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宇的美食日記

    大多英雄坐擁江山戀卻美人,又為美人拋卻江山。而作為滿清第一大謀臣的范文程,面對妻子受辱卻無動於衷可以說是千古第一人了。

    范文程,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18歲時曾中過秀才,不過過得不如意。後來後金軍隊攻破撫順,范文程與哥哥主動跑去投靠了努爾哈赤。不過在努爾哈赤手下,范文程並沒有受到重用。皇太極對范文程的才學和謀略備加讚賞,他很快把范文程招到自己身邊,讓他參與了軍國大政。范文程終於成為了皇太極的忠實御用智囊。從此,范文程便走上了滿清的終身鷹犬之路。正當范文程如日中天時,皇太極駕崩,小皇帝福臨年幼,攝政王多爾袞成為清朝名義上的統治者,特別是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這一下子又有親哥哥撐腰,多鐸更加飛揚跋扈。

    皇太極突然駕崩,對於范文程而言,形勢急轉而下。此時已經逐漸做大的攝政王多爾袞的胞弟豫郡王多鐸色膽包天,竟然搶奪了范文程漂亮的妻子。“愛江山不愛美人”說的就是范文程這種人。收拾好心情,范文程仍然對清朝忠心耿耿。但是更多的人卻認為范文程就是一個漢奸,在民族危難之際,主動投靠女真,對自己的民族反戈相向,這一點,是他怎麼也是抹不去的汙點。

  • 2 # 一咻秀

    《清史稿·范文程傳》說:“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采併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采、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這裡表明范文程是自願投奔後金政權的。 《清宮秘史》第十回,“明朝萬曆四十六年,滿洲天命三年正月,太祖率領後金兵浩浩蕩蕩殺奔撫順關來,擬遣將攻城,忽有一書生求見,太祖便令侍衛將他宣進來。太祖見他生得粉白的麵皮,相貌清秀,便問道:‘你是滿人是漢人?來俺這裡做甚?’那書生道:‘下臣姓範,名文程,字憲鬥,瀋陽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後,…因屢次上書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無憑無藉。今因陛下崛起滿洲,故不避斧鉞,效毛遂自薦來見陛下,陛下如愛惜人才,下臣當盡畢生之力,上輔明主。’太祖聽了這番言語,語語中入心坎。便說道:‘賢士遠來,朕之幸也;朕處正少一漢文先生,勞你任了此職,並拜為軍師,參贊軍機。’文程叩首謝恩。太祖稱他為範先生。”這裡對范文程投身清廷進行了這樣的演繹。 22歲的范文程就這樣輕鬆地“仗劍遏軍門”,從而得到努爾哈赤的器重的嗎?這樣的一段演繹,實在不能讓人信服。因為在當時歷史情況下,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就是屠殺和掠為奴,“誅戮漢人,撫養滿洲。”他對明朝儒生尤為反感,認為“種種可惡,皆在此輩。”有史料這樣記載:努爾哈赤攻佔撫順後,“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范文程當時就在其列,由於他身材偉岸,故引起努爾哈赤的注意,一番問答使得金主滿意,生側隱之心將其賜給鑲紅旗下為奴。這樣看來他顯然不是主動降清的。 《清史稿·范文程傳》為了維護清朝王家形象和尊嚴,對范文程這段受辱的經歷進行了隱去。那麼范文程又是如何出山、書寫了他那不同凡俗的人生的?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皇太極繼位後,要緩和滿漢族之間的矛盾,他需要漢族學子來輔助,在這種背景下,天聰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極設立了“以歷代帝王得失為鑑,並以記功之得失”為主旨的文館。文館設立後,皇太極上諭,從各旗的生員中選拔人才。所謂“生員”就是各旗旗主的家奴,范文程就屬於這樣的“生員”。范文程在這次選拔中脫穎而出,被選入文館成為骨幹,得出頭之日,也從此走上皇太極的親信謀臣之路。皇太極稱帝后“召直左右”。他參與了伐明策略的制定、爭取漢官歸降以及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決策。特別重要的是,范文程解決了皇太極進攻明朝師出無名的重大難題,“上如慮師無名,當顯諭其民,言察哈爾汗遠遁……”提出了從雁門關進兵的重大舉措,避免了清軍進攻山海關容易形成半途而廢的無益之舉。范文程還用計謀離間了明朝朝廷內外臣工與將吏之間的看法,造成了百姓的視聽混亂。范文程建議清軍採取所到之處免賦數年,廢除了明末橫徵暴斂的弊制,此舉大大籠絡了民心,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滿漢之間的矛盾。清朝一代,田賦基本上沒有加派,使其統治範圍內的漢民逐漸改變了敵視態度,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范文程在文館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皇太極任命他為內秘書院大學土,官爵晉升為二等甲喇章京(意為參領)。滿清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文程任固山額真(旗主)”。而皇太極不讓其離開文館,下諭:“範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清史稿·范文程傳》說,“文程所典皆機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召入。”每逢議軍政大事,皇大極常問:“範章京知否?”,“何不與範章京商議?”當大臣說“範亦云爾。”皇太極才會批准照此辦理。范文程為清朝開國在招攬人才、發展經濟、改革體制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奏請出兵伐明,奪取天下。“此正欲攝政諸王建功立業之會也。”他把滿洲一貫掠奪性戰爭轉為統一全國治權的戰爭,在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緊要關頭提出這一策略,對清奪取中原開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范文程知道自己是漢人,對滿清而言總是一奴才。為此他堅守“明哲保身”的原則,他從不居功自傲,不參與權力之爭,處處小心謹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禍”。但他也不是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在對“剃髮令”的態度上,范文程與多爾袞意見相左。隨著剃髮令的強制實施,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清統治者露出了其奴隸主野蠻殘酷本性,血腥鎮壓漢民。目睹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付之東流,范文程痛心疾首,心存不滿。對多爾袞便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進行消極對抗,因而被多爾袞冷漠。 順治三年,多爾袞以范文程“素有疾,毋過勞”為名,削弱了范文程的一些權力。順治五年,多爾袞命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等刪改《清太祖實錄》。范文程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一旦政局有變,恐有殺頭之禍。於是以養病為由,閉門不出。事情正如范文程所料,順治七年多爾袞死後,即有臣參奏范文程等人妄改《太祖實錄》之罪。順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時,又不曾預貝子碩託之罪,後知睿王所行悖逆,託疾家居,眾亦共知。”結果剛林、祁充格以妄改《清太宗實錄》罪被殺,范文程因沒有成為多爾袞私黨,閉門避禍,躲過一次滅頂之災。不久得到復官,順治九年復進世職為一等子,授議政大臣,任《太宗實錄》Quattroporte官。 順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促使了清庭用人制度由任人唯親向任人唯賢方面的轉化,在舉薦人才方面對滿漢官僚做到了一視同仁,使漢族官員在舉薦人才這一重大事項中與滿族官員享受了同等的待遇,從而克服了漢官受歧視的自卑感,更加勤於為朝廷效命,洪承疇就是例證。後來清政府進一步規定:不必分別滿、漢,誰的官街在前,就由誰管印。至於奏事,也要求滿、漢官員“公同來奏”,不許“只有滿臣,不見漢臣。” 順治十一年,順治皇帝特加范文程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再進為太傅兼太子太師,對他“禮遇甚厚”。《清史稿·范文程傳》記:“文程疾,嘗親調藥餌以賜;遣畫工就第圖其像,藏之內府;賚御用服物,多不勝紀;又以文程形貌頎偉,命特製衣冠,求其稱體。”但是,范文程卻急流勇退見好就收。他上疏稱謝的同時,以體弱多病為由請求退休。順治皇帝溫諭慰勉,不讓退休,只同意“暫令解任”。 順治十八年,康熙登位,特命范文程赴盛京(瀋陽)告祭太宗皇太極陵墓。范文程在皇太極陵前伏地痛哭,久不能起。 范文程(1597—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衛(今瀋陽)人,出身於明朝官宦之家,《清史稿》有“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為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孫。他的六世祖範嶽,明朝初期在湖北雲夢縣任縣丞,因獲罪全家被髮配到遼東都司瀋陽衛戍邊,範氏自此在瀋陽得以生息繁衍,以後又遷到撫順居住。他是清朝開國宰輔、元勳、文臣領袖,是順治和康熙兩個皇帝的老師。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這位為大清建國奠基立下卓越功勳的大學士,一代謀臣范文程去世,卒年七十,諡“文肅”。他自稱“大明骨大清肉”,這句話反映了他內心深處一種難言的痛楚。康熙皇帝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諭祭,賜葬於北京懷柔縣之紅螺山,立碑以紀其功績。康熙五十二年,為其祠橫額又親書“元輔高風”。

  • 3 # 17942601573

    一,明朝腐敗,民不聊生。範確有遠見,可能己嗅到改朝換代氣息。二,出仕思想嚴重。自恃才能,不願無聲無息去世。三,缺乏民族大義,只顧自己留名清史。

  • 4 # 小丞相說史

    小丞相認為,范文程投清並沒有辱沒祖宗,反而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明朝滅亡,根本原因是自己作死,外部才有可趁之機。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他家有被朝廷打擊的傳統。

    他家曾兩次被明朝打壓。第一次是在洪武年間,被朝廷從江西發配到瀋陽,江西和瀋陽,一個江南,一個塞外,生活環境不是一般的落差。

    第二次是在嘉靖年間,好不容易他曾祖父又熬出頭,做了兵部尚書,實現家族中興,結果又因為敢言抗爭,同嚴嵩黨羽結紮了仇恨,又被打壓了。到他祖父只做了一個瀋陽衛指揮同知,父親範楠就沒有做什麼官兒。

    所以,從感情上,范文程對明朝並沒有好感。

    2.他在後金和清朝可以一展才華。

    范文程是個有志向的人,你看他給自己起的字叫“憲鬥”,號叫“輝嶽”,無不體現了他想一展才華的志向。

    但是,他在明朝只是一個秀才,明朝“人才”濟濟,舉人、進士一大堆,他有能力卻無用武之地,他想發揮卻發揮不出來,像海瑞這樣的舉人能混到二品已經是奇蹟了,他一個秀才,毫無出頭之日。

    在後金和大清就不一樣了,他投清的時候,努爾哈赤陣營裡,漢人就沒幾個,秀才已經是高學歷了,而且在武夫居多的陣營裡,他一個文臣,而且充滿智慧,兼職就是龍游大海啊。

    所以,這種情況,誰都會作出正確選擇。

    3.他對明朝沒有故國情懷。

    除了上述講的家庭原因外,范文程自己並沒有做明朝的官,他不像洪承疇,先事明朝,而且還和大清打的火熱,最後卻拜倒在莊妃的石榴裙下,而他自己也有愧疚感。 但范文程沒有,他只想做也只做清朝的官,對明朝了無牽掛。

    同時,明朝末年,吏治腐敗、橫徵暴斂、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有志於天下的人,他毅然做出投清的選擇。

    還有一點,古代的民族關係不是現在的國際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漢族的強大在於其包容性,任你哪個民族統治中國,最終都被漢文化所吸收。

    所以,現在也不能抱這狹隘的民族觀去看待問題啦,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是偉大的中華民族。

    您覺得有道理嗎(⁄ ⁄•⁄ω⁄•⁄ ⁄)

  • 5 # 紅雨說歷史

    范文程是清朝的開國功勳文成之首,歷史上對他的才華清一色的讚歎,後人卻有人罵其為叛徒。因為范文程的先祖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范仲淹范文正公政績卓著,才華橫溢,明朝太祖朱元璋都十分欽佩,是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楷模。范文程作為他的後人卻背叛了明朝,轉而投向了後金政權,沒有了先祖的風骨,這也是後人對范文程多加詬病的緣由。18歲的範文成和老哥一起主動就去找努爾哈赤,投靠了後金,和17歲就為抗清犧牲的夏完淳相比起來,范文程確實不能讓很讓人接受。

    范文程投降後金其實也是為了一展自己的抱負,年少輕狂的范文程作為讀書人之後,只中了一個秀才,肯定是有一些抑鬱的。當時天下文人的中心在江南,范文程遠在東北瀋陽文人氣質的薰陶肯定沒有江南那麼厚重。范文程的目的更多的就是出人頭地,施展才華報復名垂青史。十八歲剛剛考入縣學成為縣學生員,是科舉制考試中最低一階的知識分子,再往上考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撫順得明成祖賜名,遠在邊關,估計對當時明末的歸屬感也不怎麼強。范文程不屬於明朝官員,不在明朝任職,如果說背叛未免太過,不過給祖上抹黑倒是確實,范仲淹應該不會同意。

    這時候努爾哈赤佔領了撫順,范文程看準了機會來了,主動投誠。在邊關努爾哈赤的名聲應該遠遠大於當時風雨飄搖的明朝,吏治腐敗,宦官當道,作為秀才的范文程自感前途迷茫。但是他有很好的戰略遠光,投靠努爾哈赤說明他賭對了未來,因為范文程以名人之後投誠,努爾哈赤缺乏人才,很快委以事做,雖然官職尚小,但是比秀才強多了。范文程早刀筆小吏汲汲營營多年後迎來了他人生的伯樂,皇太極即位後重用漢人,而且他敞開懷抱的招募明朝舊臣,舊將,他攻城掠地也很講究能談絕不打,希望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服務。

    範文臣在這個時候出現在皇太極的視野中,傳言他曾單人匹馬幫助皇太子勸降明朝一座城,為此而深受皇太極信任和重用。范文程的妻子生得十分美貌,皇太極的弟弟多鐸起了搶奪之心,本來作為滿族貴族去,正常的做法是范文程親自送上自己的妻子,或者只能接受現實。但是皇太極沒有答應弟弟的無理要求,反而懲罰了多鐸。范文程對皇太極感激不盡。清朝建立後,范文程一直是文臣之首,清朝的各種禮節,律法的制定都出自他的手裡,可以說為清朝政治的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范文程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康熙五年去世,親賜“元輔高風”四字,終年七十歲。他能在四朝換代的腥風血雨中,保全自我,所以很多人說他善謀,果真名不虛傳。

  • 6 # 繽揚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清一代重臣,曾事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代帝王。

    范文程少年就聰慧過人,酷愛讀書。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18歲在瀋陽縣學考取秀才,年少輕狂,入仕的希望渺茫,加之,腐敗的明王朝,宦官橫行,民不聊生。范文程把入仕的希望寄在眼前後金努爾哈赤政權。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范文程與其兄到撫順向剛打下撫順城的,正在殺人,劫掠的努爾哈赤投降。

    後金(清朝前期)政權,伐明策略,招降明朝官員,進攻北韓,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清朝一系列大政方針的制定,范文程都積極謀劃參與決策。

    順治元年(1644年),范文程積極主張清軍入關,招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籠絡人心,一舉打敗李自成大順軍,肅清南明政權,建立清王朝。

  • 7 # 靈石蘊

    在范文程心裡,他並沒有辱沒祖宗,相反,他還是祖宗思想的踐行者

    比如說“學而優則仕”,范文程雖然未出仕明朝,但出仕了努爾哈赤,1618年後金攻陷撫順,范文程兄弟主動投靠了大金,後來為大清的建立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再比如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點范文程可能沒做好,但也做了呀,他不是很早便投靠後金了嘛,這樣增加後金實力,不就能早點幹掉大明嘛,早點幹掉大明,爭戰不也就早點結束了嘛,爭戰早點結束,老百姓自然過上好日子。至於為什麼沒去投靠大明,估計是大明文人太多,自己排不上號,就算去了,也發揮不了作用吧

    反正過程不重要,結果重要

    其實,在范文程這類人心裡,最重要的不是什麼祖宗家法,而是學以致用,能有個發揮自己能力施展抱負的平臺,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

    歷史上包括現在,這類人很多很多,代表人物也很多,比如五胡十六國時的頂尖謀主張賓、崔浩、王猛,元朝時候的張弘範,抗戰期間的汪精衛……

    儒家經典裡可沒有什麼民族大義,有的只是忠義理智信,至於對誰忠對誰義,這可以自由選擇,只要有個能成事的主公就行

    國嘛,是君王的國,是臣子的國,是儒家學子的國……

    老百姓?忍一忍就好

    個人不明白是,范文程老婆被多鐸霸了,他怎麼能笑的出來的?那個時間段,八旗旗主對旗下的女性有強佔權,他又是怎麼忍受的?捨身飼虎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跟你的老婆怎麼認識的?結婚了幾年?現在感情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