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器裝備獵奇
-
2 # 軍武小咖
目前五代機的技術日漸成熟,那麼六代機如何定義呢?按照中國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武器換裝佈局,很大可能六代機已經再預研當中,或者說明確概念當中。關於五代機的定義,是美國的4S標準,即超聲速巡航,超機動性,隱身性,網路中心戰,那麼以後的六代機的標準我們是自己確定標準,還是說依舊按照美國的發展標準來,這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大國來說很重要,例如歐洲的“颱風”“陣風”沒有明確五代機的4S標準,落後世界上五代機的潮流,並且也沒有能力再去研發五代機,從而已漸漸落後於世界第一梯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舊摸著美國過河,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不會被世界主流給落下,但是也意味著我們不能引領世界,如果我們自己制定標準,雖然成功了可以領先世界,但是失敗了我們同樣也會有很大的損失,所以對於六代機的概念問題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都是宏觀的概念問題,下面我按我自己的想法來說說六代機的概念問題,不對的地方軍迷多多指正。
第一關於有人還是無人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無人機毫不誇張已領先世界,中國的五代機殲20技術也已經成熟,可不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呢?或者說一架有人的六代機只會幾十甚至幾百架無人機進行作戰?
第二關於隱身的問題,肯定的是六代機肯定會隱身,目前五代機的紅外隱身和電磁隱身技術快速發展,就拿美國的F22來說尾部可被探測只有60度,恐怖不恐怖,那可是一架戰鬥力的尾炎啊,F22的RCS只有0.1㎡俄羅斯的T50的隱身效能被人詬病,也只有0.5㎡,但是這只是電磁隱身和紅外隱身,那麼六代機會不會使用光學隱身?
第三人工智慧系統,六代機會不會成功配置人工智慧系統,來輔助駕駛員,或者直接成為無人機?
-
3 # 觀上靈雲
從目前傳出來的資訊來看,第六代戰機更側重於人工智慧,隱身並不是特別重要的,至少美國空軍這樣認為,除非美式的大縱深理論(突防對方的防衛圈)還在流行。
人工智慧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計算機輔助駕駛,一個是無人自主格鬥(不是現在的無人遙控的無人機)大家熟悉的眼鏡蛇機動就屬於無人輔助駕駛,駕駛員只負責把飛機拉到一百多度角,其餘有計算機自主完成,落葉飄也是如此。第四代飛機(比如F22)使用了蜘蛛眼結構,飛機上有多達五個(也有說八個)攝像頭(類似蜘蛛眼)用於飛機無死角觀察,駕駛員自己看不過來這些攝像頭,而是由飛機上的計算機處理,然後把處理結果放到顯示器上(所謂的玻璃座艙)。
飛機的自主格鬥大國也在研製,比如沈飛的暗劍無人機就是自主格鬥的無人機,它是一種專門打預警機加油機等機動性比較差的飛機,這樣技術起點比較低,必要的時候直接撞擊。即使這樣,要突破這些大飛機的外圍護航的飛機(美軍是F15)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各國都在預研第六代飛機,全面使用AI技術(人工智慧)是必須的特徵,也是難點。
-
4 # DurianSheep
翼身融合,全向隱身,2馬赫以上巡航,4馬赫加力,低速機動良好。
全向採集資訊,AI輔助巡航戰鬥,危險自動機動規避,駕駛員受傷可以遠端接管遙控。
強大的電子戰和抗干擾能力。
能掛載大量的高馬赫空地全能導彈,具備機器視覺,聲納,熱源三重鎖死目標。
能掛載戰術核導彈和戰略核彈頭。
大航程,高升限,全球打擊巡航能力。
-
5 # 魂舞大漠
被兩型五代機搞得焦頭爛額,2020年美國六代機一馬當先,對外聲稱一架原型機已放飛。究竟是不是誰也不知道,一改過去先聲奪人的傳統,居然連個外形輪廓也沒看到,話說照個面也好呀,只憑空嘴一說,天知道是不是又會虛晃一槍。
美國畏首畏尾,表現得還沒有歐洲兩家盟友大方,英國“暴風雨”,法國模型都大方亮相,有料不怕抖露,全稱為六代,直接掀過五代機一篇兒,直接上馬六代機,成與不成不清楚,信心與勇氣頗佳。
真這麼說,我們早就有了六代機,比如14年前的那款“暗箭”模型,亮相珠海時即被人稱為六代機,論科幻無出其右。我們說六代不只按照生產一代研製一代的鍛造規律,更有自適應發動機早就顯山露水。
自適應變迴圈發動機是六代機標配,誰能拔得頭籌取得先機,即可在六代研發上走在前面。美國搞得早,一款F-136據說差一點沒用在五代機身上,距離五代又是十多年過去,今天該達到了成熟狀態,是以六代機搶先似乎沒有問題。
被五代機折騰得七葷八素的美國,研發六代機會不會加了小心?怎麼試飛了連個面都不敢照,是否至少開始變得小心弈弈了呢?在他國亮相以後再亮相,以力求反超,實未可知。
現在六代機什麼樣,大多處於盲人摸象階段,英法的大方,也只限於氣動外形模擬階段,是與不是要經過風洞吹風才能確定,以他們的實力而度,退而求其次,六代機搞不成,搞成一個五代總沒有問題,或說為六代機探路,先行動起來,做到不再受制於人。
現在理想的描述,是打通海陸空天電磁網的平臺,可實現無人化飛行,可指揮無人機蜂群等,致於能不能實現鐳射等前緣科技上機,目前尚無法確定,總之要實現代次技術水平的躍升,擺在六代機面前的難題著實不小。
自適應發動機,透過改變涵道比,可降低油耗以達到提高航程的目的,是技術進步的結果,那麼智慧技術的運用,未來無疑會提高六代機的戰力,只是還不會是現在,美國X-47B下馬,X-37B專案試了又試,都能說明,要擁抱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更加努力的同時,以期未來技術的曙光更快地照進現實,還需要一點耐心,否則走得太快還會栽一個大跟頭。
-
6 # 勤勞的軍建
五代機日趨成熟,六代機將如何定義?
中、美、俄五代機現已服役,相比較美國的F22、F35服役多年,中國的殲20剛服役幾年,俄羅斯的蘇57前兩天剛服役,還沒有量產。目前世界也只有這三個大國有能力生產五代機,別的國家只是進口了幾百架美國的F35戰機。
但是時代在發展,人類在前進,科學技術也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現在世界上又出現了六代機的身影,美國前段試飛了六代機,中國也試飛了六代機。從六代機的外貌看還是採用了飛翼佈局設計。但是具體有多麼先進,中美還在保密,沒有向外媒公佈。
我們設想既然是六代機,那肯定是比五代機又更上一層樓。在飛機的速度上再進一步的提高到5馬赫,使速度飛快,雷達和航電系統再進一步得到升級,在雷達原來能探測到300公里,進一步提高到400一500公里。飛機的載彈量也要提高,作戰半徑再得到延長、航程更遠。特別是在飛機的隱身上,再下功夫。使目前各國現有的雷達探測不到。
總之未來的六代機在五代機的基礎上會有個質的提升。我們拭目以待中美六代機的服役,估計中國可能彎道超車,率先服役六代機。
-
7 # 五嶽掩赤城
物聯網、人工智慧、能量武器、極強隱身能力和全空域作戰能力會是主要方向
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研究探索,實際上各國早已在開展,而且這次整體上大家進度差不多是同時進行。美國空軍在2014年正式提出未來空戰需求論證,開始下一代戰鬥機準備。歐洲動作最快,法國和德國在2018年宣佈共同開始下一代戰鬥機FCAS的研製,計劃在2030年裝備。英國也宣佈進行“暴風雨”戰鬥機的研發專案,目前正全力勾引印度和澳洲等入夥。中國成飛集團總工程師王海峰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也透露,中國第六代戰鬥機研發工作已經開始,預計在2035年左右推出。
法德的FCAS戰鬥機
雖然各國對於第六代戰鬥機表述和需求各有所不同,也沒有統一標準。但一些特性還是表露較多,可以看出共同點。
物聯網和無人機現在新服役戰鬥機都開始強調資訊化網路化作戰能力,也注重與無人機配合作戰,各國紛紛研發無人僚機系統。而下一代戰鬥機將更加強化這一方面能力,他將構築一個物聯網體系,將天上的衛星、後方情報中心、友鄰軍事單位以及發射的武器彈藥都串聯起來。
法德主推的歐洲未來空戰系統
這樣戰機不再有載彈量限制,後方發射過來的遠端導彈可以交由前線戰機控制來攻擊目標。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將空前強化,甚至可以不需要預警機來支援。無人機除了協助偵察、攻擊、電子戰支援和空戰外,還會有蜂群無人機這種改變作戰規則的型別。
人工智慧以及先進航電作為航空技術佼佼者,美國空軍至今還沒有決定第六代戰鬥機型別,原因在於他陷入有人還是無人的爭議之中。部分人士認為可以將戰機感知資訊傳輸到後當,再由VR虛擬現實技術投影給操作員。操作員決定大方向戰術安排,機載人工智慧系統負責細節微調。這樣雖然可能靈活性上不如載人戰機,但沒有飛行員這個累贅後,戰機過載能力可以放寬到30G甚至50G,並且實現零傷亡。
這一想法的確非常有誘惑力,但也相當激進,美國現在也在兩手準備,其航空工業御三家(波音、洛馬、諾斯羅普)目前主要還是按照有人戰鬥機來預研。不過也都非常強調人工智慧輔助飛行員作戰、VR成像提供更翔實資料等。
這一趨勢也是各國注重的方向,英國暴風雨戰鬥機提出VR虛擬座艙概念就相當不錯。
定向能量武器(鐳射炮、電磁炮等)機載鐳射炮也是各國共同強調的領域,這一武器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出現。裝備機載鐳射炮後,戰機將擁有全方向攻擊能力,可以替代近程格鬥導彈成為格鬥的殺手鐧。盤旋能力、繞後等狗鬥關鍵詞可能無用,直接見面射你一臉。並且機載鐳射炮也可以成為戰機的主動防禦手段,直接摧毀敵方襲來的對空導彈。
除了鐳射炮外,機載電磁炮也有可能出現在對地攻擊型戰機上,用來遠距離摧毀坦克目標。
極強隱身能力目前第五代戰鬥機的隱身能力實際上主要針對某個方向和某一波段雷達進行最佳化,而下一代戰鬥機隱身效能將更加強化。氣動方面,垂直尾翼將被拿掉,航向穩定性將完全由飛機的姿態感知系統和飛控系統自動調整。吸波能力超強的奈米隱身材料將開始得到應用,戰機的隱身效能將得到空前強化。
洛克希德•馬丁的六代機設計概念
諾斯羅普•格魯曼的六代機概念設計
波音的設計概念
全空域作戰能力與上面其他特性不同,這條目前是美帝“專屬技能”,只有美國專門強調,原因無他,人家發動機技術最為牛逼。渦扇發動機有亞音速推力大,油耗低的特點,但超音速阻力高,在越來越強調高空高速情況下著實讓人頭疼。
所以美國提出外函道可調的渦噴-渦扇可變迴圈發動機概念,較大涵道比用於低速巡航,實現大作戰半徑;中等函道比用於亞音速格鬥,進行最大推力;關閉外函道,以渦噴方式用於高空和超音速環境,從而在各種空域環境下都有理想的動力輸出模式。
綜合來看,第六代戰鬥機會在2030-2040年左右上市。一些機型可能只是選配了某一部分特性,例如歐洲的兩個貨連鐳射炮都沒計劃裝備,作為未來升級專案。而一些系統成熟完善後,會下放給第五代戰鬥機們升級裝備,使其變成5.5代戰鬥機。
-
8 # 高紅權先生
六代機或許就是無人機。
無人機有很多好處。沒有了飛行員,飛機的負擔大大減輕,航程可以更遠,載彈量可以更大,機動動作可以做得更高超。如果讓無人飛機與有人駕駛飛機來一場貼身肉搏格鬥,無人飛機可以秒殺有人駕駛飛機。
既然無人機好處這麼多,那麼為什麼不早點研製無人駕駛作戰飛機呢?為什麼還要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架著飛機去硬闖敵人的防空系統呢?
關鍵是一個地面如何操縱無人機的問題。
要在地面操縱無人機,當然只能用無線電的方式。我們很多人可能都熟悉用無線電操縱航模飛行這樣的事,但是這個太小兒科了。要是讓無人機到上千甚至上萬公里之外去空中格鬥、去突防轟炸,這個難度可就勢比登天了。
無線電波有很多種,中波、短波當然也可以用來操縱無人機,但是中波、短波的資訊承載能力實在是太低了。要讓無人機能夠把它面臨的戰場形勢都傳送回地面,讓地面的操控者如同飛行員一樣對作戰形勢一目瞭然,並且迅速做出指令,這就必須使用微波傳輸的方式。
但是微波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它只能直線傳播,沒法繞著地球跑。如果無人機飛到了敵方的上空,地球的另一邊,無人機就無法和地面基地聯絡了,它就會茫然不知所措的。
當然,可以採用空中微波中繼傳輸的方式,派幾架飛機在空中接力,把地面和無人機連線起來。
但是,這樣做,資訊傳輸能力也有限。就像我們在地面的通訊基站一樣,如果基站的數量太少,大家的手機就會沒有訊號,或是速度緩慢。空中僅有那麼幾架飛機,是不足以讓無人機執行復雜的任務,而且能執行任務的無人機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目前馬斯克的“星鏈”讓人們看到解決這個難題的希望。“星鏈”遍佈整個地球,無所不在。如此一來,無人機不管飛到哪裡,都能很方便地與地面聯絡。在“星鏈”強大資訊傳輸能力的支援下,能夠完全取代飛行員去執行任務的第六代飛機,或許就將要呼之欲出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9 # 大風吹200627140
六代機應該是多機組合體,能分不能合的怪物,既有有人駕駛部分,也有無人飛行部分,無人部分即是機體又是武器,必要時既能主動出擊,被動時又能保護有人駕駛主機。至於高速機動等要提高一個量級,要不,只要有現有的機體就只能叫五代+。
-
10 # 赫特瓦斯雷根
從各國戰機升級迭代的情況分析,一代比一代有著顛覆前者,全方位碾壓前一代的情況來看,六代機的定義一定有很多方面超出五代機的效能,隱身、超音速巡航、先敵發現、超視距攻擊等五代機特點一定是基本標配,更高的效能指標一定是碾壓五代機出現在其身上,比如除了外形設計更加隱身之外,“智慧面板”隱身塗料始隱身效能更加優越、高效能的變迴圈發動機提供5、6倍音速機動、安裝太赫茲雷達始五代機可以輕鬆探測到、配置人工智慧“無人和有人配合”、戰場態勢感知、通訊和資料鏈協調指揮和智慧分配武器等技術手段,始得擁有六代機一方輕鬆取得制空權,對打擊物件的威懾將是壓倒性的,從80年代美國研製F22一直到中國殲20出現前,全球各國制空權都受到美國壓制就能看出其優越性,所以現今除了美、中、俄擁有五代機國家還力爭研製六代機外,沒有五代機的國家英、法、印等國家都要研製六代機不難看出擁有六代機對各國在軍事甚至國家層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要定義六代機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定義各國特別是美國都想力爭“降維打擊”!
-
11 # 智慧大天尊
要想對手之所想,首先是動力定義對手的六代機在F135兩臺保守估計發動機推力至少上升百分之十,現在據說已經到達22噸推力,最遲2030年實現25噸發動機,兩臺50噸。以F22和最新蘇75計算0.9左右保守估計試飛階段55噸六代機。
亞洲這邊動力不行又要提高速度,最大起飛重量預計到達60噸,外形長寬比必然到達2:1。30米長:15米寬、6米高。發動機已經沒辦法裝在機體中部位置,只能在機體三分之一處、估計是埃菲爾鐵塔式造型。按照現在翼身進氣道相容合,進氣道結合壩型結構裝在翼身中部位置,發動機內外學習F117菱形鑽石反射面。
回覆列表
第六代戰鬥機很可能會將能量武器-高功率微波和鐳射-用於防禦來襲導彈或作為進攻性武器。彈藥很可能是“撥號效應”型別,能夠造成從損害到摧毀空中或地面目標的任何東西。材料和微電子技術將結合起來,使飛機成為一個大型的整合感測器,可能消除了對雷達的需求,就像現在那樣。它將具備製造網路攻擊以及實現動態效果的能力。此外,無人駕駛飛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可以在20年左右的時間內使自主機器人戰鬥機的生產成為可能。
我認為,下一代戰鬥機研發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指揮和控制資訊所主導。大量資料將提供給飛行員,他們可能在飛機上,也可能不在飛機上。這架飛機將收集自己的資料,並將其與機載感測器(包括其他飛機上的感測器)無縫融合。儘管在無人駕駛飛機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要達到360度的球形態勢感知、資訊的快速同化以及將這些資訊轉化為人類大腦與其現場感應器相連的行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嵌入式感測器和微電子技術還將使感測器陣列成為可能,提供了更強大、更全面的戰場檢視。可以建議飛行員採取哪些行動,例如:目標是否暫時喪失行動能力、受損或被摧毀。定向能源武器可以在決定第六代戰鬥機的敏捷程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輕型武器可以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性。敵機不會有時間避開直接的能量攻擊。
脈衝武器也可以炸掉敵機的系統或者地面目標的系統。在接下來的20年裡,這種技術是可以利用的。只需有一個合適的引擎,可能是一個輔助引擎,為定向能源武器提供動力。戰機以五倍聲速或更快的速度飛行通常被認為是第六代戰鬥機的特性,但現在這種能力是否可以應用還不好說。雖然在高超聲速推進實驗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實際的高超音速飛行時間總量不到15分鐘,這需要一系列全新的材料開發,因為感測器、引信等等所有這些都必須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因為要以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儘管如此,這確實是一個會考慮的選擇。
第五代:內部武器全方位隱身,極度敏捷,全感測器融合,整合航空電子裝置,部分或完全超級巡航(F-22,F-35)。那麼總的來說第六代發展趨勢可能是:極端隱身;在所有飛行狀態(亞音速到多馬赫)中有效;可能的“變形”能力;智慧面板;高度聯網;極其敏感的感測器;可選擇的載人;定向能源武器。
儘管現在計算機處理能力迅速增強,但一臺機器將很難應對“一秒內出現的無數潛在情況”。仍然需要有人駕駛飛機。不要過分強調技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