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呢?
6
回覆列表
  • 1 # 會拌麵

    誰願意將自己辛苦種出來的勞動成果倒了,都是迫於無奈,趕上收購價格過低或根本沒人收購,要靠自己拉去零售,要我也會考慮丟了,不算上運輸成本,零售的人有多煩,便宜了還想便宜,特別是買農副產品的都是大爺大媽,得了便宜還賣乖,根本不會考慮你的產品成本,還跟你還價,還價不成還嘰嘰歪歪說你的東西如何如何的不好,生氣。

  • 2 # 凡人也看世界

    原因有兩類

    一種是企業類,滯銷會被判定為供過於求,從企業現金流、從企業運營成本、利潤率等考慮繼續消耗成本去銷售是不合算的,不如把資金省下用於利潤更高的產品上,從市場控制考慮,繼續銷售供過於求的滯銷產品,會使市場進入惡性迴圈,脫離控制,不利於企業發展。

    企業類作出此類決定的有許多案例,如牛奶等。

    一種是小農戶,滯銷產品一定是價格極低賤的,總貨值已很少,農戶無力再投入任何成本來銷售,比如把滯銷產品運往稍遠市場的運費已超出總貨值。或者農戶缺少資金運作。

    題主說的送給別人,不現實,一般一個產地周圍都是該類產品,家家都愁於處理滯銷產品,送給誰。

  • 3 # 果然悠

    一、送人相當於增加了市場供應量

    好好的農產品即使低價賣掉,或者送人都不會浪費,而農民偏偏選擇了讓大部分人不理解的做法--扔掉!

    任何一種產品的價格都受供需關係的影響,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揚。若農民把倒掉的農產品送給別人,就是持續的市場供應,也就相當於提高了供應量,價格是不可能下降的。也只有扔掉才會減少市場供應量,農產品價格才能回升。

    二、送人會拉長低價週期

    再就是牽扯到價格週期,要想縮短低價時間,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或者增加消費量或者減少供應量,而增加消費量很難,農民能選擇的只能是減少供應量。怎麼減少供應量?只能把農產品倒掉,這樣就可以讓市場上的農產品轉為供不應求,農產品的價格才能在短時間內扭虧為盈。

    這些敢於把自己的農產品倒掉、扔掉的農民都是有想法的農民,明白市場規律,遵循市場規律。現在我們國家缺乏這種有想法的農民,也缺乏敢打敢做的農民。

  • 4 # 鄉野八妹

    賣東西也是要成本的,比如時間成本,人力成本。

    寧可把農產品倒掉也不低價賣給別人,這可能是對農民的誤會吧?如果能賣掉絕不會倒掉,主要還是賣不掉,又佔地方,才不得已才倒掉。

    比如說前些時間,我去西瓜報道跟瓜農的一些交談之間,才明白,為什麼網上報道有些西瓜賣1毛一斤,主要是因為這些西瓜是批發商挑剩下來的小西瓜,很難再賣的掉,所以就低價賣,但是由於太多還是無法賣掉。自己又沒有過多時間出去做銷。這些西瓜又佔位置,不得才將這些剩下的西瓜倒掉。

    倒掉是一種最無奈的做法。

  • 5 # 家是農村

    把滯銷的給別人不可能有以下兩點,第一點近處的沒人要,第二點遠的就是給你你也運不來,問題是不夠運費,所以只能倒掉

  • 6 # 我的品牌我作主

    第一反應,這是出於農戶的心中“努火”

    我也是2009年底回鄉自主創業,實踐、筆錄、考察、學習等,一路走來非常理解生產一線的農民。從利益上想,要知道如何去挖掘問題或發現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或新型創意創新,只要肯學習。知其技術和規劃,在生態、環保、誠信、科學的基礎上自然就會了解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減少成本損耗,借力單位和媒體,以開啟銷路為首要“目的”

    一句話,貴在學習與創新…

  • 7 # 守住鄉愁

    謝謝邀請,其實穀賤傷農的案例在今天的農村還是會發生的。 之前我們那的柑橘就是一例,大量的柑橘攔在了枝頭,其實柑橘質量沒有問題,主要受四川“蛆橘”影響,好像大家都不敢吃,一些外地客商就趁機壓低價格,加上柑橘產量又很大,又是很多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還是很多農戶選擇讓柑橘藍在了枝頭,為什麼?因為摘一天柑橘給工人的工錢或者自己付出的勞動,所賣的柑橘錢根本補不回來,這樣的情況下,就只能爛在枝頭。其實小農經濟的意識是一直存在的,有時候農作物的種植是缺乏規劃的,看到別人種植什麼賺錢了,大家就喜歡一窩蜂的跟進,結果產量高於了需求,價格壓得很低也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只能倒掉了。這其實和經濟危機時候的資本家是有本質區別的,那個時候一些資本家倒掉農產品主要是為了維持必要的價格,保證供需的基本平衡,但很顯然,中國農民沒有這樣的“心思”,他們只是覺得農產品的收入可能還抵不上當天的勞動,那就沒有必要去賣了···

  • 8 # 糧小咖

    其實,談這個問題真的是百感交集。一方面,自小受到的教育中只有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才會幹這樣的事情,牛奶寧可倒掉也不給窮困的人,怎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但另一方面,當知道了一些中國的這些種植戶倒掉的原因,我卻為他們感覺到深深的無奈,這還僅僅是一些膚淺的原因,相信如果大家能夠深入他們之中去真正的瞭解一下,會更加的感到這樣做的被逼無奈。

    不去翻前些年的事情,單從今年的蒜農把抽出來的蒜薹倒在河裡、荔枝倒給豬吃等新聞,就可以簡單的談談這個事情了。

    一方面,這些農產品多是時令性的,不易儲存,消費群體也不是剛性的,屬於吃也行,不吃也無所謂的產品。

    所以說,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既有很多人所熟知的供大於求,也就是種的多了,市場需求有限;也有是因為風調雨順使得產量高了,“多收了三五斗”;還有因為時空的原因,本身農產品是有需求的,但產品卻走不出去。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人,再加上這些年和農業有關係的事情在工作中接觸的比較多,我深深的感覺到,中國的農民很不容易。靠種糧,收益比較少,甚至遇到災害年份還會虧本;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也很容易出現今年掙錢了,來年一窩蜂的都開始種,比如大蒜就是如此,結果自然是虧的一塌糊塗。農民一年下來辛辛苦苦,從土地裡面要效益、要收益,是非常難的。這也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為了保證中國農業的健康發展,其實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也出臺了很多好的政策,只是在具體實行中要更加有針對性,要更有效率。比如有些農產品,在目前國內很多農民市場意識逐漸提高的情況下,政府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再加上透過市場的引導,就能夠避免再出現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

  • 9 # 戰粉3

    如果是我我也倒掉,現在的好心人做不了。

    1.

    白拉去還要被背上是不是農藥打多了自己都不吃想毒死人啊的理念。

    2.

    油錢肯定是自己掏,哪來的閒錢白拉去。

  • 10 # 貴州朱老二

    我想告訴你,農村的群眾種植本身不易,農產品產量又不高。本想可以賣點錢買點家裡的裝置或是米鹽之類的,沒想到價格不好不說,還賣不出去。使得壞了一些,不得不倒掉。老農用良心,不虧人啊。

    也有朋友想,免費給就不會產生倒掉的毛病了。那農民吃什麼呢?辛辛苦苦幹一年,結果被市場搞得失去了價值。農民心也是會痛的。

    有相要,那為什麼不幫幫滯銷的農民,花點錢賣他們的農產品,讓他們日子好過一些呢?總想不付而獲,白吃佔便宜。那農民怎樣過日子?

    對此我建議,友友們,應當幫助那些農村農產品滯銷的地方,花點錢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體現出一棵愛心和華人的團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不會有一天,有人得出更厲害的理論來反駁伽利略和愛因斯坦,像反駁亞里士多德那樣?