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進步青年18

    宋徽宗會瘦金體,字寫的是好,文化程度很高,帶有供御款的建盞就是他的字,乾隆皇上也喜歡刻字,在宋徽宗燒的汝窯上刻字,那些好東西都在臺灣,就是說人死了,東西還留下來了,比小瀋陽的境界還高,人死了,錢沒花完

  • 2 # 子衿書法

    一個把江山都玩丟了的人,他對書畫痴迷的程度有多深,在這個星球上,誰還能夠與他相比?

    宋徽宗的書畫造詣,以其招牌的瘦金體,開創出異於以往的書體風格。這和他深厚的工筆畫工底密切相關。這種字型在現代,非常貼合大眾的審美觀。骨感的點畫,婀娜的體態,如垂柳迎風,搖曳顧盼。而以硬筆為書寫工具的今天,瘦金體無疑是一種最適合現代人臨摹學習的範本。宋徽宗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毛筆書法的角度看,瘦金體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正是由於他的這種特質,限制了學習他的人個性的發展。所以,在歷史上學習瘦金體的人並不多。而中國書法崇尚的是個人的存在。如果他學習的字型,自己無法溶入進去,也走不出來,寫來寫去都是宋徽宗的樣,這種結果是學書人最不願意接受的。

    王羲之書法為什麼成為了世人爭相學習的典範?一是豐富多變的筆法。二是不激不厲的書法,可塑性極強。書法史中有名的書家,無一不從王羲之的書法中獲取養份。而宋徽宗的瘦金體,缺少的正是可塑性。雖然很美,但確只適合於他自己。

    宋徽宗書法除了招牌瘦金體,還有他的草書,也是極具功底。傳世的《千字文》、《絳宵紫庭帖》,如驚蛇狂舞,鶴逰雲天。在眾多的古代經典草書作品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他的多才多藝,是他沉迷其中,而把治理國家的大任丟給了一般奸臣。以至於成為亡國之君,身陷異邦,屈辱而終。

  • 3 # 不二齋

    宋徽宗為宋神宗之子,學習歷史都知道“靖康之恥”,北宋被金人攻破,父子皆被俘虜,宋徽宗可以說在政治上是昏庸無道,可是在書法、繪畫上他卻有著超人的天賦,在文學上造詣也很高,他還曾命人編纂《大觀帖》、《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對於書畫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書法上,宋徽宗以楷書最為出名,他透過學習褚遂良、柳公權、薛稷等書法家的書體,融匯貫通,獨創了“瘦金體”,這種書體瘦勁有力,筆畫瘦而堅挺,書寫爽快,結構中宮收緊,四周發散,重起重落,它的轉折處還有明顯的摺痕,更顯得骨力崢嶸。

    代表作品有《閨中秋月詩帖》。

    瘦金體的捺畫很有特點,就像竹葉一般,雖然骨力強勁,但是風格卻寫的很細膩,非常適合題寫繪畫作品的落款。加上這種書法有富貴的寓意,我們現在的很多工筆畫家,都喜歡用瘦金體題寫工筆畫。宋徽宗草書

    同時他的草書寫的也非常的好,與唐代的草書大師張旭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他的草書用筆也非常的堅挺,圓潤中有豐富的用筆的變化,筆鋒尖銳,章法上洋洋灑灑,非常有氣勢,代表作品有《草書千字文》。

  • 4 # 墨影文化

    宋徽宗是歷史上極富爭議的皇帝,既因為他在書法上不同凡響的造詣,又因為他的亡國敗家經歷!

    有的人批評宋徽宗慵懶怠政,聲色犬馬,終致敗亡!也有人說他貪戀權力,不用來治國安邦,卻只顧己好,荒廢朝政,讓宋朝走向沒落!

    宋徽宗確實是歷史上最不稱職的皇帝之一,執政多年,國力空虛,讓外族攻破被俘,人民遭殃,華夏蒙羞!

    不過,宋徽宗並非秦二世、隋煬帝之流,貪圖享受,奢靡頹廢。相反,宋徽宗在文化領域的造詣和作為,特別是書法方面的成就,就說明他付出的辛勞比任何人不會少!他的書法獨創“瘦金體”不僅自成一體,流傳久遠,而且在書法藝術屆素有地位。哪怕是現代仍然有不少書法愛好者和書法家習學臨摹,很多在書法、繪畫等創作的題注字型選用這種“瘦金體”!

    從宋徽宗的人生經歷和書法繪畫藝術成就來看,一個人能夠放下權力而去從事書法繪畫藝術,足可見其對此的愛好和專注度!有著這樣的專注度,能夠在書法繪畫藝術上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為怪了!

    要說,唯一遺憾的是,造化總是喜歡捉弄人,就像那些剃度出家的皇帝一樣,如果一開始其父輩不讓其登上皇位,或許宋徽宗趙佶歷史的爭議性沒有這麼強,甚至更能專心於書法繪畫藝術領域,而取得更高層次的藝術成就!

    (鏡書創始人陳濟國的書法藝術欣賞)

  • 5 # 收藏家雜誌

    花鳥畫在徽宗朝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徽宗對於花鳥畫有很深的藝術造詣,是崔白的再傳弟子。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記載:“(趙佶)時亦就端邸內知客吳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畫學崔白,書學薛稷,而青出於藍者也。”具體到徽宗的花鳥畫成就,鄧椿做了如下的評論:“(徽宗)筆墨天成,妙體眾形,兼備六法。獨於翎毛尤為注意,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鄧椿敘述中的“生漆點睛”說明了徽宗注重形似,專注法度。至於鄧椿記載的“孔雀升高必先舉左”“斜枝月季花”的例子頗能說明徽宗對於花鳥畫形似、法度問題的重視。

    趙佶 芙蓉錦雞圖 絹本設色 81.5釐米×53.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不僅重視花鳥畫的創作,而且對於花鳥畫的理論也進行了理論創新。《宣和畫譜·花鳥敘論》對於花鳥畫的定位是:“(花鳥畫)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對此,薛永年認為:“長期以來,人們對《宣和畫譜·花鳥敘論》的解讀,偏重於詩意化的‘寓興’。”在薛永年的提醒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中“有以興起人之意者,率能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也”的論述更值得人們關注。

    趙佶 梅花繡眼圖冊頁 故宮博物院藏

    “奪造化”“移精神”恰恰體現了徽宗對於花鳥畫“形似”和“格法”的具體要求。徽宗對此親自示範,他的花鳥畫作品《筠莊縱鶴圖》即是一例。此件作品現雖不傳世,但是從鄧椿的描繪中可充分體會,如“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警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可看出徽宗畫藝“奪造化而移精神”的神采在“縑素之上”的具體表現。

    佚名 梅竹聚禽圖 絹本設色 258.4釐米×108.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人《梅竹聚禽圖》是12世紀初徽宗宣和畫院的畫家之作。這是一件絹本設色的宋人花鳥畫,本幅鈐蓋南宋理宗的“緝熙殿寶”,元代內府官印“天曆之寶”“奎章閣寶”,明代典禮紀察司之“司印”,清代乾隆、嘉慶、宣統三帝的御覽之印,《石渠寶笈初編》有著錄。這件作品是全景式構圖,主體部分是畫面中央的梅竹與禽鳥。梅枝呈現“S”狀,形成了本幅作品構圖的特點。畫竹、坡石、草叢等物象隨著梅枝的形象而處理,整體構成了一種動態的平衡。畫面中的禽鳥形態各異,有相互對望、隔枝相顧、靜臥枝頭等動作,刻畫得惟妙惟肖。從禽鳥的形態、動作、顏色等方面看,體現了宣和畫院中講究絕對形似的要求。從畫面中各物象的相互處理和配合上看,畫家遵守自然規律,表現一種微風和暢下的平靜,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動態來增加畫面的張力。

    崔白 雙喜圖 絹本設色 193.7釐米×103.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與神宗朝院畫家崔白的《雙喜圖》相比,則可以看出許多差異。《雙喜圖》的構圖與此幅作品相同,都是“S”形,但是《雙喜圖》的畫面感表現的更加激烈,也更具動態,鳥雀和兔子也摻雜了一些水墨暈染的技法,這些都與徽宗朝的繪畫風格不同。徽宗朝的宮廷繪畫追求一種形似與格法統一,表現皇室富麗平和的繪畫風格。這在徽宗的《竹禽圖》中表現明顯。

    趙佶 竹禽圖 絹本設色 33.8釐米×55.5釐米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徽宗的這卷《竹禽圖》絹本設色,本幅有徽宗的簽押和“御書”璽印,後紙有趙孟頫的題跋,曰:“道君聰明,天縱其於繪事,尤極神妙。動植之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叢爾小禽蒙聖人所錄,抑何幸耶。孟頫恭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色 97釐米×53.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禽鳥的刻畫精微,嚴守格法,絕沒有《雙喜圖》中的那種緊張動態,也沒有《山鷓棘雀圖》中雀鳥的呆板。青綠色的竹葉採用雙勾填色,精彩再現自然之竹。竹子的枝幹技法正符合李廌在《德隅齋畫品》中對於徐熙《鶴竹圖》的論述:“叢生竹篠,根幹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具蕭然有拂雲之氣。”特別是竹子根部的處理,使用的即是“落墨法”,《宣和畫譜》中對此方法解釋到:“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敷色”,說明了趙佶的繪畫與徐熙風格的關係。

    趙佶 枇杷山鳥圖 絹本設色 22.7釐米×24.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上述的處理方式,也充分體現在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趙佶《枇杷山鳥圖》中。另外,北宋中後期計程車大夫如王安石、沈括、蘇軾、晁說之、張舜民、程俱、董逌等人,對於徐熙的繪畫多有稱讚,並留有多首題畫詩。因著徽宗對於徐熙“落墨法”的借鑑,也可間接看出徽宗和北宋中後期計程車大夫在繪畫審美觀念上的相關性。

  • 6 # 海佑講史

    千年巨匠,一代昏君。

    唐人在談到李白時,都喜歡說李白是“謫仙人”。

    李白作詩,想象力汪洋恣肆,其為人,也是豪放不羈,確實帶著天上的仙氣兒。

    時光輾轉已過千年,如今看來,最能稱得上“謫仙人”名號的,非宋徽宗趙佶莫屬了。

    趙佶本是個養尊處優、富貴閒情的王爺,在現代找個對比,那就是喜歡各種文藝作品的超級富二代。

    宋哲宗死後,由於無子,在各種政治力量的角逐下,趙佶被推上皇帝位。

    這位清閒富貴的王爺,在接到登基詔令時,還在跟他那一幫“好兄弟”們踢足球呢(蹴鞠)。

    我們來看看宋徽宗的畫像,一張是穿正式衣服的畫像,一張是穿常服的畫像。

    可以看到,徽宗眉清目秀、面色清潤,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且氣質儒雅,君子如玉的代表,妥妥的一枚帥哥。

    趙佶生長於和平年代,檀淵之盟後,北宋承平日久。東京的官眷們,每日喝茶賞花、騎馬出遊,好一派生活樂無邊的情景。

    生活是美好的,我們為什麼要搞出一堆勞什子出來呢?好好享受生活不好嗎?

    懷抱著對無限美好生活嚮往的趙佶,登基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當時朝廷上流行的派別之爭,把司馬光、蘇軾那些在變法中受迫害的人員全部平反並重新起用。

    這些上任後的新政,令北宋朝廷耳目一新,後世史學家也對這個階段的治理讚賞有加:“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觀。”

    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

    盤旋之後,兩隻仙鶴竟落在宣德門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並作歇息姿態。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時不散,後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

    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於是便有了千古名畫——《瑞鶴圖》。

    瑞鶴圖中,宣德門雲起漂浮,諸鶴盤旋,形成了一個圓環,每一隻鶴,其姿態都不一樣。

    而瑞鶴圖整幅畫表現出來的意象,則輕盈高雅,似是從天上人間來。

    為何會覺得宋徽宗是謫仙人?原因就在於此。

    酷愛畫畫的宋徽宗,開專門開闢了宋朝書畫院,這個書畫院可以說是官方設立的最高藝術學府。

    在宋徽宗的指導和幫助下,年僅十七歲的王希孟畫出了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

    當然,北宋書畫院還出了一個特別有名的畫家——張擇端,他的代表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圖》。

    歷來書畫不分家,出了畫作,宋徽宗酷愛的當然還有書法。

    徽宗最開始,是臨摹唐代諸位書法家,後來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瘦金體。

    瘦金體書法,其字筆力犀利,鋒芒畢露,與中國書畫界一直以來的樸素審美觀大不一樣。

    瘦金體書法可以說相當張揚,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了我自在我的張揚氛圍。

    喜歡寫字的徽宗,也喜歡贈字,當朝大部分官員,都被徽宗贈字,有的老臣受贈的字畫太多,甚至要專門建一個閣樓來儲存。

    活了80多歲的老臣蔡京,也能寫一手好字。一來二去深受趙佶的賞識。

    蔡京投其所好,經常教育徽宗,你都是皇帝了,更應該好好享受生活,一國之君那些條條框框艱苦樸素像個什麼樣子?

    如此一來,趙佶更加放飛自我了。

    除了《瑞鶴圖》,趙佶的花鳥畫也畫得非常好,其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所畫之花、鳥,無不形神足全。

    愛畫鳥,當然,趙佶更愛鳥了,可以說是一枚不折不扣的“鳥粉”。

    汴梁的宮中,漸漸的,被趙佶養了很多珍禽異鳥,後來不夠裝了還專門另修宮殿。

    皇帝養得開心,可諸位大臣不幹了,一國之君整天養鳥算怎麼回事兒?

    陛下,切莫玩物喪志啊!

    老臣們的諫折,堆滿了案牘。可是這個時候的宋徽宗已經嗨起來了,什麼朝政,什麼國事,什麼玩物喪志,統統先放一邊,朕的心情最重要。

    汴梁地處華北平原,一望無際都是膏腴之地。

    天地山水,一直都是古代文人的心頭所好,趙佶當然也不外如是。

    可是汴梁沒有山啊!

    那怎麼辦呢?造一座山出來。

    於是大名鼎鼎的皇家園林“艮嶽”開始建造了,艮嶽的設計定位,就是一座山水園林。

    山怎麼造?用石頭,石頭哪裡來?當然是瘦陋皺透的太湖石。

    運送太湖石的過程,只能用“勞民傷財”四個字來形容。

    一塊大的太湖石,高達三四丈,重達四五噸,在那個光靠人力的時代,將石頭運上船,就已經夠困難了。

    可這,僅僅才是一個開始。

    路上行船的縴夫,需要上千人,途中遇到橋樑、閘門的,一律都只能拆除,以供運送石頭的船隻透過。老百姓苦不堪言。

    後來,太湖的石頭不夠了。

    於是一些饞臣,就搞出了“強徵花石綱”這樣的政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官員瘋狂搜刮,《水滸傳》開篇所講的,便是“花石綱”的事情。

    這樣的行為,前後持續了近20年,後面鬧出了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嚴重消耗了大宋的元氣,還傷了民心。

    靖康元年,金兵犯邊,汴梁告急,趙佶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次年,金人攻破汴梁城,趙佶和趙桓均被擄走,趙佶的後宮妻子兒女們,也均遭金兵殘忍虐待,死的死,散的散,不可謂不悲慘。

    宋徽宗被擄後,和他乖兒子宋欽宗一起,被金人最終趕到了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父子倆惶惶如喪家之犬,漂泊萬里,至此終於落定下來。

    在北方苦寒之地待了十幾年的宋徽宗,晚年詩詞,不可謂不悲嘆。

    《在北題壁》: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寒冷的西風徹夜吹著破門,蕭條的屋子裡面,只有黃豆粒大小的一盞孤燈。回首望家的方向,已經隔了好幾千裡了,一直看向天的南邊直到看不見了,都還沒有北飛的大雁。

    公元1135年4月,經受了九年囚禁生涯的宋徽宗,客死於五國城,據說他死在冰冷的炕上,屍體被人發現時,已經僵硬。

    在前面的大半生,他養尊處優,痴心文藝。在後面的小半生,他遭人擄掠,妻離子散,年老淒涼。

    元朝宰相脫脫在撰完《宋史·本紀·徽宗趙佶》後擲筆而嘆: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千年巨匠,一代昏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葦名覆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