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墨淺白

    《三國演義》蔣幹坑了曹操那麼慘,曹操怎麼不幹掉他呢?

    蔣幹盜書,坑死了蔡瑁、張允,大戰未起自己水軍大將被殺。曹操為什麼沒有怪罪蔣幹呢?

    第一 如同《三國演義》所說曹操明知中計,卻不肯承認,只說蔡瑁和張允怠慢軍法。曹操自己都不承認錯誤,自然不可能把鍋甩給蔣幹。

    第二 曹操內心早有殺蔡瑁和張允之心。蔡瑁和張允本來是劉表重臣,不但沒有幫助劉琮守好荊州,還蠱惑投降,這樣的人不忠。同時曹操大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荊州人馬,蔡瑁和張允不死,曹操很難有效控制這些軍隊(吃過張繡投降又再反叛的虧) ,演義中後來劉琮也被曹操殺了,也是一樣的道理。

    蔣幹二坑曹操,推薦龐統獻計連舟成橋,最後被火殺八十萬大軍。其實這一坑並不能算坑,畢竟龐統是“鳳雛”是天下名士,推薦人才是好事。而且龐統獻計,蔣幹並沒有參與,曹操以及他的謀士都沒有發現問題,自然最後結果不能怪罪蔣幹了。

    因此,蔣幹所有有好心辦壞事,最後的決策者都是曹操,最大的責任也是曹操。曹操自己都不承認錯誤,自然也不好怪罪蔣幹。當然作為老闆不能因為員工的能力不行,否決他的積極性,更不可能開除他。

  • 2 # 東北三叔

    那咱們就聊聊《三國演義》中的第一背鍋俠蔣幹蔣子翼與曹操之間,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說蔣幹是本書第一背鍋俠,一點都不假。人家本來就沒參加過赤壁大戰,更甭提去盜書和請鳳雛了。老蔣不知道跟羅貫中有什麼仇,或者羅貫中在現實中對某個姓蔣的不爽吧,就拿對方的老祖宗撒氣,把蔣幹坑得這叫一個慘吶,使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廢柴——如果有人搞個《三國演義》廢柴排行榜,或者搞箇中國曆史廢柴排行榜,蔣幹肯定都會名列其中,且名次一定很靠前。

    蔣幹一共兩次坑曹操,被周瑜玩弄於股掌之間,導致曹操作出兩個致命的決策,一次是殺了新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大大削弱了荊州水軍的戰鬥力。可以想像,如果這二人不死,曹操的結局可能會好很多。第二次是請回了鳳雛,獻上了連環計,導致曹軍被火攻時,戰船被成片成排地燒掉。

    為什麼蔣幹能夠坑兩次曹操?曹操為什麼不殺他?

    第一次中計殺了蔡張後,曹操不殺蔣幹,還繼續讓他去東吳試探,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老子不如周瑜也就認了,難道還不如蔣幹?

    殺了蔡張二人後,“須臾獻頭帳下”,曹操已然醒悟,但為了面子,只是以“二人怠慢軍心,吾故斬之”來含糊應對諸將的詢問。

    其實當時曹操的心情是挺複雜的,但作為領導,絕不能承認自己的判斷失誤,不僅僅是為了面子,還出於穩定集團、軍隊信心的目的,試想下,老闆自己承認決策失誤,員工們會怎麼想?這老闆也太菜了,跟著他有什麼前途?

    所以,絕大多數老闆都不肯承認自己的失誤,然後用更多的失誤去彌補這個失誤,這是慣例,也是原則。宋高宗殺岳飛後,金軍大兵壓境,難道他不後悔?秦檜死後,其子秦蠊試圖繼承相位,但遭到了高宗的拒絕,這就是他後悔的表現。

    但是,就算腸子都悔青了,高宗也不能承認自己的失誤。給岳飛翻案,是在孝宗和更以後的寧宗。

    二,他早已有殺二人之心,早殺晚殺,早晚都得殺

    蔡張二人降後,曹操見他們“辭色甚諂佞”,心中不喜。作為一個老闆,自然希望每個手下都能夠對自己忠誠,就算失敗了投降,也得有最起碼的個人氣節,以及對故主起碼的尊重。

    個人氣節 比如張遼被擒,見呂布臨死前還對曹操搖尾乞憐,登時大怒,對他破口大罵:“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這人的氣節就很得曹操的欣賞,加上張遼超強的個人能力和關羽的求情,張遼才得以不死且為曹操所用。

    對故主的尊重

    曹操接受劉琮的投降後,進入荊州,諸將皆來晉見,惟獨不見文聘。

    操使人尋問,方才來見。操曰:“汝來何遲?”對曰:“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流涕。操曰:“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

    正因為文聘表現出了對故主的忠誠和失敗的愧疚,用現在職場的話來說,叫對公司及老闆“忠誠度”和“敬業精神”,因此才得到曹操的看重和重用,反觀蔡張二人的表現,故主墳土未乾,二人不敢對曹軍放一箭,便全軍歸降,而諂事新主,真取死之道。

    第三,蔣幹只有建議權,決策權卻在曹操手中

    蔣幹的描述、帶回的書信,都只能給曹操提供做出決策的判斷依據,而不能取代曹操做出決策。說白了,蔣幹沒看穿周瑜的陰招,拿出了自己的觀點,至於曹操如何決斷,是他自己的事。從這個角度講,誤殺蔡張二人,蔣幹是沒有責任的,或者責任很小,主要的責任全在曹操身上。

    曹操雖然當時很憤怒,但還是比較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沒有遷怒於蔣幹。

    第四,曹操對自己的智慧有信心,相信不會再錯第二次

    黃蓋詐降,派闞澤來下書,蔣幹提出去江東試探,曹操欣然接受。

    為什麼?曹操要作出判斷,是需要依據的,而這些依據,自然不能來自於主觀臆斷,必須得有人到敵方去,得到第一手資料,然後提供給曹操。

    資料永遠只能是資料,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真相,得出不同的結論。

    曹操上次明顯是受了蔣幹的影響,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但他心裡是不服的,老子還就不信了,錯了一次也就罷了,不相信老子還會錯第二次。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選擇了讓蔣幹再次出使東吳。

    蔣幹出場時,並沒有交待他何時跟的曹操,只交待其身份是“幕賓”,也就是曹操身邊養的一些文人謀士中的一員。之所以能夠被曹操養著,肯定都有曹操認可和欣賞的一技之長,而且長時間混在一起,說白了,蔣幹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對曹操的忠誠是沒有問題的,曹操也把蔣幹當自己人。

    曹操必須給幕賓們機會去做事,來了解他們的才華,然後量才錄用。

  • 3 # 亂神虎

    三國演義裡面的兩次蔣幹坑主事件要具體來看。

    第一次,蔣幹盜書,以為蔡瑁張允密謀害主,就冒著生命危險回覆曹操。而曹操二話不說,當場斬首二人。事後明知道被騙也不承認。

    由此可見。曹操對二人一直有偏見。認為他們反覆無常,叛主嫌疑大,而且作戰不利,值得懷疑。而蔣幹沒有主觀臆斷,只是如實彙報情況,是曹操自己下殺手。事後礙於面子不承認,也自然不能在歸咎於蔣幹。

    第二次,蔣幹發現龐統,帶回來推薦給曹操,獻上連環計,而後赤壁之戰卻被火燒,全軍覆沒。

    這次分析來看。龐統的建議也是合理的,若沒有東南風也是能贏的。只是曹操明知道有東南風,卻不加防範,又盲目相信黃蓋的詐降。導致被火燒赤壁。也不能怪蔣幹。

    綜上所述,這些都是曹操自己的問題被敵人利用。蔣幹也只是為主公分憂,彙報情況,也沒有什麼建議,都是曹操自己的失誤。怪不了蔣幹。

  • 4 # 鳳凰西遊

    撇開正史不談,僅以<三國演義>來推論的話,蔣幹最終應該是被曹操幹掉了!

    蔣幹,乃江東名士、辨才,少時與周瑜同窗,後在曹操帳下效力,任職為隨軍參謀。

    “群英會蔣幹中計”一事中,周瑜大擺群英會,又故弄玄虛糊弄了前來遊說的蔣幹,故意讓其盜走了機密文書。“蔣幹盜書”最終導致曹操一怒之下誤斬了手下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二人,但曹操立馬就醒悟過來,明白這是周瑜故意使下的反間計。但礙於面子又不好承認,只得找了個“這二人延誤戰機、怠慢軍心”的理由搪塞過去了!蔣幹還自鳴得意,曹操當然沒什麼好氣,用滿臉厭惡的眼神將其喝退。

    後來蔣幹二次下江東,請來了號稱“鳳雛”的龐統。龐統巧獻連環計,曹操聽從了建議,把北軍戰船全部用鐵鏈鎖在了一次。於是才有了後來周瑜黃蓋的“苦肉計”以及諸葛亮的“借東風”,一把火把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燒的灰飛煙滅!那龐統全身而退,而曹操卻狼狽逃竄,若不是關羽出於義氣將其從華容道放走,曹操這條老命都搭上了!

    中計誤斬了自己的水軍都督,喪失了八十三萬大軍和幾千艘戰船,又差點丟了老命,曹操的遭遇全拜蔣幹所賜,你說曹操能不記恨蔣幹嗎?!楊修也只是比曹操多聰明瞭一點,看出來曹操的一點鬼心思而已,就被曹操找個理由殺了;蔣幹不但讓曹操損失慘重、賠的哭爹喊娘,還讓他在周瑜諸葛亮面前丟進了顏面,被江東恥笑,這是讓曹操寢食難安的!蔣幹之罪責不可饒恕,於是,曹操最終殺了蔣幹以瀉心頭之恨!這也是為什麼赤壁之戰之後,蔣幹再也沒有出場!如在明處殺了蔣幹,不但落了個害賢之名,還等於承認被周瑜諸葛亮糊弄的事實,這是堅決行不通的!大家還記得荀彧嗎?曹操送給他一個空盒子,荀彧知道已經不被曹操所容,於是自殺了!是的,曹操派人送給蔣幹一封書信,蔣幹拆開一看,上書“群英會 連環計”六字,於是蔣幹自殺了!

  • 5 # 雲中飛呀飛

    我猜測曹操的心理,恨不得活剮了蔣幹,但剮了又如何,周瑜使計,自己未看出來,蔣幹只是媒介而已。領導人的形象是需要塑造的,縱是錯了,也要蓋了彌彰。殺了蔣幹,雖可洩憤,但等於承認自己錯了,形象受損,得不償失。不殺蔣幹,顯示了自己的恢宏氣度,敗而不餒的氣勢,孟徳兄的領導藝術還是很有一套的。

    我估計夜深人靜的時候,曹操也會垂淚,必竟領兵80萬號稱100萬的陣勢遭到慘敗,成為天下三分的轉折點,憋屈啊!然所有的問題他必須扛,縱獨自流淚到天明,走上朝綱,他依舊要端重莊嚴,睥睨一切,誰讓他叫一一曹操。

  • 6 # 虹貓大俠

    做為三國演義三大神秘失蹤人物(貂蟬、徐庶、蔣幹)之一,蔣幹的去向一直也是一個小熱的話題(之所以說小熱,完全是名氣不如貂徐)。

    蔣幹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登場,第五十七回平白無故消失。兩次出場,兩次坑曹操,一次比一次嚴重,第一次以周瑜同學的身份勸說周瑜投降,非但沒有說動周瑜,還被周瑜下套,偷了一封假書信回來,讓曹操斬殺了水軍大都督蔡瑁、張允。而後曹操不得不安排沒有水軍經驗的于禁、毛玠接任,這樣的安排造成的後果就是,北軍訓練不得法,不習水上作戰,水土不服,多發疾病。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上當。

    斬了蔡瑁、張允,曹操立馬就醒悟上當了,但是也不好明說,明說臉就丟大了,新降計程車卒心裡難免犯嘀咕(你就這樣對我們降將啊),所以對外還得說蔡瑁、張允怠慢軍法。蔣幹不是一個傻子,作為能辯之士,腦子應該不笨,事後肯定也明白自己上當了。

    原文中也有說明:

    蔣幹進曰:“某前日空往東吳,未得成功,身懷慚愧。今願捨身再往,務必得實信,回報丞相”

    未得成功,身懷慚愧,說明蔣幹已經明白上當了,甚至是在曹操醒悟之後就明白了。他沒嚷嚷出去,一是丟臉的事沒什麼好嚷嚷,二是明白曹操不聲張的意圖。

    壞了曹操的大事,為了自己今後的前途,蔣幹必須想辦法立個功勞,所以才有了第二次出行。結果又中了周瑜的圈套,把龐統請回了曹營,這才有了鐵鏈連結戰船,被聯軍藉著東風之便,燒了個精光。

    透過前面的分析,蔣幹是不笨的,火起之時,應該明白自己又上當了。至於蔣幹去向,書中沒有交代,只能推測。

    結果有兩種:

    一、死亡

    1、死於亂軍之中。蔣幹算不上曹操的骨幹人員,武將保護謀士不可能面面俱到,先撿重要的保護。蔣幹能跟上算他命大,跟不上算他倒黴。以文人的小身板,能跟上才怪。亂軍之中,聯軍肯定不讓謀士跟著打仗,蔣幹一看就是曹操的人,碰見吳軍,十有八九被吳軍殺死。

    此種可能應對題主問題,不是曹操不想幹掉他,吳軍替他辦了!

    2、被曹操所殺。能請到龐統,也是大功一件,站的靠前點,挨曹操近點完全有可能。大火一起,大家先亂跑,忠心耿耿的蔣幹先找曹操,跟著老闆安全啊!結果曹操看見蔣幹,氣不打一處來,又讓你這傻子坑了,然後一劍刺死。這個說法在張國良的《火燒赤壁》有提到,這版小說蔣幹那是二到了底!

    此種可能應對題主問題,曹操已經幹掉了蔣幹,這事太隱秘,知道的人不多,作為曹操心中的痛,他不願意對人提及!

    二、逃走隱居

    蔣幹是九江人,也算是當地人。又求過學,算不上路痴。作為一個不算傻的人。大火一起,就知道又上當了。找曹操那是找死,雖說兩次上當,作為決策者也有責任,但是誰會說領導不好,肯定小兵背鍋。不跑傻啊?所以蔣幹跑了。作為地頭蛇,在吳軍沒殺過來之前,跑掉還是完全有可能的。當然也不可能再出仕了,丟不起那人呢!

    此種可能應對題主的問題,蔣幹太狡猾,居然讓他跑了,曹操想幹掉他,也鞭長莫及!

  • 7 # 龍久於池

    曹操被蔣幹坑得那麼慘,為什麼不幹掉他?

    答:因為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這回事,羅貫中編故事沒編圓。

    按小說的邏輯,蔣幹盜書導致蔡瑁、張允被殺,這沒有什麼邏輯漏洞。曹操中計,為了面子,咬碎牙往肚子裡咽,不殺蔣幹,甚至誇道:蔣幹蔣幹,真是能幹。這樣曹操不殺蔣幹,也沒邏輯漏洞。

    按理,蔣幹偷回書信這事是好心好意的,也是冒了殺頭風險的,更是以同學之情為代價的。曹操沒有什麼理由殺蔣幹,蔣幹提供情報有功,而甄別情報真假不是蔣幹的責任,錯殺蔡瑁、張允,是曹操陣營對新降的荊州將領的不信任,在這個背景下,曹操錯殺蔡瑁、張允,再殺蔣幹就是錯上加錯,曹操還沒有那麼蠢。

    蔣幹之所以沒逃跑,更沒投奔周瑜,是因為蔣幹知道曹操不會殺他。蔣幹對曹操放心,卻不覺得對周瑜虧心。蔣幹對曹操一片忠心,他為曹操誤殺蔡瑁、張允而內疚,卻對周瑜沒有絲毫內疚。這種心理可以理解為各為其主,但他偷了周瑜的信,還有臉再去見周瑜,實在是臉厚八丈。

    在闞澤幫黃蓋送來詐降書時,曹操心中疑惑,蔣幹請命再去東吳試探動靜。唯一的解釋就是蔣幹臉有八丈厚和曹操吃錯了藥,還有就是其他謀士們都去打醬油了。

    就算蔣幹不要臉吧,偷了老同學周瑜的書信毫不在乎。那麼他為什麼不反思偷竊書信太順利,為什麼東吳的安全部門形同虛設?這第二次到江南,東吳對有前科的蔣幹看管還是形同虛設,蔣幹就一點不懷疑,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再次跌倒,拐上龐統直奔江北獻上導致曹兵大敗的連環計。

    學霸周瑜不想配合學渣蔣幹考試作弊,故意在小紙條上寫錯答案。考試分數公佈,周瑜滿分,蔣幹零分,蔣幹由此也知道周瑜不幫他,這點智商蔣幹還是有的吧。但又一次考試來臨,蔣幹還是想從周瑜這兒搞點分數,這就是蔣幹再次來見周瑜的原因。

    羅貫中就是這個邏輯,這個邏輯你認不認可?

  • 8 # big boss

    崇禎皇帝被魏忠賢坑過,被袁崇煥坑過,諸葛亮也被馬謖坑過。最後下屬都被殺了,導致朝廷無人可用,就算有意見也不敢提。

    下屬只擁有發表觀點的權利,決策權在領導手上,一個不擔責任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 9 # 陳陳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和歷史中蔣幹還是有區別。真實蔣幹《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既然題主設了這個前提,曹操不殺蔣幹不妨按現代大企業職場規則大膽假設:

    第一回合

    片刻之間,張允蔡瑁的人頭,扔到了曹操的軍帳前。忽然間,曹操明白過來,“吾中計矣!”此時此刻的曹老闆發現自己上當了,他可是八十萬曹軍的CEO不能失面子。所以蔣幹盜書沒有被曹老闆殺,曹老闆也是有苦說不出來。(網路配圖)

    至於蔣幹怎麼死的 ,請看下圖:

  • 10 # 永不冷場的人生

    殺掉蔣幹就是認定自己被坑的事實,而比起程昱一類的謀士,蔣幹還是遜色不少。於公來說,本方一把手接連被算計,很動搖軍心;於私而言,被這樣的人坑了,說出去太丟人。所以,曹操只是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 11 # 十螺點狀元

    不管蔣幹怎麼坑曹操。

    忠心!真。

    最終決策權在曹操身上。下屬提建議。領導決定。雖然被坑,但曹操只會狠恨自己。

    不會怪一個忠心耿耿的屬下。

    這也是為什麼三國,吳蜀都人才不如曹操的地方。

  • 12 # 澗蘭居

    蔣幹表示:干與丞相皆被周公瑾算計,今若拿幹治罪,則軍中大小皆知此事,恐將士心中不穩。此一錯再錯也,望丞相明察!

    曹操表示:姑且饒你一回,待我擒回周瑜一併了帳!

    周瑜:你二人智商有限,拿我作甚!

  • 13 # 好孕兒母嬰精品生活

    曹操不是一般人,做事強勢自信,自視甚高,但性格多疑,明知中計而不殺蔣幹,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立馬殺掉蔣幹,等於自己打自己臉,有損自己尊嚴;其次曹操多疑,不容任何人對自己有二心,如果蔡瑁張允真有異心,蔣幹是舉報有功,而且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報曹操 ,只是好心辦錯事,曹操就這樣殺了蔣幹,豈不是心胸太小!以後誰還敢打別人的小報告!曹操能籠絡那麼多人才在自己身邊,肯定要有足夠的智慧、心胸和手段,心思怎是常人能比!

  • 14 # 世外桃源ok

    整個大集體都中計了,沒人看出問題來,怪蔣幹有何用,蔣幹忠心可嘉,不怕死的精神,曹操對這種人是不殺的,曹操胸懷是偉大的。如果曹操殺了蔣幹,就不是曹操了,跟呂布、張飛這種人物差不多,心定被部下殺死!

  • 15 # 妖姬的情感課堂

    這個問題其實隱含著職場智慧。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看上去把曹操坑得很慘。但實際上蔣幹是個好員工,一個正常的老闆,絕對不會殺他的。

    第一,蔣幹可能不夠聰明,智商不夠高,但他忠心耿耿,盡職盡責。蔣幹不僅不折不扣地執行曹老闆的指令,去勸降周瑜,還額外地完成職責外的任務,帶回了東吳的情報。蔣幹不是決策層的謀士,作為執行層的員工,已經很優秀了。

    第二,曹操信了假情報,這不能怪蔣幹,要怪他自己大意輕敵。因為蔣幹沒有自作主張,而是如實回報。如果曹操更謹慎更聰明,是不會上當的,甚至可以利用假情報。如果曹操識破了反間計,就能知道周瑜忌憚蔡瑁二人的能力,可以重用此二人。或者可以把信拿給蔡瑁看,換取二人的信任。然而曹操直接殺掉了蔡瑁張允,這並不是蔣幹讓他殺的。

    第三,如果曹操殺了蔣幹,那以後就沒有人願意像蔣幹一樣完成額外任務了。因為做得多,錯得可能就多,大家都不傻。

    因此蔣幹不能懲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首相爭奪戰打響,為何支援率最高的約翰遜反而成為各方阻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