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歌

    法國在整個歐洲國家裡面一直就是比較另類的存在,不管誰當總統,他們始終堅持特立獨行,法華人從骨子裡是討厭美華人的。馬卡龍多次指責美國,一方面有歷史傳統的原因,一方面也有政治獨立性的考量,不過指責歸指責,胳膊擰不過大腿,很多時候還是要聽大哥美國的話。

  • 2 # 英武

    為了能夠正當“歐洲一哥”,馬克龍的一番“北約已經腦死亡”讓自己也成了國際網紅,但要說法國直接反美?想多了,只是對這個老大哥不滿意罷了,要說真的反美?法國現在還真的不具備這種能力!

    1.馬克龍指責美國主要是因為近期美國從敘利亞北部撤軍,卻沒有跟盟友法國等協商,搞的法國在敘北部很狼狽。而美國突然又返回敘利亞,也沒有跟盟友有任何溝通,讓已經撤離出來的法國更加蒙圈:這都什麼節奏,你美國大哥是否可以說明一下?

    2.對於北約尤其是領導者美國面對土耳其的態度,更是讓馬克龍感覺十分氣憤的原因: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竟然讓俄羅斯S400落地,這種情況下,之前美國特大帥還說要嚴厲制裁土耳其,但現在看來在土耳其已經越過“紅線”了,但是看到美國還在各種“忍讓”......甚至在美國與土耳其達成關於敘北部的協議之後,土耳其轉身就找俄羅斯談,這種節奏下,北約的老大美國卻沒有太多動作,反而選擇預設。這種態度,自然讓法國等歐洲國家非常不滿意了。

    3.不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面對美國其實沒有太多的底氣與實力可以真的掐架,這些國家的安全防務都是美國提供,法國馬克龍這點兒應該十分清楚。雖然從特大帥退出“伊核協議”之後,馬克龍、默克爾等各種斡旋,但現在呢?根本不在一個量級,發牢騷可以,未來美國要真的在跟南韓日本“要錢”(保護費)成功過後,明年的後半年是否會對法國動手?不好說!

    有意思的是:默克爾關於馬克龍的過激言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理解你對於顛覆性政治的渴望,但我厭倦了收拾殘局。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把你打碎的杯子粘在一起,好讓我們可以坐下來一起喝茶。”

    看來,默克爾對於馬克龍也有點兒心累啊!

  • 3 # 老鱷魚觀天下

    馬克龍沒有當“網紅”的計劃,從馬克龍娶大自己24歲的老師布麗吉特時,當馬克龍抱著“八塊金磚”時,馬克龍已經是法國的“網紅”,他的愛情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馬克龍娶了自己老師!

    布麗吉特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兩人於2007年10月20日結婚,在馬克龍和布麗吉特的婚禮上,法國前總理米歇爾·羅卡爾。和布麗吉特結婚時,馬克龍已經嫁入法國社會黨,並且已經認識了即將成為法國總統的奧朗德。和布麗吉特結婚之後,馬克龍平步青雲,奧朗德2012年以28%的支援率打敗總統薩科齊,成為法國總統,入駐c-Elysee宮,成為c-Elysee宮的主人!

    奧朗德得勢之後,被任命為副秘書長。2014年,馬克龍又被法國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任命為經濟部部長,此時的馬克龍已經成為奧朗德認定的接班人選,奧朗德有意扶持馬克龍競選總統。2016年11月,馬克龍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的競選,並於2017年擊敗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和瑪麗娜·勒龐,最後當選法國總統,成為法國最年輕的總統,成為法國女性心中的“男神”!

    馬克龍年輕。有朝氣,享有一番作為,上臺之後,嚷嚷著要建立強大的“歐洲軍”,和德國一樣,要讓歐盟崛起,要擺脫美國的控制,結果執政危機爆發,“黃背心”運動四起,此事被稱為馬克龍執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有了這個慘痛的教訓,馬克龍的“反美”力度是有限的,就連建立強大的歐洲軍,馬克龍現在都不敢提!

    馬克龍是法國總統,得為法國的利益考慮,馬克龍反美,馬克龍不反美,都是由法國的利益決定的,當美國欺負法國的時候,要對法國進行經濟掠奪的時候,馬克龍反美是必然的。其次,法國這樣的歐盟國家要想擺脫美國的控制,要想不受美國的威脅,反美也是必然的!

    政客的眼裡沒有對錯,只有利益,馬克龍有時候需要反美才能讓法國的利益最大化,有時候,法國需要和美國合作,才能讓法國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外交,有利則聚,無利則散,馬克龍對美國採取什麼樣的外交政策,都是從法國的角度出發,不是從美國的角度出發。所以,馬克龍就像一個“變色龍”,非常善變,有時和美國敵對,有時和美國狼狽為奸對付其他國家!

    身為一國領袖,馬克龍善變,就是為了讓法國的利益最大化,並不是為了當“網紅”,馬克龍對當“網紅”沒興趣,馬克龍最期待的,是組建強大的歐洲軍,自己保護歐洲,把美軍趕出歐洲!

  • 4 # 天太2

    馬克龍指責美國,不代表就是反美。同樣,也不代表馬克龍想出風頭當網紅。馬克龍的指責只能說西方世界內部出了問題,事情已到了不能閉門內部解決的程度,需要用公開的形式來表明一方的態度。比如馬克龍這次說“北約大腦死亡”一事,就是對美國不打招乎就撒出敘利亞東北部的不滿。因為美國已不再乎北約國家之間是否需要協調,那麼,就表示北約形式雖在,但已是一具殭屍。這樣的話馬克龍也許並不是衝著美華人說的,很可能是說給歐洲人自已聽的,目的是讓歐洲人儘快接受“歐洲軍”的理念。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馬克龍是“歐洲軍”的倡導者,問題是馬克龍提出建立“歐洲軍”之後,不僅美華人反對,歐盟內部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為此,默克爾出來替他打圓場,為建立“歐洲軍”提供理論依據,指出建立“歐洲軍”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歐洲國家之間發生戰爭。不得不承認,默克爾把馬克龍的提議,修飾的完美無缺。歐盟的兩個發動機有每月一次的協調機制,不得不說協調的結果使法國看起來,更象一個世界級的大國。既然如此,法國怎麼能總是在美國面前唯唯諾諾呢?

    法國向來是有獨立傳統的,馬克龍自詡為戴高樂主義者,走自已的路,或跟著美國走,卻不時地提點小意見是完全可能的。但千萬不要計劃讓法國反美,要知道自由女神銅象是法國送美國的,它除了表面上的意義,實際卻是法國支援美國脫離英國殖民的暗鬥。由此可見法美之間的聯絡是多麼悠久,其親密超越了英美族裔間的聯絡。再說馬克龍需要以反美當網紅嗎?39歲當總統,高中時就敢愛老師,比妻子小了25歲,這還不夠網紅的資格嗎?再說法國黃馬甲鬧了一年,逮捕了一萬多人,這也震驚世界了,馬克龍根本不需要靠懟美國出名。

  • 5 # 超然視野

    法國總統馬克龍是曾經多次指責美國,但這種敢於指責美國的行為,在法國的歷屆總統中並不罕見,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存在反不反美,法國只是一直覺得和美國是國格平等的國家,為什麼不能對美國的一些有可能影響法國利益的行為做出指責呢?所謂的網紅法國在法國的內心中從來都不用爭,因為法華人覺得法國就是網紅。

    二戰以後,國際軍火市場上有三個比較健全的國家,其一,是美國,美國的軍工體系最為完整,而且大部分西歐國家的裝備體系,都是在美國標準升級到北約標準後發展出來的。例如:鼎鼎大名的瑞典鷹師戰鬥力,其實核心部件發動機就是美國提供的。其二,是蘇聯,蘇聯的軍工體系也是在二戰後發展起來的,鼎鼎大名的AK系列突擊步槍、米格/蘇系列戰鬥機等等。其三是法國,從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造船工業,全部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法華人手中,但其常規武器體系卻又能融入北約體系。

    這就是法國,二戰以後不再絕對相信盟友的法國,高傲的高盧雄雞法國,與美國維持盟友關係的同時,又一個平等身份的關係與美國發展關係,法國總統敢於向指責美國的各種只基於美國利益。法國是西方國家中唯一的敢於在一些國際事務上與美國唱反調的國家。甚至法國在冷戰時期還有一段時間退出北約的經歷。

    但法國與美國的這種關係,並不能認定法國或者法國總統就反美,法國在一些國際事務上還是比較支援美國的,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法國與美國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僅此而已!

  • 6 # 廣雅君觀世界

    馬克龍是法國總統,而法國現在是歐盟的核心國家,馬克龍在國際問題上曾經多次指責美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的執政理念與美國確實存在分歧。與其它國家不同的是,馬克龍敢於站在捍衛法國利益、歐盟利益的立場上指責美國,表明法國、歐盟已經不願意繼續充當美國的小跟班,而是要獨立發出自己的聲音,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霸權形成了挑戰。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是較早建立起中央集權體制的國家,而且法國還曾經是歐洲大陸的霸主。自從人類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後,法國一度發展成為了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資本主義強國,而且和英國一樣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包括中國的鄰國越南、寮國都曾經被法國殖民統治過。由於法國曾經長期是事實上的世界強國,因此不少法華人在潛意識裡認為法國理所當然還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法蘭西民族仍然是一個優秀民族,法國在感情上不能接受別的什麼國家騎在法國頭上耀武揚威,法華人的這種心態對法國外交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曾經被納粹德國打敗,雖然後來還是成功雪恥,但戰爭的破壞使得法國的綜合實力大大下降,國際威望也已大不如前,甚至有一段時間法國還需要依靠美國的援助才能生存,因此法國無奈只能在國際上充當美國的小跟班。但法華人潛意識裡的大國情結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們並不是凡是都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涉及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時法國還是有勇氣與美國唱對臺戲的。例如戴高樂執政時期因為對美國不滿,法國一怒之下於1966年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1964年1月法國還勇敢地與新中國建交,這些都是逆美國之意而做出的重大舉動。戴高樂雖然逝世了,但他的精神遺產還是對後來的法國政客們產生了很大影響,包括對馬克龍也是如此。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法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與美國的分歧越來越多。為了捍衛法國的利益和提高法國的國際威望,法國時常在一些問題上抨擊美國,其中馬克龍表現極為搶眼,看來馬克龍確實很好地繼承了戴高樂桀驁不馴、特立獨行、勇於鬥爭的精神遺產。同時,馬克龍叫板美國的行為還很好地滿足了不少法華人“使法國重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的心理需要,這對於馬克龍爭取較高的國內支援率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馬克龍指責美國一不是為了反美,二不是為了成為爭當網紅,而是為了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而有意為之。

  • 7 # 李建秋的世界

    現在歐洲情況是這樣的。

    歐洲一般來說有三個強國:英國,德國和法國。

    英國要退歐,不用想了,所以歐盟以後指望不到英國。

    那麼就剩下兩個國家:德國和法國。

    先說德國

    現在德國政壇內亂,執政黨叫基民盟,現任的黨首叫卡倫鮑爾,默克爾已經交權了。

    默克爾身體不好,聽個國歌渾身顫抖,現在訪問一律都是坐著的

    問題來了,默克爾身體都這樣了,那德國怎麼辦?默克爾以後,可就全指望著基民盟的黨首卡倫鮑爾。

    德國的政壇是這樣的:它是一個“執政聯盟”,基民盟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這點和美國不一樣的,美國從實際上說就兩個黨,要麼民主黨,要麼共和黨,德國不是,德國有一堆的黨。

    德國除了基民盟以外,還有社民黨,綠黨,左翼黨,德國選擇黨,等等一大堆的黨,而且這些黨普遍支援率還不低。

    所以基民盟拿不到絕對多數,它現在選擇的是和社民黨聯合執政的。

    所以現在德國國防部長就是卡倫鮑爾,而外交部長是社民黨的馬斯。

    這種執政聯盟有什麼缺點?

    答案:兩黨翻臉。

    不幸的是,前段時間卡倫鮑爾說要在敘利亞建立安全區,然後社民黨就開始冷嘲熱諷,說這個事情壓根沒在執政聯盟商量過,怎麼就單方面公佈了?

    然後你就看到了奇景:德國的國防部長宣佈一個政策,然後德國的外交部長表示不支援。

    所以問題來了:德國到底幾個政府啊?

    這背後就說明基民盟和社民黨的關係越來越差了,而就在下個月,社民黨就要為是不是要和基民盟繼續結盟來投票。

    而卡倫鮑爾作為基民盟的黨首,其必然要參加下屆德國總理的競選,而更加不幸的是,作為黨首,她的支援率居然只有18%,倒數第二。

    基民盟剛剛開了會,給她判了緩刑-----如果明年夏天之前,支援率再上不來,對不起,給我換人。

    作為執政黨的基民盟,黨內大亂,外面還有綠黨,左翼黨以及德國選擇黨的虎視,基民盟是極有可能丟掉執政地位。

    德國已經不能指望了。

    在英國脫歐,德國內亂的情況下,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有責任,有義務站出來,團結歐盟,這回如果馬克龍再不站出來,那指望誰?

    指望義大利?還是指望西班牙?這兩位可都是歐豬四國啊。

  • 8 # 垂垂智庫

    馬克龍多次指責美國,並不是為了吸引世界人民的關注,想要像某個金髮同志那樣做網紅,也不是故意和美國對著幹,要走上一條反美的大道。馬克龍的言論只是一種正常的雙邊競爭舉動,是美法之間的默契。

    法國雖然實力不是特別強,不是多極化世界中的任何一極,也沒有像美國或者俄羅斯那樣,以挑起大梁的主要身份介入地區局勢,更沒有值得稱道的全球性計劃(寄託於歐盟的規劃除外)。但身為歐洲大陸的兩位領導者之一,身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法國還是有野心有想法的,也有施行一些法國計劃的法國行動力。

    正是基於無法妥協的法國野心和想法,法國和美國之間才會有爭執性的競爭,法國總統馬克龍才會指責美國。

    @ 指責美國是法美正常競爭的表現

    法國和美國之間存在無法妥協的利益競爭,誰贏了就是誰的:

    一小部分人固執地認為,美國和法國的意識形態相同,所以美國和法國之間就不應該有任何衝突,也不會有任何爭執,兩個國家應該是什麼都可以談也談得來。

    事實上,用意識形態來衡量雙邊關係的做法,只是美國精心設計的謊言,甚至是騙局。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從來不以雙方的意識形態為真正核心,而是以屈從與不屈從為核心。選擇屈從的國家就是美國的好朋友,例如依舊實行封建君主制度,但是非常聽美國話的沙烏地阿拉伯;選擇不屈從或者半屈從的國家就是美國的敵人或者競爭對手,俄羅斯的意識形態至少比沙烏地阿拉伯更接近美國,但俄羅斯一點都不屈從啊,美俄關係依舊是最為對立的雙邊關係。

    法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半屈從國家。長久歷史以及殘酷現實的影響下,法國在很多領域屈從於美國,但它在另一些領域依舊有著自己的想法,它試圖擺脫美國的專制管理,試圖闖出法國新天地(例如美國近期要求退出的巴黎氣候協議)。在國際環境的牽扯下,美國沒有精力針對法國,於是雙方便達成了一種雙邊關係新模式,也就是正常雙邊競爭模式。雙方正常競爭,用輸贏決定一切。

    法國可以指責美國,法國在某些領域也可以落井下石,只要法國在關鍵領域不動搖(例如軍事領域和基本立場問題),美國和法國就還是比較要好的朋友。

    當然,如果世界上沒有俄羅斯和東方國家,美國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法國,第二個才是伊朗那樣的反美中等強國。

    @ 法德其實也是美國的眼中釘

    基於競爭默契,身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沒有顧及之後,自然會全力為法國謀取利益,在各種場合打擊一下競爭對手美國。

    指責美國幾句,實在是再合理不過了。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馬克龍不是反美也不是網紅,他只是想佔美國的小便宜。

    或者再反問幾句,美國政府也經常指責法國或者德國,難道美國政府反法反德?

    不能這麼說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短枝紅富士蘋果樹怎麼預防落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