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在中國古代,皇帝很少有睡懶覺的。

    明朝的皇上早晨五點起床,清朝是四點。不管上不上朝每天城外的雞還沒叫,太監就已經站在窗根下跟復讀機似的開始嚷:“黎明即起,萬機待理。”

    貴為天子的皇上縱然有千萬個不情願也不敢發火,打不得罵不得。因為那是祖訓,是規矩。

    ▲郎世寧《雍正讀書圖》圖片源於網路

    如果想單獨讓某個大臣過來加班那叫“叫起兒”,集體加班就叫“叫大起兒”。在華人看來“起”與“不起”不僅僅是個時間概念,其中還夾雜著法統與品行的良莠。

    你是否敬祖,你是否勤勉,這個很重要。

    然而他們不清楚的是,天亮與不亮雞和太監都說了不算,他們不叫天一樣會亮。關鍵是天亮的時候,誰第一個醒來。

    而一個民族的覺醒往往可以點亮一個偉大的時代。

    01

    有圖有真相,好戲沒趕上

    1598年初秋的一天,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禮部尚書王忠銘的陪同下從南京來到北京為萬曆皇帝恭賀壽誕。

    在他隨行攜帶的所有賀禮中,一張由他親自繪製的《山海輿地全圖》顯得尤為扎眼。

    ▲《山海輿地全圖》,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圖片源於網路

    這是華人首次接觸到了近代地理學知識,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比魏源的《海國圖志》早了整整240年。

    然而當時的萬曆皇帝著實的目光短淺,一把抓過了洋眼鏡給自己戴上,並且只對懷錶、自鳴鐘、八音盒,那些奇技淫巧的“洋玩意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怎麼也想不到僅僅一百年前,另一個義大利航海大咖哥倫布憑藉著他的前輩,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的大忽悠在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後寫下了一本名叫《馬可·波羅遊記》的旅遊指南,磕磕絆絆的四次橫渡大西洋,最終發現了一片名叫美洲的新大陸。

    ▲哥倫布登陸美洲 圖片源於網路

    史學界有一個共識,公元1500年後才真正誕生了世界史。

    新航線的開闢,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讓世界變成了一馬平川,它的貢獻不亞於今天的網際網路。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親眼目睹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她當然也知道三年後英國公使馬戈爾尼代表英王喬治三世第一次訪華見到了乾隆皇上;七年後,美利堅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躺在病床上放血的時候,他一定也清楚僅僅10個月前那個叫愛新覺羅·弘曆的東方皇帝已經先他一步去見上帝了。

    這是一個大國紛爭,競相崛起的時代,遺憾的是我們卻錯過了,連個追趕者的角色都沒撈到。

    02

    老大不好當

    公元7世紀,強大的李唐王朝興起,輻射廣度撐起了整個東亞;然而雄才偉略的李世民怎麼能知道此時的西亞老大阿拉伯帝國已經攻佔了聖城耶路撒冷?

    在聖殿山上建起了清真寺的同時劍指地中海南岸的北非三國;當然,一手古蘭經一手圓月彎刀的哈里發們更沒有想到,遠在西歐的法蘭克王朝正在奠定今天德、法、意的最早雛形。

    這是一個群雄但不逐鹿的年代,而有意思的是這一次中國並沒有錯過,甚至還一度成為了主角。

    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個——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

    ▲《長安十二時辰》中長安東市 圖片源於網路

    什麼叫文化中心?簡單的說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創造者都集中在那裡,並且把文化成果在那裡釋出,得瑟一下。

    由於絲綢之路以及和日本的交往,唐帝國當之無愧成為了當時世界文化一個不可動搖的中心,這一點全世界都公認。

    但19世紀的巴黎、現在的紐約與公元7世紀的長安相比明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缺少詩意。

    夜間的長安城在“宵禁”後,108個坊門關了,人們只能在坊間裡活動。

    唐代大尚胡風,坊間裡多是漂亮的胡姬開設的酒吧。

    在唐代喝酒很有意思,你要是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會在開宴前攜妻帶子為你跳一段“胡旋舞”來助興。

    ▲《妖貓傳》中的胡旋舞 圖片源於網路

    你若是約上三五好友來到坊間酒吧,漂亮的胡姬會與你一起行酒令。不要以為像今天的夜總會似的,你捨得砸錢就能及時行樂。

    檔次高的胡姬大都才藝雙絕,行酒令必須有板有眼,與古籍對仗。要麼《詩經》、要麼《楚辭》,唐代盛行的詩歌體《竹枝詞》大都是從酒桌上流傳開來的。

    所以說生活在唐代要是沒點文化,連頓像樣的飯局你都參加不了。唐代的我們宏大、精細、包容且充滿了詩意。

    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了上千年的世界老大,到頭來卻很難融入其中?眼看著西方後起之秀一步步接管了全世界,當日威風淪為昨日黃花。

    有人說世界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發展史,顯然資本主義萌芽的曙光率先照亮了歐洲。

    接踵而來的十九世紀,對華人來說是昏暗沉重的一百年,而對於他們卻是精彩絕倫的一百年。

    03

    軸心時代,一起嗨!

    從唐代再倒推一千年,公元前5世紀,中國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類最聰明的人扎堆誕生了

    ▲孔子像 圖片源於網路

    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死後10年,蘇格拉底誕生;古希臘最聰明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只差了7歲……

    大家前後跨入了文明的門檻,智慧大爆發,人類一起成熟了。德國的法蘭克部學派稱這個時間段為“軸心時代”

    ▲克里特島上遺蹟 圖片源於網路

    古希臘文明源於克里特島,是典型的海島文明。

    它可以看作是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海洋上的一次交匯,被英勇的邁錫尼人取代之後更是為它注入了強大的商業基因,以至沿地中海輻射到了整個歐洲。

    因此,歐洲文明從本質上講是起源於一種商業文明,這和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對物質有著極大的渴求,同時富於探索和冒險精神

    當古希臘先賢面對愛琴海仰望星空探索人與自然奧秘的同時,中國的大儒們正盤腿坐在黃河岸邊大侃特侃君臣父子,天地人倫。

    ▲《喬達摩·悉達多成道·釋迦牟尼佛說法圖》圖片源於網路

    我們的近鄰印度也沒閒著,尼泊爾王子出身的喬達摩悉達多正在菩提樹下思考著如何不入沉淪,不墮地獄。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兩千五百年前人們似乎遵循著某種宿命:大家分工不同,各幹各的,為全人類服務。

    希臘的先賢們似乎更貪圖享樂,主要是考慮人與物的關係。

    所以影響人類進步的兩次工業革命都在歐洲完成;印度是個多災多難,長期被割裂的民族,文化斷層極其嚴重,因此印度的哲人們更注重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主要考慮人與魂的關係。

    不要以為他們迷信,這恰恰是中國哲學所缺乏的,所以玄奘法師要去印度取經;而中國的大儒們則顯得最為經濟實用,不太去考慮物,也不太考慮鬼神。

    民間信仰到處有鬼神,但諸子百家,這兩頭都不沾,他們只思考人與人的關係。他們知道萬事都是人來做,掌握了人心,你就要啥有啥了。

    04

    低頭幹活,抬頭仰望

    然而這近乎合理而又精巧的使命分工並沒有就此結束,人類除了以吃穿用度悅人,揣度人心處事,尋求關懷憐己之外,還需要一種精神上的信靠以求得生命中的盼望。

    而這種盼望被一個民族延續了四千年從未動搖,在人類文明的程序中它同樣不可或缺且濃墨重彩。

    它就是被譽為上帝的第一選民猶太人所建立的國——以色列。

    很少有人想到軸心時代的以色列在幹什麼?

    ▲《先知耶利米》米開朗基羅作品 圖片源於網路

    當孔子帶著子路周遊列國,釋迦摩尼在恆河邊開壇說法,柏拉圖教授在小亞細亞為自己籌建學院的時候,以色列的大先知耶利米正在耶路撒冷城外向上帝哀哭祈禱,他們試圖恢復人與神的關係。

    大先知耶利米預言所羅門的第一聖殿即將被摧毀,所有猶太人都將被虜成囚,耶利米死後二十年,耶路撒冷被古巴比倫攻佔,所羅門聖殿被毀,二十萬猶太人被俘虜,這就是聖經中記載的“巴比倫之囚”。

    ▲《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 弗朗切斯科·保羅·海耶茲作品 圖片源於網路

    此後大小先知不斷湧現,以西結、但以理、何西阿……他們的預言逐一應驗。

    當古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滅掉古巴比倫後,猶太人得到了短暫的喘息回到了耶路撒冷,在聖殿山上重建了第二聖殿。隨後的幾百年並不太平,以色列先後被馬其頓、希臘、波斯攻佔。

    直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毀滅,猶太人從此散佈於世界各個角落。

    其中一支在東漢年間逃到了河南洛陽,如今早已被我強大的中華文明同化了,家常菜豬肉炒蒜苗估計是少不了了。

    羅馬帝國毀滅後,以色列相繼在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之間幾經易手,直到公元638年更加豪橫的阿拉伯帝國冒了出來,將二者一勺燴了。

    ▲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 圖片源於網路

    從此聖殿山上蓋起了清真寺,就連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獻祭的基石也成了鎮寺之寶留存至今。

    隨後的塞爾柱突厥、歐洲十字軍東征、奧斯曼土耳其,甚至是草原的蒙古大軍,眾路豪強相繼登場,捉對廝殺。

    以色列——這個上帝的應許之地,《聖經》中記載的“留著奶與蜜的地方”早已是血淚橫流,滿目瘡痍的屹立了千年之久。

    1948年5月14日,當人們還沉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以及面對碎磚礫瓦的悲傷與絕望的時候,以色列,這個上帝的應許之地,宣佈復國。

    ▲哈伊姆·魏茨曼(1874年11月27日-1952年11月9日) 圖片源於網路

    當開國總統哈伊姆·魏茨曼走進聯合國大廈面對阿拉伯國家的仇視與質問的時候,他高高舉起了《聖經》:“這就是以色列與上帝所立的契約!

    一個國家被滅兩千年後涅磐重生;一個民族在歷盡苦難即將消亡的時刻依舊剛強壯膽,重振雄心。

    2500年前,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代,大師輩出,思潮澎湃。

    很欣喜中國沒有缺席,並且帶來了散發著熠熠光輝且燦爛不朽的偉大文明。然而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看出我們自身文化當中的某些缺憾。

    坦白的說,我們是一個過於“務實”的民族,誠然歐洲的克里特文明則顯得更加直接與粗獷,甚至有些強盜的味道。

    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頒佈了“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國教。1200年後的宗教改革結束了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從此步入正軌。

    工業革命之後中國成為了勤勞且艱辛的追趕者,直到今天。

    結語

    我們曾經有過包容,廣博,精細,儒雅;我們也見證了歷史中的興衰與勝敗。

    如果當年鴉片戰爭打進中國的是奧斯曼土耳其,那今天的小亞細亞的官方語言很有可能是漢語。

    然而歷史無法假設,傲慢的英國佬不僅船堅炮利,他比你還更加文明。

    在誰給誰跪著的問題中打了半個多世紀後,“務實”的我們似乎終於開竅了,所以才有了當初的學英語、吃西餐、穿洋服、當海歸。

    然而從“師夷長技”到“人定勝天”我們依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勤勞與智慧並非我們獨有,忍辱負重不等於忍飢挨餓,很多時候臥薪嚐膽更像是一種毒藥。

    “務實”必然是好事,但低頭勞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抬頭看一看遠方,一個有遠見的民族才能做到真正的覺醒。

    (完)

  • 2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東西方文明的差距,就在於左腳和右腳。

    東方是左腳,先走一步,所以,宋朝之前,東方勝於西方。

    西方是右腳,當東方的左腳在前,無法繼續前進而停下的時候,西方的右腳就開始前進,從落後到持平,再到超越東方。

    那麼,左腳的本質是什麼呢?右腳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左腳的本質就是“陰陽”,右腳的本質就是“科學”。

    “陰陽”和“科學”是兩種文明,是兩種思維方式。

    “陰陽”是比較性地看世界;“科學”是分析性地看世界。

    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就導致世界觀不同。

    東方的世界觀是形而上的,是萬物一象;西方的世界觀是形而下的,是萬物永珍。

    世界觀不同,導致價值觀不同。

    東方的價值觀是整體和諧,西方的價值觀是個性自由。

    這就導致東方歷史,到北宋時代,就開始原地踏步,等著西方追上來。

    而西方歷史,幾乎在同時,就開始發力追趕東方。

    為什麼是在北宋時代呢?

    因為,北宋時代,以農業生產為依託,而發展起來的工商業生產,開始逆襲農業生產,成為社會生產的價值高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方文明的價值觀,就成為了歷史的阻礙,使得社會難以轉型,也就難以大踏步地前進。

    王安石的變法,雖然沒有成功,卻也宣告了中國的工商業主們,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工商業主們那樣的特權。

    在西方,羊可以吃人。

    但是,在東方,是隻能人吃羊,而羊不可能吃人。

    宋朝因為工商業主階級與農民地主階級的矛盾,而先亡北宋,再亡南宋。

    所以,到明朝,重農抑商,就是理所當然。

    而這樣一來,歷史,就繼續原地踏步。

    滿清入關,只能證明,明朝,沒有找到兩宋滅亡的根本原因。

    作為漢族政權的明朝,尚且不能明白兩宋滅亡的原因,則文化上更為落後的滿清政府,就更不可能總結出宋明兩朝失敗的教訓。

    這就是東西方歷史,發生逆轉的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在西方得到西方文化的加持;在東方,卻是得到東方文化的阻截。

    這不是差距,而是左、右腳而已。

  • 3 # Rose222680306

    在語言和文字!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導致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字母文字依賴線性的邏輯,注重個體和規則,缺失或改變一個字母單詞就變了。象形文字可以望文生義,可以殘缺部分不影響猜測整體。所以,西方人關注個體,善於分解剖析。而我們善於歸納總結,樂於尋找關係。西方人從細節理解整體,我們從整體尋找規律。但是,當科技發展到不能以感官直接接觸測量的尺度,我們就完全不知所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教的基本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