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屬於我的符號

    一個是替他爸分憂,一個是能力的展現,當時的大環境下,康熙連年征戰,國庫已經搬空了,越是在這種舉步維艱的情況下,越是能讓人記住你,儘管你做的不好或者不完美。但是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完美解決了,會收買一大批人心的,被實力折服,以後會大有作為!

  • 2 # 喵星人影視劇集

    這場災難又是對康熙皇帝的這些皇子們的一次考驗,很明顯如果這次差辦成了,就又是大功一件。在康熙皇帝詢問匆忙趕來的胤礽時,胤礽吞吞吐吐沒有想法,一句“皇阿瑪自有聖斷”就把球踢給了康熙。這個如果是我的話,也會著急上火。就好比我自己有個大公司,結果自己的接班人遇到問題,居然不知道怎麼辦?那我肯定回想一想,是不是要考慮換人,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事,這關乎到成千上萬的家庭幸福。

    當問及老八的時候,老八很明顯也是在打馬虎眼。上來就是撥款、調糧的,如果真的有錢,還用召集百官來商議?一個聖旨就辦了。其實老八也知道國家沒錢,只是江南水災以揚州最為嚴重,國家沒錢只能從地方籌錢,那裡是自己的小金庫,自己去了就相當於自己掏錢辦事,當然不願意去接下這份差事。而胤禛卻不一樣,因為自己的策略不一樣,自己就是要給康熙一個能辦事的皇子形象,鐵面無私,不搞黨派之爭。

    就拿江南賑災這件事來說,胤禛冒著大雨,先去戶部清查庫銀跟受災鄰近省份的糧食儲存情況。因為這個是很明擺著的事,賑災就是錢糧,所以關鍵就是國家有沒有錢糧。有錢糧自然好辦,沒有錢糧那就要犯愁了。所以說,胤禛自己先心裡有底,也讓康熙看到這個兒子是用心在辦事的。所以,胤禛就做好了自己去籌錢賑災的準備,主動請纓。

  • 3 # 滄海一粟7528

    從胤禛主動申請解決黃河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已經下定決定脫離太子,謀求奪嫡了。可是他非嫡非長,又沒有老八那種結交群臣的能力,又不做幾件大事,他拿什麼入得康熙和群臣的法眼。

    《雍正王朝》的開篇就是黃河發大水,老八分管的戶部卻拿不出錢來賑災。在朝堂上老八還振振有詞,康熙都聽不下去了,直接打斷了他。後來老四站出來,主動請纓到江南籌款賑災。

    老四這麼做既替康熙、太子分了憂,又打了老八的臉。因為他已經看出在老八等人的步步緊逼下太子已經很難保全了,一旦老八登基他作為太子鐵桿將難以在朝堂立足。所以借黃河賑災一事他開始了他的奪嫡之路。

    結果也很讓他滿意,不但因功進封郡王,而且進一步把老十三拉到了自己的陣營,考驗了年羹堯,收攬了田文鏡、李衛等人。基本建立了自己奪嫡的核心班底。

    由於八爺等人的掣肘,解決黃河賑災這件事很難,但縱觀康熙年間奪嫡之爭又有哪一件事是簡單的。總之,主動申請黃河賑災這件事,完全可以看出胤禛的老謀深算。

  • 4 # 第久視界

    《雍正王朝》電視劇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全集44集,1999年上映,由胡玫執導拍攝,主演: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敏。

    黃河賑災之事出自第一集: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康熙接到快報後,急招諸王大臣議事。

    老四主動申請前往江南解決賑災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機會,然後利用這個機會,來一鳴驚人,以獲得父親康熙的賞識。

    當時的局勢,太子胤礽是儲君,名分已定,但與太子不對勁的老八卻深受康熙的重用,掌管戶部,還被百官稱之為賢王,老皇帝康熙這麼做,不得不說肯定是有著讓太子和老八互相牽制,來形成平衡局勢的想法。

    而老四則屬於是被冷落的皇子,不被康熙所看重,倒是有些默默無聞,老四自然不甘心就這樣下去,於是一直在等待時機。

    雖然黃河發大水是個機會,但以老四當時的地位,並沒有插手的機會,於是老四開始了創造機會,捅出老八掌管的戶部巨大問題,然後主動提出解決方法,自己卻又不好主動請纓要下江南賑災解決這個問題,避免大家認為他野心太大。老四隻好表現出一副憂國憂民,並且願意替康熙替太子分憂的大義凜然樣子,太子自然受不了,認為老四這個人還是比較憂國憂民的,而不是野心太大,所以答應了老四的要求,到了康熙那裡,為老四拿下了下江南賑災的差事。

    而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八等人的攻擊目標一直是太子,老四則趁機慢慢發展自己,等到太子二廢以後,回過神來的老八想要對付成了氣候的老四,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最後老四更是逆襲成為皇帝。由此可見老四這個人其實也挺腹黑的,創造機會不說,還打壓了老八,穩住了太子,使自己可以慢慢發展,也難怪最後會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 5 # 河南天昊體育

    作為王子,作為國家重臣,應該去做,並且盡職盡責的去做,為了國家和人民,千秋萬代做官者,身在其位,一定要謀好其職,流芳百世,為家人光宗耀祖,為國家盡職盡責。

  • 6 # 雍親王府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黃河氾濫,兩岸良田盡毀。

    與狂怒不止的黃河水同樣波濤洶湧的,是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爭奪。

    原本是應將國家和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的廷議,卻成為了各方勢力相互攻伐、相互傾軋的“戰場”,特別是究竟由誰前往江南籌款賑災,已然成為了焦點所在。

    最終,雍正主動請纓,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會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署理此項差事。在這期間,雍正除了展現了其非常高明的政治頭腦外,更是體現了其極為卓越的“彙報藝術”,進而在康熙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雍正清查戶部,可謂是給了八阿哥胤禩以沉重一擊。

    黃河遭遇百年不遇的災患,康熙在問詢太子胤礽解決方案的時候,胤礽則是完全的不知所云。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八阿哥胤禩則是對此“侃侃而談”:

    “一條黃河,千古氾濫,歷朝歷代,哪一次百姓不是遭受黃患之苦,自從皇阿瑪登基以來,殫精竭慮,傾力治何,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覽古冊,古來治理黃河者,不但未有皇阿瑪之功,亦未有皇阿瑪之誠,所以,此次黃河發大水不因人事,純屬天災,皇阿瑪懷憂民之心則可,抱自疚之意則不必。”

    胤禩之所以如此回答,除了是借題發揮,拍一拍康熙的馬屁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引導康熙認為,黃河遭災,實際上損失並不大, 進而不必著急賑濟,反倒是應該靜觀其變。

    而八阿哥胤禩也正是要用這樣“混淆視聽”的方式,來掩蓋國庫空虛的事實。

    至於此時的國庫為什麼會空虛,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康熙朝的前中期,整個國家一直揹負著沉重的“戰爭包袱”。

    康熙剛剛繼位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反清勢力風起雲湧。剛剛將各地的動亂肅清,康熙也完成“擒鰲拜”以實現親政,“三藩之亂”隨之爆發。平定了叛亂,緊跟著康熙又武力收復了臺灣,並且在東北地區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而此時,蒙古準噶爾部崛起,對大清王朝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於是康熙又連續三次“親征噶爾丹”,穩定了北部局面。

    就這樣,經歷了前後長達幾十年的戰火洗禮,讓國家始終處於“透支”狀態,國庫一直沒有攢下錢來,況且此時還要應對西北、西南持續不斷的動盪,國庫緊張,已是康熙朝時期的常態。

    另一方面,就是國庫的銀兩為官員們所挪借。

    借取國庫存銀的官員,可分為三種情況:其一,清朝時期官員俸祿並不高,有些時候真的是不靠借取難以維繼基本的生活,如隆科多就是如此;其二,就是有些官員,借用國庫存銀,為己所用,進而以此獲利,如後來為康熙發現並處置的鄧元方等三人;其三,就是朝廷挪借成風,為了順應朝堂上的“潮流”,不被人說是“故作清高”,而主動借取銀兩,算是向官場不正之風獻上了“投名狀”,如陳文勝等人。

    然而,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挪借國庫銀兩,如果不是當時主管戶部的皇子,即八阿哥胤禩的首肯和默許,很難實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庫虧空如此,胤禩可以說是難辭其咎。

    而胤禩之所以如此,還是為了所謂的“人心”。

    生活困難的官員,因為國庫的銀兩,緩解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必然對於八阿哥胤禩是感恩戴德;利用國庫銀兩牟利的官員,則將胤禩看作是自己的“財神爺”和後臺支柱加以推崇;至於想著隨波逐流的,也會因為胤禩給予他們的方便,而使之最終目的的達成而對胤禩產生好感。

    於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不管從哪方面的人來講,胤禩都將獲得朝堂上的輿論支援,這也是八阿哥胤禩所最想看到的。

    由此可見,雍正向康熙揭露了戶部的現狀,不僅給了八阿哥胤禩等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更是將其自以為是的“假仁假義”呈現在康熙面前。特別是胤禩在用國家的資源,賭上的是朝廷的安危去邀買人心,這一點必然是為康熙所厭惡的。

    雍正透過太子胤礽舉薦南下,可謂是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實際上,當雍正當眾揭露出國庫空虛的現狀的時候,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就應該由他來親自接下。

    一來,此時的雍正必然要對自己的清查戶部的行為負責。

    戶部的“馬蜂窩”是雍正自己捅的,並且,先在直隸購糧應急,再派欽差大臣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方案也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對此持有的是置之不理的態度,難免背上“紙上談兵”的罵名。

    更為重要的是,僅僅在對八阿哥胤禩等人進行完攻擊後,自己這面卻沒有任何的舉動,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的表現,必然也會招致康熙的厭惡。

    所以,雍正必然要接下這份差事,好讓自己此前的一系列言行能夠自圓其說。

    二來,雍正這也是在主動迎合康熙。

    “皇阿瑪曾對兒臣說過叫兒臣平時多多留心國事,軍政民務凡有重要建議,要隨時向皇阿瑪和太子奏陳。”

    雍正在朝堂上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康熙對於皇子們署理政務的態度,那就是要積極參與其中,要多多的獻言獻策,用康熙的話來說,就是皇子們都應該有“主人翁意識”,畢竟“宗室與國同體”。

    所以,雍正也是在用自己積極的朝堂表現以及主動承擔責任的勇氣,來博取康熙對其的好感。

    三來,此舉也是為了“深入虎穴”,對於“八爺黨集團”進行一次摸排。

    江南地區,一直以來就是“八爺黨”特別是九阿哥胤禟“小金庫”的所在地,這裡上至官員,下至地方富戶豪強,都與“八爺黨”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所以,雍正也可利用此舉,摸清“八爺黨”的真實實力與地方支援勢力,算是一次“知己知彼”的機會。

    然而,雍正明知道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方式應該由他去接,可他卻沒有自己提出,而是走由太子胤礽的舉薦這條路,可謂是非常的巧妙。

    首先,這是做給康熙看的。

    此時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毫無疑問是太子胤礽。而此時康熙最不想看到,也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什麼?那就是眾位皇子覬覦太子之位,進而對胤礽進行打壓和攻伐。

    而雍正這樣的行為無疑就是一種“示弱”,一方面,這是在極力的肯定並且維護太子胤礽的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向康熙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雍正是太子胤礽的人,是支援並且幫助胤礽的。

    於是,在面對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人對儲君之位不斷不發起衝擊,並且胤礽已然是有些招架不住的時候,雍正如此的表現必然會讓康熙欣慰,更為重要的是出於勢力平衡的角度來說,他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以及康熙的青睞。

    其次,這是做給太子胤礽看的。

    在此之前,太子胤礽因為雍正前往戶部清查,對其略有微詞,而雍正透過此舉,重新將太子抬上高位,算是讓胤礽放下了戒備之心。並且,雍正透過此舉表明的是他自己對於胤礽本人的重視,不僅可以讓胤礽對其更加的信任,與此同時,也讓胤礽有了可以透過“薦人得當”獲取康熙褒獎的機會,胤礽必然也是滿心歡喜。

    於是,透過胤礽的舉薦,雍正得到了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機會,並且事成之後,被成功加封為雍郡王,更贏得了康熙的認可,算是收穫頗豐。

    在整個過程中,雍正的“彙報藝術”,可謂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縱觀雍正清查戶部,到獲封欽差大臣,雍正的三次“彙報”,不僅展示其卓越的政治思維,更是讓其獲的絕對的主動權。

    朝堂上,當得知雍正前往戶部清查國庫存銀時,十阿哥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皇阿瑪,戶部是八哥奉旨該管,四哥這樣做是越俎代庖。”

    而雍正給出的回答是:

    “戶部是八弟該管,但是皇阿瑪曾對兒臣說過叫兒臣平時多多留心國事,軍政民務凡有重要建議,要隨時向皇阿瑪和太子奏陳。”

    短短的一句話,雍正卻傳遞出了三個重要資訊:

    其一,戶部是八阿哥胤禩主管,雍正去查結果遭到了十阿哥的質疑,這是明顯的“拉山頭”和“自我保護主義”。

    其二,雍正前往徹查,是遵照康熙的指示精神辦事,為的是國家,而沒有私怨。

    其三,雍正特別強調要向康熙彙報的同時,還要向太子胤礽彙報,這是在肯定了太子胤礽地位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為太子胤礽的“不知情”進行開脫。

    而更重要的就是這個第三點,在康熙面前肯定太子的地位,表明自己對於胤礽的支援,這無疑會讓康熙非常的欣慰,可謂是說到了康熙的心坎。有了這樣的鋪墊,此後的一切也就會變得水到渠成。

    而在太子胤礽的府上,胤礽正在發洩自己對於康熙以及朝堂上的反對勢力不滿。

    “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見了皇阿瑪就像老鼠見了貓,老八他們幾個還時不時給我下藥兒,還有人揹著我向皇阿瑪邀功,我這太子窩囊哪!”

    而雍正的回答則是:

    “太子爺,我到戶部清查賬底,本為了給您提個醒,沒想遇到那當口兒,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決不是為了邀功!”

    這樣做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為了讓太子胤礽打消對於雍正本人的懷疑,畢竟胤礽如此的口風已經表明了自己的不滿,雍正也充分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在下朝之後馬上登門進行解釋,並且時刻從太子胤礽的角度出發,這是用低姿態來消除二人之間的誤會,避免自己“好心辦了壞事”。

    緊跟著,雍正主動向太子胤礽詢問自己該不該前往江南籌款賑災。

    “二哥,您說,這差事我不去還有誰願意去?”

    之後,更是非常激動的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太子,千里澤國,百萬災民,可直接關係到咱大清的江山社稷呀!身為皇子,臣願為皇阿瑪分憂,為太子分勞。苟利社稷,個人的榮辱得失臣弟在所不惜。”

    而這樣的處事方式,更加展現了雍正清晰的思路。

    第一,雍正沒有越級彙報,這是對其當前直屬上級,即太子胤礽的最大尊重;

    第二,雍正全部是以大處著手,絲毫沒有強調自己的利益得失;

    第三,依舊是以對待儲君的方式對待太子,時刻強調太子胤礽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說,這樣的解釋,這樣的方式,既讓康熙滿意,也讓胤礽滿意,算是收穫到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而相比較於雍正,八阿哥胤禩等人的處事方式只能用“愚蠢”來形容。

    雍正剛一說出前往戶部徹查,十阿哥就予以了質疑和抵制,再加上後來戶部問題的暴露,明顯是有“欲蓋彌彰”之意。而在此後,胤禩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人氣”,絲毫沒有想到“將功折罪”,並且更是用辭職的方式來逃避“追比戶部欠款”,更加令康熙對其感到失望和厭惡。

    由此可見,但從“彙報能力”的這個角度來說,胤禩與雍正之間可謂是有著“天壤之別”。

    雍正正是透過他清晰的思路和卓越的“彙報藝術”,以“示弱”的方式表明態度,進而獲得康熙的賞識與支援,獲得太子胤礽的信任,同時再用鮮明的形象對比對八阿哥胤禩等人進行打擊,最終使得其獲得更為穩定的朝堂地位,足可見其的能力與謀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軸心時代」到現在,東西方文明的差距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