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中國諸葛亮的名言警句,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1、日月之明,眾下仰止,乾坤之廣,萬物順之。
2、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
3、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
4、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5、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
6、勿以身貴而賤,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7、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
8、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0、臣初奉先帝,資仰憑藉、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11、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12、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13、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14、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
15、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16、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17、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8、可是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19、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20、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2、紅紫亂朱色,淫聲疑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
23、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24、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25、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26、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
27、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28、圖以於易,為大於細。
29、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30、臣身在外,無別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來增加些微財產。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31、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志不強毅,意不慷慨,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32、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
33、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3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35、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36、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37、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8、勸農業,無奪其時。
39、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凶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40、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1、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42、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
43、政治當有先後。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理近,後理遠;先理內,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強,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上,後理下;先理身,後理人。
44、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45、克食於民,而人有飢乏之變,則生亂逆。
46、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47、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4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致遠。
49、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
50、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5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拓展:
諸葛亮生平為人清廉,理想遠大,不畏富貴強權,因隆中時,劉表曾幾番請其出山皆被拒絕,年輕時與石稻、徐庶、孟建為好友,曾評價朋友們頂多只能做個太守,但朋友回問他日後的官職時,諸葛亮笑而不答,可見他心中早就有了鴻鵠大志。歷史上的諸葛亮,更多的是為劉備安頓後方,調配軍需,使劉備能沒有後顧之憂,劉備死後,諸葛亮位至丞相,輔助,實際上是獨領大權,有點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他比更懂得取得民心,且沒殘暴,後七出祁山後死於五丈原,享年57歲,死後並沒有給於封號,後敵不過朝野民眾的眾口矢言,不得已才給諸葛亮封號的,可見在心中並不是真心尊重諸葛亮,雖然口中稱諸葛亮為亞父,實際還是不樂意被諸葛亮手執政權的。
諸葛亮還是個外交家,實際上諸葛亮確實前往江東了,但卻沒有舌戰群儒,因為最早提議的人是魯肅,也是魯肅前往找劉備聯盟,諸葛亮才被劉備派去江東的,所以算不上說客,但他也給孫權提出了幾點聯盟的要點,以及不聯盟的要害。劉備軍中更出色的外交家名叫鄧芝,他是一位真正可以舌戰群儒的外交家,只是其他方面卻沒有諸葛亮強。
諸葛亮稱為戰略家是有點強人所難的,他也頂多只能稱為戰略家而不能稱為軍事家,實際上火燒博望坡是徐庶之作,而空城計則與諸葛亮沒有任何一點關係,真正的空城計是曹操做的,曹操在與呂布交戰時曾用過空城計嚇退呂布,另外赤壁之戰借東風更是誇誇其談,若諸葛亮真能借東風,葫蘆谷就不會因一場大雨而被司馬懿父子逃脫,後期七出祁山耗盡了西蜀的經濟,更是說明了諸葛亮並不適合統領一國軍事,若以小戰定戰略出計謀,諸葛亮還是有幾成把握,所以他談不上軍事家,相反司馬懿父子則是真正出色的軍事家,基本上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或空城計這種小把戲,司馬父子是絕對不會被欺騙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中國諸葛亮的名言警句,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1、日月之明,眾下仰止,乾坤之廣,萬物順之。
2、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
3、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
4、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5、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
6、勿以身貴而賤,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7、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
8、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0、臣初奉先帝,資仰憑藉、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11、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12、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13、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14、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
15、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16、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17、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8、可是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19、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20、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2、紅紫亂朱色,淫聲疑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
23、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24、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25、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26、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
27、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28、圖以於易,為大於細。
29、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30、臣身在外,無別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來增加些微財產。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31、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志不強毅,意不慷慨,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32、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
33、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3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35、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36、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37、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8、勸農業,無奪其時。
39、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凶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40、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1、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42、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
43、政治當有先後。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理近,後理遠;先理內,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強,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上,後理下;先理身,後理人。
44、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45、克食於民,而人有飢乏之變,則生亂逆。
46、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47、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4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致遠。
49、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
50、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5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拓展:
諸葛亮生平為人清廉,理想遠大,不畏富貴強權,因隆中時,劉表曾幾番請其出山皆被拒絕,年輕時與石稻、徐庶、孟建為好友,曾評價朋友們頂多只能做個太守,但朋友回問他日後的官職時,諸葛亮笑而不答,可見他心中早就有了鴻鵠大志。歷史上的諸葛亮,更多的是為劉備安頓後方,調配軍需,使劉備能沒有後顧之憂,劉備死後,諸葛亮位至丞相,輔助,實際上是獨領大權,有點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他比更懂得取得民心,且沒殘暴,後七出祁山後死於五丈原,享年57歲,死後並沒有給於封號,後敵不過朝野民眾的眾口矢言,不得已才給諸葛亮封號的,可見在心中並不是真心尊重諸葛亮,雖然口中稱諸葛亮為亞父,實際還是不樂意被諸葛亮手執政權的。
諸葛亮還是個外交家,實際上諸葛亮確實前往江東了,但卻沒有舌戰群儒,因為最早提議的人是魯肅,也是魯肅前往找劉備聯盟,諸葛亮才被劉備派去江東的,所以算不上說客,但他也給孫權提出了幾點聯盟的要點,以及不聯盟的要害。劉備軍中更出色的外交家名叫鄧芝,他是一位真正可以舌戰群儒的外交家,只是其他方面卻沒有諸葛亮強。
諸葛亮稱為戰略家是有點強人所難的,他也頂多只能稱為戰略家而不能稱為軍事家,實際上火燒博望坡是徐庶之作,而空城計則與諸葛亮沒有任何一點關係,真正的空城計是曹操做的,曹操在與呂布交戰時曾用過空城計嚇退呂布,另外赤壁之戰借東風更是誇誇其談,若諸葛亮真能借東風,葫蘆谷就不會因一場大雨而被司馬懿父子逃脫,後期七出祁山耗盡了西蜀的經濟,更是說明了諸葛亮並不適合統領一國軍事,若以小戰定戰略出計謀,諸葛亮還是有幾成把握,所以他談不上軍事家,相反司馬懿父子則是真正出色的軍事家,基本上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或空城計這種小把戲,司馬父子是絕對不會被欺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