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山育兒

    小嬰兒由於生理構造的原因,吃完奶很容易吐奶,幾乎每個寶媽都會遇到,寶寶溢奶沒關係,就怕寶寶嗆奶。

    那麼,我們怎麼區分寶寶溢奶和嗆奶呢?

    寶寶溢奶

    由於新生寶寶的胃的容量很小,孩子快速吮吸的時候,胃一時裝不下,而且新生兒的胃是橫著的,也造成了奶液流到小腸的速度比較慢,這樣就容易造成吐奶或者嗆奶。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賁門,也就是胃和食管連線部位還沒有發育好,不能進行很好的收縮防止奶反流。另外寶媽的奶水過多,奶來的速度太快,寶Bora不及嚥下;寶寶過於飢餓或者哭鬧的時候容易把空氣吸進,這樣就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僅僅是奶液從嘴角流出,不伴有嗆咳呼吸的改變。

    寶寶嗆奶

    嗆奶是百天內嬰兒的常見症狀,人工餵養多於母乳餵養嬰兒,好發於寒冷季節,容易形成吸入性肺炎。

    通常表現母親哺乳或奶瓶餵養後嬰兒出現頻繁劇烈的刺激性咳嗽。隨之吐出大量奶汁,嚴重嗆奶會將奶汁或奶塊嗆入氣管,阻塞呼吸道,影響氣體交換,可以造成嚴重缺氧導致窒息。

    輕症的嗆奶可能只是刺激性的咳嗽,而重症的嗆奶,可變現為嬰兒表現面色、口唇青紫,呼吸斷斷續續。心跳仍存在。若不及時搶救可在數分鐘內因窒息而死亡。

    我們怎麼樣預防嗆奶呢

    1、餵奶時機適當: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餵奶,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寶寶吃得太急容易嗆,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強迫餵奶容易發生意外。

    2、姿勢體位正確:母乳餵養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裡(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餵奶。人工餵養寶寶吃奶時更不能平躺,應取斜坡位,奶瓶底高於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3、控制速度: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用手指輕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人工餵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4、注意觀察:媽媽的乳房不可堵住寶寶鼻孔,一定要邊餵奶邊觀察寶寶的臉色表情。若寶寶的嘴角溢位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青,應立即停止餵奶。對發生過嗆咳的嬰兒、早產兒,更應嚴密觀察,或請醫生指導餵哺。

    5、排出胃內氣體:喂完奶後,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放嬰兒回床上。

  • 2 # 小詩生活記

    在給寶寶餵奶時,可以用手指夾住奶頭,這樣可以防止奶水太沖,而使寶寶嗆奶。也要定時定點的餵奶,不要在寶寶太飢餓的時候喂。

  • 3 # 欣愛麻麻

    一、寶寶嗆奶和溢奶的區別

    1、溢奶

    溢奶是指寶寶在餵飽後無外界壓力、無噴射性地從口角處突出少許乳汁,面色無改變,且無任何不適或者啼哭現象我們稱之為“溢奶”。溢奶也是寶寶在週歲前所出現的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的的胃呈水平位、噴門較鬆弛,因而易發生胃食道反流現象。

    2、嗆奶

    嗆奶是百天內嬰兒的常見症狀,人工餵養多於母乳餵養嬰兒,好發於寒冷季節。通常表現母親哺乳或奶瓶餵養後嬰兒出現頻繁劇烈的刺激性咳嗽,隨之吐出大量奶汁。

    嚴重嗆奶會將奶汁或奶塊嗆入氣管,阻塞呼吸道,影響氣體交換,造成嚴重缺氧導致窒息。此時患兒表現面色、口唇青紫,呼吸斷斷續續。心跳仍存在。若不及時搶救可在數分鐘內因窒息而死亡。

    二、如何避免寶寶嗆奶

    1、哺乳的姿勢要注意

    寶寶的嘴巴和下頜要緊貼媽媽的乳房,媽媽和寶寶緊貼在一起最好。使用正確的餵乳方式才是降低嗆奶風險的根本。

    母乳餵養時,找到一個適合媽媽和寶寶的姿勢非常重要,正確的姿勢可以幫助媽媽和寶寶更加快速地進入最佳哺乳狀態。

    2、哺乳的速度和量

    很多時候寶寶的嗆奶源自於媽媽乳汁的充足。當受到寶寶的小嘴刺激的時候,奶水噴湧而出,導致寶寶吞嚥不及而嗆奶。這種時候媽媽哺乳需要適當用手指夾住乳房來控制乳汁的速度。

    另外,寶寶吃奶的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30分鐘,不易過久。

    3、奶瓶的奶嘴要和寶寶的月齡搭配

    現在專業的母嬰店裡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不同月齡的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是不一樣的。不一樣在奶嘴孔的大小,這樣就可以調節出奶量的多少。所以一定要為寶寶準備最適合奶瓶。

    很多媽媽會有一個誤區,買個奶瓶很簡單,能用就行。但你別忘了,奶瓶可能是寶寶3歲前使用頻率最高的日常用品了。所以,你還敢不重視嗎?

    4、吃完奶後拍嗝

    每次喂完奶後要給寶寶輕輕拍嗝,聽著寶寶那一聲“嗝~~~”出來,媽媽才能完全放心呢。這是寶寶已經把吃奶時吞嚥的空氣排出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出現反覆吸嗆,就要注意是否為喉軟骨發育不良、顎裂等先天性畸形等病變,最好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一下才能放心。

  • 4 # 東就西成

    寶寶嗆奶和溢奶是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麼如何區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呢?下面我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嗆奶

    在吃奶過程中,奶汁流的太快,寶Bora不及嚥下去,或者是寶寶吐奶了以後,奶汁由食道誤入了氣管中,這樣稱之為嗆奶。

    溢奶

    正在吃奶或是剛吃完奶的寶寶,從嘴角流出少許的奶水,這就叫溢奶,有時候寶寶吃的太急太快,口中的奶來不及吞嚥,奶就會從嘴巴溢位來。

    嗆奶對於寶Bora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奶水嗆到肺裡很容易引起肺炎,嚴重者嗆到喉嚨會引起窒息,學會怎麼預防寶寶嗆奶是每個媽媽必修課,下面我來分享一些我知道的預防寶寶嗆奶小妙招。

    1餵奶姿勢正確。

    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賁門聒約肌發育還沒有完善,不能封閉來組織來防止食物倒流,所以一定要選擇好餵奶姿勢,正確的餵奶姿勢是,母乳餵養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裡,上半身呈35度左右。最好不要躺在床上餵奶,人工餵奶的寶寶吃奶時更加不能平躺,應該斜著抱餵奶,奶瓶底高於奶嘴,防止吸入空氣,這樣子的姿勢餵奶就不會形成嗆奶。

    2餵奶時機要恰當。

    不能在寶寶哭泣,或者是笑的時候餵奶,也不要等到寶寶了很餓了才喂,不然寶寶吃的太急了喂,容易嗆到奶,以前我女兒就試過,帶她去公園玩,玩得太開心忘記了餵奶時間,導致她很餓的時候才有奶喝,由於太餓了,吸得太快,咽不下去導致嗆著了,所以寶媽們一定要記得餵奶的時間。

    3控制速度

    寶媽在餵奶的時候,分泌奶水量過多時,手指輕壓於乳暈,控制奶水流出的速度不能太快,不然會容易嗆到寶寶,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的奶嘴孔不能太大,倒過來時拿奶水像水滴一樣滴下來就合適了,太快容易嗆到寶寶。

    4拍嗝

    喂完奶後把寶寶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這樣可以防止寶寶打嗝的時候,奶倒流嗆到寶寶。

    以上就是溢奶和嗆奶的區別,和怎麼預防寶寶嗆奶小妙招,寶媽們都學會了嗎?寶寶還小,以後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餵養小問題,寶媽要多多去了解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 5 # 嘟媽貝貝

    怎樣區分寶寶是嗆奶還是溢奶?該怎樣防止寶寶嗆奶呢?

    一、溢奶。

    溢奶是奶水反流的一種現象,常發生在寶寶剛吃完奶後,如果吃太飽或是吃奶後立馬將寶寶平放在床上,這樣都會導致奶汁從寶寶嘴角流出,也就是所謂的溢奶。而根據溢奶症狀又可分為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吐奶 。 1、生理性溢奶。

    生理性溢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常發生在餵奶過程中或是喂完奶後不久突然的就從寶寶嘴角流出少量奶汁,這種情況通常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長髮育,一般也不需要去特殊治療,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溢奶的情況也會逐漸消失,大概在6~8月齡時就會完全消失。 2、病理性吐奶。它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噴射狀吐奶或伴有奶塊。

    ②噴射狀吐奶且伴有黃綠色膽汁。

    當寶寶發生溢奶且伴有以上幾種症狀及表現時,就表示寶寶很有可能是病理性吐奶,這時候寶媽們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入院檢查就診,以免不利於寶寶身體健康及生長髮育。另腦膜炎也可能會引起寶寶溢奶,通常患有腦膜炎的寶寶頭顱前滷看起來有凸起,當寶寶出現劇烈噴射狀吐奶時寶媽們須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 二、嗆奶。

    在寶寶吐奶時由於氣管沒有封閉,從而就易導致奶水流入氣管而引起寶寶出現嗆奶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若寶寶發生嗆奶時呼吸道內的奶水不能被及時咳出,這樣就容易造成寶寶氣管堵塞,致使呼吸困難,繼而引起寶寶嗆奶窒息。那麼寶寶嗆奶怎麼辦呢? 1、當寶寶發生輕微嗆奶時,這時他們還可以自主呼吸並調整吞嚥,寶媽們要仔細觀察他們的呼吸狀況和面板顏色,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處理,避免引起寶寶嗆奶窒息。若寶寶是大量吐奶,則要及時把他們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嘔吐物流入氣管,然後用纏著紗布的手指伸入寶寶口腔內並清理出他們喉嚨處的嘔吐物,保證呼吸暢通無阻。 2、當寶寶喝奶過後呼吸不暢且臉色暗沉,就說明寶寶嗆奶很嚴重,寶媽們應及時處理,可讓寶寶趴在媽媽大腿上然後用力拍打其後背,直至阻塞物吐出且寶寶不適症狀消失為止,若還無改善則需及時就醫處理。 怎樣防止寶寶嗆奶?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嗆奶跟他們吃奶時的動作及姿勢有關,若寶寶吃得比較急、比較猛且又比較快的話,就容易導致因他們口腔裡的奶水吞嚥不及而引起嗆奶。因此寶媽們在餵養時一定要注意:

    ①採用正確的餵養姿勢。 ②選擇正確的餵養時機,即不在寶寶哭鬧或是興奮的情況下餵奶。 ③在母乳餵養時若寶媽奶水過多而導致寶寶吞嚥不及時應立即暫停將奶頭拔出,讓寶寶先把嘴裡的奶液吃下去之後再去繼續喂。 ④餵養完後及時為寶寶拍背。

  • 6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溢奶:是寶寶在吃奶後,半躺或者平躺時,會有奶液從嘴角流出。多與寶寶胃部的生理結構有關,是正常現象。

    嗆奶:是指嬰兒吃奶或者吐奶時,奶汁流入了氣道,叫做“嗆奶。當媽媽奶汁流得過急,寶Bora不及吞嚥,會流入起氣道,輕症的寶寶會伴有輕微的嗆咳。可能還造成會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而嚴重者會造成奶汁阻塞氣道,發生呼吸困難和缺氧,則稱為“嗆奶窒息”,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溢奶和嗆奶的本質差別是:嗆奶會導致寶寶立即停止吃奶,並且會出現突然的咳嗽、導致奶液會有噴射樣的吐出,而溢奶則不會。如果寶寶出現異常,要按照以下方法處理:

    1、輕微的嗆奶無大礙,寶寶會自主調節呼吸及吞嚥,一般會吸入氣道,但媽媽還是要繼續觀察寶寶的呼吸及膚色。如果嗆奶程度不太嚴重,並無出現面色發紫,應立即將寶寶的臉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流入氣管。

    2、清潔寶寶口腔內嘔吐物,可以把紗布纏在手指上,伸入寶寶口腔裡,將奶液迅速清理出來,同時用棉籤清理寶寶鼻孔,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3、寶寶呼吸不暢或臉變發紫時,說明嘔吐物可能進入氣管了,應立即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用力拍打背部,使其能咳出奶水。

    4、如上述建議仍無效,家長要馬上捏寶寶的腳底板,讓寶寶感到疼痛後,哭鬧或咳嗽,這樣利於將奶咳出,可以緩解呼吸困難。仍無效,就要立即送往醫院。 特別提醒:寶寶嗆奶時,家長千萬不要豎抱寶寶,因為豎抱不容易咳出 ,並且會使得奶液流向更深的地方,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以下幾個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寶寶溢奶和嗆奶

    1.在寶寶安靜情緒好時餵奶,不要在哭鬧或是開心時,也不要讓寶寶飢餓很久才喂,這些情況都容易讓寶寶嗆奶或溢奶。

    2.注意餵養姿勢,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裡。避免平躺哺乳,並控制奶水的流速,奶水太急時,要按壓奶頭控制流速。

    3.媽媽餵奶時要多觀察寶寶,若寶寶嘴有與奶水流出,或口鼻發青紫,應立即停止餵奶。

    4.如果是奶瓶餵養,要注意選擇奶嘴流速適中的,奶嘴質量接近媽媽乳頭,這樣更利於寶寶的吸吮,減少溢奶或嗆奶的情況。

    5.餵奶後,將寶寶豎著抱在大人肩頭,掌心成空心狀,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寶寶拍嗝,直至寶寶打出1-3個嗝之後,再把寶寶放到床上。

  • 7 # 姚醫生

    什麼是嗆奶?

    嗆奶在醫學上的定義:寶寶吃奶過程或吐奶後,奶汁誤入氣道。就跟我們平時吃東西被嗆到一樣,就有劇烈咳嗽、面色通紅或者發紫、噴射性吐出吃進去的東西等表現。所以說寶寶嗆奶也是差不多的一個道理,這樣說大家都應該理解什麼是嗆奶了吧。

    寶寶為什麼會嗆奶?

    我們都是“兩根管”的人:食管和氣管。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會厭會把氣管蓋住,這樣食物就不會進入氣管引起嗆咳。寶寶年齡小,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吃奶時就沒有很協調的把氣管蓋住,所以容易引起嗆奶。這下,大家知道了寶寶為什麼容易嗆奶了吧。

    嗆奶有什麼危害?

    剛剛已經說了什麼是嗆奶了,那麼奶汁進入氣管後,就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的話可以堵住氣管使寶寶呼吸困難,心跳停止。各位寶爸寶媽們,平時給寶寶餵奶就要特別特別注意了。

    嗆奶了要怎麼辦?

    1.側向一邊 把寶寶身體側向一邊,並輕輕拍打寶寶背部,避免因嗆咳再次誤吸更多的奶汁進入氣管。

    2.清理呼吸道 把寶寶口腔內的奶汁迅速清理乾淨,避免奶汁淤積在口腔阻礙呼吸。

    3.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臉色不對勁,馬上使其趴在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4.拍打刺激 如果該做的都做了,還發現寶寶沒有什麼反應,則立刻用力拍打寶寶腳底或背部,讓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哭叫,會哭表示嬰兒能呼吸,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 同時撥打120呼救,或準備急送醫院搶救。

    現在大家都知道寶貝為什麼會嗆奶,在嗆奶時要怎麼做了吧。下面在跟大家講講什麼是溢奶。

    什麼是溢奶

    在餵奶後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什麼原因導致溢奶?

    1、我們都用水桶接過水,水滿了就溢位來。同樣的道理,寶寶胃容量小,一次性喂太多也會容易導致溢奶。所以說,各位寶媽們可以少量多餐餵養。

    2、餵養方式不正確 寶寶的胃呈水平方式,如果餵奶時採用水平抱著喂或者餵奶後將寶寶放於床上也會導致溢奶。因此各位寶媽們餵奶時儘量豎著抱來餵奶,喂完奶後不要一下子就把寶寶放到床上去。

    3、其他原因 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 8 # 墩墩兒成長記

    1.嗆奶從鼻腔出來,寶寶難受呼吸不暢。2.溢奶從嘴巴里邊就出來,寶寶一般沒多大感覺。防止寶寶嗆奶方法:吃3分鐘左右咪咪的時候拍拍嗝,吃完後在拍拍嗝,如果奶流比較快的話,可以用剪刀手捏著點,防止奶流過急嗆到寶寶,吃完後讓寶寶側躺半個小時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顧炎武說王陽明的“良知”學說使知識分子流於空談,導致了明的滅亡,你認為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