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
2 # 巧巧207663997
謝邀請:個人對"字與其人"的理解,是對書法字跡寫的,特別優美,醉美字型時,往往會有人寫出,"字與其人""見字如見人"的說法,其實與相貌無關,(原來從電視裡見過,沒手的人,用嘴含著筆寫字,養家餬口,結婚生子的)從更深層次的理解,此人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是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熱愛生活,有上進心,有非常堅強的毅力,把字寫到人家,能誇奬你的時候,說明你的努力沒白費已成功了。謝謝
-
3 # 徐東書法課堂
臨習文徵明行書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文徵明行書的用筆特點文徵明汲取了趙孟頫的圓潤、歐陽詢的嚴整、二王的飄逸和黃庭堅的清勁。起筆多用露鋒,或露藏兼之。行筆中鋒,筋骨血肉勻當。轉折處方圓兼用,富於變化。點拂波捺之間,使轉執行之際,筆筆有自,處處見法。用筆之妙,珠圓玉潤,清氣拂頰,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姿媚之內。特別是八十歲以後的作品,心手相忘,全以神運,出神入化。清人評價道“衡山太史書畫瓣香松雪,筆法到格,乎入吳興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閒適之趣味,別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二、文徵明行書的結字特徵文徵明的行書結字,與米芾風格迥異,絕無大起大落的左欹右側,穩健如趙松雪,又不囿於趙書。在穩健的同時,個體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徴明書作的單個字在平正中,透過闊白、開張、上提、錯位等方法,經營好內部空白,輕重虛實相稱,使得結字活潑,富有動勢,寓險絕於平正之中,含秀姿於端莊之內。文徵明的結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字帶畫意,常常將山水蘭竹的畫法參入筆畫,或穿插縈帶,或枝葉相疊,畫意橫生,如“風舞瓊花,鳥鳴竹澗”。
下面就文徵明行書代表作《滕王閣序》為例,將其行書結字特點進行講解:
1、寬展舒和
文徵明結字平整、方正,中規入矩,同時也不失寬展舒和,它主要表現在撇捺的舒展開張上。如“人”、“天”、“金”、“太” 四字。
2、放中有斂
文徵明結字總的印象是在放縱中緊斂。如“光、花、 吾” 三字的下部放縱而上部緊斂, “東”字的撇捺欲放又斂,既落落大方,又差差答答, 矛盾相統一。
3、講究意連
文徵明行書中,筆畫之間章絲連線不多,他比較講究筆畫之間的左顧右盼,看起來是斷開的,但相互之間氣韻是相通的。如“徐、分、臨、張”四字的不相連筆畫。
4、疏密有致
文徵明行書中,大部分字的筆畫疏密比較均勻, 也時而出現一些字的疏密對比較為強烈的字。如“物、度”二字疏密較為均勻;如“在、視”二字上密而下略疏。
5、向背成勢
向背,即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字的左邊部分向右,右邊部分向左,如“訪、水、竹”三字。相背,就是左邊向左,右邊向右,如“推”字。不管是相向還是相背, 字的內部都應顧盼成勢。
6、揖讓避就
為了使字的各部分相互協調配合, 有時將字的某一部位揖讓避開, 留出位置讓另一部位舒展。或讓字的筆畫伸縮得當,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整體。如“虛、権、樽”三字的左邊部位向上移,讓右邊部位向左伸展。如“靈”字的上中下三部分,或長或短,相互伸縮,默契配合。
7、款側互倚
文徵明很注意字的款側變化,在他的行書中尤其以左款右側的字居多,但款側傾斜度不大。如“陳、仙、柱、秋”四字。
8、長短不一
在一幅行書作品中,字的長短時而變化不一。如《滕王閣序》中“上”字的筆畫少卻寫得長,如“出”字的筆畫較多,卻寫得短些,如“流、孤”二字筆畫相當,但“流”字長,“孤”字短。
9、大小相雜
在一幅行書作品中,字是時大時小,互相交替出現的。如《滕王閣序》中兩個“之”字, 一大一小,“引”字小,“序”字大。
10、行而兼草
一般來說,行書作品中是行書與楷書、行草、草書並存的。文徵明行書中,主要表現是行書中偶然出現幾處草書寫法。如“長、主”二字是行書寫法,“驚、陽”二字是草書寫法。
11、避免雷同
在文徵明行書中, 這一特點主要有四種情況:
(1)同畫異態:即相同的筆畫寫法不同。如“三、誰”二字的橫畫的變化。
(2)同旁異構:即相同的偏旁寫法不同。如“駐”二字的“馬”旁的寫法不一樣。
(3)同形異化:即同一個字中的相同部位的寫法不同。如“昌”字的“日”和“日”的寫法不同。
(4)同字異變:即相同的字寫法不同。如三個“州”字的寫法不相同 。
三、文徵明行書的技法要領下面就文徵明行書代表作《滕王閣序》為例,將其行書技法要領進行講解:
1、點畫
(1)短點:露鋒入筆即頓,點畫短而飽滿,筆意承下。如“元、新”二字。
(2)長點:露鋒輕入筆,逐漸向右下行,收筆較方。如“尺”字。
(3)平點:起筆逆鋒,筆勢較平,收筆較含言。如“高”字。
(4)豎點:露鋒豎向下頓筆,似側鋒寫出。如“宇”字。
(5)帶鉤點:點畫收筆時帶出一鉤。或行筆穩健,如“東”字;或行筆輕快,如“徐”字。
(6)左右點:一左一右二點,左點頓筆向右,與右點起筆相連,右點頓筆應左,左右相互呼應。如“原”字。
(7)上下點:點畫一上一下,或斷或連,頓挫分明。如“鬥、於”二字。
(8)兩點水:上點露鋒入筆,頓筆向下,與下點起筆相連,下點頓筆迅速向右上挑出。如“凌”字。
(9)三點水:文徵明寫三點水很少看到有三點頓挫非常分明的字,一般作連帶狀,有時像一豎畫,有時只有二處頓挫。如“江、海”二字。
(10)心三點:首點頓筆向下,次點與心鉤相連,頓筆挑向末點,並與之相連,末點即頓即收。這也是文徵明較有特色的一種寫法。如“心”字。
(11)橫排點:點畫橫排,頓挫分明,大小、取向均有變化。如“査”字。
2、橫畫
(1)短橫:起筆露鋒,側鋒右行,消頓收筆。如“上”字。
(2)長橫:露鋒起筆,提筆向右上行,消頓即收。如“孟、士”二字。
(3)點橫:橫畫似寫一平點。如“王”字。
(4)凸橫:橫畫向上凸起,運筆澀行,節奏分明。如“興”字。
(5)凹橫:露鋒起筆,筆畫中段下凹,收筆時筆勢向上。如“去”字。
(6)左尖橫:起筆尖微,側鋒右行,寫出的筆畫左端尖。如“南”字。
(7)右尖橫:露鋒頓筆重按,逐漸提筆右行,筆畫左粗右尖。如“一”字。
(8)細腰橫:露鋒頓入筆,提筆向右行,收筆前又漸按,回鋒收筆。形成的筆畫二端粗中段細。如“齊”字。
(9)霞鋒橫:橫畫起筆露鋒。如“高”字。
(10)上挑橫:橫畫收筆時向上挑出一鉤。如“古”字。
(11)並列橫:多橫並列,筆畫的長短、粗細、角度和筆法均有所變化。如“雄”字。
3、豎畫
(1)懸針豎:逆鋒起筆,頓筆下行,收筆時輕輕提起,末端如針尖。如“許、偉”二字。
(2)垂露豎:起筆逆入,收筆回鋒。如“中”字。
(3)墜露豎:入筆較輕,收筆回鋒,末端似吊一露水珠。如“昨”字。
(4)點豎:豎畫寫成似一帶鉤點。如“作”字。
(5)帶鉤豎:豎畫收筆時向左帶出一鉤。如“州”字。
(6)藏鋒豎:豎畫收筆回鋒,十分含蓄。如“衡、軍”二字。
(7)斜豎:豎畫向一邊傾斜。如“誰”字。
(8)弧豎:豎畫成一弧狀。如“準”字。
(9)並排豎:多豎並列,不宜過於平行,其長短、筆法應有所不同。如“川、其”二字。
4、撇畫
(1)短撇:露鋒頓筆即撇。如“白、後”二字。
(2)長撇:起筆向左下徐徐行筆,且行且按,至末端,逐漸提筆撇出。如“交、慕”二字。
(3)直撇:撇畫不彎曲,直向左下行筆撇出。如“入、在”二字。
(4)豎撇:撇畫上段豎直,至末端,消彎撇出。 如“報”字。
(5)帶鉤撇:撇畫末端向左上帶出一鉤。如“座”字。
(6)回鋒撇:撇畫行筆至末端不撇出,而是沿原路返回。如“俊”字。
(7)蘭葉撇:撇畫似一一飛舞的蘭葉。如“雀”字。
(8)並列撇:多撇並列,其筆法、角度、大小、形狀各不一樣。如“彩、參”二字。
5、捺畫
(1)平捺:起筆承上一筆筆勢,向右行筆,筆勢較平,筆畫起伏很明顯。這是文徵明行書一種較為典型的筆畫。如“是”字。
(2)斜捺:行筆向右下,至捺處,或頓筆輕輕捺出,或頓筆抽鋒捺出。如“友、今”二字。
(3)反捺:帶鋒入筆,向右下行筆,不重按,抽鋒出筆。如“美”字。
(4)點捺:捺畫寫成一點,露鋒頓筆即提。如“秋”字。
(5)帶鉤捺:捺畫收筆時帶出一鉤。如“越”字。
(6)回鋒捺:捺畫收筆時回鋒。如“人、效”二字。
6、挑畫
(1)弧挑:帶鋒入筆,車至快向右上挑出,成一弧形。如一“撫、投”二字。
(2)直挑:帶鋒入筆,直向右上挑出。如“控、將”二字。
7、鉤畫
(1)橫鉤:先寫橫畫,至鉤處,頓筆向左下鉤出。如“客”字。
(2)豎鉤:起筆即頓,提筆向下行,至鉤處,頓筆向左上鉤出。如“得、閣”二字。
(3)心鉤:輕入筆,向右下行筆,逐漸形成一圓弧彎,頓筆向心腹鉤出。如“忘”字。
(4)戈鉤:側鋒頓入筆,向右下行筆,至鉤處,消頓,向上鉤出。如“武、賦”二字。
(5)橫折鉤:有橫折左鉤、橫折右鉤二種。先寫橫畫,頓筆側鋒下行,至鉤處,向左上或向右上鉤出。如“岡、說”二字。
(6)豎彎鉤:豎向下行,逐漸圓轉,形成豎彎狀。至鉤處,有三種情況: 一是頓筆向上鉤出,如[枕]字;二是頓筆向左下回鉤,如“地”字;三是不鉤出,水平出鋒,如“地”字。
(7)弧曲鉤:至鉤處,圓轉鉤出,形成一弧曲。如“月”字。
(8)雙耳鉤:橫折向左下行,耳部曲折不頓筆,作連帶狀使轉向右下,消提向左上鉤出。文徵明作“雙耳鉤”,鉤尖都不太明顯。如“都”字。
(9)扁努鉤:又叫“橫折左彎鉤”。起筆橫畫向右上斜,頓筆側鋒向左下行,消頓鉤出。如“力”字。
(10)背拋鉤:又叫“橫折右彎鉤”。橫折向右下行,鉤前頓筆,鉤尖生斯。如“氣”字。
(11)回鋒減鉤:至鉤處不鉤出,而是沿原路回鋒,沒有鉤尖。如“纖”字。
8、轉折
(1)圓轉:至彎處,轉筆執行,筆勢圓潤。如“物、風”二字。
(2)方折:轉彎處,方折行筆。如“明、乏”二字。
四、文徵明行書書作的章法特點文徴明書作章法與其繪畫布局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澍《虛舟題跋》中評價文徴明《蘭亭圖》的章法十分精到:“為《蘭亭圖》者,不難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獨能傳出“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意,乃佳。待詔此圖,用意閒遠,能使繁者簡,實者虛,恍如親見當年遊目騁懷嘯詠自得,一段和明悅暢意象”徴明經營章法的妙處。他的書作大都從高處落墨,以遠處養勢。疏而不散,曠而不空,大有一瀉千里之感。文徴明的行草書作,章法大都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著中線左右搖擺。從字與字的關係看,隨著筆法和墨色的變化,寫出疏密錯落有致、輕重大小相間的形態。從整體看,上下左右映帶,筆斷意連,氣勢連貫,和諧統一。
平和典雅是文徵明一貫的書法風格,這或許與他本人心性的謹嚴與認真,堅守儒家中和溫柔的審美風範有關。文徴明對古典書法的全面迴歸與繼承是繼趙孟頫之後的第一人,從篆隸到楷行草,涉及古典的方方面面。而且,對每一種書體,文氏莫不奉古賢為矩鑊,悉心追摹。他的古典書風之格調,遠較明初書家高明。故清代梁巘說“文書整齊,少嫌單弱,而溫雅圓和,自屬有養之品”。
總之,臨習文徵明行書時,需從用筆、結字、技法、章法四點注意。
-
4 # 華蓮生
文徵明書法建立了“法式”模組,是其強項之處,也是學習他的價值。
1. 在筆勢上“泉鳴竹澗”,在筆致處“風舞瓊花”,同氣連枝而葉不茂盛,於筆勢呈剛性化而勝出。欲求枝根上生葉而不知山谷之妙,晚年知己之弱且致力習山谷未能破繭,一念之誤,終生遺憾。
2. 用筆能八面出鋒而未能寬博宏大、八面周到。寫實主義侷限了他無緣體會 : “虛蒼曲者遠,實濃直者近,遠虛小近實大,遠者寫意,近者寫實。”,知近不知遠;明實不敢虛遠於墨法。
3. 兩極分化的戰鬥中,粗細,輕重,長短,快慢,大小,濃淡,虛實,陰陽,奇正,遠近,轉折,連斷,落破之殘美,立佔實到具體處,單極穩固。
4. 心中有楷則於行書,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是為文氏建立“法式”之功。
5-1. 所造象之斜倚轉側,披星帶月。然文強於質。文以筆路、筆意為標準;質以筆致、筆勢為標準。須知強處弱點方能破徵明書儒家之溫雅靈動佔主。弱點如鄭板橋莊諧之趣,篆書圓融通暢、圓正融通可補其尖酸刻薄時。
5-2. “連環炮”筆是其書法氣息剛銳,精力旺盛的表達方式。連環發筆,用平行、排比、複式法,使之更加精剛一式。發——行——留的過程中,優勢發精行銳,弱點作暫停歇息還未‘留’住。
6. 體方筆圓與體方筆方的調配,早期體方筆方,晚歲體方筆求圓。簡捷快活的心情驅動中側轉折,剛柔渴飽,“兩面兩性觀”有合拍處。可見其書法於一極飽和狀態下反向走另一極,後期再也無法突破了,停留於剛化柔的矜持上。惜未能虛淡簡遠大寫意,來與寫實相合。這是藝術的生死關,一步之遙,終生遺憾。
7. 簡捷加行方能通暢無阻,通而活。連橫縱合為大方便法而打通全域性。這是其書恪守不渝的精氣所在。學者當知之。
8. 體方側筆致,又變勢取平。是為立一格。
串線行方個菱——<>——,一直迴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被深藏在章法中,表面行儒內暗道家法。
書法的核心是以迴圈往復為最高境界。連結的關節為轉換的機樞,字之命門也在此關節。書道之生命在打通關節,生機迴圈往復。處理關節在節節接變,行筆在節節通。變在偏行,偏行生變,制變制偏,節變制偏。此關節變軌之理。
9. 行書關鍵在節。行書本來活,問題在關節,有關節則能留能住,活關節則打通行氣的行停問題。他是做到了通行。
10. 書法三義 : 文——質——體。文氏文大於質,以文勝出,又文以筆路為上,筆致被弱化了。獨佔文與體,因而可見其書法法式強烈,此也為其書之精髓所在。學者需明瞭。
回覆列表
對初學者來說,學文徵明行書,不失為一條正路,而且還可由此上追晉唐。
但前人批評他的字千篇一律(見下圖),這就是我們臨習他的行書必須注意之處。鵬譽軒筆莊認為:除了因他的作品流傳很多外,另一方面他的作品確也存在這個毛病,與明代其他書家揮毫縱橫馳騁不同,是顯得拘謹了一些。
沈尹默先生曾指出他的作品缺少叱吒風雲的氣概。當然,除了這點外,他的作品,不失為把人領進書法大門的好向導,尤其對學行書求速成者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