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淡才是真的987
-
2 # 隨便聊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絕大多數都是以失敗而告終,能成功的屈指可數。漢高祖劉邦算一個,明太祖朱元璋算一個,剩下的可以說都是失敗的。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除了當權者的強力鎮壓外,還有幾方面的主要原因。
1,農民起義的思想侷限性。中國歷史上每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終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推翻現在的皇帝,自己來做皇帝。總結來說,打倒現在的地主階級,產生一批新的地主階級。歷史上失敗的農民起義,無一例外都是還沒佔領巴掌大的地方,就開始登基稱帝。成功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局勢穩定後再稱帝的。
2,不能夠很好的利用士族階級。農民起義在開始的時候,可能在軍事上取得一定的階段性勝利,但是如果想維護和治理好已經佔領的地方,靠光腳種地的大老粗是不行的,必須要吸納有文化的文人來治理。自己本身沒文化,還排斥文化人,結果就是使得起義後期沒有規劃性和條理性,無頭蒼蠅,想到哪是哪,當流寇土匪可以,想成功坐天下不行。劉邦和朱元璋都很重視文人,劉邦有蕭何、張良;朱元璋有劉基、李善長。
3,失去地主階級的支援。農民起義開始是要反對地主階級的,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後,應該是要團結這些人的。一看見地主和財主就殺就搶,逼急了他們也反抗,他們在地方上可是有錢有勢的。事實證明,有很多農民起義都失敗於政府軍和地方武裝勢力的聯合絞殺下。
4,沒有好的綱領,或者有綱領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老百姓不納糧,他吃什麼?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自己留口糧,其餘全上交。這些只能糊弄一時,時間一長,肯定要失去民心。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箴言是從制定下來就是貫徹至終的。
農民起義的成功有一定的運氣和偶然性,但是沒有思想、沒有文化人、不能夠取得各個階級支援和失去民心的農民起義失敗是必然的。
-
3 # 口水雜談
歷史上的歷次農民起義除了朱元璋取得成功外,其他的農民起義都以最後的失敗而告終。農民不能主宰歷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四:1、領導集團的忘本變質和高度腐化2、農民領袖御人乏術,導致領導集團的分裂和內耗3、沒有全域性觀念,缺乏政治頭腦,不注重政權建設4、逞一時之快報復仇殺,不注重收服人心,不能延攬敵方人才為己所用,不明智地和讀書人結怨,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全社會的力量為新政權服務。
-
4 # 山么之說古論今
1.缺乏文化。
2.很多起義軍是農民,出發點是有飯吃。
3.沒有更大的理想和權謀。
4.沒有完整和長遠的計劃。
-
5 # 溫吞兒的泉
農民起義,都是為了反擊統治者殘酷統治而爆發的,農民起義的領袖缺乏深層的思想管理水平,因而容易在起義取得一定成果後急於求成,瓜分利息,無法達成目標一致,利益統一的更高追求。因此大多在起義後期失敗告終。
-
6 # 方圓其說
中華的歷史車輪滾滾駛了幾千年了,歷朝歷代農民起義造反的事數不勝數,大多以失敗而告終,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農民:二字歷來幾千年至今都是社會最底層、弱勢群體的代名字,特別在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更是如螻蟻,在貴族統治者的剝削、壓迫及毫無人權可言的集權統治下,農民首先是農耕為主,不餓肚,能生活下去為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所以幾乎大部分沒有上過學、沒有思想文化、更沒有所謂的管理方法和政治學問,不到萬不得已,民不聊生的地步根本不會去反抗官府,更不會集結團隊造反起義。
農民起義通常在朝庭腐敗無能、國家動亂之時,由某一思想較為超前、眼界較為寬廣的人物帶領一幫壯丁對地方勢力反抗起義、取得成功後迅速在全國得於影響、大量的有志之士隨之加入起義隊伍,使得隊伍迅速壯大、對腐朽到根的各地方政權攻城略地,迅速取得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從而作為一個起義的領袖人物在短時間內從一個農民被這麼多人追隨崇拜,大帥長大帥短的,當然是很容易就膨脹了,加上隊伍大了,作為農民出身的人、在政治管理上、作戰方針上可能都顯得有所能力不足,內部管理的爭權奪利,加上朝庭勢力的正規軍鎮壓,很快就亂了陣腳,最終因人心不齊、糧響不足、裝備不好、領導文化素質低、管理無能、戰略失誤等各種綜合因素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遠的不說,近點的李自成、大平天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劉邦、朱元璋類的,但、其實他們並非是最初農民起義的主體,算是在亂世出英雄中的後起之秀,天下大亂已經很多年了,群雄逐鹿中的佼佼者,領導者有膽識、有魄力、有謀略、會用人、且有一群智團和精兵良將跟隨才最終贏得了天下。
所以:言而總之、成功失敗與否固然有很多綜合因素、其實還是在於人的本身,一群沒思想、沒文化、沒信仰、沒凝聚力的農民起義幾乎成功的機率為零,只會造成很大的動亂和影響,最終還是其它勢力的能力坐收漁利,奪取天下! -
7 # iConan
1. 農民起義軍往往是為了擺脫朝廷和地主貴族階層的殘酷壓迫,雙方各方面實力差距較大,起義軍無法有效打擊朝廷和地主貴族階層勢力;
2. 農民起義軍內部人士往往才疏學淺,目光短淺。很少有長遠目標,打到哪裡是哪裡,一開始很容易取得區域性地區的戰爭勝利,勝利後大多是貪圖享樂,忘了初心,慢慢地失去了鬥志,最終土崩瓦解以失敗告終。
-
8 # 一半是火焰
除了一個成功的朱元璋其他人物造反都堅持不了多久。領導者目光短淺,不納善言,自以為是,如徐敬業、方臘、楊么、陳勝吳廣之流。
-
9 # 夢香寒冰
大概是因為人們不記得,其實地主失敗的更多。
中國的農民起義,大機率是發生在朝政腐敗的時候。農民很傻,農民認為責任都是自己的,除非能確定是別人的,比如黑暗朝政,就算是天災,農民輕易都不起義。中國農民不錯了,有農家文化支撐,朝政腐敗就是天意不從,所以農民有義務起義,順應天命。歐洲就沒有農民起義,都是王朝戰爭,農民就是炮灰。
比如三國,大家記得黃巾之亂張角是農民起義,但是其他諸侯,什麼袁紹袁術,劉表,陶謙等等都是地主。
中國曆代,都把農民軍當做炮灰,只要農民起義,之後不久就是天下大亂。最典型就是隋末,其實隋朝是大一統王朝,但是摧毀隋朝的,是農民軍。
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有過丁戊奇荒。農民死了三千萬,也不反抗,可見中國農民不是造反的主。
農民要求很簡單,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農民知道什麼是新鮮生產力,他們會自發追求新鮮的生產力!這就是中國農民特色。
-
10 # 博書
論及農民起義,一般的評價只有兩條:其一是農民起義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打擊了封建統治的基礎,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其二就是農民起義由於農民自身的階級侷限性,產生不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也沒有先進政黨的領導,所以大多會以失敗告終,或者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封建社會的基礎。
歷史上發生過的農民起義很多,他們失敗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但都有著幾個共同的特徵。
一、沒有一個可以奮鬥的綱領農民起義有兩種情況,一是農民受的壓迫和剝削太重了,活不下去了,憤而揭竿;二是農民受到一些宗教或者宗族勢力的裹挾。無論是哪一種,都缺少一個代表先進性的政黨的領導,缺少一個行動的綱領,往往帶有盲目性和破壞性。一些農民起義的領袖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或為個人恩怨,或為能活下去,吃飽飯,目標比較原始、單一。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往往只重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也沒有任何戰略上的準備,也不會去思考為誰而戰和為什麼而戰這種深層次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口號只有煽動性,而不具備長遠的可操作性。
比如,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用這種煽動性的口號固然能拉攏更多的失地農民參與到起義中來,但這是不可能長久的。起義軍要吃飯,要開支,需要穩定的財政支援,如果真的執行不納糧的政策,起義軍的開支根本無從維持,只能靠搶掠生存。
在一些地主富戶被搶之後,該何去何從?這都是起義軍的領導者從沒有考慮過的。還有一些起義乾脆連口號都沒有,屬於打到哪算哪,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沒有任何規劃,失敗是必然的。
二、領導集團的腐敗一般農民起義前期,由於實力尚不強大,為了生存,領袖們往往能同舟共濟。但一旦起義有了一定的規模,佔據了一定的地盤,農民的階級侷限性就暴露無遺。
這種腐敗分幾個方面。一是領導層內部貪圖享受,不思進取;二是打著均貧富的口號搶奪財物,將財富掠奪到自己的腰包;三是首領之間爭權奪利,或者自相殘殺,忘記了起義的初衷。這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是常見的現象。
比如陳勝當了王之後,陳勝脾氣暴,做人高調,做事不周全,全靠吳廣在背後幫籌措一切。而陳勝反而對頗有威望又有軍事才能的吳廣非常忌憚,總是怕吳廣會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先是與吳廣分兵,後來又授意吳廣身邊的田臧收買吳廣的車伕,將吳廣殺害,自己獨霸了起義軍的領導權。
綠林、赤眉軍也和陳勝吳廣一樣,在起義有了一定聲勢後,自相殘殺,李自成、劉宗敏一進京城,便也開始搶女人,掠財寶,這些事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史。這種做法對農民軍的實力削弱是致命的。
三、殘忍好殺,不收民心農民是一個愛憎分明的群體,他們對地主階級的恨是深入血液之中的。所以在實際行動中,他們往往只採用簡單的肉體消滅的方式來對付地主階級。這方面,黃巢、張獻忠就是最極端的例子。
雖然適當的殺掉一批貪官汙吏,有助於壯大農民軍的聲威,也能震攝住一些立場不鮮明和不穩定的地主階級,但殺人的擴大化,往往會將一些應該團結的力量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張獻忠的義軍,所過之處,幾乎是以屠殺為主,這種屠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這就不是推翻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為目的的起義了,完全是為了滿足小農階級那種狹隘的報復心理而進行的屠殺。
農民軍往往將所有知識分子都視為自己的敵人,而不予以區分。他們不知道建立最廣大的統一戰線,不知道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局必然是路越走越窄,最終無路可走。
四、迷戀權力,內訌嚴重起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個好的領導,有些農民起義的領袖並不是一個好的領導,既無軍事才能,也沒有政治經驗,但卻對權力有著極大的迷戀。他們不願意失去自己手中的權力,也希望有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來領導自己,心胸狹窄,只知爭權奪利,不顧事業的發展。這一點太平天國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太平天國運動在前期轟轟烈烈,本可以在攻佔南京後,趁勢北伐,一舉將滿清趕出中國。可是到了南京後,首領們不思進取,爭權奪利。東王楊秀清與天王洪秀全就最高權力的歸屬打破了頭,最後釀成了“天京事變”,從此太平天國一蹶不振,大好形勢就此斷送。
農民起義到了一定階段,起義軍內的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紛紛出現,如果領導人不能很好的化解這些矛盾,也會影響到義軍內部的團結。元末紅巾軍起義,就是因為領導人劉福通沒有解決好內部關係,使得元朝將紅巾軍三路北伐大軍各個擊破;洪秀全也是處理不好石達開和韋昌輝的關係,導致石達開負氣出走,這都是很多農民起義面臨的問題。
一箇舊政府被推翻,必須要有一個新政權來替代。這個新政權與舊政權相比,必須要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否則這個新生的政權不會長久。正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李自成佔了北京,也會很快失敗;太平天國擁有半壁江山,最終還是被鎮壓下去。
總結這些歷史經驗,我們能看到,農民起義只有在代表農民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推翻腐朽的統治,讓農民和勞動者當家做主。否則即使推翻了原來的封建王朝,也不過是以一個新的封建王朝去代替而已。
END.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歷次農民起義除了朱元璋取得成功外,其他的農民起義都以最後的失敗而告終。農民不能主宰歷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四: 1、領導集團的忘本變質和高度腐化 2、農民領袖御人乏術,導致領導集團的分裂和內耗 3、沒有全域性觀念,缺乏政治頭腦,不注重政權建設 4、逞一時之快報復仇殺,不注重收服人心,不能延攬敵方人才為己所用,不明智地和讀書人結怨,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全社會的力量為新政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