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軍當時裝備有鳥銃,三眼神銃,轟天雷,弗朗機炮,明神機炮,而清軍只有弓箭和大刀,明朝還幾乎打敗了所有的對手,蒙古、日本、緬甸、葡萄牙、荷蘭,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是卻被清兵奪了天下,不是很奇怪嗎?
2
回覆列表
  • 1 # 仁壽羅海

    這個不奇怪明朝是亡於內亂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明朝武器雖然是很先進,但是農民起義不斷,張獻忠,李自成,直接滅亡了明朝。雖然是明朝被滅亡了,但是清軍想要佔領全天下征服漢人也是很難的,難就難在八旗兵雖然只有十多萬,但幹了幾件事後基本上統一了全國,做了哪幾件事情呢?

    第一件事情與吳三桂結盟,剛開始他們也確實屬於結盟,也是這樣談的,但是後來局面就不由吳三桂控制了,封他為王之後他就預設投降了。吳三桂和李自成在一片石打的非常的慘烈,一邊是李自成的精銳部隊,一邊是明朝最後一個精英部隊,關寧鐵騎。等他們打的兩敗俱傷後,多爾袞的部隊直接衝向李自成部,當時天上飛沙走石,狂風四起。滿清八旗面對已經疲勞的李自成部算是以逸待勞,直接解決了李自成精銳部隊。

    第二件事情聽取洪承疇的建議發安明告示,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的旗號部隊直接開往北京,大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補一萬兵馬給吳三桂,讓他繼續追敢李自成,封吳為平西王。

    吳三桂,等幾位漢人藩王看見清軍給自己封了王后,死心塌地的幫著清軍打天下,最後還殺死了漢人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

    洪承疇所到一個地方就勸降一個地方,他是明朝宰相級別人物,幾十州縣在他的勸降下全部投降。

    南明只有史可法有像樣的抵抗,但揚州十日直接把漢人殺怕了。

    當清兵到南京城下,錢謙益帶領文武百官叩首請降。就這樣滿清十萬大軍基本統一中國

  • 2 # 清醒著的瘋子

    我覺得滿清是撿了個大便宜,大明王朝主要毀於天災、內亂以及統治集團更深層次的內部原因。

    明朝末年正好趕上週期性的小冰河時期,大災頻繁,中原多地連年大旱,大災後必有大疫,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

    其次,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剿滅很快又復起,中央的部隊在對付農民起義時已經捉襟見肘,後來更是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國家覆滅。

    同時統治集團內部也是鬥爭不斷,崇禎帝廢閹黨,使東林黨一家獨大,書生誤國。崇禎帝性格又寡斷多疑,如果早遷都南京,保有半壁江山,說不定還能東山再起。

    最後,明朝火器早已不再先進,三眼火銃的威力基本是後世吹出來的,弗朗基、紅夷炮等較先進火器都是和西洋人學的,而且單兵火器大多粗製濫造,萬曆三大徵後大明精銳損失慘重。反觀滿清也並不是大刀弓箭,清軍在繳獲了明軍火器鎧甲後,也大量裝備使用,和明軍在兵器上已經沒有代差。

    所以說當時的大明,已經危如累卵,而滿清則撿了個大便宜。

  • 3 # alive310

    隨著154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開始了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於1514年到達中國的東莞經商,本以為中國人好欺負,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此時明朝還是處於強盛時期。於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爆發戰爭明軍兵力10000人,葡萄牙軍700人。明軍獲勝這場戰爭給明朝統治者敲響的警鐘開始發展火器研究。也為後來打敗日本的的戰爭打了鋪墊。

    明朝末年清朝的八旗軍可以說是勇猛無敵,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士兵一出生就能騎馬在馬背上長大能夠很快的掌握刀,弓箭等冷兵器的熟練使用。雖然在當時已經有大炮,火銃等武器但是由於技術不太成熟常常會自爆造成士兵的心理陰影造成不利的影響。

    明末清初清軍數次從邊境攻入關內一路燒殺搶掠,搶完又退回遼東地區這樣只能疲於大明並不能使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內亂還有漢奸吳三桂的投降。

    明朝有所作為的皇帝很少大多都是昏君權臣當道對地方的管理薄弱搞得民不聊生。崇禎年間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突出。李自成於崇禎二年爆發起義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軍隊。崇禎十七年正月攻克北京推反明朝。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後開始燒殺搶掠權臣府邸更是不放過其中還霸佔了吳三桂的老婆陳圓圓導致吳三桂的反目與清兵多爾袞八旗軍合作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大敗退出北京自此清軍入關開始清朝的統治時代。

  • 4 # 網言軍事

    首先強調一點——八旗軍絕非只有弓箭、大刀的原始部落,而是早在入關10餘年前就掌握了鑄造西洋火炮技術的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皇太極主政之初就下令試製仿造紅衣大炮,短短五六年時間就組建起一支相當規模的炮兵部隊。

    為了儘快壯大己方火器力量,皇太極不吝賞賜,甚至給負責鑄炮的戰俘(明軍工匠)以參將(相當於現在少將軍長)的高官厚祿,而承擔督造火炮重任的則是皇太極十分寵信的心腹重臣兼駙馬爺佟養性。在演武場新鑄火炮試射成功後,皇太極重賞給佟養性雕鞍、良馬各一,白銀100兩以示嘉獎。

    之後,八旗軍收編了明軍祖大壽部、孔有德和耿忠明所部,又獲得後者攜帶的大批輕重火器,炮兵規模進一步壯大。到他上臺的第7個年頭(1633年),皇太極麾下已擁有一支裝備重型紅衣大炮30門、輕型火炮(包括佛郎機)百餘門的強大炮兵,且三眼銃、鳥槍等單兵火器也都裝備至最基層的牛錄(10人為1牛錄,相當於現在步兵班)一級。

    不僅如此,皇太極還格外注重炮、槍、騎、步的協同演練,要求在實施重大戰役時先用槍炮開火殺傷敵軍,然後再派出八旗鐵騎衝擊敵陣。

    也正是以1633年為轉折點,明廷實質上已喪失對清作戰的火器優勢(起碼是區域性喪失)。此後,八旗軍挾火器之威南征北討——1637年用紅衣大炮擊潰海上阻擊的李朝兵船40餘艘,迫使躲在江華島的李朝國王投降。

    1641至1642年,八旗軍連續發起塔山、杏山、松山、錦州4次戰役,所轄炮兵都發揮了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比如1642年4月8日八旗軍在塔山城西架設紅衣大炮轟擊,次日午時就將城牆打開了一個20餘丈的大豁口,八旗軍一擁而入,塔山由此陷落。戰後檢點,城內落下的彈丸多達600餘發,每個都有10多斤重。史載,到1643年八旗軍與明軍的火器數量對比已變成了驚人的10比1,明軍面對八旗軍只能幹捱揍而幾無還手之力。

    由於在火力上完全被八旗軍壓制,加上糧餉被切斷,明軍困守關外的諸城往往在八旗軍炮聲轟鳴後一兩天內即告失守或被迫投降,而城中儲存的大量火器、彈藥則轉瞬間變成了八旗軍的戰利品。僅在塔山、杏山2場戰鬥中,八旗軍就繳獲紅衣大炮3門、輕型火炮數百門、單兵火器千餘杆、火藥數萬斤、彈丸數千發。

    佔領錦州後,皇太極還下令利用設在當地的明軍制炮作坊,加緊趕造紅衣大炮,以便為入關奪取天下做好準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晚期八旗軍已掌握了西洋先進鑄炮技術,造出了35門品質優良、鐵芯銅體的“神威大將軍”系列重炮。

    等到入關後,清軍又繳獲了崇禎末年在京城鑄造的數百門紅衣大炮,火器優勢更加顯著——擊破李自成農民軍、攻克潼關、進攻山西、炮轟揚州、橫掃淮南、平定江西,清軍炮兵都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入關初期的清軍無論兵力、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堪與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強權分庭抗禮。

  • 5 # 關河南望

    事實上,清朝的火器並不比明朝落後的。並不存在說明朝軍隊火力先進,清朝都是騎馬射箭的這種事情。

    從1621年後金軍攻打瀋陽開始,當時的後金軍就對火炮有了濃厚的興趣,同年後金攻打遼陽就用了炮,1622年的時候後金已經開始自制火炮,火炮裝備有了具體規定:管四千人的漢官准備大炮十門,長炮八十門,管三千人的準備大炮八門,長炮五十四門;管二千人的準備大炮五門,長炮四十門。到了遼陽戰後,後金的火器已經很齊全了。

    而入關後的清軍,隨著內戰頻頻,火炮和火器的使用還是有增無減,這個時候的火器一直是在發展和前進的,清軍此時火炮種類繁多,使用也比較頻繁,相比明朝時期,還有了一定的進步的,所以明清之間的火器對比,並不能作為判定為何失敗的答案。

    明朝的失敗主要還是自己的原因,首先是明朝此時朝廷的內耗和那些蛀國之蟲們。後金四次入關搶劫,在明朝眾多軍兵的環繞中能搶走無數的糧食,幾十萬的居民,然後明軍追而不擊禮送出境,這些所謂的國之重臣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在外敵內患之際,搞內鬥,搞貪汙都是一把好手,但對國家卻沒有任何用處。

    其次就是內患,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的出現,打的明朝內部早已變質的衛所兵潰不成軍,而迫使明朝不得不調集精銳軍隊進行圍剿,無形中削弱了和後勁對峙的力量。

    而李自成的崛起,才是滿清能夠入關最大的助力。

    而此時的後金生存狀態並不好,因為明朝的封鎖,後金的物質生活都非常困難,跑過去打北韓為的就是要生存,關外本來有幾百萬漢民,被努爾哈赤差不多給殺完了,滿漢矛盾相當嚴重,當時的毛文龍屢屢發動流民,敗而不絕,不斷騷擾,給後金後方脆弱的生產帶來很大的破壞。皇太極上位以後,雖然有了一定的緩和,但以當時後金的能力和軍力,雖然可以做到入關搶劫,但是無論如何都呆不長久的,所以他必須儘快撤回以免陷進去,所以說他是根本沒有能力滅明的。不過是在明末的風雨飄搖中坐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已。

  • 6 # 火器工坊

    這麼講哈,在工業革命以前,火器根本不能決定戰爭的最終致勝,只能說擁有火器的一方具有一定優勢,但是能不能贏,看得是指揮官的謀略、士兵的鬥志、軍團鋼鐵般的紀律和高超的戰鬥力。

    我們說明軍打贏了葡萄牙,打贏了荷蘭,並不是靠所謂先進的火器,相反的,在面對西方殖民勢力,明軍的火器略顯落後,比如佛郎機,雖然明軍把佛郎機改的超級大,威力也提升了很高,但是在人工冶鐵條件下,想解決氣密性幾乎是無解的。和西方的前膛加農炮相比,大明在火力上不佔優勢,所憑藉的是漫天火船的燃燒。

    再說清軍,誰說清軍就只有騎射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後金軍就已經開始重視火器的運用,只是一開始不能自行生產而已。孔有德、尚可喜投奔清朝之後,同時也將火炮的鑄造技術帶了過去,而且直接就是紅夷大炮的鑄造方法。所以當清軍擁有一定數量的紅夷炮了之後,便對北韓進行了進攻。在明清關外決戰松錦大戰中,清軍火炮數量甚至超過了明軍,雙方進行了多次炮戰,可以說是互有勝敗。也難怪徐光啟會說夷狄火器勝我。

    但是正如我之前說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戰爭靠的還是兩軍的廝殺,明軍一方面對火器過於依賴,大多已經不善白刃戰,另一方面欠餉太多,士兵不願賣力。而清軍滿人是打獵長大的,蒙古人是騎馬長大的,漢人也是降兵居多,都是能打仗的,而且國家窮,必須搶劫才能活下去,所以打起來都賊賣命,再加上滿清的指揮官也是很精明,所以總是在與明軍作戰上佔據優勢。

  • 7 # 歷史大學堂

    在我們的印象裡,冷兵器的軍隊是打不過熱兵器軍隊的,清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晚清落後的裝備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虐得體無完膚,喪權辱國。其實清朝曾經也有輝煌的一面,那就是依靠冷兵器打敗了裝備熱兵器的宗主國軍隊,明王朝的軍隊,成功入主中原。裝備熱兵器的明朝軍隊怎麼會輸給只靠弓箭、大刀的後金?

    明軍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明軍引以為傲的火器部隊曾一度在萬曆北韓戰爭中把十幾萬的日軍送到大海里餵魚,短短几十年,明軍由原來的刀俎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這個轉變與明朝內部落後的生產體制有關,明朝末年黨爭不斷、政治腐敗,加劇了體制的腐敗。

    圖1 明代的槍劍 和 萬勝佛郎機

    明軍內部擁有大量的火器不假,但這些火器的質量卻非常差,電影《大明劫》裡面有一個場景,孫傳庭考核火器的使用情況,結果很多銃都發射不出去,且精度也是偏得離譜。明軍火器質量差在戚繼光時期就存在了,在他自己的《練兵實紀》有記錄到明軍的火器彈藥和槍的口徑不匹配,即使彈丸放得進去,點火裝置又不好用,效率極低。在戚繼光時期的明軍的火器就存在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到崇禎時期更是雪上加霜。

    明軍的科技水平低嗎?答案是否定的,在嘉靖年間,廣東、四川、遼東等地區都有兵工廠,生產規模化,新式武器也不斷開發,現代戰爭的水雷、機關槍等武器在明朝都有雛形。但生產體制的落後徹底禁錮了明朝的開發能力,尤其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親政,軍工生產一落千丈。明軍生產體制部門多,相互制約,比如火力強大的魯密銃、鷹揚銃炮,各部門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政撥款,從中獲取一些利益,各部門彼此爭吵,相互打擊、壓制,結果這兩款武器都不了了之。工匠們因為沒有驗收部門,得過且過,質量怎麼可能好,如果像秦軍那樣在兵器上刻上工匠的名字,相信明軍的火器必然會是上盛的。

    圖2 佛郎機

    明軍的落後還體現在人的身上,李如松死後,遼東的軍備也日益廢弛,這才讓努爾哈赤有了可乘之機。明軍雖然人數眾多,又是實行衛所制度,軍事訓練鬆懈,以當時明軍的裝備水平,最好的野戰方式是結陣而戰,兩翼由騎兵保護。

    戚繼光早期建立起了一種車陣,這種車陣以“佛郎機”炮為主體,火箭、銃、騎兵為輔的陣型,“佛郎機”是一種後填裝炮,射速快,每分鐘可以發射5-9次,這套陣型曾打得後蒙和日本毫無還手之力。但這套陣型需要較好的訓練水平和兵種的協調,特別是火器兵的訓練,但明朝後期的明軍的訓練水平可以說是雞肋,軍隊缺編,訓練水平糟糕到一些火器兵連佇列和發射號令都不懂,基層指戰員戰鬥經驗缺乏,連將帥對陣法也是一臉懵逼,再強大的武器、戰術、陣型沒有訓練保障也只是擺設。

    圖3 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開始時,明軍中的五千火器兵竟然連槍都沒摸過,臨時加班加點操練,戰役開始時無論是杜松還是馬林都沒有按照戚繼光的戰法要求去作戰,當時的明軍卻是一輪齊射之後,用騎兵和後金騎兵對沖,明朝那些騎兵那是後金騎兵的對手,結果就是潰散被殲。

    後金軍的套路都是主動進攻,明軍防守,清除明軍的兩翼騎兵後,再切斷明軍的補給,明軍糧草不足,被逼放棄營盤出來野戰才被殲。如果明軍固守,不主動進攻,保護好後勤,後金軍是拿明軍沒辦法的。將火器部隊和騎兵分開來使用,沒有發揮出車陣的威力,在機關槍沒出來之前,單靠射速慢的槍很難抵抗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再加上精度差,50米開外完全憑運氣,連同時期的西方火繩槍都需要靠排槍和近距離來提高射擊精度,這種排隊槍斃的陣型也需要極高士兵素質才能完成。

    圖4 明代的 迅雷炮

    明軍“缺錢”,明朝末年的稅收陷入了一種怪圈,就是朝廷拼命的加稅,但朝廷卻看不到錢,甚至欠稅,一些省份竟然三年未繳稅。錢都進了那些地主富商的口袋,土地兼併導致大量農民破產,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上,而明朝計程車紳優待政策,這些人不交稅或少交稅,導致了明朝中央財政的危機,也加劇內部混亂狀況。缺錢是導致明軍缺編、缺訓、裝備差的主因。

    反觀後金這邊,努爾哈赤一開始的確靠弓箭、大刀吃過明軍火器的虧,但努爾哈赤是個厲害的角色,造反之初就開始研究明軍的火器,並僱傭漢人工匠提供技術,用大量貂皮換取火藥這些資源。到遼瀋大戰時,已經能很熟練使用火器,到了後期,後金軍的火器裝備水平與明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遼陽大戰,明軍用大炮猛轟,八旗軍居然能與明軍對轟,且火力還比明軍強,明軍的殺手鐧部隊-----火器部隊,只有七人生還,可見八旗的火力之猛。八旗也不是那種原始的騎兵衝鋒模式,遇到攻城戰,步兵下馬作戰。

    圖5 後期經清朝改良的 紅夷大炮

    明軍後期引進的紅夷大炮也為八旗做了嫁衣,紅夷大炮是一種守城或攻城兵器,笨重、射速慢,明軍卻用來野戰,被後金掠奪過來的漢人工匠王天相製造出,並批次生產,迅速投入到大淩河戰役,對明軍殺傷極大。

    明軍最大的失敗是在人的身上,戰爭的決定因素還是人,明軍有眾多火器,如果兵員訓練有素,火器加上其它兵種配合,即使火器次一點,薩爾滸之前也許就沒有後金的事了。

    文:飛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準確避擴音到“庫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