少錢”這種說法,都是一錘子買賣,所以就必須對收視率做好預判。
下面就要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劇收視高?這個就得看中國的主流電視平臺觀眾了。目前來看,中國的主流電視觀眾有幾個特徵:偏女性、教育水平偏低、年齡偏大、收入偏低。lz你不要大喊“我不是呀”,我一是說大部分不是說全部,二是這個主要針對看電視的人。你看電視劇很多還是或線上或下載或買碟看的吧?年輕觀眾不多,目前來看,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湖南衛視了,他們的觀眾群年齡稍低,但這個是多年經營理念經營出來的,其他平臺很難複製。
這裡還要補充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收視樣本戶。你們看到的收視率,就是透過對這些人收看情況的統計得來的。不要問我誰是樣本戶,反正我在現實中是一個沒碰到過。這個是由收視率調查公司(比如尼爾森,比如央視索福瑞)找的,理論上來講是隨機抽取,但聽說基本是收入不高的人群。因為一要有固定的收看電視劇的習慣,二是要看哪個臺就得透過配備的相應裝置記錄,雖然有少許酬勞,但畢竟還是挺麻煩的。這些人的身份是高度機密,雖然也出過電視臺賄賂樣本戶的醜聞,但基本上這些人的身份還是無從知曉。基本收視率來自全國一些大中省會城市,每個城市裡大約有幾百戶,這些人的收看習慣,決定了該城市的收看狀況。
有了上面這個原因,再加上總局對電視平臺極其嚴格的管控(地面平臺還稍微寬點,衛視平臺管得非常嚴。很多時候出臺的禁令限令,其實都是針對衛視黃金時段的。另外在審查上,電視劇比電影嚴多了。),造成中國產電視劇實際型別非常單一(諜戰劇其實就是涉案劇被禁後的替代品)。
於是,又想賺錢,又不想踩紅線,就出現了現在的狀況。l而像當年某臺那幾部流星“雷”雨,可算絕品了,收視好得一米。還有網上笑聲一片的抗日奇俠,此作雖因總局對惡搞革命題材的限制上不了衛視,但在地面頻道賣得、播得都非常好,我知道的某頻道,一旦收視不好就播這個,馬上躥上去。相反,製作精良一點的,像黎明之前,業內口碑非常好,但收視成績其實比較一般。浮沉也算水平不錯,賣價也很高的,但收視率並不是特別高。甚至士兵突擊,最初做了幾年都沒賣出去,後來網上炒起來了電視臺也開始反覆播,但它在電視平臺的收視率始終不算太高,雖然它看上去很火。
首先我覺得浮誇也只是部分人的觀點,或許真實的就是那樣。其次,都市劇的浮誇,更多的是為了凸顯出劇所要表現的主題,因為畢竟是演戲嘛,總是要和現實生活隔層紗。
這四五年,是中國電視劇最狂飆突進的幾年,而中國產都市劇,生活質感——不是編劇也不是邏輯,僅僅討論一種感覺,卻比數年前更糟糕了。《戀愛先生》裡的牙科診所,科幻的設計風格超出了普通人的認知;《歡樂頌》裡據稱能夠攪動全球資本市場的安迪和老譚,劇情卻難有力迴應二人的專業能力;《親愛的翻譯官》,五星級酒店裡的假書,也出現在了辦公室裡。
場景浮誇不接地氣兒
遠的不說,就說《戀愛先生》裡的程浩,擁有一間彷彿扎哈·哈迪德(有“建築界女魔頭”之稱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設計的極簡輕科幻風的牙科診所!市面上最昂貴的私人牙科診所,也沒有這麼浮誇吧?
早些年的《何以笙簫默》也是。何以琛那“鏤空感”的樓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用最浪費辦公空間的室內設計,只是為了突出不到30歲的律所合夥人的驕傲放縱嗎?還有更可笑的,《親愛的翻譯官》裡,黃軒辦公室的書竟然全是假的,就是影樓、酒店隨處可見做背景牆的那種硬殼封皮書。
比起工作場景,居家場景更是重災區。年輕人就是光鮮亮麗空空蕩蕩,某寶風和宜家樣
板間二選一,條件好一點的就是各大房產公司樣板房和五星級酒店的頂層套房。拿《我的前半生》來說,為顯示羅子君的落魄自立,她搬入“條件很差”的新住所。結果呢?入住的是一間目測近百平方米、非常有精英範兒的大宅。
《我的體育老師》裡,男主角馬克總是說自己家太小了,這不方便那不方便,實際上呢,三四十平方米的客廳比好多小白領在六環的整個家都大。
主角毫無職業感
再來說說主角的職業身份,廣告、公關、營銷公司的各種經理,霸道Quattroporte、IT新貴、王牌同聲傳譯師以及閒極無聊的牙醫。主角跟他們的身份根本不相符。有安迪(《歡樂頌》系列)這個史上最假的投行精英頂在前面,連黃子韜的霸道Quattroporte都顯得真實了起來,畢竟好歹是本色演出。
這些劇中再窮的女主角都能穿當季最新款的衣服絕不重樣55集,沒錯,我說的就是樊勝美。羅玥也不錯,能用租小格子間的錢租下頂層豪宅。還有那些假裝為生計奔波卻住著150平方米大宅的女性角色,觀眾都跟著她急,你換個小點的房子不就齊活了?
無論是江疏影還是袁珊珊的角色,窮得都要露宿街頭了還不忘換衣服。我的一個90後小友表示:窮人每天忙著生計,哪有時間談戀愛。編劇們無法把窮人的生活寫得有意思,更深的可能則是——大家對窮人的生活毫無興趣。
想象力匱乏劇情可笑
最後再來說一說“強行”二字,編故事的基礎就是無巧不成書,在《戀愛先生》中,程浩和羅玥在前四到五集中,幾乎所有的相遇和摩擦都是巧合,編劇是有多懶,不能隨便給他們安排點其他的內在聯絡嗎?巧合到這個程度,可以稱之為強行了。
而比相遇更常見的強行“同一屋簷下”,這其中包括居住在一起,或者是在一起工作。我理解這樣做對於故事推進的便捷性,這無可厚非,但在《我的前半生》中,到了故事的後半段,五位主要角色全部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且他們身處的城市不是四五線的小縣城,是大上海!是的,即便是大上海,在我們的眾位主人公眼裡,有且只有這一家公司。
到了《戀愛先生》裡,更加變本加厲,顧瑤不僅要進入程浩的診所工作,還要入住他的家,為什麼?為了更好地胡編亂造劇情!不服?但是人家用收視率告訴你,觀眾就愛看啊。
先簡單講一下電視劇盈利模式,有助於後面的理解。電視劇目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是賣電視臺,電視平臺又分為央視、衛視、地面頻道。賣的形式分幾輪,一般大頭是首輪。首輪有一家獨播,也有n家共買(一般是4家)。收購價最高的通常是強勢衛視,央視收購價視片而定,高低都有,總體不算特別高。地面頻道收購價只是衛視平臺的零頭。除了電視,前兩年網路收購價一度飆升,部分甚至與強勢衛視收購價不相上下,但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現在收購價已經跌回兩年前,不算太高了。而且,即便當時賣出網路天價的劇,通常都有要求:必須在幾個強勢衛視上同步播出。
說這麼多不是廢話,從上面大家可以看出來,電視劇賺錢主要還是要靠電視臺,而電視臺購買的標準基本是從收視率出發的,因為招廣告是要靠收視率的。(央視會考慮宣傳效果,但即便如此,央視對收視率也非常重視,各大衛視除了特殊時間段上面下通知,基本還是收視率為王。)現在基本沒有賣劇時候說“我這戲達不到多少點的收視率,你可以少給多少錢”這種說法,都是一錘子買賣,所以就必須對收視率做好預判。
下面就要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劇收視高?這個就得看中國的主流電視平臺觀眾了。目前來看,中國的主流電視觀眾有幾個特徵:偏女性、教育水平偏低、年齡偏大、收入偏低。lz你不要大喊“我不是呀”,我一是說大部分不是說全部,二是這個主要針對看電視的人。你看電視劇很多還是或線上或下載或買碟看的吧?年輕觀眾不多,目前來看,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湖南衛視了,他們的觀眾群年齡稍低,但這個是多年經營理念經營出來的,其他平臺很難複製。
這裡還要補充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收視樣本戶。你們看到的收視率,就是透過對這些人收看情況的統計得來的。不要問我誰是樣本戶,反正我在現實中是一個沒碰到過。這個是由收視率調查公司(比如尼爾森,比如央視索福瑞)找的,理論上來講是隨機抽取,但聽說基本是收入不高的人群。因為一要有固定的收看電視劇的習慣,二是要看哪個臺就得透過配備的相應裝置記錄,雖然有少許酬勞,但畢竟還是挺麻煩的。這些人的身份是高度機密,雖然也出過電視臺賄賂樣本戶的醜聞,但基本上這些人的身份還是無從知曉。基本收視率來自全國一些大中省會城市,每個城市裡大約有幾百戶,這些人的收看習慣,決定了該城市的收看狀況。
有了上面這個原因,再加上總局對電視平臺極其嚴格的管控(地面平臺還稍微寬點,衛視平臺管得非常嚴。很多時候出臺的禁令限令,其實都是針對衛視黃金時段的。另外在審查上,電視劇比電影嚴多了。),造成中國產電視劇實際型別非常單一(諜戰劇其實就是涉案劇被禁後的替代品)。
於是,又想賺錢,又不想踩紅線,就出現了現在的狀況。l而像當年某臺那幾部流星“雷”雨,可算絕品了,收視好得一米。還有網上笑聲一片的抗日奇俠,此作雖因總局對惡搞革命題材的限制上不了衛視,但在地面頻道賣得、播得都非常好,我知道的某頻道,一旦收視不好就播這個,馬上躥上去。相反,製作精良一點的,像黎明之前,業內口碑非常好,但收視成績其實比較一般。浮沉也算水平不錯,賣價也很高的,但收視率並不是特別高。甚至士兵突擊,最初做了幾年都沒賣出去,後來網上炒起來了電視臺也開始反覆播,但它在電視平臺的收視率始終不算太高,雖然它看上去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